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六章 东莱太史慈
果然是他,王羽心中暗喜,继续问道:“本侯回返泰山不久,当时听闻孔北海被困朱虚,正遣人探听虚实,意存营救,一时还没有消息传回,如今,孔北海怎地又到了都昌?”
以贾诩的观察,太史慈表面上说的这些道理,不是他态度差的主要原因。他的语气之所以这么冲,主因应该是对王羽不服气,另外,他先前不知在什么地方受了气,此时一并发泄出来而已。
王羽不理会旁人,只是盯着太史慈的眼睛,道:“某的意思是,子义千里求援,应该有些武勇,刚才说了这么多,似乎也有些见识韬略,不如就由子义亲自带队救援北海,也让某看看子义的本领,如何?”
笑的是孔融不甘寂寞,不自量力,气比天高,却偏偏命比绢薄,败了第一战后,就被黄巾追得到处跑,几乎无处藏身。
众将见状,脸色都有怒色,觉得此人太过骄狂,明明是来求援的,还摆臭架子。要不是王羽一直和颜悦色的,徐晃几乎按捺不住要扬声挑战了,没有天大的本领,怎敢在自家主公面前这般骄狂?
眼下,小主公又摆出了一副礼贤下士的态度,不用说,这个叫太史慈的人,肯定也有与名声不相符,外人不得而知的本领。
“慢!”王羽抬手拦住了徐晃,目视太史慈,极具威势的眼神在后者脸上一扫,即便以太史慈的狂傲,心下也是一惊。
“有何不……”太史慈大咧咧一摆手,就要答应,可话说到一半,却直接就憋回去了,他诧异的望着王羽,眼睛瞪得老大:“你说什么?”
“某先前已经往渤海走过一趟,联络上了公孙将军,公孙将军遣了一支兵马前来救援,张饶围攻朱虚不下,闻讯后,便撤围而去,转头围攻临淄,将渤海援兵挡在了路上。”
贾诩不经意的瞄了一眼徐晃,然后在心里否定了这个猜测。徐晃是个有些方正的人,对王羽也没什么恶感,跟王羽过招的时候,被王羽用了取巧的法子,也不计较。
剑拔弩张,气氛一下就变得紧张起来。
他跟在王羽身边的时间,仅次于禁,一直眼睁睁的看着王羽如何待人接物的。
“平原相刘备。”太史慈的回答干巴巴的,似乎还带了点鄙夷,只是不知他是针对王羽,还是刘备。
名将就在眼前,当然不能放过。
“原来伯珪兄的兵锋已经到达渤海了,”王羽关心的重点却不在青州的形势上面,他更关心公孙瓒的动向,公孙瓒已经占据了渤海,冀州形势显然已经到了很关键的时刻,“未知伯珪兄派遣何人前来救援?”
“要救便救,不救便罢,哪里却来的这许多鼓噪?”太史慈眉头皱得更紧,语气也是越发的不耐烦了。
“知道的,或许会体谅君侯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不知道的还道君侯先前不明状况,探明状况后,便畏敌势大,要改辙易途,别寻勇武之地了呢。”虽然假了他人之口,但太史慈的神情分明就表示,他自己就是这么想的。
不,这人虽然不是个不讲道理的,但脾气确实也让人无法恭维,从某种角度来说,此人的脾气跟主公倒是很相似,都是一点就着,满口大义凛然,又喜欢到处冒险。
是耐心的解释对青州的战略?
“王君侯有何话说?”初时一惊,太史慈马上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下一刻便稳住了心神,犯视王羽,眼神中尽是桀骜。
“长驱徐公明?”太史慈眉头一挑,冷笑道:“正要看看你的本事。”
“孔北海与某在虎牢关下有过并肩作战的情谊,青州又是某的辖地,自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不过……”王羽答应的很痛快,但话到最后,却来了个转折。
说起来,此人能从被重重包围的朱虚城杀出,然后向北穿过乱相横生的青州境内,带回援军后,又孤身返回北海,最后又从北海赶来泰山,勇气和武艺是毋庸置疑的,可就凭这个,王羽就如此看重对方,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吧?
“莫非子义不敢?”王羽开始步步紧逼。
只有后来才赶过来的贾诩,不觉得奇怪。
这名信使是个魁梧青年,看年纪大概二十多岁,长得有若峻岳崇山,比王羽还要高上少许,肩膊宽厚,眼神犀利,身着皮甲,背后露出了两支短戟,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迫人的气势。
“有何不敢!”太史慈梗着脖子道。
耐心解释这招对黄忠这种人会奏效,但对上这位太史慈,恐怕就……
天下人都将王鹏举赞得天上少有,地上难见,今日看来,别的倒还不好说,可对方这气魄,却当真是天下无双。
惊的是青州之乱,黄巾之多,张饶那一路人马,就已经号称二十万之众了,管亥的人马既然敢围攻北海郡守,应该也少不了。已经露头的两股,声势就已是这般惊人,如果把青州境内的黄巾都加起来,将会是如何恐怖的一个数字?
