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汉
赵敏冷哼一声,转过头去不再理看宋青书那张可恶的脸。
这时,一旁的周芷若见状赶忙开口劝解。
“敏妹妹,今日之事确实让你受委屈了”
赵敏闻言,冷哼一声,面露不悦之色。
“谁是你妹妹?少在这里攀亲缘!”
周芷若并未动怒,依旧保持着沉稳与淡定。
她微微一笑,语气平缓。
“我年长于你,按照常理来讲,你自然可算作我的妹妹。”
此时,宋青书小心翼翼地将赵敏抱到床边放下。
赵敏眼珠一转,似乎想到了什么主意,突然挣扎起身,企图往房间外面奔逃而去。
眼看着就要成功逃脱,却不想被小昭迅速出手拉住。
宋青书见状,不禁开怀大笑,内力一震,身上龙袍落下,露出健硕的身材。
“芷若,小昭,快帮我按住她,为夫要执行家法了!”
携三女共赴巫山云雨
武定元年。
新皇宋青书即位,他深知百姓疾苦,决心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减轻民众负担、促进国家繁荣昌盛。
首先,宋青书力排众议,宣布降低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同时,他还提出土地政策改革,旨在打破长期以来门阀士族对土地的垄断,让更多农民拥有自己的耕地。
然而,这些举措却触动了另一个庞大势力的利益——以北方孔氏为首的门阀士族。
他们眼见自身利益受损,便开始联手抵制改革。
一方面,他们勾结朝廷中的部分官员,呈上大量奏折,劝谏宋青书不要轻举妄动,声称士大夫才是国家的支柱。
另一方面,则暗中指使各自的门生故吏及地方官员处处刁难,使得改革政策在各地难以实施。
面对重重阻力,宋青书并未退缩。
当他了解到事情原委后,不禁失笑。
数日之后。
原为明教五行旗,现为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的精锐之师倾巢而出。
他们按照那些反对改革的官员所呈递的奏本,逐一对涉案的士族门阀展开围剿,挨家挨户抄家灭族。
一时之间,京城内外血雨腥风,无数门阀士族惨遭灭门,被杀之人甚至超过了当年起义之时。
这场血腥镇压令所有人胆寒,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或暗中阻挠改革的各州郡官员们惊恐万分,纷纷上书表示愿意全力支持皇帝的改革政策。
史称——太祖变法。
武定五年。
在土地改革政策初见成效之后,宋青书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迅速调整策略,将目光投向了火器这一领域。
宋青书先是下旨,调木匠陶成道于兵器局任职。
同时在京城开设专门的学堂,广招天下士子,传授有关火器制造和使用的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子投身于此,学习热情日益高涨。
当学生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时,宋青书便开始将这项政策推广至各个州郡。
同时,他还在科举考试中增设一科名为——科学。
同年,贵妃周芷若诞下一子。
宋青书大喜,取名承业,当场立为太子,以固国本。
武定十年。
大汉自实行土地改革以来,国力日益强盛,军队士气高昂,粮草储备丰盈。
不仅如此,还成功打造出一支装备精良、规模达两万人之众且配备大量先进火器的崭新军团。
宋青书亲自赐名为——天火军。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武定十五年。
北方异族开始蠢蠢欲动,边境局势愈发紧张。
面对这一挑衅,宋青书毫不畏惧,毅然决定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出征漠北。
当草原各部族得知来犯之敌竟然如此稀少时,不禁心生疑惑,甚至嘲笑宋青书是否发疯失常。
他们认为凭借自己的实力,完全可以轻易击败这支弱小的军队。
武定十五年五月七日。
草原诸族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他们集结起整整二十万雄师,浩浩荡荡地向着汉军进军。
这庞大的军队人数,是汉军的两倍之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精锐的骑兵部队,其战斗力可谓惊人。
然而,这场看似胜负已定的战争,最终的结局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二十万气势汹汹的草原大军,在与汉军交锋时竟不堪一击,瞬间土崩瓦解。
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瓦剌士兵们,对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记忆犹新。
他们口口声声称汉军得到了神明的庇佑和帮助。
据这些幸存者描述,当时战场上空突然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紧接着一团神秘的神火从天而降。
神火所到之处,便有数十名英勇无畏的同袍瞬间被吞噬,失去生命。
而汉军的士卒们似乎掌握着一种诡异的巫术,他们手中紧握着神秘的巫杖,只需轻轻一挥舞,伴随着一阵烟雾升腾而起,就会有两三个同伴莫名其妙地丧命。
即使身着坚固的盔甲,也无法抵挡住这种神秘力量的侵袭。
遭受巫术攻击的人们,轻者身受重伤、残废不全,重者当场毙命。
经历过如此惨烈的一战后,草原诸族的士气受到沉重打击,他们的内心防线彻底崩溃。
于是,众多部落纷纷选择向强大的大汉俯首称臣。
至此,整个漠北地区也自此正式归入了大汉的版图之中。
武定二十年。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汉王朝如日中天,综合国力已然臻于巅峰状态。
周边诸多藩属小国感受到了大汉的强大与繁荣,纷纷遣使入京朝觐,献上珍贵贡品,表示愿意臣服于大汉天子。
宋青书龙颜大悦,亲自在皇宫中大摆筵席,盛情款待各国使节。
然而,就在这场盛宴之上,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来自倭国的使者竟然在朝堂之上行为失态,举止无礼,引得宋青书勃然大怒。
盛怒之下,他当即将这位冒犯天威的倭国使者推出午门外问斩。
在场的其他使者们见状,不禁暗自摇头叹息,纷纷议论道:“那弹丸之地的倭国,果然是个不知礼数为何物的蛮荒小邦!”
同年,宋青书颁下圣旨,诏令全国各地筹建水师。
一时间,沿海各地纷纷兴起建造船厂之风,无数能工巧匠汇聚一堂,日夜赶工,埋头苦干。
历经五个寒暑的辛勤努力后,大汉境内众多造船厂终于取得了惊人成就。
成功打造出大型船只六十六艘,至于小型战船更是数量繁多难以计数!
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那九桅帆船,因其船体庞大雄伟,又被世人称为“宝船”。
此船长约四十四丈,宽达一十八丈,单就铁锚便重达数千斤!
这样一艘巨轮足以容纳上千人同时搭乘,并且还装备了多达六十门威力巨大的火炮,堪称海上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