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带着仓库闯古代 > 第九十三章 大是大非

第九十三章 大是大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边军败给匈奴骑兵的情况也被八百里快骑火速传到了北方沿边的三个州府县乡。

    各州县的长官都紧张起来,开始紧闭城门,迎敌备战。毕竟匈奴大破边军后,势必会向内地烧杀掳掠。县城外乡村的百姓们听到消息后也开始大量逃亡。有些积蓄的进城躲避,那些没有根基的直接逃入山里或者向内地避祸。

    沿途官道上,随处可见拖儿带女,挑担子拉车的难民。也有富贵人家的车马带着随从逃难。

    此时正是严冬腊月,难民们缺衣少食,沿途多有暴毙之人,哭喊嚎泣之声惨不忍睹。

    陈长生的庄子位于抚远县西北,最先遇到流向抚远县里的难民。

    “老乡们,陈长生陈大老爷施粥。喝一口再走!”陈家庄路口,冯斌在陈长生的授意下,砌了两眼炉灶,架上大锅煮粥分给那些流民。

    天寒地冻,那些流民行走了几百里,一个个饥寒交迫,能有一碗热粥喝,那真是甘露一般,纷纷对陈长生陈大善人感恩戴德。

    “陈老爷说了,若是大家无处可去,可到陈家庄暂时安身,陈老爷不会冻饿着大伙儿!”冯斌和聂胜也是流民,对这些逃难的人感同身受,深深同情。

    对陈长生的义举更是敬佩的不行,一心只想用命来报答陈长生的知遇之恩。

    那些流民有的还想躲得更远点,喝了粥继续往内地走。有的见陈家庄人多势众,并有庄丁保护,也就直接投靠

    了陈长生。

    冯斌直接将难民安置在新搭建的木棚内。棚子里有砖砌的炉子,扣着的铁桶烧得通红,所以冻不着这些人。每日里两顿稠粥,一碗咸菜,保证他们饿不着。

    另一头的棚子里,经庄里人劝说,那些愿意留在陈家干活的,则是三顿饭,除了粥还有馒头肉汤,每日里还有十文左右的工钱可领。如果是工匠和手艺人,特别是铁匠和木匠,每日在铁厂做工,打造军器,每日可领五十文,家人也被安置在好房子里。

    如此,一天进陈家庄落脚的足有百多人。最多的时候,有三百多人。

    就连聂胜和冯斌也都暗自担心起陈长生来,怕长久下去,他供不起这些难民。

    毕竟,这段时间,他们连打带收,将西部山林的贼寇全部剿灭,手下又增加了二百多号舞刀弄枪的壮汉。五六百庄丁,一天光吃饭就得多少?

    聂胜和冯斌在陈家庄接纳流民的同时,陈长生也带着谢彪等人,在周围各大庄子中来回奔走。

    除了送铁炉子送煤炭,再就是借粮。

    一些农庄的庄主怕借给陈长生的粮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直接避而不见。有些想囤货居奇,开口就要天价!

    陈长生可不惯着这事儿。

    老子借粮有借条,还有一部分现银买卖,就连自己老丈人老杨家那么有势力,都借了自己二十车粮食,你不借,那就是不给我陈长生陈大老爷面子。先砸了门,把粮食

    抢到手再说!

    陈长生不怕他们告!

    告也是告到抚远县衙。

    县里的都尉秦怀德被自己打残,现在都在家躺着不敢出门。县丞薛蟠贵又是个鸡贼,见陈长生行事生猛,早就躲得远远的,把一干事情都推给了黄县令。

    他自己则一笔笔把账记着,遣人把陈长生抢粮打人的事都报给了郡里太守。

    “陈长生,你最好做的更大一些,倒时保管你人头落地!”

    陈长生难道就不怕吗?

    他也害怕!

    这件事做得太大了,得罪的都是当地的权贵。一个薛家小家族他可以不在乎,秦怀德他也握有把柄,但要是全县的士绅都告他,这可是惹了众怒。谁知道哪一家和朝廷重臣有关系?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无论做了多么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哪怕自己赔钱做公益,也是错的,是盗匪!

