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宋私生子 > 第533章 入室自成芳

第533章 入室自成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杨逸笑着对清娘点点头,这丫头立即抢到桌前,沾墨以待,那双月牙儿一眨不眨地望着他,迷离的烟波之中泛起期待的神色。

    “那当然,有清娘为良师益友……

    君王后不再说话,让人找来一个椎子,一椎将环连环打碎。

    君王后其实心里明白,秦王这么做,完全是要给她难看,明摆着是在欺侮齐国,是对齐国有无反击秦国决心的一次试探。

    “我有胡说吗?那不是良师益友是什么?”

    清娘咬了咬润泽的下唇,突然踮脚在他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一时满室春芳,兰香袭人,那少女情怀如诗之美。

    “杨大哥请用茶。“清娘双手捧茶上献,脸上带着淡若轻烟的浅笑,双腮梨涡乍现,如清波柔软。

    这也是为什么清娘听完全词之后,道出‘虽未剑拨弩张,洞穿已七扎’之语的原因所在。

    杨逸见她这可人的俏模样,忍不住哈哈笑起来,家里的这些女孩除了琴操外,象清娘她们都是经常玩些女儿家的游戏的;杨逸也一向鼓励她们多活动一些,话说清娘蹴踘的技艺还挺不错的呢。

    但杨逸明白,自己必须学会承受这样的压力,毕竟这天下事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去包揽,没有容纳天下的气量,你就不配去左右这个国家;现在什么也不用多想,只能信任种建中,相信他一定能取胜。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已经构思好了大致的布局,开始动笔了。

    “杨大哥你胡乱猜的。”

    杨逸却是一脸阳光地微笑着,伸手拍拍她的香肩说道:“清娘别胡思乱想,前些天我提议对黑汗用兵,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如今我的提议已经在朝堂上通过了。”

    杨逸干脆搁下笔,依在桌边含笑说道:“清娘,你每天也不能光是诗书作伴,得适当的运动一些才行,和你晴儿姐姐她们去玩些小打什么的,这会让你的身体更健康的,知道了吗?”

    君王后以不惜玉碎表达了齐国的决心,秦使无言以对,怏怏退去。

    “我哪里胡说了,若非这香味儿,我怎么能猜到这是清娘你亲自煮来的香茶呢?”

    一幅潇洒烟雨图画到一半,清娘便轻手轻脚的进来了,就如她对杨逸的气息有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感知一样,只要清娘靠近,杨逸哪怕不闻声息,心中也能感知到清娘到来的征兆。

    君王后把这个玉连环拿给群臣看,问群臣谁有办法解开玉连环,齐国大臣纷纷摇头。

    清娘撩起袖子,在茶几上轻巧地摆开两个杯子,轻灵柔婉的斟好两杯茶,将其中一杯捧过来,到杨逸身前盈盈一福。

    这首词抒发的是对南宋朝廷不作为一种幽愤和讽刺。

    辛弃疾把这个典词引到这首《汉宫春》里,大有讽刺南宋君王还不如一个女人的意思。

    杨逸轻呷一口茶水,满是陶醉地舒了一口气,含笑说道:“非也,非也,茶通人性,庸常人等所煮出来的茶,必沾俗气,唯有清娘你这般水为肤,玉为骨,诗书为韵的妙人儿煮出来的茶,方能带着这等清逸淡雅的茶香。”

    运用这种散点透视法作画时,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然而现在中原还未沦落异族之手,清娘只能理解是杨逸在朝堂上陷入了困境,自身的主张得不到朝廷所接受。

    同时,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明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拉开了序幕。

    她手上端着茶水,见惊扰了杨逸,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前两天玩墨斋的李掌柜说这两天有孤本到,我今天便去玩墨斋了。”

    清娘今天穿着缕金百蝶穿花锦缎窄裉袄,湖蓝戗银米珠竹叶长裙,小巧的弓鞋上绣有一双彩蝶,翩然若飞。

    杨逸一边吟诵,清娘一边着笔记录,等把词记完,她人也痴了。

    杨逸现在就是这样,若是由他亲自主持西征事宜,他可以说不会存在多大的压力。

    杨逸又忍不住呵呵一笑,接过茶说道:“是清娘亲自煮的吧?”

    这下清娘更担心了,连声问道:“咱们大宋又要用兵了吗?是不是杨大哥又要率军出征了?”

