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暗杀之传奇 > 哥本哈根(3)

哥本哈根(3)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星期三,下午1点15分

    &34;你说对了,电话是从德国打来的。”艾德里安·卡特说。

    他们走在蒂沃利公园里的一条砾石小道上。卡特穿着一件厚羊毛大衣,戴着一顶过去在莫斯科待的时候戴过的俄罗斯裘皮帽。穿着牛仔裤和皮大衣的加百列像一颗不安的良心一样不停地在卡特旁边晃来晃去。

    “国安局确定伊沙克打电话的时候在多特蒙德市外,有可能是在 a1高速公路沿线的某个地方。我们现在假设绑匪已经把伊丽莎白带出了英国,并且带着她在欧洲大陆各个国家的藏身处之间不断地进行转移,现在所有的工作都以这一假设为基础进行部署。”

    “你把这些情况告诉德国那边没有&34;

    “国安局确定了方位的两分钟之后,总统便与德国总理通了电话。一小时之内,德国西北部的每一位警官都被调动起来参与搜查。很显然他们没有找到,没发现伊沙克,也没发现伊丽莎白。

    “或许我们应该觉得我们很幸运。”加百列说,“如果哪个不对路的警察撞上了他们,我们很可能就又要经历一次‘菲尔斯滕费尔德布鲁克’了。”

    “这个名字怎么听起来这么熟”

    “那是德国的空军基地,在慕尼黑市外,就是1972年我们的运动员被劫持的地方。恐怖分子以为会给他们安排一架飞机,让他们飞出德国,当然,那是个陷阱。德国人决定实施援救行动,我们问他们是否可以让我们来实施,但是他们拒绝了,他们想自己干。说得好听一点,他们简直是外行。”

    “我想起来了。”卡特的声音有点迷离,“几秒钟的时间里,你们的运动员全死了。”

    “事情发生的时候沙姆龙正好站在高塔上。”加百列说,“他看得一清二楚。”

    他们在一家露天咖啡馆坐下。加百列点了咖啡和苹果蛋糕,然后看见莎拉从身边缓缓地走过。她的围巾尾部包在大衣里面,这是一个提前约定好的信号,表示她在附近没有发现丹麦安全人员。

    “慕尼黑,&34;卡特冷静地说,“所有的问题最终都回归到慕尼黑,对吧在慕尼黑,恐怖分子证明了他们能让文明世界拜倒在他们脚下,慕尼黑证明了恐怖主义行得通。亚西尔·阿拉法特的指纹遍布慕尼黑,但是两年后他却出席了联合国大会。”卡特露出一个苦笑,啜了一小口咖啡,“但是慕尼黑也证明了对谋杀凶手进行残酷无情、果断坚决的打击能产生不错的效果。尽管费了点时间,但你们最终还是把‘黑九月’捣毁了。”他看着加百列,“你看了那部电影吗”

    加百列瞟了卡特一眼,缓缓地摇头:“每晚我的脑海里都在播放那部电影,艾德里安。那部真实的纪录片——而不是某个质疑我们国家是否有理由存立的人所写的虚构故事。”

    “我不是故意触及你的痛处。”卡特不停地用叉子插蛋糕,毫无食欲,“但从某种程度上说,那个时候的任务还是相对简单一点,对吧除掉头目,整个网络就会随之崩溃。现在,我们的对手是一种观念,观念是不会那么容易被击垮的。这就好像是与癌症做斗争一样,你需要找好合适的药剂量。太少了,病情要加重;太多了,又把病人药死了。”

    “只要埃及还在不断地大批量制造恐怖分子,你就永远不可能战胜这个癌症。”加百列说,“易卜拉欣·法瓦兹是一个例外,遭受政府的暴行、受到侮辱过后,他选择远离极端运动,好好地度过余生。但是大多数遭受过暴行的人都会走上相反的道路。”