把一支兵马交给一个初见面,也没有任何名气的陌生人?这种事谁敢做?
只听王羽悠然说道:“不如这样好了,某此刻诸事缠身,麾下众将也各有事务,不如就由某拨一支兵马,由子义为统帅,入青州救援如何?”
徐晃怒极反笑,踏前一步,气势暴涨:“对付你这狂徒,那里须得人多?晃一人足矣!”
王羽等这个消息等了很久了,准确的说,他等的不是消息本身,又或救援孔融卖人情的机会,他只是在等这名信使。
“某怕你不成?”太史慈也是一瞪眼,厉喝道:“泰山王鹏举好大的名声,其实也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若要动手,只管上来,某就是一人,却不怕你们人多。”
“这……”一直跟吃了爆药似的太史慈,终于也露出了迟疑的神色。
王羽沉声问道:“某与子义初次相见,自忖并无开罪之处,然而子义一见面就咄咄逼人,似乎对某大有不满之意,莫非是在怪某,没有主动出兵相救吗?”
早在他跟王羽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贾诩就发现了,这个少年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识人眼光,同时也有不为人知的情报网。
不划算,绝对不划算。
王羽其实也搞不清楚,太史慈的态度为什么这么不好,但为了这一天,他已经准备很久了,自不会因为这么点小意外便半途而废。
太史慈严词诘问道:“张饶兵马就在齐国一带,若存心平贼,以君侯之能自然是有法可想的,但君侯却始终按兵不动,岂不知青州父老皆在翘首相盼,期待君侯早日拨乱反正乎?”
“某乃太史慈,东海之鄙人也。”
说罢,他也是不退反进,朝着徐晃踏出一步,一支手已经放到了背后,显然是准备取短戟对敌。
现在唯一的疑问就是,面对怨气十足的太史慈,小主公会用什么办法招揽了。
解释不成,那就打一架?
东莱太史慈,看起来年纪也不大,很有名么?
他只是想不通,所以才感到震惊罢了。
“见过君侯,在下奉孔使君之命,特来求援,眼下,孔使君被困都昌城,黄巾贼正四面攻打,危在旦夕。”
此人仪表非凡,让人一见便为之心折,但王羽却觉得,对方的神情举止都有些怪异,他只是奉上书信,说明了事故原由,然后就一声不吭了,全然不像是个求救的信使,更像是在赌气似的。
“子义言之有理。”
太史慈看起来有些不耐烦,皱着眉头解释道:“某单骑回返北海探讯,方知孔使君已经离开了朱虚城,欲回返据城,结果路上又被黄巾贼管亥围攻,不得已,一路向北退却,最后却是到了都昌。”
“足下何人?”王羽其实已经想到了对方的身份,这一问只是为了确认,同时也是找些话题。
泰山众将听得既好笑又心惊。
眼前这位恐怕就不行了,不让他把浑身的本事都使出来,恐怕他是不会心服口服的。而主公的暗劲才练了一两个月,恐怕成效不大,能不能打赢此人,还是个问题呢。万一要是输了,那真是一世英名付诸流水。
不过,主公看起来倒是不紧不慢的,显然是胸有成竹,他会用什么法子呢?贾诩很好奇。
他哪里是不敢?他这些年到处奔走,为的就是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会在这种时候,这个地方,对着这么一个人,发生了这种事。
“你这厮好没道理,明明是来求援,却如此跋扈,以为泰山无人么?”徐晃大怒,长身而起,手已经按在了刀柄上。
“原来君侯自己也知道吗?”
众将都有些纳闷,黄忠、徐晃都经历过王羽招揽的过程,看出王羽似乎有意招揽这名使者,只是不知道王羽怎么一眼就看中了对方。
太史慈似乎就是那种不会说话的人,虽然他说的有一定道理,但话从他的嘴里说出来,怎么听怎么像是在挑衅,但脾气一向不小的王羽却一直没动怒,此刻甚至还点了点头。
招纳在麾下这几位不用说,都是从默默无闻,到名闻天下的;那些没能招纳进来的,王羽也都有着极为精准的评价,比如刚才太史慈提到的刘备兄弟,再如并州军中那个没有多少名声在外的高顺,以及他麾下的陷阵营。
太史慈冷笑道:“慈闻君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海内闻名,更得天子看重,少年封侯,奉召征讨不臣。如今君侯领青州刺史,有保境安民之责在先,又挟屡胜之势,拥雄兵在此,却迟迟不肯进入青州境内……”
王羽却不动怒,反问道:“依子义之见,某该当如何?一回泰山就立刻兴兵吗?”
“主公?”众将目瞪口呆的看着王羽,完全搞不清楚状况。
太史慈注意到了徐晃眼中的战意,但他本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哪里肯低头,当即也是怒目回视,搞得气氛一下就紧张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