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十二 书画伎艺(三)
●宋朝事实类苑卷第五十二 书画伎艺(三)
◆书画伎艺(三)
陈文惠
预浩
吴正肃
高益之
宋迪
徐铉
徐熙 黄筌
郑工部
陈康肃
覆射
蹙融
造弓
板印书籍
造舍之法
缀术
算术
历术
蹴鞠
围碁
弹碁
○陈文惠
陈文惠公善八分书,变古之法,自成一家,虽点画肥重,而笔力劲健,能为方丈, 【渑录有『字』字。】 谓之堆墨 【渑录有『目为』二字。】 八分。凡天下名山胜处,碑刻题牓,多公亲迹,世或效之,而莫能及也。 【此条今见渑水燕谈录卷七。】
○预 【明抄本作『喻』。文内两『预』字同】 浩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 【归田有『余』字。】 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缔 【归田作『构』。】 状,如此踰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此条今见归田录卷一。】
○吴正肃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锺王顾陆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高渐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之意也。
○高益之
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拨乃掩下弦,误也。予以谓非误也,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拨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也。
○宋迪
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往岁小窑村陈用之善画,迪见其画山水,谓用之曰:『汝画信工,但小失趣。』用之深伏其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迪曰:『此不难耳,汝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土,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像。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怳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像,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用之自此画格日进。
○徐铉
江南徐铉,善小篆,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屈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处,乃笔锋直下不倒侧,故锋常在画中,此用笔之法也。铉尝自谓,吾晚年始得竵 【古火切】 匾之法,凡小篆喜瘦而长,竵匾之法,非老笔不能也。
○徐熙 黄筌
国初,江南布衣徐熙、伪蜀翰林待诏黄筌,皆以善画著名,尤长于画花竹。蜀黄筌并二子居宝、居寀,弟惟亮,皆隶翰林图画院,擅名一时。其后江南平,徐熙至京师,送图画院,品其画格,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逈出,别有生动之意。筌恶其胜己,言其画粗恶,不入格,罢之。熙之子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工与诸黄不相下,筌等不能复瑕疵,遂得齿院品。然其气韵,皆不及熙远甚。
○郑工部
郑工部文宝在江南,师徐骑省铉小篆,尝篆千字文以示铉,其字字 【湘录作『学』。】 不出一中指之甲。骑省尝曰:『篆难于小,而易于大。郑子小篆,李阳冰不及,若大篆,可兼尔。』 【见湘山野录。今本湘山野录此条接连于卷五十六所引『郑工部文宝为陕运时』条之后。】