    “如果我们动一动手指就能在尼罗河畔创建一个生机勃勃的民主国家,那不是很美好吗但是这种念想绝不会很快地实现,尤其是考虑到我们在伊拉克的经验。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始终不能摆脱穆巴拉克和他控制的野蛮政体。他是个混蛋,但却是我们的混蛋——也是你们的,加百列。你难道希望你们国家的西边出现一个埃及宗教共和国吗”

    “从很多方面来看,埃及已经是一个宗教共和国了。民众所需要的大部分基础服务,埃及政府都无法提供,于是宗教填补了那些空缺。他们渗人小学和大学、政府机关和工会、艺术界和新闻界,甚至还有法院和法律协会。未经教士们的同意不能印书、不能制作电影。西方世界的影响正在一步步消失,穆巴拉克政权的垮台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希望在它垮台之前我们能找到其他的汽车燃料。”

    “你们会找到的。”加百列说,“到那时候,我们就要独自面对野兽了。”

    加百列把几张钞票压在咖啡杯下面,站起身来。他们沿着公园外围走,那里一路都是快餐厅。莎拉坐在一张木桌前,吃着盘子里黑面包上的冻虾。卡特和加百列慢慢从她身边走过时,她把没吃完的东西扔进垃圾桶,跟在他们后面赶了上去。

    “说到埃及,我们昨天晚上差点在那里找到一个突破口。”卡特说, “ssi抓到一名‘安拉之剑’的间谍,叫侯赛因·曼达里。他运气不好,身上带着一盘塔伊布教长的传道录音带被抓住了,那盘录像带是在绑架事件之后录制的。最后发现,录制录音带的时候,曼达里正好在现场,录制地点在扎马利克岛的一所房子里。房子的所有人是一位资助‘安拉之剑”的沙特王子,叫拉希德·本·苏丹。那个王子已经在我们的雷达屏幕上闪了好一段时间了。资助恐怖分子好像成为了他的一个爱好,就像他喜欢养猎鹰和娼妓一样。&34;

    卡特从大衣口袋里掏出烟斗:“ssi搜查了那所公寓,发现不久前还有人住。我们提出要亲自审讯曼达里,但是却被告知他无法接受审讯。&34;

    “那就意味着他现在的样子已经不能见人了。”

    “或者更糟。”

    “你还想把我的‘老相识’送到埃及去接受审讯吗”

    “在这个问题上,你已经赢了,加百列。问题是我们接下来要干什么”

    “或许我们应该和伊沙克谈谈了。”

    卡特停住脚步,看着加百列:“你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他们沿着一条安静的圆石街道横穿过哥本哈根市中心,加百列把他的计划告诉卡特。

    &34;这得冒风险。”卡特说,“而且我们还不能保证他今晚一定会再打电话来。我们让德国警方开展搜查行动的时候尽可能地低调行事,但还是没能逃过德国媒体的眼睛,所以伊沙克很有可能已经发现了。如果他脑袋灵光的话——我们还没有证据证明他不精明——那么他一定会怀疑是他打电话的时候出了问题。”

    “他会打来的,艾德里安。他想稳住他的家庭。至于风险,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每个选择都有风险。”

    卡特又想了一会儿。“我们必须把计划告诉丹麦。”他语气坚决,“还需要得到总统的同意。”

    “那打电话给他吧。”

    卡特把电话交给加百列。“他是你的朋友,”他说,“你来打。”

    等到总统表示祝愿加百列的计划成功,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十分钟后,行动的第一个步骤便开始了,地点不在哥本哈根,而是在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当地时间下午12点45分,易卜拉欣·法瓦兹刚刚做完午间祷告出来,往坦恩·凯特街露天市场的方向走。等他快走到市场尽头他工作的那个摊位时,一个男人走到他的旁边,轻轻地碰了碰他的肩膀。那个男人满脸痘痕,说的阿拉伯语带有巴勒斯坦口音。五分钟后,易卜拉欣便坐在了一辆奔驰轿车上,那个男人坐在旁边。

