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情满葫芦峪 > 第3章 看山爷爷(2)

第3章 看山爷爷(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看山爷爷教给柱子的还有一门绝技,就是投石子。看山爷爷说这是当初梁山好汉没羽箭张青的成名绝技。看山爷爷让小柱子练投石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想通过投石子来捕获野兔给正是长身体的柱子增加营养。因为,当时的葫芦峪的村民的生活太艰难了,人们经常是吃不饱。从练武功开始,在看山爷爷的教导下,什么站桩蹲马步,什么负重跑山路,什么投石练臂力,什么拆招练技能等等等等。因为小柱子亲眼见过看山爷爷能用小石子捕猎到野兔并美美地享受过焦香的烤野兔,柱子就对练习投石很用心。他先是投小石子,再然后是投大石子,所投的石子从拳头大到碗大再到头大。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臂力的增强,看山爷爷又让柱子把所投的石子从头大逐渐减小到核桃大。于是,柱子所投的石子也就越来越远,越来越准。于是,从他开始上中学起,他就满山跑着猎野兔。往往在三五十米内石不虚发。有时候,玩心盛起的柱子就追着野兔跑,直到把野兔累得精疲力尽不愿意动弹。从那时,柱子知道了野兔不好养,气性大,被放在笼子里的野兔宁愿饿死也不吃不喝。在学功夫之余,小柱子还从看山爷爷那里学到了许多常人没有的本领,明白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道理。

    自从跟着看山爷爷学功夫开始,小柱子就天天放学后到看山爷爷的小屋去,后来干脆跟看山爷爷一起住在了山上,直到柱子考上镇里的中学。本来,柱子的父母是没有钱供柱子读中学的,钱是看山爷爷给的。这让柱子的父母很是不安,但看山爷爷一直坚持,还说柱子的父母目光短浅,说柱子将来是成大器的人,耽误不得。柱子的爷爷去世得早,柱子便在心里将看山爷爷当成了自己的亲爷爷。

    柱子住校,不能天天跟看山爷爷在一起,只能周六下午回家,周日下午返校。于是柱子便和秀兰每星期才得以翻越十多里山路回趟家来看望看山爷爷。在中学里,秀兰的文化课成绩一直比柱子好,不过柱子的体育成绩却非常棒(直到现在,镇上中学的运动会上所有男子项目的记录都还被柱子牢牢把持着)。校长说将来要保送柱子到县城读高中。柱子的班主任私下里对经常在镇里逢集的时候去看望柱子的看山爷爷说柱子就是自己考也能考得上县一中。这让看山爷爷很是欣慰。

    毕竟岁月不饶人,就在柱子刚读高二时,看山爷爷走过了他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带着神秘,带着令人费解的迷惑,也带着他自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苦难的人世。这让柱子悲痛不已。柱子和父亲及其乡亲们按照看山爷爷的遗愿将看山爷爷埋在了南山葫芦谷北岸的山顶上,他自己常住的茅屋前。他说他要看着有一天山再重新绿起来。看山爷爷过世后,柱子就没能继续去县城上高中了,因为家里实在供不起。秋天,柱子就参军到了野战部队,是侦察兵。

    看山爷爷坟上的草也长高了,土也减少了。柱子一边清除着坟堆上的荒草,一边流着泪对看山爷爷诉说着自己心里的苦闷和无奈。在柱子成长的过程中,看山爷爷不仅是他的师父,还是他的精神支柱。每当他心中有了什么解不开的疙瘩,看山爷爷总是能够给他恰当的指引。是看山爷爷教会他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想到看山爷爷,看山爷爷说过的话又在耳边响起:“任何时候都不能只顾眼前,要向前看。一个人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志气。自古成大事者,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受得了委屈,担得起责任,分得清利害,舍得了名利”。想到这,柱子站了起来,望着远处的山野,深吸了几口气,心胸为之一阔。

    “山林是我的命,也是全村人的命,我要看着这山林重新绿起来。”看山爷爷早前的话语又在耳边敲响。“要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本领,一定要到鹰嘴岩上去试一试。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你,一切都要靠你自己,要自己争气。”