    所以,在做这件事之前,他刻意去了宋曦的草堂。

    “民乃国之根本,现如今各州县都紧闭城门,不让难民进城,乡里各士绅明明握有大量存粮,却藏着不放。难不成眼睁睁看着饥民们饿死或做强盗不成?他们也是大梁的子民啊!”陈长生做忧国忧民状,要宋曦宋老学究的口风。

    “凡此大奸大恶,大是大非之事,都是朝廷一句话的事儿。只要你忠君爱国,老夫会为你把这件事说个清楚!”宋曦也被陈长生的魄力所感染,义愤填膺道。

    其时,他刚刚接到了太子亓无忌的征召令,正

    准备回京都渭城辅佐朝政。所以说话也很有力度!

    有宋曦这句话,陈长生放心了。

    太子监国,那就离当皇帝不远了。有帝师罩着,那就干吧!

    见来接宋曦回京赴任的只有几个官差。陈长生以保护宋曦安全为由,又派了十个亲兵持枪护卫宋曦。另外,他还顺便附带着给太子亓无忌也送了一份大礼——中国历史地图册和一幅世界地图。

    当然,这几份地图上

    画的疆域图和城市名称等他都细心的用笔改过,以符合现在大梁朝的现状。

    这份地图可是太珍贵了!

    就连宋曦看了也视为珍宝。

    这上面画的可都是大梁祖先留下的基业啊!一寸也不能丢!相信太子看了,也会升起保家卫国的信心!

    陈长生能绘制如此精确的地图,真乃大功一件!

    单凭这,宋曦就有七分把握说服太子重用陈长生!

    抚远县衙。

    黄县令没想到自己将要退休之际,却遇到这样的事情,在县衙里急的是团团乱转。

    “夫人,这可如何是好?”见小妾云翠迈着碎步走来,急忙拉住云翠的小手愁叹道。

    县尉秦怀德养伤,县丞薛蟠贵闭门不出,弄得黄县令成了光杆司令!

    他本来是个儒生,论奸猾推诿还行,又哪里能担起防御匈奴的大事?

    “老爷,你任期就要满了,难道还想连任不成?”云翠眉头紧锁,对黄县令发出灵魂拷问。

    “这”黄县令一时也

    踌躇了。

    他是个读书人,历史再熟悉不过。现在国家危难,战事紧张,如果他能坚守城池,上头一定会认为他守土有功,是个干吏。别说连任,升官都是分分钟的事情。也许,还能青史留名呢!

    “哼,我说老爷,你就别多想了。匈奴人是那么好打的吗?大梁十几万精锐武卒都被杀得干干净净,就凭城里那几百屯兵你就守得住偌大城池?那些蛮人打进来,先要拿你的首级做成夜壶。你若挺不住开城投降,朝廷也会判你个叛国之罪,连带着我们都要受连累。”云翠冷哼一声,不屑的说。

    她太了解黄县令的本事了。

    三年县令,黄县令就没干过什么正经大事,原因很简单,背景不硬,他也没魄力,根本干不过地方势力,说话都没有县丞薛蟠贵好使!

    听云翠这么一说,黄县令也彻底凉了自己青史留名,以身报国的心思。

    “以夫人之见?”

    “老爷,若你还想活得长久些,莫不如现在就将这大印直接交给薛蟠贵,你自己辞官还乡,也不至于就没了活路。至于抚远县以后会怎样,和你也没什么关系了!”云翠说。

    “夫人高见!”黄县令一听,如同醍醐灌顶。

    “不过,辞官倒容易,若薛蟠贵不肯接管怎么办?现在这兵荒马乱之际,就算我想带你和家眷出城回乡,恐怕也是难事儿!”片刻后,黄县令又发愁起来。

    他这三年知县,虽然没什么

    作为,但也攒了一些家当。

    当知县还好,有衙役和亲随护着,可一旦自己辞了官,可就是平民一个。自己拖家带口想要离开抚远县城,几个拦路蟊贼就能结果了他。

    “这还不容易,别忘了,那陈长生现在可是势头正盛。我听说他那庄子里已经聚了几千好汉,他又是行伍出身,有校尉的官职。咱们之前对他不薄,让他派些人送咱们一程,总归会给咱们一个面子。”云翠冷笑一声说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