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神武之明 > 第70章 铸币

第70章 铸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万历时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将所征赋税全部换算成银子征收,大明朝正式确立了银本位的货币制度。

    但是铜钱依然有其无法取代的作用。民间的小额交易还是要靠铜钱进行,只有在大额交易中才使用白银。百姓出门买个菜总不能用贵重的银子付款,必须要用价值低的多的铜钱。

    这就好似后世百元大钞和一元两元纸币之间的区别。

    同时,新皇帝登基铸造带有自己年号的铜钱,更是彰显正统性的体现。这是个政治问题,怪不得郭允厚不敢轻忽对待。

    “孙元化要从户部支取多少铜料。”

    “回陛下。据孙元化讲,其所铸火炮每门需用铜650斤,要铸造100门,共需支取6万5千斤铜。”

    “倘若全数支给他,户部还剩多少?”

    “还剩约4万斤。”

    “这四万斤铜,能铸多少钱币?”

    “这要看陛下是想铸好钱,还是铸劣钱了!”郭允厚有些尴尬的说道。

    “嗯?怎么还分好钱劣钱?这是何意?”郭可阳疑惑道。

    于是郭允厚便向皇帝解惑明朝混乱的钱币制度。

    明代中后期,形成了以白银为主,铜钱为辅的货币流通制度。由于一方面缺铜,另一方面白银大量流入,民间甚至出现了铜贵银贱的现象。当然这个贵贱是相对过去而言。

    因为缺铜,官方铸造铜钱的次数和数量,较宋代大为减少。于是民间大量产生了私铸铜钱的现象。私铸铜钱在流通底层泛滥,但是所铸造的钱币大多粗劣。

    以品质较好的万历小平钱为例,含铜量在七成,重一钱一分。最好的嘉靖小平钱含铜量在九成,重一钱二分。

    民间所铸私钱大多只含铜五六成,差的甚至连含铜二分的都有,其余部分都用铅铁等物掺杂。而且私钱的重量也比官钱轻很多。劣钱甚至只有五六分重。

    朝廷虽然屡加禁止私铸,但是奈何官方铸钱少,明代人口及商品经济又较前代大发展,民间有流通需求,因此屡禁不止。

    天启元年设立了户部宝泉局,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改变了以前由工部主持铸钱的局面。所铸钱币主要用于军需,全国形成了两京及四川三个造币中心。

    但天启三年,魏忠贤专权乱政,滥铸情况大量出现,因此所铸的天启钱版本极多,差异大。钱背文大量的出现记地、记局、记重等形式。所以明朝钱币制式的复杂和混乱时期是从天启年间开始的。这里面魏忠贤一党做出了不少“贡献”。

    天启时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采用增加铸钱量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铸造了大量劣币,好赚取利润。大量的轻劣钱掺入官钱充数,与明朝前期制钱力求精整美观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一枚钱币重原定为一钱三分,一千钱重八斤八两。但后来由于官铸过于滥恶,一枚钱币仅重七分,千钱仅重四斤八两,含铜量不足三成。

    因为含铜量少,分量又轻,天启时所铸造的劣钱,有些甚至能落地摔成数瓣。

    因此郭允厚问皇帝“想铸好钱,还是劣钱”,意思是倘若铸造劣钱的话,能省不少铜,可以铸造出更多的钱。

    “铸币乃是朝廷信用的体现,自然要铸造好钱。便以万历小平钱为例铸造‘神武通宝’。”郭可阳拍板道。

    “只是朝廷缺铜,郭先生可有何良策?”

    “陛下臣听说云南铜矿众多且易开采,民间多有盗采者,陛下何不令云南地方广开铜矿,如此则朝廷铸钱之铜也会逐渐充裕。”郭允厚斟酌着回奏道。

    “云南一年产铜大概多少?”皇帝问道。

    “朝廷矿课为三十抽二,云南全省每年铜课700两计,则需生产铜35万斤。”

    “云南偌大一个省,又盛产铜矿,每年才700两矿税,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如此征税,我大明财政怎能不枯竭。”郭可阳愤恨道。

    “与其这样,不如朕直接自己掏钱开矿好了。收那几个破矿税,下面的士绅还叫苦连天,每想到此处,朕真想踢烂他们的狗脸!!”郭可阳越说越气,忍不住骂了起来。

    郭允厚哪见过皇帝如此愤怒,加税又是个敏感话题,他也不敢乱说,骂士绅自己也不敢,只得闭嘴不吭声。

    郭可阳平息了一下情绪,对郭允厚说道:“朕听说倭国盛产铜,倘若派一使节出使倭国买铜,也不失为一应急之策。郭先生可有人选?”

