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巨浪 > 战前帝国战列舰年表

战前帝国战列舰年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进入蒸汽时代之后,设置于战舰侧舷的火炮逐渐被炮塔所取代。

    爪哇海级:

    “黄海”号: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一月九日在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月十二日下水,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六月二十五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七十年(公元1938年)八月返回广州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二年(公元1940年)三月重返南洋舰队,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无畏舰诞生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帝国海军一共设计了十五级战列舰,建造了十二级,共五十二艘战列舰。

    “武夷山”号:明历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五月一日在高雄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九月二十七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六月八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在“马罗基海战”中,因为跟随“大巴山”号进行错误转向,遭到两艘敌舰集中轰击,失去动力,后被己方驱逐舰用鱼雷击沉。

    崇明岛级(岛乙级):

    “大兴安岭”号:明历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九月十一日在高雄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二月八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十月二十七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先后参加“马罗基海战”与“休达海战”,并且击沉意大利“加富尔公爵”号与“莱昂纳多·达芬奇”号战列舰。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返回帝国,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重创日本“榛名”号战列巡洋舰。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明历五百五十五年(公元1923年)四月,返回高雄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兴凯湖”号:明历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七月一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四月八日下水,九月十一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在“马罗基海战”中战沉。

    “喜马拉雅山”号:明历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七月十七日在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五月二十三日下水,十一月二十八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十一月参加炮轰长崎港的突袭行动。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八月奔赴北大西洋。明历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6年)十一月返回广州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年(公元1938年)九月返回直布罗陀港,编入帝国大西洋舰队。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阿尔泰山”号: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一月二十七日在高雄造船厂开工建造,因施工不当,造船厂失火,所以直到次年三月七日才下水,并于同年十二月十八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先后参加“马罗基海战”与“休达海战”,后与“大别山”号一同留守直布罗陀要塞。明历五百五十八年(公元1926年)八月返回高雄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六十年(公元1928年)六月,返回直布罗陀港。明历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6年)三月,在直布罗陀港接受为期半年的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东海”号: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一月十一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月十五日下水,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六月二十三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明历五百七十年(公元1938年)七月返回大连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二年(公元1940年)二月重返东洋舰队,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秦岭”号: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一月三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同年十月八日下水,次年四月七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舰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在“长白山”号联手重创日本“扶桑”号与“山城”号战列舰之后,舵机被毁,被迫提前撤出战斗。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在与美国“密西西比”号的第三轮交手中,舵机再次被毁,被迫撤出战斗。明历五百五十八年(公元1926年)一月,返回江南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呼伦湖”号:明历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七月二十八日在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五月十一日下水,十月八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在“马罗基海战”中造重创,返回直布罗陀要塞途中沉没。

    “巴颜喀拉山”号:明历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七月二十一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六月七日下水,十二月八日建成,编入帝国北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舰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十一月参加炮轰长期的突袭行动。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明历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一月返回大连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为“鄱阳湖”号比“太湖”号早八日服役,所以该级战列舰也被称为“鄱阳湖”级。

    同为战后设计的新式战列舰,一改帝国以往战列舰重火力与防护,轻速度的特点,力求在火力、防护、速度这三项主要性能间形成完美的平衡。初步设计工作于明历五百五十二年(公元1920年)五月展开,到《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签署时,已完成了大概七成的设计工作,后按照条约规定废止。

    秦岭级战列舰是帝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建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其中“阿尔泰山”号还因造船厂工人施工不当,拖延了工期,在战争爆发之后才加入海军服役。另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该级战舰是帝国海军中唯一没有战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除“太行山”号之外,该级战舰全部参战。

    洞庭湖级(湖甲级):

    无畏级:

    “渤海”号: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一月十四日在青岛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月十九日下水,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六月二十九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明历五百七十年(公元1938年)七月返回青岛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二年(公元1940年)二月重返东洋舰队,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泰山”号:明历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一月八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同年十二月十八日下水,次年八月九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舰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击沉日本“河内”号战列舰,重创“比睿”号战列巡洋舰,荣获“帝国海军集体荣誉勋章”。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击沉英国“海王”号战列舰,荣获“帝国议政院集体荣誉勋章”。明历五百五十二年(公元1920年)十月,返回江南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的全面改进。明历五百六十五年(公元1933年)八月九日,服役满二十五年的当日,该舰光荣退役封存。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二月解封,重新服役,在接受为期八个月的改进之后,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兴凯湖级(湖丙级):

