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礼物
第二天,纪悦安果真给白府递了帖子,并且在白府待了一天。
白琛果然不在,管家笑容满面的解释白琛有事出去了,让大小姐改天再来。
回来的时候,纪悦安头上戴着一支金灿灿的金步摇,做工别致款式新颖。还没到清殊院,这只步摇的消息就长了翅膀一样飞到了陶盼盼院中。
据说是白府的白公子为纪大小姐买的礼物,可贵了!
清竹院,陶盼盼走来走去,狠狠捏着帕子一脸戾气,身边的丫鬟大气都不敢出,胆战心惊的服侍着自家主子。
第二天,纪悦安照样去了白府。白琛照样不在,管家依旧满面笑容,忙前忙后的伺候,解释说今天同窗约见不能不去。纪悦安同样在白府待了一天。
回来时,手腕上戴了一只水头极好的翡翠玉镯。据说又是白公子送的,同样价值不菲。
陶盼盼得知了这消息,气的当场就砸了一个茶盏。丫鬟胆战心惊去收拾,反被陶盼盼一脚踩住了手,手掌瞬间鲜血淋漓。丫鬟吃痛,却不敢喊,生生咬住牙齿挺着。
第三天,纪悦安又去了白府,这次,白府管家满头大汗跑来,依旧满面笑容殷勤服侍,今天的解释更有说服力了,据说他一早就到庙里上香去了,一为祖母祈福,二为纪悦安二人的姻缘祈福。
纪悦安,笑容满面,感动不已。表示明天她要来府中拿白琛哥哥的的福袋;又夸管家服侍周到,关心的让他擦汗。
管家嘴角抽搐,连连说白琛不知何时到家,让纪悦安莫要空跑,到时候让白琛亲自送到府上。
这一天她照样在府中待了一天,吃饱喝足之后,回了纪府。
这一次,她手中带回一个琉璃盏,据说是在戏院中遇到的稀罕物。又是那白琛为了美人一掷千金,买下来送给纪大小姐的礼物。
连着三天,纪悦安都收到了贵重礼物,还是陶盼盼所没有的,她心中终于被挑起妒意,本来就是想以白琛为跳板的, 就一下子点燃了她那争强好胜的心。
她怒极,这男人的嘴,狗屁!昨天他是怎么说的?
嘴里说要娶自己,心中只有一人,如今却背着自己送别的女人礼物,还一送就如此贵重!他都没有这么送过自己,呸!鬼话连篇!对白琛尚有几分真心的陶盼盼,此时受了情伤,瞬间就化身为醋精,整个掉进醋缸里,理智全无。
第四天陶盼盼终于忍耐不住,早早的出了府,她要在纪悦安去到白府之前,见一见白琛。
看到陶盼盼出了门,纪悦安吩咐人这两天守在白府门外,不要给陶盼盼见到白琛的机会。然后她梳洗打扮一番,也出了门。临出门前,她带上了元氏的嫁妆单子和元氏留下的丫鬟昼玉。
从今天开始,她就要动手把元氏留下的嫁妆拿回来了,与柳氏开口约等于放屁,所以不如来一招釜底抽薪,在她们反应过来之前,迅速控制管理权。
今天她主要去元氏名下的铺子看看,先了解情况,然后对症下药。
在去铺子之前,她特意去雇了几个打手。没办法,她如今手上没钱。
就是之前诓骗陶盼盼的那些首饰物件,还是自己租借来的。那丞相府之前道歉也送了些钱来,但是,好钢得用在刀刃上。
无法发展人脉,只有先用打手,虽然忠诚无法保证,胜在给钱就能办事!
纪悦安初步估算了下,元氏的嫁妆颇丰,名下的铺子有之前的茶楼,有酒楼,有布庄,首饰铺子,还有无数良田农庄和现银。
现银她无法动用,铺子倒是可以悄悄搞一搞。马车上,昼玉的目光频频落在纪悦安的身上。纪悦安闭目养神,任由她的打量。
这些天,这昼玉跟在她的身边,目光留在她身上次数越来越多,显然是好奇纪悦安为什么变化这么大。
打量很久之后,昼玉终于忍不住开口:“大小姐,您之前和陶盼盼小姐不是很要好吗?为什么突然之间……”
昼玉斟酌着,实在找不到词语开口。
纪悦安开口说道:“为什么突然之间,变化如此之大?”
昼玉点点头,并未说出口中的话, 但是意思却很明显。
纪悦安脸上适时露出恨意:“如果,我说,她想对将军府不利,你信吗?”
昼玉脸上露出惊诧,不明白纪悦安为什么突然有此一说,别说将军府如今正镇守边疆,就是在皇帝心中,将军府也正得盛宠。
陶盼盼不过是柳氏带来的女儿,一个颠沛流离中的闺阁女子,哪来那么大仇恨,哪来那么大能量对将军府下手??
难道是因为柳氏对将军府有仇,所以连带着陶盼盼也对将军府有了敌意!
柳氏对将军府有什么仇?她们会对将军府怎么不利?昼玉在脑中胡思乱想着,就听纪悦安说道:“陶盼盼她们是奸细!”
轰!
这个消息犹如惊雷一般,炸响在昼玉耳边,奸、奸细?!
她立刻严肃的问纪悦安道:“大小姐怎么知道她们是奸细?她们是哪国奸细?”
看到昼玉脸色如此严肃,纪悦安道:“你可能不信,我在回来的路上遭到了追杀,而杀我之人正是柳氏母女派的,在他们追杀我的时候,我偷听到了杀手们的谈话,从而知道了真相。”
如今纪悦安也只得半真半假的说出真相,但奸细一说可不是纪悦安胡诌,而是上一世陶盼盼自己承认的,包括宫里的某位娘娘也……但是纪悦安不能说的太明白,只有她们自己查证之后,对方才会相信,纪悦安说的是实话。
这昼玉她是必须争取过来的,看来元氏留给她的权限很大,至少对部分重要消息她是知道的,不然不会听奸细二字,她就如此严肃。
只见昼玉听完之后思索了一阵,然后抱歉的看着纪悦安说道:“大小姐,您给出的消息太过重要,今天可能去不了铺子里了,得麻烦大小姐与我去一趟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