    几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哦,不用杨大哥亲自出征,那我就放心了。”

    杨逸看了张择端的画,再经他一番指点,感觉颇有所得,回家后立即便躲进了书房,自己研墨练习。

    所以这种“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中国山水画能够表现“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正是运用这种独特的透视法的结果。

    “傻丫头,不是又要,西域去年就已经有战事发生了,一直拖到现在,我提议对黑汗用兵,就是想一次把黑汗打怕了,然后尽快结束战争。清娘你就放心吧,这次用不着杨大哥我领兵,我只须在京里坐等捷报……,吉报传来即可。”

    故而,只有采用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原理,画家才可以创作出数十米、百米以上的长卷,而如采用西方画派中的“焦点透视法”就无法达到了。

    秦王便认为齐国好欺负,有一回派使者赠给君王后一个玉连环,说:“你们齐国的聪明人很多,能解开这玉连环吗?”

    二月快来了,轩窗外的杨柳枝条已经抽出了细嫩的芽眼,随着料峭的春风轻拂着,池塘里的水也是满盈盈的,风来便皱,细细的涟漪荡向岸边,确实是春已归来了。

    这幅画是杨逸提议张择端画的,画成之后,嘿嘿,这个不用说了。

    “杨大哥又胡说。”清娘嘴上虽是这么说,脸上却是宜嗔宜喜,毕竟杨逸夸人的方式太过巧妙,清娘心中甚是喜欢。

    约略女儿腰,恰如隔户杨柳弱袅袅,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整个画面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所采用绘画手法正是中国山水画惯常使用的散点透视法。

    “来,我把这幅画画完,清娘你来提拔好不好。”

    当时秦国强大,君王后事秦谨慎,一向秉承尽量不得罪秦国的政策。

    “才没有呢,人家每天都和灵儿她们蹴踘玩啊。”清娘扬起小手捏了捏拳头,似乎要证明自己很健康。

    “杨大哥快画,你进步不少了呢。”

    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直奔汴河畔。

    杨逸忍不住伸出手指,在她那浅浅的梨涡上轻轻戳了一下,这才吟诵道:“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然后平静地对秦国使者说道:“请您回去报告秦王,我就用这种办法解开了。”

    “我还没喝,就闻到茶中带有淡淡的诗墨之香,若非清娘所煮,哪来这诗香?”

    “嗯,清娘你听好了,我这就诵来。”

    杨逸没想到她还惦记着此事,真是个见不得好诗词的人儿啊,杨逸料想,自己若是不把那首《汉宫春》补完整,只怕这丫头会惦记一辈子。

    做出让种建中全力一击的决定,其实杨逸心里负担很大,生怕种建中无法顺利完成这次的战略目标。

    “呀,不许你又胡说。”

    她喃喃地说道:“此词乍听是伤春之作,却隐含杀伐之声,虽未剑拨弩张,洞穿已七扎。”

    现在一切交给种建中,偏偏事若不逮,将要由他自己来承担主要责任,这就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种建中一样,这种感觉真的不好受。

    在一片柳林中,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虽是感到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

    词中‘问何人为会解连环’一句,包含了这样的个典故:齐国有个君皇后,是个很了不起的女性,她慑政齐国四十一年,把齐国治理得很太平。

    他抬起头来淡然一笑说道:“清娘,我听说你晴儿姐姐她们又玩小打去了,你今天怎么没去?”

    清娘似乎是不知怎么问下去,只是担心地望着他,那双月牙儿里面清波澹澹,在杨逸身上流淌着。

    这词是辛弃疾所作,辛弃疾一生志向是恢复中原,他的词大多豪迈雄浑,大气磅礴,即便是这种伤春之作,也隐含金戈铁马之声。

    她轻声问道:“杨大哥……

    玉连环是玉匠制环时,从一块完整的玉石上雕凿出来的,两个玉环是连在一起的,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估计也无法能解开。

    静心学画,无疑可以有效排解这种心里压力,让人心绪趋于平和,这才是杨逸一散班便来翰林画院的原因。

    “杨大哥快诵来,我这就记下。”

    目前所画成的虽然只是整幅长卷的五分之一,但画上人物刻画细致逼真,表情生动自然,栩栩如生。

    散班之后,时间还早,杨逸便去翰林画院找张择端学了一个时辰的画。

    杨逸开始理解许多大人物喜欢事无巨细一手抓的毛病了,很多事若由自己去做,心里压力反而没那么大;让别人去做,就像把命运交给了别人,反而需要更强的心里承受能力才行。

    “杨大哥怎么知道的?”

    但目前所画的还只是郊外的风物,只见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屋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

    清娘无法消受他这般吹捧,兰靥微薰,连忙转变话题道:“杨大哥上次那首《汉宫春》可曾补齐后面的句子,若是补上了,快些诵来听听。”

    “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