    “阴山”号:明历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七月八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五月二十四日下水,十一月二十二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舰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十一月参加炮轰长崎的突袭行动。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被三条鱼雷击中后沉没。

    “长白山”号:明历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四月十一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九月七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六月一日建成,编入帝国北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舰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重创日本“扶桑”号与“山城”号战列舰,击沉日本两艘装甲巡洋舰。同年十一月,返回大连造船厂,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大修。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明历五百五十五年(公元1923年)三月,返回大连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作为帝国海军急先锋,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阴山级战列舰是帝国应对战争的急切需要,在秦岭级战列舰的基础上做小范围改进后建造的一级战列舰,因此又被称为“秦岭级乙型”。该级战列舰原本计划建造五艘,后因新型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完成,后两艘被削减,只建造了三艘。

    “滇池”号:明历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八月二十七日在青岛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六月七日下水,十月三十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舰一直在太平洋活动。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二月,返回青岛造船厂,接受为期九个月的改进。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在击沉英国柏勒罗丰级“鲁莽”号,重创“华丽”号与“柏勒罗丰”号之后战沉。后来,该舰被追授“帝国议政院集体荣誉勋章”。这也是整个大战期间,唯一在战沉后被追授最高荣誉勋章的战舰。

    随着火炮、弹药、装甲技术的提高,二级主炮逐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随着带有讽刺意味的“战舰假期”结束,随着风起云涌的“二十年休战”完结,在新的世界大战中,主宰海洋的战列舰仍然活跃在战争舞台上,用其坚固无比的铠甲为帝国遮风挡雨,用其无坚不摧的巨炮书写帝国海军的新篇章!

    装备有重型火炮,且配备的装甲能在常规交战距离之内抵挡主自身主炮发射的炮弹,在舰队决战中担任主力的战舰才能称为“战列舰”。

    “万子湖”号:明历五百三十五年(公元1903年)十二月在青岛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八月二十八日下水,十二月三十一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在“马罗基海战”中遭受重创后,返回直布罗陀要塞进行简单修理。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三月八日,在返回帝国,途径亚松森岛时倾覆沉没。

    “太湖”号:明历五百三十六年(公元1904年)八月五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六月二十一日下水,十月十八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奔赴北大西洋。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月十一日,在“马罗基海战”中战沉。

    阴山级(秦岭级乙型):

    太平洋级:

    “阿尼马卿山”号:明历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七月二十一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月十二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八月九日服役,编入帝国东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舰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重创日本“雾岛”号战列巡洋舰。十一月,返回江南造船厂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大修。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先重创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再击沉美国“亚利桑那”号战列舰,随后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重创。明历五百五十五年(公元1923年)六月,返回江南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作为帝国海军急先锋,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祁连山”号:明历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四月十五日在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九月三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五月二十五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并且担任远征舰队旗舰。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月,参加“马罗基海战”。十二月参加“休达海战”。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该舰一直以直布罗陀要塞为母港,在北大西洋上活动。明历五百五十五年(公元1923年)五月,回到广州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六十七年(公元1935年),在直布罗陀港接受为期八个月的第二次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昆仑级是帝国海军历史上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现代战列舰,该舰采用了大量新技术与新工艺,在设计上也相当出众,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世界各国建造的战列舰中性能最好的。正是如此,十艘昆仑级战列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撑起了帝国海军的脊梁,不管在北大西洋,还是西太平洋,该级战舰都非常活跃。一战后,仅存的五艘该级战舰继续服役,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有不俗的表现。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太湖”级只是“洞庭湖”级的翻版,除了某些细节设计上的差别之外,两级主力舰的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基本上没有区别。

    昆仑山级:

    “洞庭湖”号:明历五百三十五年(公元1903年)十二月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七月十五日下水,十一月二十一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在太平洋活动。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二月返回江南造船厂,进行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一月返回舰队,随后在“爪哇海战”中战沉。

