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等消息
盛朝,虽开始科举取仕,但世家察举仍为主要举官通路。
武官职,更是在各家手里。五品官下,军队主将可自行任命,只五品以上的,需报由朝廷命。
在这年三月之前,杨硕其实不算真正的官。
杨硕受人推荐投靠平江军。
因其曾在淮江刺史府做过幕僚,入平江军后便被委任开拓平江水运。
水运一通航,他便正式被平江军吸纳,直任八品仓曹参军,专管西路的运给和粮草。
“你若有心报答,麻烦帮我提醒下杨硕。我,徐仙儿,还等着的他的承诺兑现。”
吴闯抱拳躬身,“在下一定把话带给杨大人。”
杨大人?
还真有官身。
徐仙儿之前就猜到杨硕身份不差,没想到还真是个官。
徐仙儿还没想到让杨硕还她什么,但是联系一定是要有的。
而且,这几人跟水路相关,如果杨江有异动,他们应该是最快得到消息的人。
然,直到预定冰雹落下的这一日,徐仙儿都没有等到杨硕来兑现承诺。
吴闯也再没有出现。
看来,有的人并不真正有想知恩还报的。
也是,真心记得还恩的人,会因为找不到她就不来报恩呢?有的人的恩情都是说说而已。
徐仙儿也没把希望再寄托到这些人身上。
经历了秋老虎,未及白露。
这日,丝丝凉风滑过武州。
武州人,他们不知道几百里外,人间炼狱已经启幕。
不出两个月,上田村就会被洪水淹没,再一个月,开始有流民抢夺四方并不通达的青石村,接着人不为人,逐渐丧失道德。
所有人都开始逃……
进入孟冬,徐仙儿就不想上山了。
不害臊的说,她现在有些富有,没必要进山吹冷风了。
再者,神架山的这一面有些“穷”了……
徐仙儿依旧独来独往,除了偶尔去安平客栈问问消息,其余时间都窝在家里。
从城中的书肆中,徐仙儿搜刮了所有能买到的带前朝轶闻的杂书和地理志。
“阳城前身前晋阳都,本是都城制,后随国灭,降制为城,再后被焚……”
徐仙儿决定,等“死期”过了就去阳城旧址转转,看看还有没有梦启。
猜想的祖地阳城在武州的西北方,现在已是一地废墟……
武州城不像青石村那般阴湿,但北风灌来,还是冷。
徐仙儿不喜欢人被裹成粽子的束缚感,就算以后证明了阳城是她的祖地,徐仙儿肯定不会在武州更北的地方安家。
盛朝地大广博,徐仙儿所在的武州只是盛朝中偏西部的一隅。
若无事了,武州也住烦了,徐仙儿可能会寻日南下,找一处四季宜人,有山有水的地方,安心养老。
还有五十年啊,她要舒服的过。
在盛国的疆土内,往南有德庆府、永乐、长阳府、林清府、平宁府、靖西府……
当生活没有多少忧愁,便会生成一些不切实际的畅想。
十月廿八,徐仙儿生辰,没有亲朋好友的祝福,只与妞妞一起过。
徐仙儿给自己煮了碗面,清炖了一根牛腱子,自己吃了几片,其余都给了妞妞。
“嗯嗯嗯,姐姐,你对我太好了。”
“吃吧。”想起上一辈子的这个日子,自己哪有面条吃。
同样也是没有亲人祝福,一个人缩在家里唯一不漏雨的小屋里半冻着,盯着屋外不停歇的雨,用剩的碎谷加了个鸡蛋熬了一锅粥,过了最后的生辰。
这场雨后,又是大雪……
打住,徐仙儿小拍了自己一下,打断陷入过去的思绪。
她已经在武州了,上一辈子的经历都不会再经历了,她活着,是要过好日子的。
武州的粮价悄悄涨了,虽然一斤米只涨了一文钱,普通人可能感觉不大,但一石米从六钱涨到七钱,大商户都是很敏感的。
徐仙儿知道这些事儿,还是汪掌柜给她唠嗑的。
“还不到过年就涨价,肯定哪儿出了事儿……”
又几日后,安平客栈就知道了确切的消息。
“出事儿了。你知道不?”
