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拜访师叔
何雨柱这人做事就喜欢快刀斩乱麻,丝毫没有那种拖拉的性子。
这不才没过两天就打算来拜访这个张师叔。
以前家里揭不开锅没有过来找他老人家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住得比较远,还有一大部分人原因是原主比较倔。
他住在东交民巷这边。
有人可能会疑问东交民巷不是使馆区么。怎么可以住平民。
确实这话说得不错,东交民巷全长为1552米,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在近代,这里曾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毛主席命令入城仪式必须经过东交民巷,从此洗刷了50年来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1949年以后东交民巷仍被作为使馆区,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馆都迁往朝阳门外三里屯一带的馆区。
但是东郊民巷能作为使馆区,其地理位置非常特殊。
因为这边比较靠近码头,所以又生活着不少干苦力活的人。
很多像扛大包,像装卸工这样的体力劳动者聚集,逐渐的形成的居民。
张师叔脑子活泛,看中了这一片人员流动大的市场,所以带着徒弟来这边定居经营一家小饭馆。
有些时候还会专门给码头上干活的人定制吃食。
何雨柱专门借了辆自行车,想了想这位师叔的爱好,最后还真没有想起来什么来。
只能按老爹的喜好给安排一下,无非就是烟酒茶叶。
当然了他老爹还喜欢寡妇,这点就安排不了。
他要去看望师叔,这小雨水肯定也要跟着一起过来,何雨柱干脆又买了块大五花肉挂车上,这就是现在上门的最高规格。
雨水已经不是第一次坐自行车,但还是控制不住她那洋溢的心思,也不管冬日寒风凛冽,坐在后排搂着哥大呼小叫个不停。
张师叔的的饭馆主要是针对干体力活的人群,所以经营的并不是他们学的谭家菜,而是一种老面烧饼。
虽然价格并不是特别便宜,需要两毛一个,可是这玩意绝对顶饿,里面还会有荤腥有素菜。
师叔家门口还煮了俩大锅免费热汤,支上不少板凳,所以生意很是不错。
这几年各种各样的小吃都还不少,只要有钱都能吃得上,不过往后几年很多东西就没了。
在何雨柱穿越之前,那些上了年岁的老北京老人,就是想吃过去那种“烧饼夹肉”,也根本不可能了;就是那些正宗的老北京人的后裔,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北京人,也和全国的年轻人一样,手里拿的、嘴里吃的,已经不是昔日的烧饼夹肉,而是那“巨无霸”、“汉堡包”等洋餐啦。
和其他一些老北京传统食品的不断消逝一样,烧饼夹肉恐怕也要逐渐自生自灭了。
凡事儿都要两说着,看不见多少人还吃烧饼夹肉,也不能完全怪群众。
后世那烧饼夹肉确实使人不好“恭维”。
除了在一些所谓的老字号小吃店里,能看到摆在瓷盘儿里的、早已夹了肉的干烧饼,已经没有过去那种烧饼夹肉的经营形式和品位啦。
何雨柱曾“咬咬牙”买了一个烧饼夹肉,那烧饼嚼起来的感觉和“皮筋儿”差不多,那肉大概也不是刚出锅的鲜嫩的肉,吃几口那烧饼夹肉可就不知如何处理啦!丢了浪费,吃又吃不下去。
所以,一些老字号也好、传统食品也好,“庙”、“神儿”基本都走样了。
好在很多都是“一窝蜂”的吃主儿,吃不出好坏或是否正宗的味道,稀里糊涂地吞下肚子,倒也使各个饭馆或小吃店的外观罩着个“红火”的光圈儿!要是那些吃过见过的老北京老人,大概不会往那地方凑!
脑子思绪万千,后面的雨水还在发疯,“啊!好高的楼!我要飞起来了!”
“呜呜呜!冲啊!”
小孩子精力果真无限啊!
不多时就看到张师叔的铺子,门口依旧还有不少人在就餐。
这些人嘴里呼着白气,双手端着热汤,身上看起来并没有那么整洁,甚至还有些人两人合伙买一个饼吃。
何雨柱带着妹妹过来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同样的何雨柱并没有声张,而是和妹妹走进别院。
这卖饼的生意基本上都木师兄夫妻在做,这会儿可能是木师兄手没有好利索,在忙活的是他媳妇儿。
看起来并不是特别精致那种女人,不过里外里都透着干练。
“哎哎哎!客官,这里面是内宅,买饼子外屋排队就行了。”
这人眼看着何雨柱兄妹要进去,赶紧挥手拦住。
“姐,我是何雨柱,我不是来买饼的,是过来走亲戚的?”
“嗯?咱们家没有见过你这样的亲戚,你这人不会说胡话吧!”
“姐,你这话说的,我师兄木子宸这这里能认错。”
大姐左右把何雨柱全身上下扫了个遍,又看了看何雨柱,然后停留在这一堆礼品上,眼里满是疑惑。
最后还是旁边买饼的人催促,大姐才松口,“好了,就当你们认识我家那口子,进去吧!老爷子还在休息,动静小点。”
她觉得可能真是亲戚,只不过自己没有见过而已,老爷子可是有大本事的人,随便一个卖饼子的法子就养活了一家子人,兴许是以前老爷子的朋友后代过来看望。
这些礼物一般家庭可拿不出来,那五花肉烟酒得花不少钱。
何雨柱看了看这个小店,相对来说还是有些破落,看来这位师叔对于老爹的不理解还是倍受打击,要不然也不会只是经营饼子。
要知道师叔现在也不到五十岁,这手艺去当个大师傅照样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