○陈康肃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公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之 【归田作『油』。】 沥之,自钱孔而入,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斵轮者何异? 【此条今见归田录卷一。】
二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氏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伏。』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之志耶。』杖之,碎其金鱼。 【见渑水燕谈。】
○覆射
丁文杲 【玉壶作『果』。下同。】 司天监丞,无他学,惟善覆射。太宗时以为娱。一日置一物器中,令射之,杲乃课其经曰:『蘤蘤华华,山中采花。虽无官职,一日两衙。』启之,乃数蜂也。又令寿王邸取一物,令射之,杲曰:『有头有足,不石不 【玉壶作『即』。】 玉。欲要缩头,不能入腹。』启之,乃压书石龟也。即日赐绯,并钱五万。 【见玉壶清话。】
○蹙融
蹙融或谓之蹙戎,汉书谓之格五,虽止用数棊,共行一道,亦有能否。徐德占善移,遂至无敌。其法以己常欲有余裕,而致敌人于险。虽知其术止如是,然卒莫能胜之。
○造弓
予伯兄善射,自能为弓。其弓有六善:一者性体少而劲,二者和而有力,三者久射力不屈,四者寒暑力一,五者弦声清实,六者一张便正。凡弓性体少则易张而寿,但患其不劲,欲其劲者,妙在治筋。凡筋生长一尺,干则减半,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已尽,无复伸弛。又揉其材令仰,然后傅角与筋,此两法所以为筋也。凡弓节短则和而虚, 【虚谓挽过吻则无力。】 节长则健而柱, 【柱谓挽过吻,则木强而不来。节谓把梢,裨木长则柱,短则虚。】 节若得中,则和而有力,仍弦声清实。凡弓初射,当天寒,则劲强而难挽。射久,天暑,则弱而不胜矢,此胶之为病也。凡胶欲薄而筋力尽,强弱任筋而不任胶,此所以射久乃不屈,寒暑力一也。弓所以为正者,材也。相材之法,视其理,其理不因矫揉而直中绳,则张而不跛,此弓人之所当知也。
○板印书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原作『木』,据明抄本及笔谈改。】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柏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纔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疎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予羣从所得,至今保藏。
○造舍之法
造舍之法,谓之木经,或云喻皓所撰。凡屋有三分: 【去声。】 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凡梁长几何,则配极几何,以为榱等,如梁长八尺,配极三尺五寸,则厅法堂也,此谓之上分。楹若干尺,则配堂基若干尺,以为榱等。若楹一丈一尺,则阶基四尺五寸之类。以至承拱榱桷,皆有定法,谓之中分。阶级有峻平慢三等,宫中则以御辇为法,凡自下而登,前竿垂尽臂、后竿展尽臂,为峻道。 【荷辇十二人,前二人曰前竿,次二人曰前绦,又次曰前胁,后一人曰后胁,又后曰后绦,末后曰后竿。辇并队长一人,曰传唱。后一人曰报赛。】 前竿平肘,后竿平肩,为慢道。前竿垂手,后竿平肩,为平道。此之谓下分。其书三卷。近岁土木之工,益为严善,旧木经多不用,未有人重为之,亦良工之一业也。
○缀术
审方面势,覆量高深远近,算家谓之■术,■术文象形,如绳木所用墨■〈豆斗〉也。求星辰之行,步气朔消长,谓之缀术,谓不可以形察,但以算数缀之而已。北齐祖亘有缀术二卷。
○算术