    当时,帝国海军对“战列舰”重新定义。

    随着火药在战争中的推广与应用,火炮逐渐成为了海战的主要武器,炮战取代了接舷战,成为了海战的主要形式。

    “大巴山”号:明历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四月九日在青岛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八月二十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四月二十三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在“马罗基海战”中,因错误转向,遭到三艘敌舰的集中轰击,遭受重创。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三月,在返航途径亚松森岛时沉没。

    秦岭级(甲型):

    主宰海洋数百年的战列舰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也不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虽然在帝国海军中,五艘“泰山”级战列舰属于军备竞赛的急切需要,以及新技术诞生前,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过渡型战舰,但是五艘战舰在战争中的表现都非常优秀,除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沉的“衡山”号之外,另外四艘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一代海上霸主就此诞生,新的海战时代也就此到来。

    “恒山”号:明历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一月十八日在青岛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一月三日下水,十月八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舰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与姊妹舰“泰山”号联手重创日本“比睿”号战列巡洋舰,并击沉一艘日本装甲巡洋舰,荣获“帝国海军集体荣誉勋章”。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遭受重创。同年十一月,该舰返回青岛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此后,该舰一直作为帝国海军新技术实验舰在海军中服役。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该舰作为帝国海军最先完成动员的主力舰之一,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太行山”号: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一月十二日在广州造船厂动工建造,同年十月二十一日下水,次年五月十四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先后参加“马罗基海战”与“休达海战”,击沉意大利“卡约·杜伊里奥”号战列舰与法国“洛林”号战列舰。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返回帝国,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先击沉英国“百人队长”号战列舰,后重创美国海军“爱荷达”号战列舰。六月,返回广州造船厂,进行大修。明历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6年)七月,顶替退役的“青海湖”号,充当帝国海军训练舰。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陆续建成服役的新式战列舰相比,即便是长江级战列舰都显落后。但是这些曾经见证过帝国海军历史,并且伴随帝国海军走过最艰难时光的战舰并不甘寂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大连湖”号:明历五百三十五年(公元1903年)十二月在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七月二十四日下水,十二月九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奔赴北大西洋。后在“马罗基海战”中战沉。

    “崇明岛”号: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二月八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一月十二日下水,十一月二十九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明历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十月,返回江南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无畏”号:明历五百三十四年(公元1902)年八月八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四月六日下水,十二月十日建成,编入帝国北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在太平洋活动。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三月返回江南造船厂,进行唯一次大规模改进,错过了于次年五月爆发的“爪哇海战”。明历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规定,“无畏”号退役,次年五月出售解体。

    “南海”号: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一月七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月八日下水,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六月十一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七十年(公元1938年)八月返回江南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二年(公元1940年)三月重返南洋舰队,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总体上讲,崇明岛级战列舰是帝国海军在“爪哇海战”之前建成的最好的战列舰,只是该级战列舰服役时已经太晚了,因未完成训练,错过了“与论岛海战”,也错过了炮轰长崎的突袭行动,在“爪哇海战”中的表现均不尽人意。因为该级战舰与库叶岛级战列舰非常相似,所以也被称为“岛乙级”战列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该级战列舰全都进行了现代化改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该级战列舰与库叶岛级战列舰一同承担了大部分作战任务。

    “岷山”号:明历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八月三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月二十五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八月十八日建成,编入帝国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在“马罗基海战”中,为掩护“武夷山”号,该舰遭到数艘敌舰集中轰击后沉没。该舰也是“马罗基海战”中,帝国海军战沉的第一艘战列舰。后来,该舰被追授“帝国海军集体荣誉勋章”。

    作为现代战列舰的“鼻祖”,“无畏”号开辟了一个海战时代。只不过,从更严格的意义上讲,“无畏”号只是一艘带有严重实验性质的战舰,并无优秀的战斗表现。

    “华山”号:明历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一月十一日在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同年十二月十五日下水,次年八月二十二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参加“马罗基海战”。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回到帝国,接受为期半年的大修与改进。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击沉美国“北达科他”号战列舰,重创日本“金刚”号战列巡洋舰,荣获“帝国海军集体荣誉勋章”。明历五百五十二年(公元1920年)十月,返回广州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的全面改进。明历五百六十五年(公元1933年)八月二十二日,服役满二十五年的当天,该舰光荣退役封存。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二月解封,重新服役,在接受为期一年的改进之后,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库叶岛级战列舰是帝国海军第一种速度超过二十五节,并且装备了四百毫米口径主炮的战列舰。该级战列舰在“爪哇海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该级战列舰,帝国海军将彻底输掉“爪哇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该级战列舰全都进行了现代化的改装,并且成为了帝国海军在大战初期的主力战舰。

