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开平八年的强盛大唐!
太极宫,李元吉看着岑文本的奏折,脸上满是冷笑。
“这些人,看见各地的运作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现在开始慌了啊。
当初这些人可是强硬得很,又是发动叛乱,又是罢官,如今开始求饶,当真是讽刺啊。
他们一直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如今这些人,怎么不继续保持他们高傲的样子了?”
对于这些人的不要脸,李元吉心中并没有惊讶,存活越久,就越是不要脸,这些世家,完全没了当初的道貌岸然与傲气。
李元吉还以为这些人能够再坚持一段时间呢,或者直接全面造反,来推翻他,李元吉没有想到,这些人这么快就顶不住了,而且还表现得格外温顺。
下方的岑文本同样满脸笑意,当初这些事情爆发,他可是担忧得不行,如今这些人这个样子,他是真的想笑。
“陛下,臣认为,这些人即便靠拢,也必须要按照陛下制定的国策执行。
另外,原本那些罢官之人,依旧保持陛下曾言,五代人内,不许入仕,不许经商,并且三代以内,不许出户籍所在地。
同时,对这些人,一旦发现曾有贪污、欺压百姓等等罪证后,还将追究责任,包括那些世家,同样如此。
在这一套运作之下,还应加强对这些世家的监管,以防有人再如之前一般,蛊惑庶民造反。”
李元吉诧异的看向岑文本,他是真没有想到,岑文本这人挺狠辣的啊。
但岑文本说的这些,很符合李元吉想的,这些人现在想要求饶,有的人晚了,有的人还来得及,但是嘛,那些人得接受他的条件,尤其是五姓七望。
在他的大唐境内,他决不允许有这些牛逼的世家存在,有一个,他就打一个。
“好,就按你说的做,这些你下去安排,想要来见朕的,你先去跟他们聊聊,要是他们还抱有幻想,那就算了。”
岑文本应下后,李元吉随即说起了科举的大事。
“现在各地的初试已经出结果了,共有八万三千九百二十七人要来长安赶考,你通知各地,对于这些来赶考的学子,尽量给与帮助。
还有建立的考场,以及接待,要尽快完成,别这么多人来长安了,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考试的地方也没有,这会对朝廷的威望,造成极大的危害。
这样的事情,绝不能发生,明白了吗?”
“陛下放心,臣考生的安置与考场的建设,这个月内就会完工,以供天下学子使用。
并且设计的考场与安置规模,都是按照十万人的规模进行设置的,方便以后再次进行科举。
同时,臣还让工部的人设立第二套设施,今后随着学院的建立,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后,学子的数量必然暴增,届时科举,学子必然更多,增设的第二套,可以有效满足届时科举的进行。”
李元吉点头认可,对于这次科举,李元吉是非常看重的,可以说这一次是开创之举,只要这次办好了,以后的科举,都会在这一次的科举上寻找经验,进行更加完善的科举制度。
说白了,这次就打头的,不仅是因为天下初定需要这次的科举来稳定人心,更是为以后的科举做出表率。
接下来的时间,接连商议了不少事情,然而纵然制定了不少计划,如今他都得一步一步的来开始进行。
在岑文本下去后,孔颖达仿佛在盯梢一般,紧随其后来到李元吉这里,开始与李元吉商议着科举制度的详细制定。
一切谈定后,孔颖达又拿出教育部制定出来的试题,总共三轮测试的试题,李元吉全部看后,减少了一部分经义的试题,主要放在实事政务上,以及地方治理上,增加这些方面的试题。
孔颖达想要反对,但最终反对无效,只能按照李元吉所说的开始执行。
在敲定这些事情后,李元吉又开始扩大工科学院的规模,开始加大对工科学院的宣传。
如今的工科学院,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原本岭南五府的人的子嗣可以直接进,但若是其他地方的,全部都要接受背景审查,这是李元吉担忧有人学成之后,会拿出去背叛他。
工科学院的地位,俨然被李元吉拔高许多,里面集中的,大多都是寒门,亦或者庶民子弟,世家子弟反而是最为稀少的,因为背景审查这一块,很多人都卡在了这关。
时间过去数月,各地学子相继到达长安,距离科举开始,只有一个月时间。
而在这时,科研院再次传来好消息,李元吉当即来到科研院。
“别行礼了,快说说,你们又有了什么突破?”
