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三
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云。涂之人可以为禹。常不轻菩萨云。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可作佛。是人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作佛。西方净土乃要捷门庭。无人不可以修。故为普劝修持。
普劝修持一
或人问孔子曰。人有迁家而忘其妻者。有诸。孔子曰。又有甚焉。桀纣则忘其身。若以道眼观之。今人皆忘其身矣。何则自早晨开目离寝。至夜间就寝闭目。无非尘劳。未尝暂省吾身。是皆忘其身也。且人之于身。以日言之。莫大于饥渴。必为饮食之备。以岁言之。莫大于寒暑。必为裘葛之备。以终身言之。莫大于死生。而不为净土之备。何哉。且若人有百斤之金。猝有大难。不能负挈以行。必舍而去之。若抱金而与之俱死。世必谓之大愚。是皆知此身重于百斤之金也。然平日则区区趋名竞利。虽百钱之物亦不肯弃舍。而不自爱其身何哉。或责以盗窃。或呵以禽畜。则怫然而怒。有至于终身怨憾而不可解者。有至于殴击而成狱讼者。彼盗窃禽畜之名无损于吾身。乃恶之如是。是徒惜吾身之名。以不知惜吾身之实。何哉。且吾身之实非他。强名曰死。而实未尝死者是也。人徒见其舍此败躯而去。乃谓之死。不知舍此则往彼矣。然其所往之处岂可不预备哉。故西方之说诚不可废。
普劝修持二
人生时。父母妻子屋宅田园牛羊车马。以至台凳器皿衣服带索等物。不问大小。或祖父以传于己。或自己营造而得。或子孙或他人为己缉累而得。色色无非己物。且如窗纸虽微。被人扯破犹有怒心。一针虽微。被人将去犹有吝心。仓库既盈心犹未足。金帛已多营犹未止。举眼动步无非爱著。一宿在外已念其家。一仆未归已忧其失。种种事务无非挂怀。一旦大限到来。尽皆抛去。虽我此身。犹是弃物。况身外者乎。静心思之。恍如一梦。故庄子曰。且有大觉。然后知此其大梦也。古人有言。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妙哉此言也。予故用此后两句添以两句而成一偈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但念阿弥陀。定生极乐国。盖业者谓善业恶业。此皆将得去者。岂可不以净土为业乎。有了明长老。为众普说指此身而言曰。此为死物。其内鱍鱍地者为活物。莫于死物上作活计。宜于活物上作活计。余深爱此语。故常为人言之。凡贪种种外物以奉其身者。皆是死物上作活计也。世人虽未能免。此当于营生奉身之中。挪顷刻之暇回光自照。以留心于净土。乃活物上作活计也。且如汲汲营生。虽致富如石崇贵极一品。终有数尽之期。岂若净土之无尽也。
普劝修持三
人初未尝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体上得之。何则以神之来而托于此。其形由是而长。故谓之生。以神之去而离于此。其形由是而坏。故谓之死。是神者我也。形者我所舍也。我有去来故舍有成坏。然则生者非生也。以神之来而形成耳。死者非死也。以神之去而形坏耳。世之人不识其神。徒见其形。乃悦生而恶死。可不为悲乎。且神之来也何自而来哉。盖随业缘而来神之去也。何自而去也。盖随业缘而去业者何哉。其所作者人间之业。神则随之而生于人间。所作者天上之业。神则随之而生于天上。若作阿修罗之业。神则随之生于阿修罗。若作三恶道之业。神则随之生于三恶道。是轮回六趣无有出期。然则神者自无始以来投胎易壳。不得久留于一所。所以然者何哉。以吾所造之业。非久而不尽者。故神之舍于业也。业尽则形坏。形坏则神无所舍。又随吾今世所造之业而往矣。譬如人造屋宇必居其中。人饮食必享其味。故造如是业。必受如是之报。盖自然之理也。然则吾今世所为。岂可以不慎哉。欲直脱轮回求离苦恼者。无如西方净土。故不可以不修也。
普劝修持四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灭不常。或一岁二岁。或一十二十。幸而至四十五十亦难矣。虽有至七十者。古来犹稀。人只见眼前老者。不思不待老而去者多矣。况世间无非是苦。但不思省故不觉知。不称意时固为苦矣。如或称意亦无多时。父母妻儿姻亲眷属。或疾病死。或杀伤离散。或自己大限忽然而至。平生罪恶岂得全无。且以目前言之。起一不正念。说一不正语。视一不正色。听一不正声。为一不正事。无非过恶。况所食者众生之肉。所衣者亦杀众生而得。又况所有过恶不止于食肉。人繇不思。则已思之。诚可畏也。自少至老自生至死。积累既多。缠绵坚固无由解脱。闭眼之后不免随业缘去。杳杳冥冥不知在何处。或坠地狱受诸苦极。或为畜生受人宰杀。或生饿鬼饥火烧身。或入修罗嗔恨所迫。虽有善业得生天上人间。受尽福报依旧轮回。漂流汩没无有出期。唯有西方净土。最为超脱轮回之捷径。色身难得。趁康健时办此大事。当常作念。云。吾曾自无始以来轮回六道。不曾知此法门。故不得出离。今日知之。岂可不即时下手。年高者固当勉力。年少者亦不可因循。命终径生极乐世界。回视死入阴府见阎王受恐怖者。不可同年而语矣。