    “鄱阳湖”号:明历五百三十六年(公元1904年)八月二十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六月十四日下水,十月十日建成,编入帝国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后在“马罗基海战”中战沉。

    风帆时代,战舰上的火炮均置于两舷,炮口指向侧面。为最大限度的发挥火炮的威力,战舰在交战时,均需将侧舷对准敌舰。为集中发挥舰队的战斗力,战舰以线列编队。参加舰队决战,并且发挥重大作用的“主力舰”即为“战列舰”。

    “乌伦古湖”号:明历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八月十一日下水,十二月二十四日建成,编入帝国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二月,返回大连造船厂接受为期八个月的改进。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二月,在训练中与装甲巡洋舰“南通”号相撞,舰艏严重受损,被迫接受为期十个月的大修,错过了“爪哇海战”。明历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条约规定,该舰退役,并于两年后出售拆解。该舰也是帝国所有在一战前建成服役的战列舰中,唯一没有参加过重大海战的战舰。

    “大通湖”号:明历五百三十五年(公元1903年)十二月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八月一日下水,十一月二十八日建成,编入帝国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随即奔赴北大西洋战场。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月十一日,在“马罗基海战”中战沉。

    这些战列舰中,有四十六艘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中四十五艘执行了作战任务,在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大战期间,先后有十八艘战沉,或者因伤沉没。另外还有五艘在战后按照《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出售拆解。其余皆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库叶岛级(岛甲级):

    麒麟级:

    “青海湖”号:明历五百三十六年(公元1904年)九月十二日在青岛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八月八日下水,十二月一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七月,该舰因训练操作不当,导致锅炉爆炸,随后返回青岛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的大修与改进,错过了远征北大西洋的机会。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在“爪哇海战”中遭受重创,随后再次返回青岛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的大修与改进。明历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条约规定,“青海湖”号解除武装,成为帝国海军训练舰。该舰也是帝国海军前三级九艘无畏舰中,除带有试验性质的“无畏”号之外,唯一幸存到战后的战舰。

    “扎陵湖”号:明历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八月十八日下水,十二月二十八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在“马罗基海战”中战沉。

    “舟山岛”号: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二月十一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一月二十四日下水,十二月八日建成,编入帝国北洋舰队。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明历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十月,返回大连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海南岛”号:明历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十一月三十日在马尾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八年(公元1916年)八月二十五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一月,参加炮轰长崎的突袭行动。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重创英国“决心”号战列舰,击沉英国“皇权”号战列舰,随后又击沉美国“俄克拉何马”号战列舰,荣获“帝国议政院集体荣誉勋章”。明历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返回马尾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苏拉威西海”号: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十二日在马尾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月二十七日下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舾装已完成三成五左右,后停止建造。明历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条约规定,该舰出售拆解。

    太湖级(湖乙级):

    南海级按照“马罗基海战”中,帝国海军主力舰暴露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设计的一级战舰,也是帝国海军给予厚望的一级战列舰,也是帝国海军在大战期间建成服役的最先进,最强大的战列舰。可惜的是,因为工期安排上的问题,该级四艘战舰都未能赶上“爪哇海战”。更让人感到惋惜的是,因为大修与全面改进的工期安排,该级战列舰也没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立即参战。

    按照当时的标准,只有装备了重型火炮,且火炮数量超过六十门,用有三层火炮甲板的战舰才能称为“战列舰”,并且担任舰队决战的主力。

    长江级:

    随后,帝国海军开始转型。

    南海级:

    “巢湖”号:明历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十二月十五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八月一日下水,十一月三十日建成,编入东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舰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二月,返回江南造船厂接受为期八个月的改进。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重创日本“摄津”号战列舰。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表现英勇,荣获“帝国海军集体荣誉勋章”。明历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条约规定,该舰退役,并于两年后出售拆解。

