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科举进行时!
在贡院外,熙熙攘攘的场面,瞬间让整个街道都沸腾起来。
小摊贩们挑着担子,吆喝着叫卖着各种商品,希望能在这几天里赚上一笔。
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商机的光芒,仿佛这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在这个时候,家境殷实的举人考生们,往往会出现在贡院周围,查看着自己的考场。
一身华丽的衣服和端庄的举人帽让他们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小摊贩们争相向他们献殷勤,称呼他们为“举人老爷”,希望能得到他们的青睐。
整个贡院外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气氛,充满了期待和激动。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奋斗着,希望在这次科举考试中能够一展自己的才华,赢得一席功名。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时刻,也是一个考验每个人意志和才华的时刻。
没错!
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
三年,这是科举考试所固定的一个期限。
一个雷打不动的期限!
每过三年,便要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已经成了定局。
当然,有时候,皇帝或者哪位位高权重的大人物,遇到了什么大喜事,也可能会增设一场恩科。
不过,恩科这种意外情况,可谓少之又少。
基本上,还是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占据主导地位。
每次到了科举考试进行的时候,贡院周围,便会热闹起来。
零零散散的小摊贩们,仿佛闻到了什么商机一般。
纷纷挑着担子,便在贡院周围吆喝叫卖了起来。
这是他们这些小摊贩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几天,若是能够将手里头的小东小西卖出去,便能抵得上他们辛苦劳作几个月的收获了。
有资格,能够前来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基本上都是举人起步,上不封顶。
举人,对于朝廷官员来说,并不是多厉害的人物。
特别是在这京城脚下,他们能在京城做官的,哪一个曾经不是举人,不是进士呢?
不过,对于这些小摊贩来说,举人,那就是天大般的存在,见到就得喊上一句举人老爷。
而这些举人老爷们,一般家里都是比较有钱的。
毕竟,只有有钱人家,才能供得起孩子读书,才能让人有考取功名的机会。
若是真的穷苦人家,连吃都吃不饱的话,还谈何读书识字呢?
穷文富武,看似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话。
其实不然,穷什么都不是,无论是文还是武,都需要钱财来支撑。
没有钱财,靠什么啊?靠天赋吗?
天赋有用的话,还要背景靠山干什么?
纵使真的有天之骄子,出身穷苦人家,却能一鸣惊人,连中三元,成为举人。
那他成举人之后,也不会再继续贫苦下去了。
哪怕他这个人,真的不爱钱财,但这也阻挡不了,其他人给他送钱啊。
一个举人的名号,虽说不能让人成为达官显贵,但让人成为一个衣食不愁的富家翁还是没问题的。
因此,这些小摊贩们,便赶在科举即将开始的时候,来到贡院旁边,想要搏一搏商机。
毕竟,举人也是人啊。
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京城的贡院,总得要吃喝拉撒的。
而他们,离家千里,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想要解决吃喝拉撒的问题,还不是要求助他们这些小摊贩。
这个时候,他们将贩卖的物品小幅度的涨涨价,那些举人老爷,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甚至于,有时候还会遇到大气的举人老爷,不仅不在乎物品的价格,还会给他们一笔不菲的小费,以此来彰显这些举人老爷的面子。
只有这种出手阔绰的举人老爷,才能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平日里,哪里会有这么多的举人老爷,想要卖出点东西,简直就是一件天大的难事。
如今,趁着科举考试临近的这几天,赶紧多卖一点东西,多捞一笔横财再说。
虽然说,当朝皇帝朱元璋,对这种经商的小玩意,有几分不喜。
但根据传言,朱元璋已经有所改变了,开始改变对商人的偏见。
况且,几个小摊贩,估计也入不了朱元璋,摆摊的消息都传不到朱元璋耳中。
朱元璋身为一代帝王,哪有这么多的时间,来操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再者嘛,法不责众,他们这么多小摊贩摆摊,难道说,朱元璋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惩戒他们这么多的小摊贩?
民以食为天,他们给外来的考生提供衣食住行,这是怎么也颠扑不破的真理。
因此,这些小摊贩,才敢在贡院周围摆摊的。
而朱元璋治下的锦衣卫和其他守卫的人,没有出来驱赶他们这些小摊贩,便已经说明了一切。
朱元璋并不会出手阻止他们来贡院周围摆摊的。
他们赌对了!
而这是他们应得的。
其他商贩畏畏缩缩,不敢来贡院周围摆摊售卖,害怕因此惹恼了别人,白白受罪。
而他们胆子大,不怕死,这才有了赚大钱的渠道,他们问心无愧。
毕竟,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做人嘛,想要挣到大钱,还是得胆子大上一些的。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
自古以来,能够挣到大钱的人,都是胆子大,心狠,敢吃螃蟹的人。
那些唯唯诺诺,瞻前顾后,多为他人着想的心善之人,就活该一辈子受穷。
……
很快,贡院之中,便张贴出了一张朱红色的榜单。
这个榜单之上,详细介绍了这次科举考试的各种信息。
上至各个考官的个人简介,下到科举考生的道德规范,一切该说的,榜单上都会有着相应的介绍。
特别是榜单最下面的落款,正是这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的名字。
那朱红色的三个大字,吴长生,显得刺眼无比。
每一个前来看榜的科举考生,看到吴长生那三个字,都瞬间泪目了。
一股难以言表的心情,从他们的内心散发出来。
“卧槽!天杀的,这次的主考官,怎么还是那个吴长生?”
看着贡院外放出的科举细则和注意事项,有学子发出了一声惊呼,仿佛死了亲娘一样难受。
“怎么了?陈兄!不就一个考官吗?这么恐怖的吗?难道还有什么说法吗?”