普劝修持五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花中不落恶趣之谓也。又如春月远行。先须备雨具。骤雨忽至。则无淋漓狼狈之患。先备雨具者。修净土之谓。骤雨忽至者。大命将尽之谓也。无淋漓狼狈之患者。不至沉沦恶趣受诸苦恼之谓也。且先觅安下处者。不害其干事。先备雨具者。不害其行远涂。是修净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务。人何为而不修乎。予一相识平生多杀鱼之罪。晚年得疾有似中风。予怜其罪恶疾苦。乃往见之。劝念阿弥陀佛。坚不肯念。但与予说杂。岂非无恶业所障疾病所昏。已不能回心念善。闭眼之后将奈之何。故修此者宜急早回首也。世间昼必有夜。寒必有暑。人所共知。不可隐者。若曰生必有死。人乃讳之。不肯说出。何大蔽也。盖不知所谓我者初不曾死。唯业缘尽而去耳。故不可不修净土。以求莲华中生。而受清灵之身无极之寿。以脱一切生死苦恼也。
普劝修持六
下品下生者。乃临终时。地狱形相已现。能至心十念南谟阿弥陀佛。则变地狱形相为莲华。亦生净土。此佛慈悲至深。威力至大。故能如此。是所谓十念者。乃生前自念十声念阿弥陀佛。非谓身后请人念也。生前自念者。临命终时。佛与菩萨自来迎接。故必生净土。身后请人念者未可知也。经云。身后人为作功果七分得一。生前自作者得千百倍报。人何苦不于生前每日十声念佛必待死。而请人念乎。又云。譬如铁石虽重。赖舟船力可以渡江。一针虽轻。不赖舟船江不可渡。盖谓人有重罪。仗佛力者可生净土。罪恶虽轻。不仗佛力亦不得生。又如平生为恶。一日招安遂为良民。仗佛力而消罪恶者亦复如是。又如虮虫万死万生不能一里。若附人身千里可至。仗佛力而生净土者亦复如是。切勿疑也。有罪恶念佛而不可以往生。但起见佛得道还度一切冤亲之心。则无不生也。或云。人平生为恶。杀害众生。苦虐人民。临死念佛。亦得往生。其所杀所苦之众生怀冤枉之心。何时而可解乎。答云。生净土得道之后。皆度脱一切冤亲。岂不胜冤。冤相报彼此无出期者乎。
普劝修持七
予为此净土说。欲劝一切见者闻者。广大其心。以佛之心为心。使人人知之而尽生净土。当起念。云。此法门人若知之。如己知之。岂不快哉。人若不知。如己不知。岂不痛哉。若止于自修。则是声闻之徒。名为小乘。盖如车乘之小者。仅得自济已。而此佛所谓断佛种也。能广劝人者。名为大乘菩萨。盖如车乘之大者。人我兼济之。谓此获无量福报。所以能至佛地也。十方恒河沙数诸佛皆共赞叹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谓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也。其功德如此。可谓至矣。何所施而不可。故能劝一人修净土。以此善缘消释罪恶可也。增崇福寿可也。庄严往生功德可也。追荐亡者亦可也。然必至诚咒愿。无不获其功果。观房翥传可见。其略矣。况劝一人以上至五人十人乎。又况使其受劝者转以相劝。递相继续而不已乎。如是则西方之说可遍天下。苦海众生可尽生净土矣。劝人善道。名为法施。此净土法门为法施之大者。遂超出轮回。非其他法施之比。故其福报不可穷尽。故大慈菩萨劝修西方偈云。能劝二人修。比自己精进劝至十余人。福德已无量。如劝百与千。名为真菩萨。又能过万数。即是阿弥陀。观此则知。西方之说者岂可不广大其心。而使人人共知此道。以积无量福报乎。
普劝修持八
且若人苦饥者与之一食。苦寒者与之一衣。已为大慧。况彼沉沦六道无有出期。我指示以此法门。使直脱轮回受无穷无极之寿乐。其慧岂可穷尽哉。金刚经云。若人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不如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退。其福胜彼。盖以布施者不免受世间福报有时而尽。若信此经典。则有悟真性之渐。其为福则无时而尽。所以胜于彼也。以予劝之。岂唯信金刚经者如此。若劝人以净土。其福报亦然。何则净土更无轮回。已不退转。直至成佛而后已。生于彼者虽未成佛。乃成佛之楷梯。是劝一人修净土。乃成就一众生作佛也。凡作佛者必度无量之众生。彼所度之众生皆由我而始。则其福报岂不胜于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无量百千万亿劫乎。
普劝修持九
凡受师友之训诲恩地之提挈交游之礼遇。悉皆告以净土而为之报。以至与一切人或有一饭一茶之恩或一言一坐之接。下至仆隶有事我之劳。凡吾受用处一切致力者。皆以此告之。使脱离苦海。非唯此耳。凡一切知与不知识与不识。皆欲以是化之使共生净土。又非唯此耳。释迦佛在世时。有一国难化。佛言。与目连有缘。使往化之。其国人皆从化。人问佛云。与目连有何因缘。佛言。往昔世目连尝为樵人。于山间惊起一群蜂子。目连乃发善言云。我得道后尽度此蜂子。今此一城人者乃当时蜂子也。目连发此善言故为有缘。由此观之。非徒于一切人当劝修净土。一切飞禽走兽下至蜎飞蠕动之类。凡有形相可见者。吾因见之。皆当为阿弥陀佛数声。发善愿云。愿汝等尽生极乐世界。我得道后尽度汝等。非徒于有形相可见者如是。其形相不可见者。吾亦当作是念作是言。如此则吾善念甚熟。于一切众生皆为有缘。吾上品上生必矣。他时化度无不乐从者也。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