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章 小城有大故事
慧玲和雅君到了一个小城,便开始救济百姓,开设粮铺。这时看见一个女人领着一个孩子在街上买东西,于是她们跑过去道:四姐姐,没想到从这里见到了你。
原来,段祺瑞曾经纳过好几房姨太太,这一点倒是跟当时那些军阀政客们没什么两样儿。不过呢,要说起特别之处来啊,那就是段祺瑞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有了那么点儿尊重女性的意识喽!
就说他那第四位姨太太吧,刚进门的时候整日里都是一副愁容满面、闷闷不乐的样子。段祺瑞见此情景觉得挺纳闷儿呀,于是就打发人去打听了一下。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这位新过门儿的姨太太早就有心上人啦!段祺瑞得知此事之后,并没有大发雷霆或者强行将两人拆散,而是嘱咐自己的正妻一定要把这场婚礼办得风风光光的,就当作是把自家闺女给嫁出去一般隆重才好。最后呢,段祺瑞还真就这么做了,不仅成人之美地让那位姨太太如愿以偿地嫁给了自己的心上人,而且这件事儿后来也被人们传成了一段佳话呐~
当时,段芝贵还带着慧玲和雅君去参加婚礼了,和这四姨娘挺投缘的,还不时的来往呢!慧玲和雅君在小城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她们的善举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可和赞扬。
一天,慧玲和雅君收到了四姨娘的邀请,前往她家中做客。在那里,她们见到了四姨娘幸福美满的家庭,感受到了她的快乐和满足。
交谈间,四姨娘提到了段祺瑞的其他事情。原来,段祺瑞在政治和军事上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成就。他推动了一些改革措施,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慧玲和雅君对段祺瑞的印象越发深刻,不禁对他产生了一丝敬佩之情。
离开四姨娘家后,慧玲和雅君决定在小城继续传播善良和爱心,为更多的人带来温暖和希望。她们相信,每个人的一点点付出,都能够汇聚成巨大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赵云谷和宋清婉来到一个叫安州的地方,这里一片泽国,城北有水路码头,码头东西有骡马和菜市,店铺颇多,有八蜡庙,天宁寺,将军祠等寺院二十多处,她们游玩的很是高兴。
安州有名,葛城”,又叫“濡阳”。自古就有“八景”之说,“濡阳八景”相传为元代安州太守完颜安远所定,清道光年间俞湘依名核实,分别是“云锦春游”“柳滩飞絮”“白洋垂钓”“齐云远眺”“石臼停舟”“板桥晓月”“蒲口落花”与“易水秋风”。
韩愈一首曲江诗,“荷钱点点春来绿,莲花朵朵夏季红。几淀清水碧波涌,数顷郊原疏柳风。闲来安州好去处,九渠合流撑舟行。”这首诗是用来称赞云锦亭的,云锦亭就在濡阳东城外的小堤之上。濡阳南郊的柳林一片连着一片,柳絮轻飘,迷失在蓝色的天水之间。
在东堤上一望无际的柳林滩,在淀水漫上堤岸,春风微吹柳絮翻飞,两个身影徐行,俏丽的背影在这无边的秀色里渐去渐远,忘记饥饿战火世俗的烦恼,没有琐事的纠缠,两个人的缓缓远行。
孤艇苍茫去,平湖自在流,
人家烟际树,县郭水边楼。
寒苇澹将夕,疏林飒已秋。
飞飞双白鹭,故向远村投。
两人乘舟停靠在石臼边。茫茫天际夕阳西下一点点暗淡,空中的云霞不断变换着颜色看着落日融金,到满天的青蓝,直到没入夜幕中。
两人没有想到,小小的安州,居然历史悠久,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于是拜访了刚刚辞官回家的甘肃省长潘龄皋先生。
据先生说安地作为几百年州衙,其日常机构日臻完善。数百年的传承,用句俗语描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况我安州乃凤凰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今人们津津乐道的几处文物古迹,亦是大浪淘沙、几经磨难残存的缩影。如今看来尤显珍贵。然在民国以前,安州古迹处处皆是,远有濡阳八景不说,近到城内城外之风光,大到孔庙书院,小至痷堂道观。若走出州衙、骑一匹劣马,东西南北游走一番,你可感受到这处处浓郁的充满了人文气息的环境。
小圣庙建在安州桥南东堤河沿之上,小圣,原名滕经,明朝清河县藤蒿林村人,死后被皇帝俩度封神。因从小读书过目不忘,誉为神童。官场昏暗,纵然文章锦绣,可衣衫破旧、身无分文。又傲气十足,故考官榜上除名,滕经落榜,见报国无门,不能为民效命,遂朝家乡三拜,投河自尽。龙王接入宫中,封为河神。嘉靖皇帝敕封他为‘北河平浪小圣’,康熙敕封‘护国镇海显佑济运平浪元侯灵应尊神。保佑船只游人安全。
旧有三官庙:在北关西河沿,按天地水三官,道教亦称三元。大清会典:凡祈雨、诣庙、行香、祈晴皆到此。此亦是古秋风台遗址,系荆柯刺秦别燕太子丹处,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舜帝庙:在北关安济桥以北,此外北关还有社稷坛、龙王庙、观音寺、北岳庙、八蜡庙、葛乡书院。城南关有碧霞元君祠,过去称老奶奶庙。
白衣庵观音殿,主持释西贤,山西人,云游抵安州城南、白衣庵主持。修斋戒检藏,十有二年。学问渊博、内典禅机无不洞彻,功行圆满。八十余岁坐化,面貌如生,郡人即于庵旁建塔、名高僧塚。郡人邵弘垓有诗挽白衣庵西贤和尚。
老僧久卧白云峰,
夜静风微送远锺。
今日讲堂春寂寂。
空悬明月照孤松
城内南街,是吏部天官房壮丽为母请封号的牌坊,建筑华丽,其横梁的‘中丞疏宠’为明书法大家董其昌手书,今仅存数段残体。母封号为太恭人。
城北有陈家牌坊,陈家是状元及第。妇庑氏,陕西按察使陈德正侧室,年十七岁,归于公时,嫡室韩淑人早殁。庑氏晨昏服役备极辛勤,乾隆三十九年【1774】,臬台公病卒,氏年二十七岁,子女无出道光元年,庑氏七十有五,计守节四十七年矣。本州绅耆以庑氏苦节,为不可殁。公议举之。道光四年奉旨建坊。德正妻封韩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