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给姐妹们的产业
“大姐,怎么有空上我这来了。”
(实在是没找到襄城公主什么时候出生,只说是长女,所以这里设定是李二最大的孩子。)
李恪一进屋就看到襄城躺在自己的摇椅上,看着书,边上还放着小泥炉和茶壶。
襄城听到声音,放下书,笑着说道
“还是三弟这里舒服,不知怎么回事,就是感觉这里比我那里更舒心。”
李恪大大咧咧的坐到襄城一旁,拿起糕点塞进嘴里,含糊不清的说道。
“大姐要是觉着这里舒服,随时来就是了,弟弟我还能拦着不成,再说,弟弟我这里的东西,你那不也有一套?”
襄城想起自己那冰冷的寝殿,就是感觉没这里温馨,却也没在这上面纠结,笑着说道
“姐姐也想常来,不过怕是不行了。”
李恪有些惊讶的看向襄城,不解的说道
“怎么了?”
襄城抿抿唇,最后叹了口气
“姐姐听到一些消息,再过一段时间姐姐怕是要出嫁了。”
李恪有些无措的眨眨眼,前世他也有姐姐出嫁,但他姐夫跟他姐姐两人在一起超过十年。
两家人都默认了这段关系,他当时也没有太大感觉,只是感觉高兴,姐姐终于安定下来了。
但是现在,他内心是另一种奇异的不舍和烦躁,他记得襄城的夫君是萧瑀的嫡长子,但什么时候出嫁也没说。
李恪有些烦躁的抓了抓头发,平复了下心绪,缓声问道
“姐,那你今天来找我,是需要我做什么吗?”
襄城的表情有些为难的,但还是说道
“大唐律法规定女子出嫁可有自己的生意,算作是嫁妆,哪怕和离了,这些产业也是属于女子的。”
不等襄城再说,李恪接着说道
“姐,你是怕萧家薄待了你?他们敢,他们要真敢薄待了你,弟弟我亲自拧下萧锐的脑袋。”
襄城赶紧安抚住有些暴躁的李恪,笑着说道
“萧家大郎不是那种人,我跟母后打听过的。姐姐只是担心未来孩子的生活。
萧家大郎未来会继承爵位,我们的孩子未来也会嫡长子。
但要真是个人才那还好,就怕是个庸才,只会守着国公府那点儿产业,迟早会败落的。”
李恪心中不禁感叹不愧是李二都称赞的众公主之典范,想的就是远啊。
“我明白了,姐你是想让我帮忙想个能长久的产业是吧。”
襄城有些欣喜的点点头,一脸期盼的看着李恪。
李恪低头思索了半晌,并且将自己那些产业想了一遍,于是抬起头,说道
“姐,今天你先回去,我准备一下,明天你去找大母身边的明月姑娘一起来。”
襄城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还是表示明白。
送走襄城,李恪陷入了沉思
“自己弄的那些产业好像真的不够自己霍霍的,想要在有生之年,过上纨绔生活怕是难了。
不过我可以尽量将这个进程提前一些,要是老子提前一千三百年让华夏进入到蒸汽时代,我就不信老子后代过不上纨绔生活。”
于是李恪离开前殿,向着后殿一个上了锁的小屋走去。
第二天襄城早早的去给李二和长孙皇后请安,然后跟长孙皇后说了昨天的事情。
长孙皇后也想知道这个三儿子想要做什么,要用到自己的侍女。
便让明月跟着去了一趟。
等来到李恪寝殿的时候,李恪已经坐在前殿等着了。
“恪弟。”
“明月见过蜀王殿下。”
李恪挥挥手笑着说道
“姐,坐。”
然后转头对着明月说道
“明月姑娘也坐,今天有事情跟你说。”
李恪随手将矮几上的两页纸,漫不经心的问道
“明月姑娘跟在大母身边多少年了?”
明月没迟疑
“奴婢跟在皇后娘娘身边已经满十年了。”
李恪满意的点点头,将手中的纸递给明月
“香洗明月姑娘可能没听过,但香水,想必明月姑娘见过吧。”
襄城此刻有些懵,什么是香洗,至于香水也只是知道后宫只有皇后娘娘和杨妃那里有。
至于其他人都只听名不见物。
但明月却两眼放光,香水是什么她可是太知道了,当皇后娘娘使用香水的时候,别提多羡慕了。
明月在长孙皇后身边伺候多年,自然不是笨的。
拿着手中的两张纸,她有了些猜测,呼吸都有些重了。
就听李恪继续说道
“这上面记载着香洗和香水的配方,你交给大母。
大母要怎么分配,我相信大母会公平分配的。”
明月原本有些粗重的呼吸瞬间平息了,看都没看,直接将配方折叠,贴身收好,对着李恪行了一礼
“不知蜀王殿下好有什么吩咐?”
李恪想了想说道
“香洗跟香水都要分等级,原料越好,价格越贵,分为皇家,极珍,珍贵和普通,别弄错了,未来这两个工坊收益我要两成。”
明月再次行礼,便告辞离开,襄城此时还懵在原地,好半晌才开口说道
“恪弟,这…”
李恪笑着给襄城倒了杯茶
“姐,你就等着躺着数银子吧,嘿嘿嘿…”
听到李恪这么说,襄城也放心下来,自己这个三弟,到底是个聪慧的。
立政殿,长孙皇后拿着那两张纸,又看了眼跪在地上的明月,缓缓开口说道
“这两张纸还有谁看过?”
明月趴在地上,冷汗都下来了,但还是说道
“除了蜀王殿下,无人见过…”
听到这个答案,长孙皇后才满意的点点头
“起来吧,好好做事,等这两个工坊建起来,做个管事的姑姑,还是轻而易举的。”
刚站起来的明月这时候又趴下了,语调有些激动的说道
“谢皇后娘娘。”
太极宫,李二正在听底下臣子的汇报。
“众爱卿还有什么事情,一并报上来。”
这时候李绩站了出来
“臣有事禀。”
李二不动声色的说道
“讲。”
“昨日臣长子…”
李绩将昨天关于突厥俘虏的事情一说,并着重说明是太子带着蜀王,和各家子弟商量出来的办法。
这让不知情的各位大人们,惊叹不已,纷纷夸赞太子贤德。
看着下面一片赞美,李二嘴角的笑容压都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