    “这次不戴手铐,也不戴头套了”

    那个脸上有着痘痕的男人缓缓地摇了摇头。“今晚我们要一起舒舒服服地坐一次车。”他说,“当然,只要你守规矩。&34;

    “我们要去哪里”那个男人如实回答他。

    “哥本哈根为什么要去哥本哈根”

    “你的一个朋友要在那里跨越一座很危险的桥,他需要一个像你这样的好人去给他做个向导。”

    “那就是说他听到我儿子打来的电话了”

    “我只是个跑腿的,等我们到了之后,你的朋友会把剩下的情况告诉你。”

    “我的儿媳妇和孙子呢”

    脸带痘痕的男人没有回答。他只是看着后视镜微微点了点头,示意司机开车,车子驶出路边时,易卜拉欣在想,他们真的是开往哥本哈根吗还是他们此行的真正目的地其实是埃及的酷刑室他想起阿卜杜拉教长前半生对他说的那番话:“信赖上帝,不要认输。”

    丹麦的那支并不是那么秘密的警察部队被众人称为“安全情报局”,里面的工作人员只简单地称它为“局里”,而像艾德里安·卡特这种专业人士,则把它叫作pet——这种叫法是把那个根本没办法拼读出来的丹麦名字的首字母缩写之后得出来的。尽管它的地址属于国家秘密,但是哥本哈根的大多数居民都知道,它的总部在蒂沃利公园北端一个安静的地段内一栋不知名的写字楼里。拉尔斯·莫特森——pet局长,一个极度的亲美派——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待卡特。他个子高大,这一点和所有的丹麦人一样,他有着维京人的派头,一头金色的头发,仪表堂堂,像电影明星,敏锐的蓝色眼睛里没有丝毫的情感,只微微透露出些许的好奇。像艾德里安·卡特这么高级别的美国特工突然跑到哥本哈根来访问是件很稀罕的事情,更稀罕的是,提前五分钟通知了之后,他就到了这里。

    “你来之前应该跟我们说一声,”莫特森点头示意卡特在一张舒适的丹麦现代扶椅上坐下,“我们可以安排适当的接待仪式。你来有何贵干呢”

    &34;我想我们遇到了一些情况。”卡特小心谨慎地说,“寻找伊丽莎白·霍顿的工作把我们一路带到了丹麦。呃,具体地说,不是我们,是一个为我们工作的情报机构。”

    &34;哪个机构”

    卡特把实情告诉了他。莫特森蓝色眼睛里的好奇变成了愤怒。“他们到丹麦多久了”

    “二十四个小时左右。&34;

    “为什么我们没有得到通知”

    “这是一个紧急追捕的行动。”

    “紧急追捕的时候电话总还能工作吧”莫特森说,“还有传真机和电脑。”

    “是我们的疏忽。”卡特用安抚的语气说,“要怪就应该怪我,不怪以色列人。”

    “他们到底在这里干什么”莫特森眯起蓝色的眼睛,“你们现在又为什么来找我们”

    这位丹麦情报局局长一边听卡特的解释,一边用手中的银色钢笔不停地敲着膝盖。

    “现在到底有多少以色列人在哥本哈根”

    “说实话,我不太确定。”

    “我要他们在一个小时之内全部离开。”

    “恐怕他们至少有一个人得留下来。”

    “他叫什么名字”

    卡特把名字告诉他。莫特森手中的笔停了下来。“我需要把这件事报告给首相。”他说。“真的有必要把政客牵涉进来吗”

    “只要我还想保住这份工作,就很有必要。”莫特森厉声说,“如果首相同意的话——我想不出他有什么理由同意——考虑到我们过去与你们政府的合作情况,今晚法瓦兹打电话来时我要在场。”

    “这样可能会弄得不太愉快。”

    “我们丹麦人是强悍的民族,卡特先生。我想我可以处理。”

    “那我们欢迎你到时候过来。”

