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兵部复出
徐芷沅似乎也察觉到与周诗珊关系的变质,感觉到这位小娘子没对与曾经的三姐妹之间的情谊有多少怀念,倒对未曾得到过的尊荣念念不舍,她提的武州岁月与她提的武州岁月,风景和乐趣好像是不一样的。
人在长大,人也在变化。
揉揉女儿的脑袋,两母女只能在不愉快中相互慰藉,等着靖安大营的好消息和徐子瞻的早日到来。
……
横山崖谷之中,四个土司,一人倒在血泊之中,另三人虽有怨气但也将匍匐的姿态佝得更深。
谁都想多些土地,多些奴隶。
武力能够征服的用上武力,武力不能征服的用上诅咒。
可无论哪种,都要承受的是,反噬!
几百人的罗殿土司城,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永远把别人对你的慈惠,当作理所当然。这是大庆军队给土司们的告诫和对罗殿部挑衅的惩罚。
三个土司,在惩罚结束之后赶来,跪着表明他们对罗殿部异心的不知情。
蒋天齐让他们带着镇国军挑剩的奴隶、土地,安心回巢。
“爹,为何把我们打下来的还分给其他土司?他们可不像是嘴里说的那样,一点儿心思都没有。”蒋思远问。
蒋天齐摇摇头,不在意他们是否心服,说道:“一为名声,虽然我们找了理由,但谁都不是傻子。正义不正义都不重要,给足了利益,他们才算真正的‘相信’。罗殿的下场会提醒他们,妄动就是给其他家送人头。
二者,儿啊,你看这山头头这么多,种粮食也好,走商也罢,土司们比我们擅长。每年他们的上缴也是我们用了,有人帮着管就好了。你看着土地是给了他们,但这土地何尝不是我们大庆的。”
以前蒋天齐对占领的理解就是把土地圈在他的管辖之下,驻兵派官。
后来周太傅和徐仙儿都告诉过他利益管理的方法。
天下之大,占领不是目的,除非你真的是需要这块版图。
若并非版图的需要,利益控制便是上佳。
像西北肃宁的地界,西南往南各蛮族的山岭,辽国北部的疆土,都不是一定得征服的区域,那里不仅离武州远,而且习俗和文化的不同,硬要管辖,花大力气也不一定会管得好,而且人少、生产力低,赋税收益也不好。
只有东部,原祖中原地区,两河富饶之地才是大庆主要的目标地域。
拿下盛朝,大庆将像历朝盛世一样,以昌盛之国力,吸引万国来朝。
徐子瞻捡了些土司书册,又重新绘了没有罗殿部的边市界图和新山水图,准备回武州呈献给庆元帝。
……
“所以,你是希望为娘向朝廷提检查边境官员可有腐败、通敌叛国之事?”
徐子瞻赶到靖西府与徐仙儿汇合后,提到了他们在罗殿部里发现的庆人为奴的情景。“他们大多是商客,或是看着有免税或低税政令才搬到边境区生活的小地主,很多是在山路之中被劫的,我们怀疑是有专门的组织在给外族做掮客,也可能有庆朝边境的一些地方官掩护。这是罗殿部救下的我朝庶民名单和他们宣明的在庆朝的财产,舅父查了这些财产已经被人吞了。”
徐子瞻递上镇国军手里已经查到的罪证记录。
“香娘子或许也是苦主。”
香娘子便是徐仙儿救下的落水女子,她的亲人没在罗殿土司堡垒里,那就说明很可能在其他三土司手里。
这也说明,横山上的土司没一个好东西。
更紧要的是,这些人刚出事儿,家中财产就被瓜分,说明同胞之中亦有奸恶之徒。
“舅父拿了一些人,发现解决不了问题,还请娘带回武州和太傅能商议一个对策。”
十二岁的徐子瞻,已有半出仕模样,徐仙儿欣慰不已。
“你大安表哥,农家子出身,十三便过了进士。虽说有那些年取士宽泛的因由,但也说明,十三岁也能有进士的学识。我儿广文厚识,既对国政之事有心,当回武州,静读三年,争取早日入仕,自己上策,为天下忧、解天下忧。”
本来在靖西府就待得不开心,三人汇齐之后,隔日便启程回武州了。
接着的三年,徐仙儿依旧拒职不朝。
徐家三口再也没想着到处走走逛逛了,老老实实待在武州。
直到徐子瞻考进了昭文馆(皇家图书馆之一),成了一个没有品级的馆阁校勘。
?
