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乌拉尔山赶山记 > 第123章 征收徭役

第123章 征收徭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二天梁崇又上山,把没采完的那片榛子摘了。

    摘完剩下的榛子,加上昨天留在那儿的,差不多有五十斤,梁崇便将东西藏好,又往深处走了走。

    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蘑菇带回家,她还能再背二十斤。

    越往前走,草越深,一眼望过去,也没什么花叶类的药材。

    草前面是一片臭松林。

    虽然草有半人高,但梁崇看了看系统地图,只有几条小蛇,便拿棍子打了打,把蛇吓跑了,再往前面走。

    结果刚走过草丛,地面就空旷了起来。

    中间赫然有一个大树墩子,上面长着一朵比碗还粗的东西。

    紫红紫红的。

    正是赤灵芝。

    梁崇顿时就乐了,快步跑过去,围着树墩子转了一圈,发现在树墩子的背面,还长着几朵小的。

    大大小小一共有五朵。

    她一朵都不留,全部都割了下来。

    要不是这里草比较深,一般人不会轻易趟过来,谁能想到里面还有个树墩子呢。

    见有一片臭松林,梁崇还在里面找了找,因为灵芝一般都喜欢长在臭松和鱼鳞松上面。

    不过却没有找到其它的。

    梁崇心满意足,赶紧抱着灵芝,回榛子林那边,背起背篓下山。

    发财了,发财了。

    第二天拿到医馆给黄大夫一看,黄大夫给出了一千二百文一斤的高价。

    比平时少了些。

    虽然梁崇找到的灵芝比较大,不过这段时间来卖灵芝的人也多了起来,价格跌了些。

    小的那些,算作三百文一斤。

    大的那朵一共有一斤二两,小的加起来一共有四两。

    卖了一两五钱银子。

    虽然没有损失的那片榛子林赚的钱多,但差不多也覆盖了。

    不过接下来的大半个月,梁崇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找到的东西和往年差不多。

    榛子一共采到了三百多斤,晒成干货有二百八十斤,一共卖了二两八钱银子。

    另外一个收入的大头是榆黄蘑和榛蘑,一共找到三百多斤,卖了一两多银子。

    蓝莓和红豆今年少一些,加起来只有二十斤左右,卖了四百文钱。

    整个八月,梁崇差不多赚了六两银子。

    期间,她还把蜂蜜取了出来,因为干旱,今年的蜂蜜比去年少了许多,一共有十五斤,梁崇自己留下了五斤,剩下的都卖掉了。

    一共卖了二两多银子。

    梁崇算了一下,杂七杂八的,收入的大头是六月份找蝎子蜈蚣的钱,一共有六十三两。

    再加上她后面找山货的钱,现在手头一共有七十四两银子。

    不过还没等她高兴多久,吴正贤便上门来通知,朝廷要开始征徭役了。

    茂林县下辖五个乡镇,每年都是轮着抽人,每个乡镇五年轮一回,今年刚好轮到他们青山镇。

    每个村都要出人,根据人丁的数量和税收的份额来分配人数。

    良禾村比较贫困,比起别的靠近营州城的村来说,税收较低,出的人也会更少一些。

    大叶朝征徭役,采取均徭制度,按照人丁和粮税的多寡来分配要征的徭役数目。

    有丁无粮者作为下户,仍纳丁银;有丁有粮者编为中户,丁粮俱多者编为上户,“俱照丁粮并纳”。

    人丁和田地较多的人家,徭役也会重一些。

    人丁少和田地少的人家,徭役就相对轻一些。

    而且对于乡绅等地方豪强,朝廷也没有什么优待,这些人照样需要交税和服摇役。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乡绅过分兼并土地,让农民没有饭吃。

    除了秀才、举人等读书人可以免除一定份额的赋税和徭役,其他人一视同仁。

    当然,虽然大业朝实现了摊丁入亩,但这里面可以操作的空间还有很多,土地兼并的问题,哪个朝代都不能避免。

    大户人家服徭役时,一般可以派底下的佃农帮忙,但需要补给他二百斤的粮食,如果不是佃农的,补得更多,需要补二百五十斤。

    家里没有功名的,还可以将土地挂靠在熟悉的秀才、举人身上,合理避税。

    像梁崇这样的女户,不管她家有没有男丁,只要每年地里的粮食产出超过了一定的数量,那也必须出一个人去服徭役。

    服徭役的粮食数量规定在两千五百斤,朝廷按照一亩水田亩产二百五十斤粮食计算,家里有十亩田就需要出一个人。

    不想出人的,也可以交一笔钱,让朝廷代为招人,统收统招。

    梁崇没有达到这个份额,倒是不用出人。

    但也逃不过出钱的命运。

    没有达到规定粮食产量的人家,便需要几户凑在一起,出一个人来服徭役。

    这几户人家每年的粮食产量加起来,要刚好能凑够两千五百斤左右。

    不想出人的话,就按照各家的粮食产量在两千五百斤中的占比,按比例出钱。

    找人顶替需要给朝廷交五两银子,梁崇虽然只有八亩田地,且还有些是山地,但在几户人家当中,她的地最多。

    差不多需要承担一半多的钱,出三两银子。

    当然有些人家也会选择自家拿这笔钱,让家里的男丁去服徭役。

    她们几户人家当中,就有一家人选择拿五两银子,把家里的大儿子报上去了。

    梁崇虽然不知道大业朝的徭役有没有工钱可以拿,但就她前世看到的那些知识来说,每个朝代服徭役都不是一件好差事,死伤是常有的事情。

    不死也得脱层皮。

    除非是实在拿不出钱的人家,才会选择用人抵上。

    另外,像刘桂花这样带孩子的寡妇,虽然没有田地,但也要出一份钱,大约在三百文左右。

    虽然刘桂花算是比较节省的,但每月两百多文钱的工钱,在没有田地的情况下,只将将够母女两人买粮食花用,她也就存了一百多文。

    三百文钱实在是拿不出来。

    没有办法,刘桂花只好求上梁崇,请梁崇预支了一些工钱给她。

    梁崇很痛快的把钱给她了,谁都有难的时候。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不止粮食减产,还恰好碰上了朝廷征收徭役。

    一时间,村里愁云惨淡,时不时传来些打骂声和哭喊声,娶妻和嫁女的人家也多了起来。

    不过对梁崇来说,摆在面前的,却是一个机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