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从零到亿的小女孩 > 第 47章 知行合一的方法

第 47章 知行合一的方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王阳明的心学强调通过静坐息虑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我认知。

    静坐息虑的方法是:

    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闭上眼睛,调整呼吸,使其缓慢而深沉。放松身体,让思绪逐渐平静下来。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心,观察自己的思维和情绪。当杂念涌现时,不要刻意压抑,而是以平和的心态观察它们,让其自然流过。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培养对内心的觉察和控制。

    接下来,专注于呼吸的感觉,感受气息进出身体的过程。让呼吸成为引导,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的呼吸上。随着呼吸的节奏,慢慢放松身心,进入一种宁静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放下一切烦恼和杂念,让内心得到片刻的宁静。

    通过持续的静坐息虑练习,我们可以培养内心的平静和定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这是一种自我修炼的方法,需要坚持和耐心。“久之”是静坐息虑的精髓。

    我下学回来,招呼老妈李鹤宁和我练习静坐,在静坐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己的内心深处建立联系。本来感觉疲劳的,一下就通透了。

    这种感觉太爽。

    然后,接着听王阳明知行合一智慧的课程,知晓更多知行合一的方法。

    第二个方法是省察克治。

    时刻保持着省察克治的功夫,就像一种本能,无时无刻不在。

    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上厕所,这个念头都如影随形。

    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高度敏感,不断审视自己的内心,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

    在饭桌上,留意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过于贪婪或挑食;在睡梦中,反思自己的梦境,探寻其中的深层含义;

    就连上厕所的短暂时间,也不放过,思考着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举止。

    这种省察克治的精神,应当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断提升自我,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第三个方法,是静坐息虑和省察克治相互使交替使用。

    静坐息虑和省察克治是两种相互配合的修炼方法。通过交替使用它们,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在静坐息虑时,可以让身心平静下来,抛却杂念,专注于内心的宁静。这样的状态有助于减轻压力、焦虑和疲劳,使思绪清晰,内心平静。

    而省察克治则是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情绪进行反思和修正的过程。通过省察,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错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将静坐息虑和省察克治交替使用,可以在平静中反思,在反思中找到内心的平衡。有助于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使我们更加敏锐地感知自己的内心状态,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这三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内在的定力和耐心,增强心理的韧性。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和沉着,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关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智慧,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你若集义连鬼都发愁。

    “集得义来鬼见愁”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积聚了足够的正义和道德力量时,连鬼魂都会感到畏惧和发愁。

    李鹤宁曾经分享给我一个个案例,就是她自己内心非常的正直,情绪柔和,行事光明的时候,身体是非常健康的,病魔远离。

    可是要是去看恐怖片,看一些不该看的内容,时间稍微长了,感觉自己就像要生病一样。

    如果她自己不生病,我却有些问题发生,可能会身体感觉不舒服,或者是被同学欺负一下,要么就是误伤了同学要叫家长。

    似有有天命一般,不允许做暗淡不义的事情。

    所以成为一个集义者,一定是不错的追求。

    财富是心性与认知和行动的外显。

    磨刀不误砍柴工,修炼心性为第一。

    话说在宁静的山林中,有一位年轻的樵夫,他身背砍柴的工具,踏上了砍柴的山路。他知道,砍柴是他的生计,但他也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于是,在开始砍柴之前,他找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放下工具,静静地坐下来。

    他闭上双眼,调整呼吸,开始修炼心性。他让思绪平静下来,抛却一切杂念,专注于内心的宁静。他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听着溪水潺潺流淌的声音,闻着山林中清新的空气。渐渐地,他的心境变得平和而沉稳。

    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他感到内心充满了力量和宁静。他拿起磨刀石,仔细地磨利他的砍柴刀,使其锋利无比。然后,他迈着坚定的步伐进入山林。

    在砍柴的过程中,他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专注。每一斧、每一锯都充满了力量和精准。他的动作流畅而自然,仿佛与山林融为一体。

    砍柴的时间过去了,樵夫背着满满的柴火,满意地离开了山林。他明白,通过修炼心性,他不仅提高了砍柴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力量,这将伴随他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我们何尝不是这位砍柴工。

    既然我们天天都要砍柴,因此我们天天都要磨刀。

    磨刀其实就是学习和修炼自己的心性。

    人在学在,人亡学亡。

    只要活着,就一定要学习和修炼。

    一个终身学习者就是一个终身成长者,而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没有极限的。

    李鹤宁引用名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她说:“这些名言都传达了同一个道理: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否则就会落后。”

    终身学习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我们交流着,因为什么要学英语,就是想通过深入了解发达国家,来预知未来20年会发生什么。

    我们总是喜欢看回到过去的小说,穿越过去才有作为,有本事能穿越未来。

    能站在未来的眼光来处理当下的事情,你就赢了。

    所以,在修炼当中还要修炼格局和长远的眼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