李元吉一脸高兴,他现在只想知道是什么技术突破了,前面他给出的几个技术,只有电报机最先弄出来,因为这是李元吉重点要求的,使得科研院将所有精力都放在电报机上,才赶制出来。
段士林带着李元吉往里面走去,同样无比的兴奋。
“陛下,当初您给的电话机、白炽灯通电技术,全部实现了!”
“哦?真的?快带朕去看看!”
李元吉这次是真的兴奋了,电话机与电灯出来了啊,虽然他有预感会是最初的样子,但是,这些能够制作出来,后面更好的,还会远吗?
李元吉来到里面,率先见到的,就是房内放置亮着的白炽灯,李元吉目光火热。
“陛下,这是陛下所说的白炽灯,已经研发出来,至于电路,则是在之前的电磁技术上做出的突破,通过陛下给的引导,做出了那通电的机器。
这个灯后面连接的线,为铜线,外面是通过一层胶保护,不然空手碰着,轻则受伤,重则可能身死。”
李元吉没有什么心思听段士林的解释,这个万一,段士林还能有他清楚?
李元吉只是感慨,电终于出来了,白炽灯也有了,以后,大唐千家万户,天下人,都可以逐渐告别那些油灯了。
“好,做得好!但是你们也不能懈怠,尽快做出更好的灯。
还有让灯亮的电,也要研究出更加稳定的电源来,到时可以通过固定发电,通过线路,将电连接进各家各户,各家各户只需要在房内安装这个电灯,就能使用。
虽然这个有些难,你们可以慢慢来。”
发电技术,又是另外的技术了,在如今的基础上想要进步,李元吉很清楚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但没有办法,这些技术难题,就需要科研院去攻破。
在见到电灯之后,李元吉随即来到电话机旁,这是最初的电话机技术,也可以被称为磁石电话机,通过自备电池供电,手摇发电机发送呼叫信号。
对于电话机,李元吉试验了一番,使用起来还是有些繁琐的,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但李元吉也没有在意,如今电话机只要出来,后面的进步是非常快的,李元吉清楚的知道,从磁石电话机开始,电话机的发展那是真的像坐火箭一样,不断变化着。
电话机与电灯的出现,李元吉当即开始在皇宫之内进行安装,同时在考场与安置赶考人员的房内,安装白炽灯。
当白炽灯的出现,所有人都被惊得目瞪口呆,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发光发亮,比原本的油灯,效果好太多了,照出的光亮,无比耀眼。
所有人都看得挪不开眼,内心纷纷被震撼着。
尤其是当学子的房内安装好电灯后,电灯发出的光亮,让每个人眼睛都看直了,他们第一次见到如同烈阳一般的光照与温度。
大唐电灯的消息,如同飓风一般,迅速刮向天下各地,然而没有见过的人,都不信,但传闻,却是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直到各地官府,以及报刊局详细登报,大部分人才开始相信,但依旧有少数人选择不信。
直到各地府城,逐渐安装上电灯,相信的人更加多了,让另外一部分没有见过的人,不得不信。
而电话机的出现,更是让各级官吏的联络,更加畅通,长安最先开始电话线路的铺设,真正实现千里传音。
先后出现的科技,让天下人欣喜的同时,又让那些与李元吉作对的世家,一阵咬牙切齿。
因为这段时间以来,在锦衣卫的深扒之下,不少人以往犯的事被找出,大部分被砍头,然而从这些人中,又牵连出了不少人,可以说这段时间,每天都有他们的人被砍头。
随着局势的越发不利,五姓七望都开始支撑不住了,小一些的部分世家,顶不住压力,直接对李元吉投降,完全按照李元吉要求开始做。
然而不信邪的五姓七望,联合起来准备进行最后的殊死一搏,准备发动叛乱,攻下长安。