因为徐子瞻年纪小,徐仙儿想让他自己去闯,还没想过借宗室之势替儿子邀官,但考了这么多科,选上一个八品官总是可以的嘛!
“看来,是为娘的脸面不够用了,虽免了守选,却没给你寻一个好位置。”
徐子瞻知道他娘又想护短了,忙劝道:“您已退出了朝堂好几年。仁寿夫人离京后,你与宫中的往来也少了,也不怎么参加武州的聚会。外人看着我家不如前些年显贵,自然不会特别照顾了。”
“不过,娘,我觉得这样很好。昭文馆参与详订浑天仪,研究天文历法之学,还有机会接触皇家藏书,儿子能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学识。而且儿子有信心能用所学再挣一分天地,给娘争脸。”
“好好好,还是为娘浅薄了。我儿心怀大志,哪怕低起。”徐仙儿答应了徐子瞻,但心里还是有些不甘。
一个母亲,能忍别人瞧不起她,可不能忍瞧不起她的孩子。何况,瞧不起她,徐仙儿都不能忍。
这几年庆朝呈一种扩张式的安宁,东南西北皆有些变化,南部有部落关系的整顿和国界的重塑;
东边的盛朝换了小皇帝,七十高龄的康国公仍老当益壮。一度中兴,何季枫跨江北上的征途一直没有新的建树;
北边,肃宁遭了乌藏部洗礼,散成三处势力,平晋王没有落井下石,只是用嘴收复了离阳城近几个小镇,新连了几座归附的商路和商镇;
只中部的一切都很稳定。
武州是变得更大更繁华了,可城越大,人越渺小。
这次徐子瞻的事儿,让半退休的徐仙儿决定要重新回到大宦场中,为儿女的前程铺一条宽路。
皇宫之中,庆元帝蒋思达自然欢迎她的回归,希望她鼎力拿下盛朝。
兵部,是徐仙儿的复出之地。
徐仙儿的任令刚下达,徐子瞻的官位就提上了从七品史馆检讨一职。
社会很现实。
官宦特权需在官位之上,不是曾经或未来,而是当下。
现实的还有婚恋市场。
徐仙儿复职后,郡君府接待得最多的不是来以事论事的同僚,而是武州十大名媒。
儿女也不是一天就长大的,可外界对他们的关注也发生在徐仙儿任兵部尚书以后。
社会真的很现实,可徐仙儿不想脑一热就定下他们的终生,赶走了媒婆,专心在事业之中。
兵部,不是徐仙儿选的。
徐仙儿是最不想接打仗的,可如今的庆朝朝廷最需要的却是打仗的。
她要复出,便不能挑剔,而要服从。
好在兵部熟人还有几个,侍郎宋怀杰、驾部司郎中武安伯的长子何伯横……,徐仙儿对出战也不算全抓瞎,一点儿也不知道干什么。
武臣铨选、武士校试,舆图、防卫图,马匹、驿站,兵器、武库……
这些准备工作都得加强再加强,为跨江战做充足的准备。
中年仍在奋斗,有几种缘由。
壮志未酬,余生还想搏一搏;
养老钱还没有存够,躺平不具备条件;
闲得无聊,同僚有聊;
然而最多的是,上有老,下有小,吃饭、穿衣、读书、显摆……生活逼得你不能停下来。
徐仙儿算是烦恼少的,但也开始奋斗了。
寅时上朝,辰时下朝,直奔兵部官署。
早饭过后,巳时,兵部四司向她汇报上事。
午时到申时之间,徐仙儿会根据她的查典,叫唤官员议事。
酉时初离开官署后,其他人才敢下值。
俗话说,一个领导的风格决定一个官署的风格。
一个勤奋的领导,只会拉动更勤奋的下属。
不够勤奋的,都被徐仙儿退回给吏部,从英武堂挖了一批教员顶上。
武安伯气得不行,但看着自己大儿子来要人,又是为了小儿子的功业,忍了又忍。
“老大,你老实给我讲,郡君有没有撤掉老三的意思?”