    柱子走到山崖边,向下看去。从山顶到葫芦谷底部至少有一百多米深,山壁如刀削般陡峭,十分险峻。早年因有人在此跳崖而显得阴气森森而人迹罕至。每当雨后,山洪飞泄而下,声势惊人。谷底是芦苇丛生、野兔山鸡出没的荒凉所在。离山顶近半腰处,有一巨岩突出,状如鹰嘴,是为鹰嘴岩。柱子看着令人眩晕的深谷,不由得豪气顿生,他决定要到鹰嘴岩上去。他实在想发泄一下心中的郁闷。他回家找来了长绳、开山用的铁钎。他做好了一切准备。

    午后的太阳炙烤着光秃秃的山顶,远处低矮的灌木上的秋蝉在有气无力地哀鸣着,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此时,远离村庄的南山上没有一丝凉风,也不见一个人影,人们都躲在阴凉处休息。发着狠劲儿想证明自己的柱子将长绳的一端牢牢地固定在崖边一块突出的岩石上,便顺着绳索如灵猿般飘然而下。很快,他便安然地飘落在鹰嘴岩上。岩石较光滑,有三五块山石散落其上,靠近山壁的岩石上满是干枯的苔藓,有几株枯黄的杂草生长在风化的岩石上。站在鹰嘴岩上,向上看,山壁陡峭,直插蓝天;向下看,沟谷幽深,令人眩目。实是险到了极致。柱子背靠山壁坐下来休息,准备攀回崖顶。

    猛然间,柱子发现了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鹰嘴岩上这几块整齐的石头是人为放置的。这让柱子吃了一惊。他急速地站起身,背转身面对山壁下的石块仔细观察,他轻轻地拿掉两块较小的石块,果然,在那大块的石头下面藏有东西。他运足了力气猛地掀起了那块巨大的条石,将其靠在山壁上。下面岩石的凹坑处露出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包裹——是一个用军用雨布裹着的包裹。打开雨布,里面是一个军用牛皮挎包。打开挎包,柱子小心翼翼地拿出了里面的东西:

    一把军用匕首,一把勃朗宁手枪,一个弹夹,却没有一粒子弹。七根金条,五百一十三块银圆,另有一个红绸子裹着的小包。打开小包,内有一个金色的怀表,一个纯金的小狗,腹部写有静宜甲戌戊辰乙酉丁丑字样,还有一张发黄的全家福旧照片,照片上一个身着国民党军服、肩扛中校军衔的威武的军官,一个身着旗袍极其端庄典雅的漂亮女子头部微微斜倚在军人的肩上,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中间一个约有三四岁的小女孩,大大的眼睛,留着齐耳的短发,乖巧地坐在军人的腿上,一个一岁左右的小男孩抱在女子的胸前。从军人的眼神中柱子一眼就看出了看山爷爷的精神。柱子猛地明白了:东西是看山爷爷的,东西是看山爷爷留下的,是看山爷爷留给自己的。

    柱子紧张激动地不能自已。

    但一个新的疑团却深深地烙进了柱子的脑海——看山爷爷的家人呢?为什么看山爷爷独自一人来到了这里?柱子决定回去问一问自己的奶奶,因为逝去的爷爷兴许知道看山爷爷的事情,看山爷爷就是随着爷爷来到葫芦峪的。

    柱子稳了稳心神,收拾好要带走的东西,放回斜靠在山壁上的巨石。他要整理好一切,恢复原貌,留作对看山爷爷的纪念。但一件更加令人惊奇的事情出现了:当柱子要把靠在山壁上的巨石放回到原位置时,却发现巨石磕掉了石壁上干枯的苔藓,将山壁压进去一个小凹坑,山壁上现出了几道小裂痕。——怎么可能?结实的山壁难道是中空的?柱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用小石块小心地刮掉山壁上干枯的苔藓和风化的岩层,渐渐地,山壁上露出了一块块垒起的岩石。他断定这是一个放棺木的岩洞。这一下子让柱子毛骨悚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稳了稳神,不由得自嘲地笑了:堂堂解放军的侦察兵,岂会被一座棺木吓住?说不定又是看山爷爷对自己的考验。也许自己的疑问就在里面。

