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
郑克鲁先生著的《现代法国小说史》中,罗曼·罗兰处于第三章“长河小说”的第二节,对于这几部传记,他是这样评论的:
“罗兰要为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让世人‘呼吸到英雄的气息’。尤其是《贝多芬传》,强调自由精神,作者在音乐方面表现出精湛的修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托尔斯泰传》颂扬这位俄国作家对爱和真的追求,对全人类的热望,对艺术压倒暴力的信念和不抵抗主义。”
薄薄的一册《贝多芬传》是最早给罗曼·罗兰带来声誉的。它本是罗兰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副产品,最先在《巴黎杂志》上刊登,后又在《双周丛刊》上发表。1903年正式问世后,罗曼·罗兰立即成为法国文学界的知名人土。“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类似这样的文句在当时被传诵一时。
实际上,这本小册子没有取得什么文学上的成就,报刊对它表示沉默,学术界对它不屑一顾,但是人们,素不相识的,陌生的,遍布全世界的苦难的兄弟们却从这本小册子里得到了幸福。他们争相传看着,一种莫名的、神秘的感激之情把罗兰周围的信徒们联合了起来,众多不幸的、孤独的人得到了安慰鼓舞。罗曼·罗兰从此有了自己的跟随者,而《双周丛刊》这本以前没有人知道的杂志,获得了一定的声望,第一次增印了一版。罗曼·罗兰的著作扩大了在国外的发行量,并出现了译本。就象罗曼·罗兰自己在《贝多芬传》的原序中说的:“这小册子,由一个无名的人写的,从一家无名的店铺里出来,几天之内在大众手里传播开去,它已不再属于我了。”罗曼。罗兰的理想主义第一次对人产生了影响。
1906年,《米开朗基罗传》发表,其在普通大众中的影响虽然没有《贝多芬传》来得热烈,但它在精神上仍与《贝多芬传》一脉相承。我国翻译家傅雷先生在译序中就称其为“不朽”。
《托尔斯泰传》是三大传中最有意识地含有教训意味的,几乎全是歌颂人类友爱的赞美诗。这部传记反映了罗兰对这位大作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他仔细研读了托尔斯泰的许多作品,写出了富有激情的赏析文字。本书在1911年出版,1928年为了纪念托尔斯泰百年诞辰增订再版。
三传的出版给罗兰带来了姗姗来迟的声誉,1912年,瑞士作家保尔·赛彼尔了关于他的第一部详细传记。撰写
也有人批评罗曼·罗兰的传记中显出了他过份的史料癖,说他“本来可以写一首表达痛苦的叙事诗的地方,他却反精力耗费于末节及注解上。”关于这点,罗兰自己有解释,他说:“我根本是一个历史家,无论如何要追求和说出真理。”的确,他的这三本书都是以学者的态度来处理题材的。虽然这样,历史与考据却不是罗兰在这里关注的重点,他的目的是要替那些不幸的和幻想破灭的人供给一种鼓舞和勉励的泉源。
历史证明罗曼·罗兰完全做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