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大明海禁还成了倭寇侵略的理由?狗屁理论!
朱元璋愤怒之余是冷静。
他对朱棣有些不悦。
“老四,你也是当皇帝的人了,怎能如此急躁,一点事就生气怎么行?!”
“咱告诉你,做皇帝第一原则就是要稳重,遇事不慌,处变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朱元璋看向杨帆:“老杨,咱问你,七十二个倭寇逃走了没有,有没有被歼灭?”
“全被击杀。”
“没留活口就好。”
可杨帆又补充了一句:“但前前后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卧槽他娘的。”
原本淡定的朱元璋突然暴跳如雷。
他脑瓜子嗡的一下,气得横眉倒竖。
“让七十二个倭寇在大明的土地上横行一年多,朱厚熜干什么吃的!大明干什么吃的!南京守军干什么吃的!”
朱元璋的情绪像火山一样爆发。
他想杀人。
大明朝的脸都丢尽了啊。
杨帆同样愤怒异常。
“这只是一个开始。”
“自此倭乱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十几年侵略大明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百姓,东南大乱,朝廷焦头烂额。”
倭寇对华夏的侵略,绝不是从甲午算起。
他们对华夏的觊觎之心,就从未改过。
铭记历史,就是等将来一天,报此血海深仇。
朱元璋肺都要炸了。
“老四,你马上整兵南下,对倭寇,不留一个活口。”
朱棣恨不得现在就飞到东南。
“儿臣立即整兵。”
杨帆捂脸。
“不用整了,京城就没有能打的兵,要不然被鞑子包围,也不至于无一人敢出城迎战。”
“老四直接过去就行,东南有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能震慑住倭寇。”
朱棣问道:“他们三个很厉害吗?”
杨帆点头,“东南倭寇就是他们平定的。”
“后世有人黑大明无名将,戚继光和俞大猷就是名将,是民族英雄。”
朱棣对名将,惺惺相惜。
他亲自上过战场,最是敬佩名将。
“那我更想早点去东南,一睹大明名将的风采。”
“那你明日出发去南京。”朱元璋做了决定。
老四更擅长打仗。
老朱坐镇北京,老四坐镇南京。
一文一武。
看咱父子俩如何扭转颓势,中兴大明。
朱元璋的气还没消。
“老杨,嘉靖时期,倭寇为何如此猖獗?什么原因?”
说到这一点,杨帆有话说。
“很多人说倭寇横行,是因为海禁,不允许贸易。”
“这特么娘的扯淡。”
“大明海禁还成了倭寇侵略的理由?”
“这是什么狗屁理论!”
这一次,朱元璋站队杨帆。
倭寇侵略,还要从被侵略者身上找理由,说这种话的人,汉奸无疑了。
朱元璋是海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寸板不得下海。
朱元璋问道:“那你觉得倭寇横行的原因是什么?”
“很简单,东南军备废弛。”
“如果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镇守,你看倭寇敢来犯吗,打不死他们。”
朱元璋和朱棣气得直拍桌子。
想不到大明不仅皇帝烂,朝臣烂,军队连带着一起烂。
朱棣已经迫不及待。
“父皇,儿臣要去看看大明的这些兵窝囊到什么程度,倭寇能有鞑子厉害?”
“儿臣不仅要把倭寇全杀了,还要打去他们的老家,直接把小小日本的窝给端了。”
“杨军师那边不是有金银矿吗,孩儿去开采。”
这一次,就当父皇的征倭大将军。
“行,打倭寇的事情就交给你了,往死里打,用他们的人头祭奠我大明死难的将士和百姓。”
朱元璋又问朱棣:“你那边新法施行得如何了?”
事关大明国运,朱元璋很关心这个。
说到新政变法,朱棣顿时来了精神。
“儿臣用李景隆为钦差,督办各地变法进展。”
“别说,李景隆这人打仗不咋滴,但督办很会来事。”
“棘手的问题交给他,他一定给处理得很完美。”
“不过,儿臣也杀了不少反对新法者,尤其是江南士绅,他们反对声最大。”
“黄子澄又跳出来跟儿臣唱反调。”
“儿臣把他当众斩了。”
黄子澄还是死了。
但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不在乎黄子澄的死活。
反对新法,该死。
朱元璋接过话茬,“咱也在杀人,把北孔给砍了。”
“咱不怕流血,他们不给老百姓有活路,那咱就断了他们的活路。”
父子俩性格很像。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