不怪武安伯担心,五年了,云安军立在九山府和宁杭府后毫无建树。兵是一年一年的招,将是一年一年的派,如今不仅没过江,还要受对岸的侵扰。
攻转为守,未败实败,这让武安伯心里很是不安。
“父亲,陛下或有这个想法,但郡君,儿子觉着是没有的。郡君是蒋伯父都称赞的人,如我们何家一样,义气肝胆。当年,我们既然选择从西南山地里走出来,就是堵上了我们何家的运道。何家要证明不光能与百千名山匪争地盘,也能拿得下大城池,如此才能称得上真将军。”
“这女娃子,当年何尝不是为了保护蒋家老小,把我们何家推到东边。说是重用,也是要我们拿命去给她用。”
“为将,不就为此吗?越危险的地方越有机会,东边,是郡君给我们争取的机会。父亲,若我们不出西南,也没有能力安居一隅。镇国公、护国公,还有他们旗下的凌家、王家,真要取代我们何家,不难。”何伯横说的取代暗指了武力。
武安伯当然明白过去的选择已是一条最好的活路,“老大,你这几年开窍不少,若早几年……”
何伯横及时打断武安伯:“若没有置身事外,又听到朝廷四面八方的声音,我怕永远只是一个只懂挥刀,武力长进受限于体的武夫。”
将军有死在刀枪之下的,也有死在刀枪之外的。
到武州之后,何伯横见识了刀不见血的杀人方式,从愤怒到复盘,危险可近在咫尺,也可在千里之外。
还好,他家有了爵位。
还好,武安伯只管个武学堂,而他也只是兵部中驾部司的五品郎中。
树大却不招风。
何伯横觉得他是幸运的。
如今为何家流血拼命的不是他。
退一步后,他更看得清何家的命运到底在哪里。
“父亲,郡君上位兵部,对何家和三郎都是机会。”
……
兵部官署中,职方司衙门灯火通明,全司十九人都齐齐的坐值加点。
只因下值时分,徐仙儿给职方司提了新的要求,要计算一条武州通往盛京的路。
此路为何路,此路如何通,让职方司的郎中、员外郎,还有一众画图能手们愁得很。
虽然徐仙儿给他们三日,但这答题方向却是一点儿方向都没有。
做不好就被退回吏部。
徐仙儿简单又粗暴的方式,就是告到庆元帝那里,也改不了贬谪或是直接罢官的命运。
谁能想到,兵部最安全的职方司会有今日之困局。
“齐大人,职方司掌管天下图籍、山林川泽之名及四方职贡,郡君明明要的是行军路线,这不该是将军们该考虑的事儿吗?”
“邹大人,慎言。你这话被郡君听到了,怕是明日都不用来兵部了。”
……
“我这是想问一问,郡君是要我们代将军思考?可老夫一介文人,没打过战啊!”说都说了,员外郎邹临山想这屋里都是自己人,也不怕了。
齐执谊想了想,“你说的这也是个方向。今日天色已迟,明日我请何郎中来我司坐坐,看看带过兵的他能不能给些建议,毕竟郡君所提跟他们何家息息相关。”
齐执谊还打算求问一下侍郎宋怀杰,还有曾经的侍郎,被徐仙儿拉下马就再也升不下去的兵部司郎中秦延兴。
他们在徐仙儿手里经历了快升快降,也不知有没有什么心得。
……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明明在眼前却够不到。
何季枫在宁杭府,隔着南江北望应安府已经有五年了。
山间的战役与大江上的战役完全不同。山里分散伏击,而过江战役总是集中的一船又一船。
而在视野开阔的江面,无处躲藏。
成群结队的船会先受对方袭击,大规模用船渡江不现实。
可如若一只一只小船过去,万把人全部送过河那都得花上大半个月,更不要说还有武器辎重。
在敌方如何躲藏不被发现?
……
跨江作战的问题已经发现,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