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潜伏
“王上对臣下有知遇之恩,而世孙又是陈氏姻亲,余不敢不尽心竭力啊。”
陈绳武闻言眯起了眼睛:“如此说来陈庆和修千公这边也早早做好了撤军的准备了?”
“是啊,是啊,战局不利啊,”郑省英摸着尺长的胡子感叹着。“但军务还需陈庆陈大人操持,余等过多插手的话,恐怕政出多门反而不利于调度啊。”说到这,郑省英忽然从陈廷章的脸色中觉察到什么,呵呵笑了笑。“陈大人,要不,你带着盐运使衙门的人先行一步。”
郑省英认认真真的将信件通读了一遍,眉头立刻凝成了川字,陈绳武见他陷入了思考,也不催他,只是静静的端着茶碗,仿佛正在回味着茶水的甘醇。
“攘挟百姓之后,肯定还有丝麻布匹等东西,能给余留多少就尽量留下来。”陈绳武也退了半步。“另外再多留下粮食之类的,余这边用得着。”等到郑省英确认了,陈绳武补充道。“余这边还要人手,琼州本地的兵不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闽省东宁的不要。”
来人很快出现在郑省英的面前,甫一见面,此人便长辑与地:“修千公,此来无恙乎。”
“有赞画这句就行了。”郑省英命人端来火盆,随即将两封信投入火盆,等看到火苗将最后一点残渣吞没,他才让长舒了一口气。“要行此大事肯定所费极多,赞画要什么可尽管开口,只要仆能做到的,决计没有二话。”
“还要请修千公给汉留中的本藩旧部写几封信。”陈绳武自然不可能贪得无厌,因此很快提出一个最后的要求。“余当然知道可能做了无用功。但有一分希望总比白手起家要好的多,毕竟再怎么生分,大家伙都还是坚持反清复明的。”
郑省英虽然在明郑政权的辈份甚高,但也不是个糊涂虫,一听到陈绳武口中,郑克臧和朱锦并列,心中便是一动:“适才正和崖五在谈押解物资返回思明之事,倒是忘了攘挟百姓一事,不过亡羊补牢尚未晚矣,等等便把陈轻澜请来商议此事。”
“如今的局势对本藩可是大而不妙啊。”上元节过去没有多久,就传来清军攻入海坛,林升等人退守崇武(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亦称莲岛)的消息,这如何不使得身处琼州的一众明郑官员焦思焦虑,为此琼州盐运使陈廷章一早便过府拜访。“老大人,咱们也该早做予备才是啊。”
好半天之后,郑省英慢慢抬起头:“钦舍倒也雄心壮志,当年兄长也是这个样子。”
“正好把琼山、文昌、澄迈、临高等地去年积欠的一万石稻米一并运到军前。”郑省英也已经彻底对眼前的局面失望了,因此能在大奔溃前搬走一些就尽量多搬走一些。“还有收集的四万八千斤铁料和三千四百匹布料也统统运走。”
这个不要、那个不要,郑省英不由得作难起来,说起来郑军中不是没有粤籍的兵士,然而这要跟军方协调,可陈绳武又不想让陈庆那边知道,因此就显得棘手了,但郑省英之前已经打了包票,所以只是犹豫了片刻,他还是咬牙答应了:“人,仆可以想办法帮你调来,然止多一二十号,不能再多了。”
听完郑省英的话,陈绳武也表情凝重:“这么一说,琼州是肯定守不住了?”
陈廷章被说穿了心思,不由得讪讪的笑了两声,接下来却毫不犹豫的应了下来:“老大人如此关照,下官自是感激不尽,正好还有去年的盐税八千余两,下官就一并押解思明好了。”
“不撤兵还能怎么样,现而今除了琼山和文昌,各县能守住县城已经是不易了,”郑省英诉苦着。“陈轻澜如今最大的想念是把这支队伍完整的带回东宁去,将帅既然已无斗志,那这仗还怎么打,琼州还怎么守,也就是尚可喜不想跟咱们拼命,否则,”郑省英沉默了几息这才继续说道。“否则怕是丢失琼州就在眼前了。”
“没错,是世孙的亲笔,”陈绳武神神叨叨的说着。“还请老大人仔细看看才好。”
“此事还需保密才是。”陈绳武如此提醒着,郑省英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此时陈绳武才隐隐约约的展露出自己的真实目的。“余看一不做二不休,把琼州府、琼山、文昌、临高、澄迈的鱼鳞册和黄册统统运往东宁。”
看罢这寥寥数言的短信,还是没有得到正确答案的郑省英又打开了另一封,还没看具体内容,就被信末的大印吓了一跳:“这,这是监国世孙之章?”
