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 浩然正气 正气楼
在剧县城外几里处,有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山。山上的积雪早已消融殆尽,只剩下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
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盘旋而上,两旁的道路渐渐被绿色所覆盖。
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屋依山而建,宛如世外桃源般宁静祥和。远远望去,山顶附近矗立着一座高达近二十米的小楼,格外引人注目。
这座古楼的外观古老而庄重,高大的主体建筑与四周的矮墙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别具一格的画卷。
与其他建筑不同的是,窗户上并非装饰着普通的纸张,而是闪烁着光芒的琉璃;屋顶则铺陈着琉璃瓦,与窗户一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透露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
此时,刘协在秦桧的引领下,率领着一众文官前来参观这座刚刚建成的泰山书院。
众人一路欣赏着美景,心情愉悦。当他们来到书院前时,不禁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所震撼。
郑玄感慨地说道:“真是不错啊!”一旁的蔡邕这位大儒也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秦桧听到赞扬脸上露出了一点得意之色。
“秦郎中,这件事你做的不错。”
听到刘协夸奖自己,秦桧急忙弯腰恭敬地行了个礼,恭敬地回应道:“这全赖陛下的英明领导和悉心指点,小臣岂敢独占功劳。”
虽然秦桧的态度显得十分恭敬,但是说话的声音却透露着些许谄媚之意。
刘协看着一旁的秦桧说道:“爱卿此番功劳不小,理应有赏。朕决定升你为工部侍郎。”
秦桧闻言,立刻跪地叩首,口中高呼:“谢陛下隆恩!臣必当竭尽所能,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其他大儒虽然对秦桧这种毫无尊严的行为表示不屑,但此时此刻也不得不在心中感慨秦桧此事做得确实不错。
“起来吧。”刘协摆了摆手,然后带着众人走到楼边。
他们沿着用水泥砌成的坚固地基和青石台阶缓缓而上,阳光映照之下,只见眼前的高楼巍峨耸立、华丽无比,令人赞叹不已。
这时,崔浩忽然开口道:“此楼如此壮观,似乎尚未有名字。”
秦桧闻听此言,赶忙恭敬地回答道:“崔尚书,此楼的确尚未命名,还请陛下赐予一个美名。”说罢,他与众人一同将目光投向刘协。
自上次在泰山之巅,刘协展露文采,抄袭了一首《望岳》之后,便再未显露过其才华。
如今众目睽睽之下,不知他又会给这座高楼取个怎样的名字呢,众人也是十分好奇。
此时此刻,面对着众人充满期待的眼神注视,刘协内心不禁涌起一股轻微的兴奋之情。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文采,抄诗一首来应景。
只见刘协昂首挺胸,双眼微闭,脑海中不断地思索着合适的诗句。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苦思冥想良久,却始终找不到一句能够完美契合当前情境的诗。
毕竟,古代关于楼阁的诗句虽然繁多,但在这一刻,他就是无法想起那恰到好处的一句。
刘协感受到周围人们愈发炽热的期待目光,心情渐渐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然而,就在这时,他突然间灵光一闪,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全新的思路。
刘协微微轻咳一声,然后缓缓说道:“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应当涵养天地间的浩然正气,行事光明磊落。要以克制别人的心思来约束自己,以宽容自己的心态去容纳别人。”
刘协所吟唱的这段话,乃是出自西汉时期著名礼学家戴圣整理的《礼记》中的一篇文章。
在场的众多大儒们博学多闻,自然有人知道刘协所言的出处。他们不禁对刘协的见识和才华暗暗称赞。
刘协继续说道:“这楼便叫正气楼吧!”
他的声音不大,但却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
“正气楼,浩然正气,真是个好名字啊!”人群中响起一阵赞叹声。
就算刘协起的名字不够好,众人也不会说些什么,毕竟他可是皇帝。更何况这个名字确实不错。
听着众人的称赞,刘协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既然此楼是为我大汉学子所建,那么朕决定再为此楼题上一句话。”
话音刚落,现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众人都屏气凝神,静待刘协开口。
终于,他们听到了一句令人感到些许陌生的话语,从刘协口中缓缓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刘协说完这话后,缓缓踏上台阶,轻轻推开了正气楼的大门。
身后的众人低声呢喃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尽管“中华”这个概念尚未被正式提出,但凭借众人的学识,还是能够轻松理解刘协的意思。
此时晃过神的众人连声称赞刘协的文采,刘协听着背后众人人的赞美之词,心里暗自为自己这次成功的“装逼”打了个满分,虽然稍微有一些尬。
刘协转身,面带微笑地看着众人,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诸位皆是我大汉的栋梁之才,希望日后这句话能时刻激励着吾等,为我大汉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众人纷纷拱手施礼,齐声应道:“谨遵陛下教诲!”
随后,刘协和大臣们一起走进了正气楼。楼内宽敞明亮,布置得典雅别致。
墙上挂着一幅幅名人字画,桌椅摆放整齐,在楼的正中间,一排一排的书架之上,摆放着许多书籍,书籍全部都是由纸张勘订而成,仿佛在等待着学者们的到来。
此等豪华的手笔让众人惊的目瞪口呆,一些大儒已经克制不住自己,快步走到书架之前,看着新印刷的书籍。
书籍种类众多,无论是哪一种都有接近十几本一模一样的书册,除去楼内的书架上放着的,楼外的库房之内还放着许多箱子。
刘协漫步其中,心中满是感慨。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才能让大汉更加兴盛。
他转头对郑玄恭敬的说道:“郑公,这正气楼就交由您来管理,务必确保每一位学子都能在这里安心学习。”
郑玄连忙拱手回应道:“陛下放心,老臣定当不辱使命!”
刘协满意地点点头,仿佛可以看到了大汉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然后又望向北方,心中感慨道:“可惜了,不能见到三月份的书院开院,还是稍微有一些遗憾。”
因为再过两天,刘协就要亲率士兵北上应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