算术求积尺之法,如刍萌、刍童、方池、冥谷、堑堵、鳖臑、圆锥、阳马之类,物形备矣,独未有隙积一术。古法,凡算方积之物,有立方,谓六幂皆方者,其法再自乘则得之。有堑堵,谓如土墙者,两边杀,两头齐,其法并上下广折半以为之广,以直高乘之,又以直高为句,以上广减下广,余者为股,句股乘弦,以为斜高。有刍童,谓如覆■〈豆斗〉者,四面皆杀,其法倍上长,加入下长,以上广乘之,倍下长,加入上长,以下广乘之;并二位法以高乘之,六而二。隙积者,谓积之有隙者,如累棊层坛及酒家积罂之类。虽似覆■〈豆斗〉,四面皆杀,缘有刻缺,及虚隙之处,用刍童法求之,常失于数少。予思而得之,用刍童法为上行、下行,别列下广,以上广减之,余者以高乘之,六而一,并入上行。 【假令积罂,最上行纵广各二罂,最下行各十二罂,行行相次,先以上二行相次,率至十二,当十一行也,以刍童法求之。倍上行长,得四,并入下长,得十六,以上广乘之,得之二十二,又倍下长得十六,并入上长,得四十六,以下广乘之,得三百一十二,并二倍,得三百四十四,以高乘之,得二千七百八十四,重列下广十二,已上广减之,余十,以高乘之,得一百一十,并入上行,得三千八百九十四,六而一得六百四十九,此为罂数也。刍童求见实方之积,隙积求见合角不尽,益出羡积也。】 履亩之法,方员曲直尽矣。末有会圆之术,凡圆田既能析之,须使会之复圆,古法惟以中破圆法折之,其失有及三倍者。予别为析会之术,置圆田,径半之以为弦,又以半径减去所割数,余者为股,各自乘。以股除弦,余者开方,除为勾,倍之为割田之直径,以所割之数自乘,退一位倍之,又以圆径除所得,加入直径,为割田之弧,再割亦如之,减去已割之数,则再割之数也。 【假令有圆田,径十步,欲割二步,以半径为弦,五步自乘得二十五,又以半径减去所割二步,余三步为股,自乘得九,用减弦外,有十六,开平方除得四步,为勾倍之,为所割直径。以所割之数二步,自乘为四,倍之得为八,退上一倍为四尺。以员径除,今员径十,已是盈数,无可除,只用四尺,加入直径为所割之弧,凡得直径八步四尺也。再割亦依此法,如员径二十步,求弧数则当折半,乃所谓以员径除之也。】 此二类皆造微之术,古书所不到者,漫志于此。
二
算术多门,如求一、上驱、搭因、重因之类,皆不离乘除,惟增减一法稍异其术。都不用乘除,但补亏就盈而已。假如欲九除者,增一便是,八除者增二便是,但一位一因之,若位数少则颇简捷,位数多则愈繁,不若乘除之有常。然算术不患多学,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不胶一法,乃为通术也。
○历术
淮南人卫朴,精于历术,一行之流也。春秋日蚀三十六,诸历通验,密者不过得二十六七,惟一行得二十七,朴乃得三十五。惟庄公十八年一蚀,今古算皆不入蚀法,疑前史误耳。自夏仲康五年癸巳岁,至熙宁六年癸丑,凡三千二百一年,书传所载,日食凡四百七十五。羣历考验,虽各有得失,而朴所得为多。朴能不用算推古今日月蚀,但口诵乘除,不差一算。凡大历,悉是算数,令人就耳一读,即能暗诵。傍通历则纵横诵之,尝令人写历书,写讫,令附耳读之。有差一算者,读至其处,则曰此误某字。其精如此。大乘除皆不下,照位运筹如飞,人眼不能逐。人有故移其一算者,朴自上至下手循一遍,至移算处,则拨正而去。熙宁中,撰奉元历,以无候簿,未能尽其术,自言得六七而已,然已密于他历。 【并见沈括笔谈。】
○蹴鞠
蹴鞠以皮为之,中实以物,蹴蹋为戏乐也,亦谓为球焉。今所作牛彘胞,纳气而张之,则喜跳跃,然或俚俗数少年簇围而蹴之,终无堕地,以失蹴为耻,久不堕为乐,亦谓为筑球鞠也。蹴,陈力之事,故习蹴鞠,乃习射之道。后变鞠为木角者,见其圆转自若,似辩其间不无法度形势,故有着蹴鞠二十五篇书也,枚皋着赋咏焉。又霍去病穿域蹋 【音踏】 鞠,穿地作鞠室也。士之言,谓之论,今有步打、徒打,不徒则马打,大有规制礼格,用意奇巧,取其精练者为上。今圣精敏此艺,置供御打球供奉,亦犹唐有后园小打球官也。然时习之,不为常好也矣。
二
颜师古注霍去病传去病穿域蹋鞠云:『鞠以皮为之,实以毛,蹴蹋而戏也。』颜谓鞠乃如此,至晚唐已不同矣。归氏子弟嘲皮日休云:『八片尖斜砌作球,火中燂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国朝士人柳三复最能之。丁晋公亦好焉,作诗叙述曰:『背装花屈 【口易反】 膝,白打大廉斯。』又曰:『进前行两步,跷脚立多时。』初柳为进士,欲见晋公无由,会晋公蹴后园,柳往伺之,球果并出,柳即挟取。左右以告,晋公亦素闻柳名,即召之。柳白襕怀所素业,首戴球以入,见晋公再拜者三,出怀中书又再拜,每拜輙转至背膂间,既起复在幞头上,晋公大奇之,留为门下客。世传球最贱艺,天下万事皆弟子拜师,独球,弟子学球,或富贵子弟而善球者,率多贱人,每劳赐以酒,必拜谢而去,是师拜弟子也。术不可不慎,此亦可喻大云。 【见刘贡父诗话。】
○围碁
