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紫微星”应当归位
太子笑着摆摆手,道:“好了,你且退下吧,本宫会安排人去告知陆凛风这个好消息的。”
沈沁满心欢喜地退了下去,安安心心回去准备婚事去了。
太子看着沈沁离去的背影,心中也满是欣慰。
今日之事,不仅成功地挫了丞相的锐气,还顺水推舟地提拔了陆凛风,更是给沈沁与陆凛风送去了恩典。
这一切的安排,无疑会让他们对自己心生感激,日后成为自己治国安邦的一大助力。
他居高临下地扫了丞相一眼,眼神中充满了不屑与得意,仿佛在说:本宫计策已然得逞,你能奈我何?
郑伯行接收到太子那不屑的目光,面色虽然未改,但心中却是翻江倒海一般。
他万万没有料到,这太子竟然如此莽撞,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一丁点儿利益。
竟敢在未经陛下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赐婚公主二嫁!
他还自以为成功地收拢了陆凛风的心,殊不知这一切不过是为秦王做了嫁衣。
郑伯行心中冷笑,这太子实在是太过天真,哪里知道朝堂上的尔虞我诈、波谲云诡。
幸好,他们还有后手,能够釜底抽薪,将秦王赶去雍州,否则此次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损失惨重。
想到这里,郑伯行又不免想起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陈阙。
这个家伙,三番五次坏事,这次,就算太子不将他处死,也必然不能留他活命。
为了防止他乱说话,郑伯行派人以探视为名,给陈阙喂了哑药。
待行凌迟之刑时,陈阙的肉被一片一片地割下来,疼得死去活来,却因为哑药而无法喊出声来。
那血淋淋的场面,令人不忍直视。
陆凛风站在一旁,亲自监刑,他的眼神冷若冰霜,心中没有一丝怜悯,只有深深的憎恶和痛快。
-
朝堂上的消息传到沈渊耳朵里,他跟席玉相视一笑,一切尽在掌握不说,竟然还有意外收获。
陆凛风升了镇抚使,专理诏狱,对他们来说,确实是大喜事一件。
只是丞相吃了这么的大亏,后面的动作恐怕会加快,他就藩的日子,也就越来越近了。
离别的愁绪淡淡地萦绕在沈渊心头。
他拽拽席玉的衣角,说:“哥哥陪我躺着,哪儿也不去,好不好?”
席玉看看外面的天色,轻咳一声,道:“这青天白日的,你想些什么不正经的!”
沈渊唇角憋出一抹笑,说:“我就是想着没多久要去雍州了,舍不得跟哥哥分开,哥哥在想什么呢?”
席玉红了脸,转过身去不理他。
沈渊却挪到床边,将头枕在他腿上,眨着眼睛盯着他瞧:“哥哥,你可是在想……”
席玉一把捂住他的嘴。
沈渊伸出舌头在他掌心轻舔。
那轻柔的触感,像羽毛一般扫过,席玉悸动着缩回手,笑骂道:“你是狗吗,动不动就舔人?”
沈渊又凑近一些,隔着衣裳舔在席玉腹部,说:“我就是哥哥的小狗,哥哥浑身上下,我都要舔一遍……”
席玉实在招架不住他这一句句的撩拨,说:“你再胡言乱语,我可走了。”
“那哥哥亲亲我,亲亲我,我就不说了。”
席玉俯下i身来,在沈渊唇上轻轻一吻,一触就离。
“哥哥敷衍我!”
席玉无法,只得再次俯身吻上他。
这回沈渊是没再说撩拨的话了,他直接把想做的事都做了一遍。
要不是肋骨没恢复,席玉不让他起身,恐怕连最后的一道雷池也已越过。
-
话说郑伯行回到相府,发泄完满腔的怒火,处置了知情的下人,又找来幕僚,商讨秦王就藩的事。
张启元道:“这次只是误打误撞,丞相不必介怀。要秦王就藩简单,我们只需找人,将秦王最近的所作所为告知太子,尤其是今日之事,太子得知真相必定恼羞成怒。”
“到那时候,就算没有人推波助澜,太子也想赶紧把秦王放逐。”
郑伯行面色不善,道:“派谁去说,太子才能相信?”
“我们埋在东宫的暗桩,可以启用了。”
郑伯行点头同意,手下自有人去联系。
-
郑伯行埋在东宫的暗桩收到传信,晚上便去拜见太子。
向太子陈说了沈沁是为沈渊所救,并且沈渊最近结交不少世家商贾,恐怕所图不轨。
太子一听,勃然大怒,一脚踢翻了旁边的书架,书籍散落一地,有的还被撕破了页面。
“好你个沈渊!竟然敢利用本宫!”
太子面色铁青,心中的愤怒难以言表。
他有心收回给沈沁和陆凛风的赏赐,又怕丞相看了笑话,只能咬牙吞下苦果。
可沈渊的狼子野心却不得不防。
他气得在屋里来回踱步,想着对策。
那暗桩道:“太子殿下,奴才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说!”
“秦王是为藩王,让他去封地就藩,切断他跟这些世家的联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太子拧眉思索,还是犹疑,道:“那岂不是放虎归山?”
“殿下放心,秦王只要没了支持,就算他是头猛虎,也翻不出天去。”
暗桩心道:更何况还有那天灾人祸,亲王有没有命活着走进雍州都不一定。
太子沉吟许久,又道:“可是,王府的事,本宫也不能直接做主,还得请示父皇。”
暗桩道:“太子殿下,不必多虑,今天您为公主赐婚,也未见陛下责怪。待秦王就藩,殿下多为他赐些玩意儿,陛下定会觉得您体恤兄弟,嘉奖于您!”
太子似是被说动了,终于点了点头,说:“那便找个由头,让他尽快就藩吧!”
很快,钦天监传出消息,监正夜观天象,发现“紫微星”不在其位,对“帝星”极为不利。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太子也面露忧色。
钦天监监正进一步解释,称按照天象所示,只有让秦王这位“紫微星”归位,回到他的封地雍州去,皇帝的“帝星”才能得以稳固,龙体才能康复。
太子忧心忡忡,在常朝时,问诸位大臣如何看待此事。
朝堂之上,众人议论纷纷,各执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