有刚登堂入室的学子,疑惑不解的看向发出惊呼之人。
不就是一个主持科举考试的考官吗?
有必要这样大呼小叫的嘛?
自己真才实学,又不会靠作弊手段来考试,还会害怕一个小小的主考官不成?
况且,他家世显赫,背后有靠山,未必就怕了这主考官。
“还有什么说法?你可知道,上一次的科举考试的试卷,被人誉为整个科举史上最难的卷子?”
被称作陈兄的男子,脸色比吃了屎还要难看,一脸郁闷的开口了。
“知道啊,怎么了?上一次那么难,这一次估计得降低难度了。”
这个刚中举人,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那次出科举试题的,正是这个吴长生。如今,他担任主考官,只怕会更加的变本加厉。”
“今年的卷子,很有可能,比上一次的还要难上百倍,做好心理准备吧。”
陈兄不禁摇了摇头,脸色阴沉如水,眉宇之间,更是闪过了一丝绝望之色。
“怎么会?乱出试题的那个考官吴长生,不是被皇帝陛下关进大狱中了吗?”
“他怎么会还活着,还能继续主持这一次的科举考试?还有没有天理啊?还有没有王法了啊?”
听到陈兄的回答,刚成为举人的那名考生,瞬间崩溃了。
立刻仰天大笑,对着天空发泄着自己的情绪。
吴长生这种独立专行的考官,最难沟通了。
这种胡作非为的行为,可想而知,吴长生这个主考官,多半不会看人背景,给人放水的。
他们这些考生,如今只能寄希望于吴长生,能够正常一点,出一些正常的试题,可千万别作妖了。
若是这次再弄出些幺蛾子,那他们这些考生,岂不是惨了?
“唉!”
“想我陈信之满腹经纶,怎奈屡次遇到这个变态的考官。”
“若非如此,以陈某的学识和见地,不说位列三甲,最次也能当个进士及第。又如何会名落孙山?”
这个被人称作陈兄的人,正是上次参加科举考试的陈信之。
上一次他野心勃勃,前来参加科举考试,便是直奔前三甲而去的。
不过,这也不怪陈信之如此自信。
上一次科举考试时,他还是一个翩翩浊世少年郎,又写的一手好字,人品学识样样俱佳。
再加上他,自幼被称作神童,胸中诗书意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本以为可以就此,功成名就,平步青云,鱼跃成龙,从此翱翔在天空之中。
可谁料到,他就是这般倒霉催的,遇到了吴长生这个变态考官。
临时换考题不说,还将那些科举试题,换成了风马牛不相及的试题。
结果,他这个少年神童,居然科举不中,落第了,名落孙山。
不止是陈信之一人有这样的遭遇,而是所有考生都像他这样,名落孙山了。
这一下,可是害苦了他们通晓四书五经的考生。
上一次科举可笑的结果,让他们努力的十年寒窗苦读,就此成为了一个笑话。
天才如他,也因为科举没有考上,等到回到故里的时候,便被其他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认为他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大水货,空有神童之名。
虽然那些人,当着他的面,畏惧他的身份,不敢说他的坏话。
但暗地里说的风言风语,还是传到了他的耳中。
不过,他却没有任何反驳的机会,毕竟,没能考中进士,科举失利,这是真的。
因此,他还打算,在这一次的科举考试上,一雪前耻,得中进士。
好向远在故乡的人们证明,上一次不是他的问题,而是考官的问题。
可他没想到,这一次主管科举考试的,还是上一次的考官吴长生。
陈信之瞬间心态崩了!
……
记得上一次科举考试时,还有许多考生踌躇满志,幻想着高中进士,封侯拜相,锦衣还乡的情形。
结果谁也没想到,遇到了吴长生换考题这档子事,从此备受打击,一蹶不振。
更有甚者,怀疑起自己之前所学的知识,是不是都是无用的。
那一次的科举考试,可谓是哀鸿遍野,到处都是考生的哀嚎声。
大明的首次科举,给予了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打击。
听说有考生,因为碰到了这种事,接受不了打击,心力交瘁之下,彻底疯了。
整个人变得神志不清,此后逢人便喊,我中了,我中了。
十年寒窗苦读,便是为了一朝平步青云。
十年寒窗无人问,就是为了科举及第的那一刻。
任谁也经受不住这科举失败的打击啊。
有不少心灰意冷的考生,从此对科举考试失望,认为科举考试没有用处,无非是糊弄他们这些考生的。
但也有不少考生,遇到这种事,非但没有悲伤,反而愈挫愈勇。
面对科举的失利,他们不仅没有放弃,反而开始挑灯夜烛,誓不罢休。
头悬梁,锥刺股,不眠不休的研读四书五经,只为彻底明悟四书五经中的内容。
他们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没能将四书五经彻底吃透,所以才会科举失利的。
为此,他们花费比以往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四书五经,想要用这种方法,来弥补之前的不足之处。
他们坚信,哪怕这次的主考官吴长生,还和上一次一样,出那种稀奇百怪的科举试题。
他们也有把握,能够将吴长生出的科举试题给做出来。
他们坚信,机会,从来只会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上。
其他考生,对这次科举考试越担惊受怕,他们反而越自信。
担惊受怕,精神状态不好,等到科举考试开始了,那些考生又如何能够发挥出自己全盛时期的水平?
此消彼长之下,他们的成绩,一定会比那些担惊受怕的考生高的。
科举考试在即,有人欢喜有人愁!
还未开始科举考试,考生们,便隐隐划分为了两个鲜明的阵营。
有人淡定自若,有人坐立不安。
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为了科举考试来的,都想要在科举上一鸣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