围碁,博物志曰:尧造围碁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碁以教之也。其法非智不能,能有高下,临局下子,则见其愚智也。孟子曰: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 【明抄本有『秋』字。】 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则弗若之矣。唯是其智弗若与?曰非也。注:弈人名秋,是谓其智不如也,曰非也,以其不致志也。扬雄方言,中关之东西异耳,弈即碁也。今碁品以国手为极。何谓国手耶?孟子云: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此言一国之内,更无敌者也。如南朝以羊玄保为逸品,梁武帝同之,然南北国局狭,故言通国也。若孟子时,六国也,若天下一统,殊无抗敌可称,为天下绝格也。齐高帝子曰华随,在淮阴,破荻为片,纵横以为棊局,指点行势,遂至名品。东汉马融着赋焉。今皇帝善弈,可称绝格也,何耶?凡诸道进棊者,皆秋 【明抄本作『称』。】 国格,及赐侍御也,尽校二道三道焉。御制局角图势数卷,班行。
二
小说,唐僧一行曾算碁局都数,凡若干局尽之。予尝思之,此固易耳。但数多,非世间名数可能言之。今略举大数,凡方二路,用四子,可变八千十一局。方三路,用九子,可变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局。方四路,用十六子,可变四千三百四万六千七百二十一局。方五路,用二十五子,可变八千四百七十二亿八千八百六十万九千四百四十三局。 【古法十万为亿,十亿为兆,万兆为稊。筭家以万万为亿,万万亿为兆,万万兆为垓,今但以筭家数计之。】 方六路用三十六子,可变十五兆九十四万六千三百五十二亿八千二百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六局。方七路以上,数多无名可纪。尽三百六十一路,大约连书万字五十二,即是局之大数。 【万字五十二,最下万字是万局,第二是万万局,第三是万亿局,第四是一兆局,第五是万兆局,第六是万万兆,谓之一垓,第七是垓局,第八是万万垓,第九是万倍万万垓,此外无名可纪。但五十二次,万倍乘之即是,都大数,零中数不与。】 其法初一路可变三局, 【一黑一白一空。】 自后不以横直,但增一子,即三因之,凡三百六十一增。皆三因之,即是都局数。又法,先计循边一行为法, 【凡十九路,得一十亿六千二百二十六万一千四百六十七局。】 凡加一行,即以法累乘之,乘终十九行,亦得上数。又法,以自法相乘, 【得一百三十五兆八百五十一万七千一百七十四亿四千八百二十八万七千三百三十四局,此是两行,凡三十八路,变得此数也。】 下位副置之,以下乘上,又以上乘下,置为上位,又副置之,以下乘上,以下乘下,加一法,亦得上数。有数法可求,惟此法最径捷, 【只五次乘,便尽三百六十一路。】 千变万化,不出此数,棊之局尽矣。 【见笔谈。】
○弹碁
弹碁,葛洪西京杂记云:汉成帝好为蹴鞠,羣臣以此劳体,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择似此而不劳者奏之。』时刘向乃作弹碁以献,帝甚悦,赐青羔球紫丝屐服以朝觐焉。梁冀善弹碁也。魏文帝好击剑弹碁,弹碁最精,以巾拂之,他无敌者,自矜奇绝。有客称能,赐之偶局,而所戴葛巾,拂击势奇敏焉。艺经云:弹碁二人对局,白黑各六枚,列棊相当,更先弹也。局以石作焉。或云:『宫中妆奁戏,不知造者,故有■背局,似香奁盖故也。用红绿牙作碁,上下字号之,手指碁局,取势相击,堕多者为负。排之上狭下宽,名八势也。』宋帝尝谓杜道鞠弹碁为一绝,南朝盛行。太平兴国中,宣问能者进局并碁子,上习未久,而极其妙焉。 【见赞宁要言。】
二
西京杂记云:『汉元帝好蹴踘,以蹴踘为劳,求相类而不劳者,遂为弹碁之戏。』予观弹碁,绝不类蹴踘,颇与击踘相近,疑是传写误耳。唐薛嵩好蹴踘,刘钢劝止之,曰:『为乐甚众,何必乘危,邀顷刻之欢?』此亦击踘,唐书误述为蹴踘弹碁,今人罕为之。有谱一卷,尽唐人所为,其局方二尺,中心高如覆盂,其巅为小壶,四角微隆起。今大名开元寺佛殿上有一石局,亦唐时物。李商隐诗曰:『玉作弹棊局,中心最不平。』谓其中高也。白乐天诗曰:『弹棊局上事,最妙是长斜。』长斜谓抹角斜弹,一发过半局,今谱中具有此法。柳子厚叙棊用二十四棊者,即此戏也。汉书注云:『两人对局,白黑子各六枚。』与子厚所记小异,如弈棊,古局用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黑白碁各百五十,亦与后世法不同。 【见笔谈。】
宋朝事实类苑卷第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