    泰山级(五岳级):

    针对帝国海军主力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以及海军在战争中对战列舰性能提出的新要求,进行全新设计的一级战列舰。设计工作始于明历五百五十二年(公元1920年)初,到《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签署时,已完成了大部分基础设计。后按照条约规定,帝国停止该级战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

    “伊犁湖”号(“巴尔喀什湖”号):明历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十二月三十日在青岛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九月十一日下水,明历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一月二十三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二月,返回青岛造船厂接受为期九个月的改进。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表现优异,荣获“帝国海军集体荣誉勋章”。明历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条约规定,该舰退役,并于两年后出售拆解。

    爪哇海级战列舰是在南海级战列舰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来的,可看做是南海级的改进放大版。该级战列舰原本计划建造六艘,可后四艘因为船厂工期安排不过来,在战争结束前没有来得及铺设龙骨。战后,根据《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后四艘的建造工作全部取消,已经下水舾装的前两艘也被迫拆解。

    “大别山”号: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一月八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同年十月二十三日下水,次年五月三日建成,编入帝国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先后参加“马罗基海战”与“休达海战”,并且在“祁连山”号返回帝国进行大修与改进之后,担任帝国海军远征舰队旗舰,战后担任帝国大西洋舰队期间。明历五百五十七年(公元1925年)八月,在直布罗陀港进行第一次改进。明历五百六十八年(公元1936年)十二月,在直布罗陀港进行第二次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该舰是帝国海军中,在海外部署时间最久的战舰,其创造的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战列”一词来源于风帆时代的“线列战术”。

    “衡山”号:明历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一月九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下水,次年九月十日建成,编入帝国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在“马罗基海战”中击沉美国“密歇根”号战列舰,重创“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之后,被鱼雷击沉。

    “爪哇海”号: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八日在高雄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月十二日下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舾装已完成了四成左右,后停止建造。明历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条约规定,该舰出售拆解。

    “天山”号:明历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八月二十一日在青岛造船厂动工建造,次年十一月十一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九月二十一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舰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协助姊妹舰“阿尼马卿山”号重创日本“雾岛”号战列巡洋舰。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昆仑山”号战沉后,担任第三分舰队旗舰,并且重创日本“日向”号战列舰,后被“伊势”号重创。年底,返回青岛造船厂,进行大修。明历五百五十五年(公元1923年)三月,再次返回青岛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的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作为帝国海军急先锋,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台湾岛”号:明历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高雄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一月八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八年(公元1916年)七月十七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一月,参加炮轰长崎的突袭行动。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连续重创英国“巴哈姆”号战列舰,“皇家橡树”号战列舰,“拉米利斯”号战列舰,荣获“帝国议政院集体荣誉勋章”。明历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返回高雄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南岭”号: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一月十五日在青岛造船厂开工建造,同年十月二十七日下水,次年六月三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舰一直在太平洋上活动。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与“太行山”号联手击沉英国“百人队长”号战列舰,后被美国“爱荷达”号战列舰重创。六月返回青岛造船厂,接受为期八个月的大修。明历五百五十八年(公元1926年)三月,返回青岛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四月,返回青岛造船厂,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宪宗皇帝年间,帝国海军首次对“战列舰”进行了明确定义。

    该级战列舰是帝国海军唯一的“条约型战列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帝国海军舰龄最短,最先进,最强大的战列舰。因受排水量限制,该级战列舰放弃了麒麟级的设计方针,性能上注重火力与防护,降低了对速度的要求。另外,该级战列舰在设计时大量采用了太平洋级与麒麟级的设计成果,以及新兴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大量新式快速战列舰服役之前,该级战列舰都是帝国海军的实力的代表。

    “长江”号:明历五百五十四年(公元1922年)八月八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明历五百五十六年(公元1924年)十月二十七日下水,明历五百五十八年(公元1926年)三月九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并任舰队旗舰。明历五百七十年(公元1938年)一月返回江南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昆仑山”号:明历五百四十一年(公元1909年)四月四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八月二十四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五月十五日建成,编入帝国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在“马罗基海战”中先后重创美国“特拉华”号战列舰,英国“大力神”号战列舰。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二月,在保卫直布罗陀要塞的“休达海战”中,击沉法国“法兰西”号战列舰,重创西班牙“海梅一世”号战列舰。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返回帝国,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并且担任舰队旗舰。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担任第三分舰队旗舰,战沉。