汪掌柜把头埋低了假装自言自语,“平江上游杨江的九曲峡被巨石堵了,水路禁航了……听说还死了不少人……镖局肯定受影响……”祝行山把徐仙儿交给汪掌柜照应,汪掌柜自然也把她当“自己人”。
九曲峡就是徐仙儿乘船触礁的地方。
“水路不通,那陆上呢?”
“还不知道,按理说震天镖局前两日就该来人了……”
所谓走陆路,大半都是山路。
走山路最忌讳雨雪,而整个十一月,杨江府没几日晴天。宜川府跟杨江府挨着的,估计气候差不了多少。
上次带了信给徐春儿后,一直没有回音。虽说徐仙儿告诉自己人各有命,但还是放不下,想有一个好消息。
再次有消息传来,是在半月之后。
祝行山带着人来武州了。
汪掌柜立马派人来通知了徐仙儿。
“宜川府尹真不是个东西,九曲峡堵塞,宜川河口发不了船,停船加收泊停费。所有货物交了钞关改走陆路,又要重新过关卡。我们送的是军需,居然也被卡了。”
“他不怕得罪平江军吗?”对于宜川府尹的大胆,徐仙儿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平江管不到杨江。他们咬着我们的通关书上是江船运货,货品、数量都必须对得上才放行……”
“杨江府的河口太窄,进不了大船,我们改了小船往下准备过了关口再改陆道,被宜川人发现了,直接堵了河口,断了杨江水流……”
堵河口?
这宜川府尹做事真是鲁莽又愚蠢。
如果说九曲峡开凿灰岩反而堵了河道算是无知之过,这宜川府堵河口的行为,妥妥的“土匪”行径了。
徐仙儿对于这些官场争斗没多大兴趣,见到祝行山只想打听方大石和徐春儿的消息。
“大石只干了三个多月,就回家中守孝了……”祝行山是镖头,平日忙得很,只知道这些。
邻座的一个镖护倒想起不久前方大石到镖局借马车的事情。“方大石?上田村的那个小子,是吧?前些日子,还来投过镖,可是镖局忙着平江军的事儿,接不下来。我看他去驿马店借马车了,后面就不知道了。”
“多久的事儿?”
“就是上个月,我们出发前。”
上个月,那就是十月中旬。“你们路上没遇见他们?”
如果他们那时从上田村赶出来,走山路应该能与镖局的人线路重合。
镖局的人不明所以,只当徐仙儿担心亲人路上出事。
“妹子,我们押军镖风雨无阻。这些时日,雨雪交加的,一般人家可不会强行赶路。他们肯定在中途哪个地方停着的,过些时日就到了……”
镖局的人说得在理。
只要他们出发了,至少能躲开杨江府的洪水。
“你们打算何时回去?”汪掌柜给祝行山补了热茶。
“明早就走。压的货还得运过来。”
徐仙儿心里一紧,按照路程,祝行山再回杨江府已经是洪水肆虐的时候了。
徐仙儿不知道该不该劝,没有人会相信冬日会洪涝。
而且临近新年,这些人的家人大多也在杨江……
徐仙儿最后什么也没有说。
还是那句名言,各人有各人的命。
她已经救过他们一命了。
这行人都是有些本事的,洪水并不一定会致命。
祝行山本来就注意着水路,水位变化这些相信他能看得出来。
她给镖队买了几壶酒,希望能帮他们能御御寒,路上好过一点。
祝行山离去以后,徐仙儿又回到“死宅”的状态。
自从在商城买到银霜炭,徐仙儿动厨房的心思都少了,吃喝和活动也都集中在主屋里。
徐仙儿知道商城升级主要靠交易量,把家里搜出来的“二手废品”都拿到商城卖,不为赚钱,只为刷量。
这点行为让妞妞很不齿,但系统它收啊。
没把前主人的子孙桶卖了,徐仙儿觉得自己还是有些道德的。
之前买的杂文,留了几本,看不上的丢进系统,竟值回了原价。
果然,什么时代,知识和文字是不会让人亏本的。
上次升级后,徐仙儿已经交易了六十五次了,正当徐仙儿悠悠自乐的时候,妞妞突然发出标准音,“警告!警告!鉴于姐姐恶意刷单,系统将清零之前所有的交易量,同时将升级标准提升至两百单……”
“妞妞,你不讲武德!”
