第795章 终章
文昌九年,章惇致仕,皇帝赠太师衔。李清臣出任尚书左仆射,杨逸任尚书右仆射,他成为大宋开国以来最年轻的宰相。这一年,大宋岁入突破四亿贯,其中商税达破一亿五千万贯,大宋的商品大量销往高丽、日本、南洋、印度、波斯、乃至拜占庭。海上贸易进一步发展,除了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外,相继出现了六七个庞大的跨国商社。
文昌十年三月,鉴于河中地区的桃花石汗国连年侵犯,大宋皇帝颁布讨桃花石汗国敕谕,命种建中率三万大军出碎叶谷,经怛逻斯,灭桃花石汗国,平定河中地区,大宋当年设立河中路。
文昌十七元旦年,刘太后宣布撤帘,还政于皇帝赵捷。赵捷再三推托无果,只得宣布亲政,百官一齐上表,奏请给刘太后上尊号以颂扬她十多年来摄政之功,皇帝欣然应允,最终议上尊号“圣仁”。
同年十月,在工部尚书沈清直主持下,大宋开建从东京西郊到西京洛阳的第一条铁路,预计两年完工。
有鉴于此,皇帝欲打破惯例,让贵为吴王的杨逸再度出任首辅一职,遭到杨逸拒绝,只得多赐财帛美女,命其作为资政。
这一年的皇家科学奖只有物理一项为杨家科学院的专家夺得,其它三项大奖均为没有任何背景的个人获得,这一转变,让杨逸欣喜若狂,这说明在大奖刺|激、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及细心引导下,大宋百姓的观念已经有了不少的改变,许多人不再是死背“之乎者也”。
此年皇帝下旨大赦天下,并再次降低农业税,从原来的二十五税一降到三十五税一,举国百姓无不为之欢腾。
两年后,杨逸注成《世界各国历史演变通考》一书,这本书不但包含了周边各国的历史、政治变迁,甚至还论术到了古罗马的政治体系和法律。
文昌二十五年六月,出任首辅将近十三年的杨逸以身体不适为由,上表请求致仕。皇帝三临杨家挽留无果,只得同意杨逸的辞呈,由唐庚接任首辅一职。九月,钦封杨逸为吴王。十月,杨逸将清娘和一直以来无名无份的韦晶立为侧妃。
文昌五十年,杨逸长子杨睿出任首辅一职后出访辽国,说动辽国纳土归附。
杨大官人在注书立说的同时,每天享受着红袖添香、倚红偎翠的生活,文昌八年是杨氏最高兴的一年,清娘、李湘弦、黎芳各诞下一子,十三娘、阮柔各诞下一女。一年之间多了三个孙儿,两个孙女,乐得杨氏每天笑口常开。
这一年,也是杨家科学院硕果累累的一年,蒸汽机、水泥、青霉素、黄色火药等一批科研项目相继获得成功,这一年的皇家科学奖,杨家科学院的专家摘取了化学、物理学、医学三项大奖;数学大奖颁给了四川学子刘云,他从学于贾宪,在贾宪的创造“贾宪三角”、“增乘开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明了天元术列方程的方法。
西印度洋贸易商社斥资在东京兴建了一栋钢筋水泥结构的总部大楼,楼高二十层,拉开了大宋各城兴建大楼的序幕。
全书完。
真腊因不听大宋的劝阻,出兵攻打大宋的属国,刺杀国君及领军大将,罪不容赦,九月朝廷颁布了讨真腊敕谕,发兵一万攻打真腊。一年后真腊国王阇耶跋摩暴亡,国内民生凋零,不堪再战,其子阇嘉措罗上表请求内附。
同时撤御使台,置都察院,设左、右都御使,掌管全国范围内的监察、弹劾及建议权,左、右都御史分别为从一品,正二品,这使得都察院成为了可抗衡六部实权部门。
文昌十一年,大宋钢铁产量突破三十万吨。明州官船场用铆接技术,制造出第一艘排水量一百吨的铁壳船,排水量虽然小了些,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一时间轰动全国,朝廷对明州官船场予以了嘉奖。
都察院设立半年后,大宋掀起了一场反腐反贪高潮,有四位经略使、六位转运使、两位侍郎、一位尚书在当年落马,如此多的高官落马,让商品经济大潮引发的腐败之风为之一肃。
文昌二十八年,游历四海的杨逸回国,本想隐居杭州西湖。皇帝南巡至杭州,亲迎杨逸到京城,以备资政。这一年杨逸已五十岁,却仍是雄姿焕发,因勤练吐纳之术,外表看上去只是四十岁的中年儒雅之士。
这一年,大宋岁入突破十亿贯,钢铁产量突破百万吨,并开始兴建东京到幽州的铁路,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工业革命拉开序幕。
