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神武之明 > 第45章 西山之煤(三)

第45章 西山之煤(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郭可阳前世是步兵出身,步兵最怕的就是冲山头。

    往山顶冲锋过程中的那种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深有体会。同时这种考核也是检验一个人体力和耐力的最好方式。步兵学院最经典最痛苦的一项训练,便是冲山头了。

    果然,这群矿工冲到山脚下的时候,队伍就已经像洒在地上的豆子一样,变得四散。

    冲在前面的,很多人到了半山腰便累的喘不过气来。两条腿仿佛不是自己的一般,不听了招呼,抬不起来。肺部好似被抽空一样,感觉快要炸开。心脏急剧跳动,使得心脏处传出一种抽搐的痛感。

    终于有第一个冲上了山顶,从锦衣卫手里接过一个红布条,转身便往山下跑。此时还有近一半人在半山腰,双手支撑着膝盖,腰弯的像个虾米一样,在大口呼吸。

    下山的时候比上山省力的多,但是也要控制好步伐步速,不然极容易在奔跑中失控,从而摔倒滚落下去。

    那个第一名冲上山顶的矿工,明显对其中的要领很熟悉,体力也极好,远远地拉出第二名一百多步的距离。

    郭可阳也注意到了此人,这家伙明显练过,不然不可能如此。

    罗长腿兴奋地跑下山,自己是妥妥的第一名了。离河滩还有百步时,就看到前面有近百名兵士背对河滩,站成长长的一排挡在前面,只在中间留了一个五步宽的缺口。

    一个衣着光鲜的官爷站在缺口后面,大喊着“第一名”,摆手招呼自己从缺口中跑过去。

    来到河滩,罗长腿将红布条交给等在现场的锦衣卫,便站在原地休息。不多时,后面的人也陆陆续续到达。

    随着“第五百名”的喊出,锦衣卫立刻将人墙中的通行缺口补上,跑在后面的矿工便被无情的挡在了外面,不许再进入。有些矿工气得在人墙外直跺脚,有些则急的嚎啕大哭。

    “陛下,前五百人已经集齐了。”负责点数的林正过来禀报。

    郭可阳策马来到队伍前。五百名矿工按照跑回来的顺序,每二十人一纵队被排成二十五队。先回来的已经休息好了,后回来的还在原地弯腰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喘气,甚至有些家伙还在呕吐。

    “前三名上前来。”郭可阳道。

    “你们三个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

    “回,回皇帝爷爷的话,小的叫罗长腿,今年二十二岁。”跑的最快的那个说道。

    “小的名叫徐永光,二十岁。”第二名答道。

    “小的名叫陈东,今年十九岁。”这个是第三名。

    “罗长腿,朕看你比第二名要快了一百多步远。你怎地这么能跑?”

    “回皇帝爷爷的话。俺是山西大同人,自小便跟着俺爹上山打猎,常在山中奔跑。俺生下来腿就比一般人长,在山里有时射伤了猎物,猎物会带着箭跑走。俺便一直追着跑,只到把猎物追的血流尽而死。因此练出来了在山上长跑的本领。”

    怪不得,这要是跑慢了或是坚持不下来,一天的饭就没了,还白白损失一支箭。不过这家伙腿长得确实明显比一般人长,也是个先天优势。

    “罗长腿?”郭可阳笑道,“这个名字对你虽然贴切,但是不太好听。这样吧,朕给你起个新名字,就叫罗长风吧!取长风破浪之意,你觉得如何?”

    “额,好,好。”罗长腿现在叫做罗长风,挠着头皮嘿嘿笑道。

    林正看这厮实在有些憨,沉声道:“罗长风,还不快跪下谢陛下赐名!”

    “额,小的罗长风,谢皇帝爷爷赐名。”反应过来的罗长风赶紧跪下来磕头。

    郭可阳看他那憨态可掬的样子,不禁仰天哈哈大笑,众人也一齐大笑。

    “你是山西大同人,怎么跑到这里挖煤呢?”笑过之后郭可阳问道。

    “去年俺爹生病死了。当时为了给俺爹治病买药,把家里的二亩地也卖了,又遇上旱灾,实在无法维持生计。俺便背着俺娘带着妹妹逃难,流浪到这里挖煤为生。”

    好吧,你从山西大同跑到北京西山来挖煤,郭可阳也是无语。

    “你们两个呢?也都说说。”

    “回皇上,俺是河南登封人。小的时候体弱多病,俺爹就把俺送到了少林寺,当和尚练武强身。武僧经常跑山锻炼,所以俺在山上也就跑的快。”

    “十八岁那年俺还俗回家。地主徐三欺负俺家,俺打伤了他的家丁。官府判俺赔钱,不然就要坐牢子,俺家没钱只能把田卖了赔他。没了生计,俺爹就带着俺来京城投奔二叔,二叔在京城帮人卖煤,俺就来挖煤为生。”徐永光答道。

    “回皇爷,小的家住西边二十里外的峪子沟。家里弟弟妹妹多,小的从十六岁便在此挖煤补贴家里。”

    “因为经常回家看爹娘,一路又都是山路。小的都是抄陡峭难行的近路小路走,比平常能少走十里路,是以也习惯了在山间奔跑。”这个陈东还是本地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每个人也都不容易啊!这个时代的底层百姓生存太艰难了,郭可阳心中感叹道。

    “王承恩,给前三名放赏银,第一名赏十两,第二名八两,第三名五两。”郭可阳对已经回来的王承恩说道。

    三人连忙跪下谢恩。

    此时已近午时,李文彩等矿主领着一群家丁,抬着大箱小箱过来找林正。

    说是难得皇帝陛下临幸此地,特向皇上进献白银两千两以及一些山货特产,都是本地商会筹集的。还想向皇上进献午膳,请皇帝陛下移驾去市镇里,不知道是否可以。

    郭可阳听林正转述后,命人将李文彩等人召至御前说道:“尔等的心意朕都心领了。进献的财物都拿回去吧!只是希望以后尔等多厚待矿工,不要过于压榨。至于尔等进献的午膳,朕便笑纳了。”

    于是郭可阳等人来到市镇上,午膳的地方在大峪煤炭商会的正厅里。随行锦衣卫轮流护卫,到镇上的酒家里用饭。那五百矿工则登记完姓名后令其回家,午饭后在河滩处集合。

    明朝时皇权不下县。意思是出了县城,在乡间便没有政府的正式权力组织了,以乡民自治为主。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减少统治成本。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国家根本养不起太多的行政人员。

    明初基层实行里甲制,明末是保甲制。里甲制主要是征发赋税功能,保甲制则增加了维持治安的功能,与后世的保甲制度已经差别不大。

    保长、甲长不在朝廷编制,更没有工资,虽说是乡民选举产生,实际上都是由当地的士绅、地主等有权有势的人担任。

    李文彩等矿主便是此地的保长、甲长,可以说是本地的实际统治者。皇帝突然临幸此地,在没有地方官的情况下,这些人便要出头接待。当然能够接待皇帝,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荣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