郑省英接过来一看,信壳上并无署名,于是他抽出其中一封来,才扫了几眼,立刻认出这是陈永华的笔迹,不过陈永华的信很简单,只是希望郑省英能配合陈绳武。
“这等东西有何用?”郑省英也不是省油灯的,一听就知道内中必然有玄机,他仔细的想了想,忽然心中冒出一个念头,于是按捺住激荡的心情,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架势探问道。“赞画还需说个明白才是。”
“可以!但余还要船。”陈绳武似乎有些得寸进尺,但问题却是存在,毕竟琼州是跳板,要把触角伸到大陆,没有联络的船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要大船,三四百料就可以了。”
得到郑省英的再次确认,陈绳武问道:“即便是要撤出琼州,少不得也要攘挟一些百姓返台吧,若非如此又如何跟王上和世孙交代。”
“大难来时各自飞。”郑省英却不以为意的摇摇头。“陈崖五他们没有投靠鞑子,已经算得上有操守了,就不要再吹毛求疵了。”
“五千两?”郑省英苦笑起来。“拆了仆这把老骨头都没有这么多的钱。”但陈绳武这边态度坚决,于是郑省英只好妥协。“原本盐运使衙门有几百石精盐要运回思明,就折价给赞画如何?另外各县库房里大约还有百十来贯铜钱,这番也不运走了。”
“第一要保守机密,今日以后余就不再上门了,所有联络,当有人持信物而来。”陈绳武侃侃而谈着。“老大人这也是一样,一切只能以大人的名义出面,切切不可把余牵扯出来。”陈绳武接着引申道。“既然要隐于野,琼州的身份就必然要有,所以还要请老大人予以安排,最好是家中有百十亩地、城内有一两商铺的那种,至于远亲近邻当悉数迁完台湾,以免事泄。”郑省英一一答应下来,但陈绳武的话还没有完。“办大事要花钱,银子是少不了的,且请老大人至少准备五千两。”
“故人?”郑省英一愣,接过名帖打开一看,情不自禁的叫了出声。“是他!”见到郑省英的眉目中多有惊惶不解的神色,陈廷章知趣的提出告退,郑省英将他送出内堂,随即反复着。“且请他进来叙话。”
陈廷章连连点头并且主动提出把盐运使衙门掌握的四百五十石精盐也送回东宁充作军费,对此郑省英无不允诺,甚至还进一步提出安排各地知县以押运的名义分批撤退的办法。
“赞画担心的不是陈廷章吧。”郑省英捋了捋胡子冲着尴尬不已的陈绳武保证道。“冯锡韩那边,仆会安排他跟陈廷章一起撤走的,赞画尽管放心好了……”
“行,船也给你,还要什么,统统说来,省得撤军之后,你无处求告。”
两人正在密议,门外的听差突然拿了张名帖进来禀报:“府尊,堂外有一位老先生说是府尊的故人,今日游历到琼州,请府尊拔冗相见。”
“陈赞画,你不是在游历南海吗?什么时候回来的。”由于朱锦并没有撤销陈绳武的职位,因此郑省英还是用原来的官职相称着。“来来来,里面坐。”等把陈绳武安顿下来,侍者奉上茶水,郑省英说道。“来了正好,陈崖五要押送饷银回思明,你正好一路回吧。”
陈绳武自然知道郑省英说的是朱成功,但他并不清楚对方此刻的有感而发到底是针对自己还是仅仅在自说自话,因此他保持着沉默,就听郑省英继续说道:“自打锦舍继位以来,五山五海叛了,汉留的老弟兄们也断了联系,其中是是非非也不好多做评价,只是这么多年来,物故人非,要想再恢复起来,赞画可谓任重道远呢。”
“陈崖五怕是想逃吧?”陈绳武面色一厉,随即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陈廷章这位同姓的目的。“亏得王上还如此的重用他。”陈绳武哼哼着。“若是余还能在王上面前说得上话,少不得参他一个临阵脱逃之罪。”
“就知道瞒不过修千公啊!”陈绳武从怀里掏出两封信递了过去。“答案俱在其中了。”
郑省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甚至当着陈绳武的面给现今不知生死的几面老相识写下书信,等这些信件被陈绳武小心翼翼的藏好之后,正准备告退的陈绳武忽然想到什么:“老大人,万一陈廷章从老大人调动钱粮物资中察觉点什么,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