    他小心地用匕首撬下一块石头,里面果真是空的,霉浊的空气混合着紫檀木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迅速背转头避开,用衣袖掩住了口鼻以防止棺木中的有毒气体侵害到自己。过了一刻多钟,他才慢慢地拿下几块岩石。

    一个洞口显露了出来。

    当清理完洞口的几块石块,往里面仔细一瞧,他呆住了:并不深的山洞里没有棺木,却整齐地摆放着五口大木箱,五口紫檀木描金漆绣大木箱。打开木箱,两箱内装满了字画,一箱内装满了珍玩、玉器,一箱内是精美的瓷器,还有一箱内装满了大锭的金元宝。

    柱子惊呆了,他久久地注视着这些无价的珍宝,半天没有动一动。

    太阳快落山了,陡峭的山壁遮住了夕阳的余辉,峡谷中逐渐暗了下来。柱子打定了主意,他没有动山洞里的任何东西,而是仔细地用石块将山洞重新封死。清理好一切,他又快速地攀回了山顶。

    这五口大紫檀木箱内,原是宋徽宗赵佶的藏品。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人攻宋,北边诸镇皆陷。庚申,宋徽宗匆忙传位于钦宗赵桓。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己巳(正月初三),金人济河,道君皇帝(宋徽宗赵佶)东巡。庚午(初四)如亳州太清宫,百官多潜遁。壬申(初六),金人渡河。癸酉(初七)金人犯京师……是夜,驻蒙城。道君皇帝秘派其子榛王及侍卫一行几十人携装满珍贵书画及黄金、珠宝、瓷器、玉件的整整五十个紫檀木描金漆绣大箱分装十辆大车希逾南遁。慌忙中,有两侍卫押送的一辆大车车轴意外断裂,不得不停下来修理。也就是这么一耽搁,仓皇逃跑中的二人脱离了队伍最终才使得这辆车上的宝贝幸免被金人虏掠。因押运大车的两个侍卫都是大宋北部人,辗转中二人就共同向家乡而来。

    患难中二人还能同舟共济。但一到家乡,在其中一人老家的一个叫鹰嘴崖的秘密处隐藏好珍宝后,二人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在峭壁下的鹰嘴岩上,二人口头约定好了待天下太平了再来取宝共分享,但在各自的心底里却都有了自己的打算。先是二人都争着想先攀绳上崖顶,最后不得不由抽草来决定谁先。抽中先上者心中盘算着如何在崖顶结果了对手,而未中落后者也盘算着怎样防止先上者对自己动手脚。就在先上者顺绳攀越快到崖顶时,攀在后面的那位终究担心自己的伙伴先到崖顶后会一刀斩断攀爬的绳索,如果自己再犹豫不决,真到了那时,自己真就成了案板上的肉了。财宝动人心,无毒不丈夫,此时再不先下手,待会儿只有自己挨宰的份儿了。紧急中,一支袖箭急袭后窍,直贯小腹。正如后上的那人所料,先上的这位也一直担心在下面的同伴偷袭自己,一直小心戒备着,只要自己一登顶,一定腰刀一挥,永绝后患。但就在自己离崖顶只差丈二之时,同伴就先下了毒手,而且时机拿捏得很是火候。离崖顶丈二的高度,一个受了重伤的人是绝无可能奋力疾窜上去的。得手了的后来者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就后悔了自己的心慈手软——早就应该在先行者一开始攀爬时就动手的,那时就是先行者动手斩断绳索,所剩绳索也足够自己慢慢爬上来的。但现在……唉!悔之晚矣!果然,遭袭的先行者忍痛挥刀斩断了自己头顶的绳索。你不仁,也别怪我不义,我得不到,你也甭想独吞。二人随着断掉的绳索一同坠下了高高的悬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