    “唐古拉山”号:明历五百四十三年(公元1911年)八月十七日在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一月七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五年(公元1913年)九月十三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在“马罗基海战”中,为掩护“大巴山”号,该舰脱离编队,遭到敌舰围攻,中五条鱼雷,在“岷山”号沉没之后约十五分钟战沉。后来,该舰被追授“帝国海军集体荣誉勋章”。

    “北海”号(“贝加尔湖”号):明历五百三十七年(公元1905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四月十七日下水,九月二十二日建成,编入帝国北洋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舰一直在太平洋活动。明历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十二月,返回大连造船厂,接受为期八个月的改进。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共发射三百三十六发主炮炮弹,重创美海军“犹他”号战列舰。明历五百五十三年(公元1921年)八月,按照条约规定,该舰退役,并于两年后出售拆解。

    “嵩山”号:明历五百三十九年(公元1907年)八月八日在高雄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七月二十八日下水,十二月二十九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参加“马罗基海战”。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返回狮城,十月参加“与论岛海战”。同年十二月,返回高雄造船厂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大修。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重创数艘敌舰,并且在舰队撤退时担任后卫,表现英勇,击沉敌三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荣获“帝国议政院集体荣誉勋章”。明历五百六十五年(公元1934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服役满二十五年的当天,该舰光荣退役封存。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二月解封,完成改进之后,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就是“无畏舰”的基本设计概念。

    兴凯湖级战列舰在帝国早期四级战列舰中,建造数量最多,性能最先进,战场表现最为活跃。其中“滇池”号与“巢湖”号的表现最为抢眼。随着大量新技术,以及新设计的出现,兴凯湖级战列舰成为了帝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一批无畏舰。

    “黄河”号:明历五百五十四年(公元1922年)八月十日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明历五百五十六年(公元1924年)十一月三日下水,明历五百五十八年(公元1926年)三月二十一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并任舰队旗舰。明历五百七十年(公元1938年)一月返回大连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该级战列舰开创了帝国海军主力舰“批量建造”的先河,并且为后来批量建造各级主力舰提供了大量的借鉴。另外,该级主力舰在第一次大战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只是到大战爆发时,其性能以严重落后,在强大的敌舰面前几无招架之力。

    明历五百三十年(公元1898年),帝国海军首先提出建造撤消二级主炮,统一主炮口径,用统一配备的副炮取代其他火炮,装甲能在一定范围内抵挡住自身主炮发射的炮弹,具有全方向交战能力的战列舰。

    “洪湖”号:明历五百三十六年(公元1904年)八月十五日在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七月二十一日下水,十一月八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编入帝国远征舰队,在“马罗基海战”中遭受重创。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六月十一日回到广州造船厂,接受为期十个月的大修与改进。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四月八日重新服役,随即参加“爪哇海战”,并战沉。

    “琉球岛”号:明历五百四十七年(公元1915年)二月十八日在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一月十六日下水,十二月十五日建成,编入帝国南洋舰队。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明历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十月,返回广州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库叶岛”号:明历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十一月八日在青岛造船厂开工建造,次年十月二十七日下水,明历五百四十八年(公元1916年)六月二十二日建成,编入帝国东洋舰队。明历五百五十年(公元1918年)十一月,参加炮轰长崎的突袭行动。明历五百五十一年(公元1919年)五月,参加“爪哇海战”,击沉英国“阿贾克斯”号战列舰,重创美国“新墨西哥”号战列舰,荣获“帝国海军集体荣誉勋章”。明历五百六十九年(公元1937年)十二月,返回青岛造船厂,接受为期一年半的大修与全面改进。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列舰”的不但没有因此被淘汰,反而逐渐成为了海战中的绝对主力。“线列战术”进一步发展,在舰队决战中,战列舰仍然是绝对主力。

    在无畏舰之前,世界各国的战列舰都装备有两种,甚至三种口径的主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