十六年,敌古烈走海路亲自到大宋东京朝贡。在此期间,杨逸与敌古烈商定,由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出资五百万贯,敌古烈征三十五万役夫,一同开挖苏伊士运河,运河挖成后由双方共管。
文昌十五年,吐蕃乌思部、脱思麻部上表请求内附,朝廷设立乌思都司,派三万大军进藏驻防,至此,整个青藏除了一些地处偏远的部族之外,大部分纳入大宋疆域之内。
首辅杨睿秉承遗诏,拥立赵捷长子梁王登基,并汇同朝中大臣全力推行君主立宪制度。八十高龄仍神采奕奕的杨逸在暗中支持,并撰文崇扬了赵捷遗命立宪的做法,朝野也纷纷咐同此举。
而杨氏不知道的是,同年秦国大长公主还诞下一子,对外宣称是收养的孤儿,由于秦国大长公主之前已经收养过一个孤儿,本来再收养一个也不会引起外人的注意;但由于这个孩子姓杨,名宏。民间还是流传出了不少传言,有不少人私下猜测这是杨太傅与秦国大长公主的私生子,只是无法证实而已。同年十二月,杨逸再纳京中花魁李师师为妾。
八个月后,大宋彻底平定大理,在一寺庙中出家的段正淳被找到,他主动上表请求内附,朝廷封其为恭王,在东京赐府第供其居住,同年宣布设立云南路,派遣流官治理。大理经过多年战乱,民心思定,大宋接手治理时没有再引起大的叛乱。
同年三月,杨家长子杨睿高中状元。十一月,大宋皇帝赵捷大婚。
刘太后还政后明言自己摄政太久,再住在宫中恐怕会影响皇帝施政,请皇帝于皇城东北艮岳另建别苑居住。皇帝跪求无果,于五月发内币五百万贯兴建别苑供圣仁太后荣养。
六月,在摄政的刘太后支持下,由杨逸主持推行了新一轮官制改革,设立了类似于明朝的内阁制度,三品以下的文武官员由吏部铨选,三品以上的官员由六部九卿及内阁辅臣廷推。按例廷推出两个候选人之后,再由皇帝决定最终任命。
可以说,这是杨逸通过五六十年努力的结果。
文早五十八岁,六十岁的赵捷病逝,留下遗诏推行君主立宪制。
同年,关东、陆奥等地不服杨鹄继承皇位,相继叛乱;杨鹄起四万大军,其中包括两万汉人组成的亲卫军,由杨逸辅佐,亲征关东、陆奥。此战关东、陆奥叛军大半“战死”,余者发配为奴。在严厉的打击下,反叛者被剿杀一空。
自古以来,中国的史书都只记载本国的历史,对中原以外的国家很少涉及,这本书可谓是开创了历史新河,让人们可以拿各国的历史进行一个横向的对比;此书一出,便在大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杨逸在学术上的名望被推到了顶峰。朝廷成立了夷学馆,专门负责翻译、研究各国的历史、政治、法律、经济等。
文昌六年从印度回来后,杨逸的主要精力就放到了注书立说上,若无必要不再干涉朝政,他这一态度,无形中消除了很多人的猜忌之心。
文昌二十年三月,大宋第一艘蒸汽轮船下水,皇帝赐名“大同”号,取天下大同之意。五月,杨逸注成〈国朝志〉一书,书中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和兴废因果作了深入的阐述,赵捷亲自为该书撰写序文,钦命刊行全国。
二十六年,杨逸携妻妾飘然出京,游历四海,在东渡日本期间,次子杨鹄以禛子天皇义子的身份被扶上皇位。
同年,在波斯一带确立了统治的敌古烈,在杨逸支持下,发兵二十万,征伐桑贾尔,双方会战于幼发拉底河畔,此战持续了三个月,最终桑贾尔战败,二十六万大军被击溃,敌古烈挟大胜之威,一举攻下塞尔柱都城巴格达,塞尔柱宣告灭亡。
文昌十二年,大宋岁入突破五亿贯,朝廷在全国设立五百所官办小学,下户人家六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免费入学,中户和上户人家的孩子则需要缴纳一定的学费,原来的县学、州学也作了小幅度的改革,并增加了入学名额。杨逸亲自主持了小学课本的编写工作。
文昌十三年,李清臣致仕,杨逸顺理成章地接任了尚书左仆射一职,同年二月,朝廷设立了台北府,暂轄于福建路。
文昌四十二年,在清娘、十三娘等人的帮助下,杨逸又有数部注作问世,皆是轰动一时,杨逸作为学术泰斗的地位已无可动摇,经过几十年引导,大宋的政治变得宽松了,有了横向的对比,人们的民主理念有了极大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