但令五姓七望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这里刚集中人手,齐国公谢叔方带着大军直接到来,主谋尽皆被杀,五姓七望大部分尽皆被杀,一众叛军,除了首领等人被杀,其余人全部成为大唐基建的劳动者,终身劳动的那种。
李元吉铁血的清理,五姓七望再次遭到沉重的打击,残余五姓七望之人纷纷选择投降,完全遵从李元吉给出的条件。
而五姓七望的遭重,让天下所有人都看见了李元吉的决心,以及他们恐再难翻身的机会,纷纷彻底倒向李元吉。
只是在暗中,依旧有人还在谋划,准备从外面拉入李元吉的敌人,但放眼大唐周边,尽皆是大唐国土之下,这些人开始联系被灭国的反对大唐统治的人。
然而这一切,几乎都在锦衣卫的监视之下,通过这些人,锦衣卫再次找出隐藏在暗中对大唐图谋不轨的人,直接被一网打尽。
锦衣卫接连的出手,让天下人也见到了比当初李二百骑司更为变态的锦衣卫,也让那些还有愤怒与不甘的人彻底清醒。
在锦衣卫联合各地大军打击这些人时,长安的科举如火如荼的开始,历经一个月时间,三轮测试全部结束,中榜的人被通传天下。
有了这些人,朝堂与地方官吏的补充,都得到极大的解决。
时间过去两年,长安周边的铁路铺设终于完成,再次经过改进的汽车已经在重新修缮的道路上开始行驶,火车也正式开始投入使用。
如今的长安城,与以往已经大为不同。
与此同时,李元吉的系统任务,也在这个时候完成,获得上百万贡献点的李元吉,再次开始了消费,兑换了电力传输技术,又兑换了大量基建图纸。
这两年的时间,杂交水稻与玉米在大唐彻底铺开,粮食的问题几乎被解决,人口更是急速攀升,两年时间,新增人丁达到五百万之巨。
而这两年时间,同样爆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工业来临,工厂的大量建设,在工厂务工的人的待遇,逐渐出现了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元吉召集岑文本、王玄策、宁纯等人商议着,最终将劳务工作相关的法律重新制定,颁发到各地。
除了大唐之内的发展,原本李元吉打下的地方,同样开始高强度治理,尤其是对原戒日王朝以及周边诸国等地,李元吉正式开始迁移人口,让汉人开始填充到各地。
有着电报机的通讯之下,各地的民生都在飞速发展着,尽管偏远一些的地方,依旧有叛乱,但尽皆遭到唐军的强势镇压。
如今的海军,军舰也在开始全面换装,铁甲战列舰不断下水服役,以震慑大唐周边。
随着发展的继续,又是五年时间过去,直到开平八年,大唐天下,尽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电力的传输下,电灯进入千家万户,火车已经建设多条线路,汽车更是在路上驰骋。
大唐的改变,在于方方面面,以前高不可攀的棉纺织品,如今更是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的了。
如今的大唐天下,已经没有再出饥饿,即便有时面临天灾,但这些耕地的不断扩大,加上强大的粮食储备以及运输,尽皆安然度过。
如今的大唐,真正实现了天下富庶,国富民强,人丁更是达到近两亿人。
大唐的疆域,更是无比辽阔,远超任何一朝。
大唐的大军,更是达到惊人的一百五十万军,尽皆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甲种军。
大唐的文治武功,一时间来到目前的巅峰。
而此时的李元吉,终于不再甘于寂寞,调集一众重臣,以及大唐名将,开始商议再次出征的事情。
当这个消息被传出,天下各地,无不支持大唐再次扩张,将大唐的疆域再次扩大。
而就在这时,李二的最新消息传来,让这次的出兵,再次提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