“姐姐不是我哦,是系统监察到你贩卖垃圾,严重影响了商城环境。”
“垃圾?我没卖垃圾。”
几个缺了口的破碗、徐仙儿的旧衣服弹出在徐仙儿面前……就很突然。徐仙儿还卖过兔头、鸡毛……,这些好像被系统收了。
“就这几样,就清零我的交易量,系统会不会太过分了。”
“姐姐,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人世间,你要做奸恶之人,妞妞都陪你,但你不能对系统不敬,这可是……”妞妞指指天,又指指地,“给你的恩赐。”
好吧。这事儿是她稍微有些偷奸耍滑了。徐仙儿心里也知道是不对的。就是可惜啊,还差三十多次就升级了,结果这下要两百次了。
“妞妞,姐姐知道错了。你看,一下扣掉我所有的交易量,那其中还有老虎了。升级,能不能还是保持原来的标准啊!”
“姐姐,有惩罚才能记住教训。妞妞帮不了你哦,妞妞每日会提醒你交易的,只要每日努力买买买,交易量很快就起来了。你看,商城也有卖鲑鱼哦!”
徐仙儿用手对着妞妞的头虚晃一枪,“吃吃吃,就知道吃……我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赚,你一开口就是五两十两。”
“姐姐,你一只老虎卖的一千两……”除了那些破烂,系统的出价可是很良心的,其实对破烂也很良心。
还不是姐姐你太摆烂了……
……
算了,不要生气,气回头,都是自己的错。
煮一杯桂圆红枣枸杞茶,甜甜口,顺顺气。
进入腊月,整个武州城弥漫着欢腾的气味,这气味混杂了肉味和香火味,温得空气里的寒冷都少了几分。
浮生悠闲,岁月静好。
廿九午前,徐仙儿出门打了半斤桂花酿,慢悠悠的往回走,心中寻思着年夜饭要做红烧肉,糖醋鱼,芙蓉豆腐……
刚转到家门口的巷子,就瞧见安平客栈的小二猛敲她家的门。
“冯宝儿,拍这么急,我宅门坏了可要找你赔。”
“哎呦,徐娘子,就是有着急的事儿。有人送口信儿到客栈,说你姐姐一家在西城门外等你。”
“他们没进城?”
“好像是没有路引。”
徐仙儿把桂花酿递到冯宝儿手里,转身就往城门跑。“谢啦,也替我谢谢汪掌柜。这酒,给你们添个香。我先去找人了。”
西城门外,徐春儿一行人被守卫军盯防着。
行李已经被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尽管他们说了投靠亲戚,但没有路引,守卫只让他们等在一边。
城门进进出出,往来不少,但像他们家因为没有路引又想进城的,不多。
又冷又怕的徐春儿心里忐忑,不时来回踱步。
他们一家这一出来,可回不了上田村了。
对来武州,徐春儿最初是不情愿的,她不太相信徐仙儿说的洪灾、流民什么的。当徐仙儿说的第三场雨落下时,她才稍微有些动摇。
方大石是最早相信他小姨的人,小姨多厉害啊,就凭几壶茶水就让他搭上了镖局的活路。
可惜,祖母突然离世,他还没混个模样就不得不回家守孝。
那场冰雹砸伤了他爹的头和手臂。
小姨的信来晚了,没能让家里人避开伤害。
信是他找镇上的老书生帮忙读的,那书生也是方家族人,不会乱说话。
方大石也问过老书生,他小姨的梦能不能信。
老书生说,信不信应该看小姨的为人。
方大石信了。
小姨到他家小半年,送米、送衣,带着他们吃肉,这为人怎么不值得相信。
可惜,老书生的话只有方大石一人听明白。
他把信里的内容转述给他娘听,他娘一直不愿意相信。
他爹更是舍不得家里的地,说他们人不走,地就永远在。
好在小燕和大安,站在他这一边,帮着他偷了他娘藏的银钱,买了架驴车,做足了要走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