    “此为礼部职责,臣似乎不便多嘴。”郭允厚小心的说道。

    “是礼部的职责,但是干的还不是你户部的事?休要推卸!”郭允厚这个老滑头想打太极,郭可阳有些生气,声音尖锐起来,带着怒气。

    郭允厚见皇帝想发火,不敢再推诿:“回陛下,姜日广曾在天启六年出使朝鲜,甚有清誉。其人品行高洁,在天启七年被魏逆罢官,或许是个不错的人选。不过陛下最好还是找礼部商议一下。”

    “嗯,好,朕自会找礼部商议此事。”郭可阳颔首道。

    “另外,孙元化所请铸炮之铜,你要尽数支取给他,军国大事不可延误。至于铸币之事,户部还剩下多少便铜铸多少币,按刚才说的,不许铸造劣钱。民间存世的前朝旧币也都要回收重新熔铸。”

    所谓前朝旧币就是明以前各朝铸造的铜钱,当时唐宋时期的铜币都能在明代民间流通的。老百姓不傻,什么样的铜钱含铜多分量大是好钱,什么样的是劣钱,用的时间长了,都一清二楚。

    汉代铸造的五铢钱,就流通了500余年,一直到唐代初期还在流通使用。后世有历史研究者统计,明代所使用的铜钱中,大约有80是唐代或宋代的铜钱。民国初期,作为中国古代使用的铜钱也还在民间流通,直到1920年左右才废止铜钱的流通。

    “朕会令刑部行文各地方,严查民间私铸铜钱之事。对于劣钱,户部可以从民间回收后重新熔铸。”

    虽然郭可阳也清楚,禁止民间私铸铜钱,效果可能微乎其微,但是朝廷总要表明态度。

    除非能像清末那样,技术条件足够成熟,能够制造发行使用机械冲压技术生产的铜元,民间无法仿制。

    否则,对于技术壁垒低下的,以浇铸方式生产的铜钱,很难有效禁止民间私铸。

    “至于云南开矿采铜之事,朕自有计较。国家缺铜已是几百年了,好在我朝白银繁盛,还可以弥补铸币缺铜的不足。此事不急于一时,更非一时所能解决的。郭先生便先按照刚刚商议的执行吧!”

    郭允厚走后,郭可阳便思考如何解决缺铜之事。

    根据郭可阳的历史知识,清代解决铸币缺铜的方案主要是两个,一是滇铜(即云南铜矿)的大量开采;二是日本铜的大量流入。

    郭可阳对于日本盛产铜的了解还源于一枚小小的钱币,那便是著名的“宽永通宝”。

    郭可阳小时候在乡村,喜欢收集铜钱,曾见过许多宽永通宝,也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长大后查阅资料,才知道是来自日本的铜钱。原来古代日本多铜,而中国缺铜,日本铜钱通过贸易大量流入中国。

    宽永通宝是日本历史上铸量最大、铸期最长、版别最多的一种钱币,同时也是流入我国数量最多的外国钱币之一。

    古代日本盛产铜,主要归功于足尾铜山的发现。

    1610年,当地百姓发现了矿床,此后足尾铜山便作为江户幕府直辖矿山,正式进行开采。而宽永通宝即是使用足尾铜山出产的铜所铸造。

    在江户时代,足尾铜山鼎盛时期的产铜量达到一年1200吨左右,折合明斤为200余万斤。

    要知道明末时,云南全省才年产铜30多万斤,产铜最多的江西德兴、铅山年产量约为50万斤。日本国小民少,这么多铜根本就用不完,造成其国内铜价极低。

    清初便是通过大量进口日本铜,来缓解国内铸币缺铜的难题。

    至于云南铜矿的开采,才是郭可阳认为的解决国内用铜的关键。清初大量进口日本铜,引起来德川幕府的警惕,后来便对铜的出口进行限制。正是清政府大量开采云南铜矿,才彻底解决了国内缺铜问题。

    对于开采云南铜矿,只靠民间资本是不够的。郭可阳计划自己直接投资进行开采。反正现在内帑里银子多,与其干放在那里,不如投资采铜获利。

    要知道,投资开矿后获得铜料是第一层利润,自己做为皇帝拥有铸币权,将铜料铸成钱币则可获得第二层利润,就是所谓的铸币税。

    这样便也为朝廷找到了一大收入来源。同时还解决了铸炮用铜的问题,当真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至于用谁去云南主持开矿采铜之事,郭可阳思虑一会儿便在心中有了人选。

    此人必须清廉而有才干,还要是个自己信任的,那么便非他莫属了。正好,也给他找了个好去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