    “还有,告诉你的朋友,让他把他的伯莱塔手枪好好地收在皮套里,我不想见到尸体。如果今晚国内出现死亡事件的话,那他就是我们的头号嫌犯。”

    “我会转告他的。”卡特说。

    好奇的眼神又回到了莫特森的眼睛里:“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艾隆”莫特森点点头。

    “是个很严肃的家伙,有点不修边幅。”

    &34;他们都是那样的。”莫特森说。

    “是。”卡特说,“但谁又能怪他们呢”

    ————————————————————

    哥本哈根市中心少有丑陋的建筑,达格·哈马斯科尔德·艾利街上的美国大使馆——座玻璃钢铁结构的建筑就是其中之一。使馆内的中情局工作站空间很小,有点狭窄——在冷战时期,哥本哈根是情报工作比较落后的地方,现在还是一样——但它的安全会议室能够舒舒服服地坐下二十人,所有的电子设备也是最先进的。卡特觉得他们需要一个代号,加百列稍微考虑过后,建议用“摩利亚”这个名字,“摩利亚”是耶路撒冷的一座山,上帝在那里命令亚伯拉罕献祭他唯一的儿子。卡特是一名圣公会牧师的儿子,他觉得加百列的这个建议十分具有启发性,于是从那一刻起,中情局内部的所有通信联络中,他们都只被称作为“摩利亚小组”。

    当晚6点,易卜拉欣·法瓦兹到达哥本哈根,陪他一起来的是奥德和雅克布。6点15分,拉尔斯·莫特森来了,加百列为他们没有经过丹麦政府的同意便闯入丹麦领土的行为向他道歉,莫特森接受了加百列的道歉。随后加百列希望莫特森能够同意让他的其他组员留在丹麦完成剩下的行动任务,莫特森立刻同意了,他显然是被眼前的这位传奇人物彻底征服了。末底改和莎拉从安格特瑞酒店退房后也过来了,伊莱·拉冯也感激涕零地从寒冷的诺拉博勒来了,他的样子看上去像是马不停蹄地干了一星期的监视工作。

    傍晚后的几个小时由莫特森和丹麦的安全人员掌控。7点,他们截断了通往诺拉博勒那座公寓的电话线路,把所有的电话都接到中情局工作站的一部电话上。十五分钟后,两名丹麦特工——莫特森聪明地选调了两名女特工,以避免出现文化冲突——不动声色地走到公寓门口,向屋里的人表明要查问几个有关伊沙克·法瓦兹下落的“常规”问题。末底改早先安装的“镜子”还能用,让莫特森感到烦闷的是,那个“镜子”被“摩利亚小组”用来监控问话的进展情况。问话进行了十五分钟,结束的时候只听到说要逮捕哈尼法和艾哈迈德以便进一步讯问。哈尼法的手机被迅速地收缴上来,并快速地运往大使馆,大使馆里,末底改对手机进行了全面检查,查看里面是否储存了有用的情报,加百列和莫特森则凑在一旁观看。

    从8点开始的那个场面,后来被卡特比作“守灵”。他们聚集在会议室的长桌旁,美国人坐在一端,加百列的外勤战士坐在另一端,莎拉心神不宁地坐在他们中间。莫特森径直坐在话筒前面。易卜拉欣坐在他的右边,紧张地拨动手里的念珠。只有加百列在移动,他从房间的这头走到那头,好像一个要参加首映礼的演员,一只手紧紧地握着下巴,两罩直直地盯着电话,似乎想通过意念让它响起来。莎拉告诉他电话很快就会来,但是加百列好像没有听见她说话,他的脑海里盘绕着其他的声音——伊沙克向他妻子保证会在9点半打电话来,哈尼法警告他如果晚打了一分钟她就不会接电话。9点29分,加百列停下脚步,站在电话机旁。十秒钟后,电话铃响了,铃声如同夜间病房里响起的火警声一样刺耳。加百列伸手抓住听筒,慢慢把它放到耳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