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平静与暗涌
孙登的丧礼由隐退多年的元老张昭主持,孙权也在张昭的扶持下,步出寝宫。无人邀请这位长老,不仅因他已近八十高龄,更因他与孙权的关系早已微妙复杂。人们常言,张昭与孙权的矛盾源自长沙桓王时代。张昭曾是桓王孙策的得力顾问,孙策临终时的辅政重臣,却选择了性格与孙策相近的弟弟孙翊为继承人,这让孙权心中如梗。也有人认为,是赤壁之战的抉择,那时江东危在旦夕,张昭却主张投降,成了他们之间难以愈合的裂痕。
在神秘的黄龙元年,孙权登基为王,被天命加冕,众人皆望张昭能担任大司徒,此乃万民之愿。然而,孙权亲自否决了这一期望,使得宫廷内外一片愕然。
他给出的理由,如同谜语般深邃:“世局动荡,执掌重任者肩负重责,实非尊荣之道。”这番话,虽让人无言以对,却也让人们心中有了答案。
随后,各种诡异传言如风起云涌,张昭与孙权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微妙,最终,张昭选择了退避。他向孙权上表,请求告老还乡,安享晚年,并交出手中所有的军事权力。孙权回应,赐予他辅吴大将军之衔,地位仅次于大司徒,同时封他为娄侯,拥有万户领地的尊荣。
然而,这些荣耀并未改变张昭的本性。他接受而不傲,感激而不显,转而潜心学术。他注解《圣言录》与《古陆传说》,据说成果斐然,但也可能因钻研过深,张昭的性情愈发坚毅,甚至有些刚烈。
他们的冲突在辽东公孙家族之事上达到顶峰。孙权在海外发现神秘的夷州,欲借海路征服辽东,以获取战马和士兵,更妄图联合公孙家族共抗曹魏帝国。张昭对此嗤之以鼻,他无视夷州的代价,视海路征伐为荒谬之举,对孙权大加指责,言辞激烈。
两人的辩论升级至怒火中烧,孙权愤而拔剑,朝臣们无不惊骇。张昭无力说服孙权,江东使者仍被派出,而孙权也无法打动张昭,他毅然闭门不出,宣告永不踏出家门。
一时间,紧张的气氛凝固了。孙权一气之下封闭了张昭的门户,宣示他既然不愿外出,就永远别想出来。张昭则以更决绝的行动回应,命令仆人从内侧封闭宅门,向孙权宣告:你越是想让我出去,我越不会出去。
这戏剧性的一幕令所有人瞠目结舌。那时,人们常见张家仆人翻墙采买,也总有些来历不明的人携带食材,费尽心思送到张府。不久,封土被铲除,门户不再紧闭,但张昭依旧未曾迈出家门半步
于是,孙权以神秘的咒火焚烧张家宅邸,然而张昭依旧无动于衷,令孙权惊惧,险些未及时施展禁咒熄灭烈焰。
那次,江东群臣首次见识到张昭的坚韧如铁石。
随后,一连串奇幻事件接踵而至,使孙权无法如史册记载般,凭坚毅唤醒张昭。
正当孙权深陷迷惘,张昭却出人意料地现身,主动走向孙权,站在了他的身旁。
实则,张昭与孙权心中并无他人所想的芥蒂。
他们之间的问题,纯粹如水晶般透明。
张昭视孙权如同亲子,由孙策和吴太后托付于他,他发誓要一生守护。而孙权视张昭为兄母赐予的摄政者,他的职责是辅佐,不断提醒孙权,张昭仅是他的顾问,助他成就霸业,而非持续责难。
孙权一直以此自我安慰,即便内心无数次感到,自己更像是在张昭庇护下成长,但他拒绝接受这样的依赖关系。
直至那个夜晚。
孙权看见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一如往昔在他最痛苦困厄时出现。
这次,老人没有责备,没有咆哮,只是轻拥他的头,在耳边低语。
“当年,真的不该让你执意出战,这是一条荆棘满途的道路。”
这句寻常的话语,令孙权情感崩溃。
幼失怙恃,无人描绘父亲的形象,他也无从学习如何为人父。故孙登离去后,他懊悔,他悲痛。
觉得自己亏欠了这个儿子。
此刻,听见张昭平淡的话语,他再也无法忍耐,放声哀号,泪水决堤,丢弃了一切帝王的尊严。
撕心裂肺的呐喊,倾泻出内心的悲愤。
悲伤过后,孙权病倒,虽无生命之虞,却似耗尽所有力气。
张昭,以其未知的身份,代替孙权,以父之名,送孙登踏上最后的旅程。
而江东的臣民,见到张昭出现,不知为何,内心瞬间平静下来。
孙权最终挺身而出,他不仅是父亲,更是帝王,是江东的建国之主。
伤痛已足够漫长。
“释放朱据吧,他在幽禁中的日子够久了!”
首要之事,便是释放被囚禁一个月的朱据,恢复其所有权利。
“朱桓将军对江东有大功,以公侯之礼厚葬,其子朱异承袭爵位及官职,统帅其部属。”
“英勇的全琮,战功显赫,今次小挫后大振,重掌骠骑将军之位,继续统领大军,抵御荆楚之魔裔侵袭。”
“诸葛恪胸怀大将之略,率陈表部众驻守神秘的丹杨之地,抵御妖灵侵扰。”
“顾谭虽曾失误,然才智尚存,令其投入其祖父麾下,听凭调遣,以赎其过。”
“虞翻……让他归巢吧,岁月已长,不宜再使他疲于奔波。”
孙权迅疾调整格局,迅速安置了那些受罚的臣子,拨乱反正。
这场浩劫源自校事府的隐蕃,他们的阴谋几乎滴水不漏。
只是他们忽视了两位,一位是孙登,另一位是张昭。
两人面对校事府的策划束手无策,但他们以独特的方式,阻止了孙权滑向黑暗深渊的命运。
当虞翻在交州边境被人截获,当他被带回建业,当他见到张昭,知晓这段日子的动荡之后。
他没有去觐见孙权,而是前往孙登的墓前,深鞠一躬,以示敬意。
不独虞翻,左将军朱据迈出府邸的第一步,也是直奔孙登之墓。
重新执掌兵权的全琮亦是如此。
朱异、顾谭、诸葛恪、张休、张承、陆伯言。
这些建业与江东的知名人物,在奔赴新的战场前,不约而同来到孙登的墓前,默默致敬,无言的表达哀思。
而吴国太子的位置,果然如孙登临终所愿,传给了他的忠实追随者,他最器重的弟弟,也是最像他的那位,孙和。
同时,孙权的生活渐渐恢复正常,孙和成为太子,孙霸封为鲁王,孙奋封为齐王,一切恢复了平静。
第二年,孙权又添一子,取名为孙休,延续家族血脉。
隐蕃成为过往,吕1成了历史,就连再度出仕,协助孙权稳固政局的张昭,也渐渐退回府中颐养天年。
这次他真的病倒了,太医诊后也只能说,年事已高,身心劳累,张昭能撑到现在,实乃天眷。
孙权对此虽早有预见,仍难掩悲伤,只叮嘱太医竭尽全力保全张昭的生命。
正当孙权关注这位江东元老之际,他并不知道,身后悄然酝酿起一场足以颠覆江东的风暴。
而这一次,风暴的源头不再指向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