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乌拉尔山赶山记 > 第116章 插秧种地

第116章 插秧种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后面几天,梁崇带着刘桂花去认了认自家的田地。

    并给她说了一些平时的管理事项。

    板蓝根已经出苗了,梁崇还抽空做了疏苗和补苗处理,让苗床长得尽量均匀一些。

    刘桂花往后需要时不时地过来看一看,负责给板蓝根浇水、拔草、除虫等。

    另外的两亩田和三亩地现在还空着,就等五月份种上秧苗和玉米了。

    四月底,梁崇去里正家借了牛,想把水田提前耙出来。

    借完牛,正打算去请达亚尔大叔过来帮忙耙田时,刘桂花见了,告诉梁崇,不用去请人了,这活儿她也能干。

    梁崇便让她试了试。

    刘桂花的个子比梁崇还矮一个头,瘦瘦小小的,梁崇都有些怀疑她连木耙都拿不起,但她却做得有模有样的,瘦弱的身板在田中穿梭,耙的游刃有余。

    虽然比不过达亚尔大叔那种老把式,不过耙出来的田,用来栽秧的话,却是尽够了。

    又试用了几天,见她干活积极主动,手脚勤快,田地里的东西懂得也比较多,梁崇就把刘桂花留了下来。

    刘桂花在村里有房子,倒是不用住在梁崇家,晚上自行回家睡觉,白天按时来上工就成。

    这也是梁崇一开始请萨仁大婶帮忙找人时提的要求,尽量找在村里有房子的,她不太想和不熟的人住在一起,生活有些不方便。

    耙完田,也差不多到了栽秧的时候。

    梁崇便去萨仁大婶那里把已经育好的秧苗拿了过来。

    方小鱼听到风声,也如约前来帮忙。

    刘桂花、方小鱼加上梁崇自己,一共有三个人,人数够了,梁崇就没有再雇别人。

    尽管两人不用给工钱,但梁崇在饭食上也没有含糊,去集市上买了一只老母鸡,炖了一锅鸡汤出来。

    插秧那天,梁崇先用小火把鸡炖在灶上,出门和她俩插了一半个时辰的秧苗,到了吃午饭的时候,鸡肉也炖的差不多了,再迅速回家炒几个快手菜出来,送到田里和她们一起吃。

    除了炖鸡汤,梁崇还做了白面馒头和猪肉炒白菜、凉拌黄瓜。

    馒头是放在鸡汤上边一起蒸的,吃起来还带了一股鸡肉的香甜。

    见两人只拿了一个馒头,夹菜也只敢夹白菜和黄瓜,梁崇没有开口说赶紧吃肉之类的话。

    只把肉菜均匀的一分三份,每人分了一份。

    两人很是不好意思,不过都不约而同的只吃了一些馒头和素菜,鸡肉和猪肉则被她们剩下了。

    吃完饭,两人小心翼翼地问梁崇,分给两人的没有吃完的肉,可不可以让她们拿回家,给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吃。

    梁崇笑着点点头,只让她们随意,不必那么拘束。

    反正该给的伙食,她已经给到位了,怎么处理是两人的事情。

    她们插秧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一个人一个时辰大约能插四分之一亩地。

    三人忙了一天,就把秧田插完了。

    接下来就由刘桂花接管,按时过来除草、捉虫、追肥,梁崇偶尔过来看看秧苗的长势就行。

    秧田这边一结束,玉米那边也拉开了帷幕。

    今年有三亩地都需要种上玉米,梁崇也不好意思只逮着她们两个人薅,种玉米的时候,又请了托雅过来帮忙。

    今年官府的政策没有变化,种子照旧是买半亩送半亩,仍旧卖三十文一斤。

    不过官府的种子数量有限,因为去年玉米的价格比较高,今年种玉米的人增加了很多,梁崇去时,种子已经被抢光了。

    只好去跟外面的种子商购买。

    去年新玉米下来之后,粮商和种子商就嗅到了风向,高价下村收购。

    品相好的都被他们挑了出来,今年拿出来卖给百姓做种。

    不过种子商的价格就比官方卖的高多了,市场价五十文一斤。

    一亩地大概需要五斤种子,梁崇一共买了十五斤,花了七百五十文钱。

    怪不得人家能赚到钱,去年玉米的收购价已经够高了,卖到了十一文一斤,但转个手,种子商就能卖出五十文一斤的高价。

    除了梁崇,另外三人都没有种过玉米,托雅今年也想在自家地里种上一亩,梁崇便给她们示范了一遍,怎么起垄、垄之间相隔多远、怎么撒种等等。

    接着,四人便分为两组,分别负责一亩地。

    反正没拆围墙的两亩地是连在一起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随时可以问她。

    中午吃饭的时候,还是梁崇负责回家做饭。

    除了托雅,另外两人照旧把肉菜剩下了,下工了带回家给家人吃。

    紧锣密鼓的忙了几天,梁崇才把地里的事情全部忙完,至此,春耕也终于结束了。

    趁还有一些时间,梁崇又在院子里的那几块菜地上种上了一些应季的蔬菜。

    见梁崇家养了鸡,刘桂花还跟她说,自己可以每天抽空打些鸡草过来。

    不过梁崇摆摆手没让,呼和现在正在兴头上呢,不能打击小朋友的积极性,等他什么时候腻了再说。

    期间,梁崇还去医馆治疗了两次。

    她现在说话越发流利了,陈大夫的药也换成了另外一种,药效一次比一次温和。

    回去时还是和谢湍意搭伴一起回,两人现在也逐渐熟悉了起来。

    梁崇发现,谢湍意本人还是比较幽默风趣的,去过很多地方,博闻广识,身上没有读书人常见的那种迂腐气。

    难得的是,他还比较尊重女性,除了抠门些,倒是没什么缺点。

    不过抠门也不能算是缺点,顶多就是生活简朴罢了。

    有一次,谢湍意还和梁崇抱怨,说自己身无长物,一穷二白。

    问梁崇若是要在营州安家,买多少亩地、盖多大的房子才比较合适。

    对此,梁崇没什么见解,毕竟自己过日子也只是走一步看一步。

    有了刘桂花,梁崇轻松了很多,只用时不时的去田地里巡视一番,带着两只狗子去黄精那里捉捉老鼠就行。

    当然,活实在重的时候,她也会上手帮忙。

    剩下的时间,大多都用来进山了。

    五月份,梁崇又找到了一些药材和山货。

    还特意背了一筐山葱叶下来,去集市里买了几个陶罐,做了些腌菜出来。

    除了自己吃,还给相熟的人家送了一些。

    腌制过的山葱叶,辛香可口,很是下饭。

    另外,还找到了一些平贝母。

    值得一提的是,她近几年找到的平贝母的种子,差不多够种半亩地了。

    明年要是有余钱的话,梁崇打算再买上一亩地,用来种平贝母。

    若是没有余钱,那就在现有的地中挑一亩,和其他作物或者药材进行套种。

    不过平贝母可以和什么作物进行套种,梁崇倒是不太了解,有时间还得去请教一下谢湍意才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