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首次科举,我把考生看哭了 > 第81章 鸿门宴!

第81章 鸿门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而在朱元璋这一边。

    朱元璋和刘伯温,正在不断等候着锦衣卫们送来的书信。

    他们神情肃然,仿佛面临着什么人生大事一般。

    他们的眼神中充斥着焦急和迫切,时不时的,便伸出脑袋,看向奉天殿外。

    希望能看到,锦衣卫们,能够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此刻的锦衣卫,同样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能够将吴长生的话,一字不差的记录下来。

    锦衣卫统领二虎,更是派出了许多身手敏捷,耳聪目明的锦衣卫,潜伏在大本堂附近。

    为了防止被吴长生发现,有人在偷听他们的对话。

    这些锦衣卫,更是进行了天衣无缝的伪装。

    他们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融合的完美无缺。

    哪怕是再厉害的人,也无法用肉眼,发现这些锦衣卫的踪迹。

    他们如同幽灵般穿梭在暗影中,将吴长生所说的每一个细节准确地传达给朱元璋,没有漏掉任何一个字。

    ……

    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西下。

    映照在吴长生身上的余晖,仿佛给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让他看起来如同一位神明般庄严肃穆。

    吴长生这时才意识到天色已晚,他露出一丝惊讶的神情,轻声喃喃道:“天色已晚?时间过得真快。”

    他摇了摇头,示意众皇孙们可以放松下来,享受晚饭的时光,或者可以睡觉休息了。

    “今天的学习就到此为止了,各位可以回去休息了,明天再继续。”

    “你们该吃吃该喝喝,实在不行,那就洗洗睡吧。”

    吴长生的声音宛如悠扬的音符,飘荡在大殿中。

    吴长生摆摆手,示意各个皇孙们,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加班,那是不存在的。

    他吴长生,就是死这里,从大殿上跳下去,也绝对不会,加一天班的。

    皇孙们听到吴长生的话语,纷纷露出意犹未尽的表情,仿佛还沉浸在他们从未听闻过的知识之中。

    这些知识之深,如同一泓清泉,润泽着他们干涸的心田,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吴长生看着这些年轻的皇孙们,心中涌起一股慈爱之情。

    他知道,他们是帝国的未来,而他所传授的知识,将成为他们坚实的基石,支撑着他们茁壮成长。

    在这个傍晚,吴长生的声音如同天籁之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智慧的光芒。

    这个夜晚,注定将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记忆,激励着他们不断向前,不断追求知识的殿堂。

    ……

    在奉天殿内,朱元璋和刘伯温疲惫地打了个哈欠,他们互相对视一眼,彼此微笑着。

    他们仿佛心意相通,不言而喻,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们没想到,他们会蹲在这里停下来,静静地倾听吴长生的言论,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滞了。

    以至于忘却了时间,在地上蹲了整整一天。

    他们的身体,早就已经,不像年轻人那样有活力了。

    蹲在地上这么久,他们的双腿已经开始颤抖起来。

    不过,真的是太痛快了。

    他们的内心深处,萌生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和兴奋,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吴长生那令人震撼的言论,如一股清风拂过他们的心头,让他们茅塞顿开。

    原本对于大明的未来和前途,还有着些许困惑不解的朱元璋,听完吴长生的言论后,豁然开朗。

    他仿佛看到了大明王朝的未来,看到了前方的道路通向何方。

    在这一刻,他们心中的迷雾尽散,一切变得清晰起来。

    大明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已经有了答案。

    在奉天殿内,他们开始谋划着未来的计划,他们知道,要让大明更加繁荣昌盛,他们必须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时代,而他们,将承担起这份责任,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刘伯温,天色这么晚了,你今天也别回去了,就待在皇宫里吃吧。”

    朱元璋看了看即将落下的夕阳,又望了望体型消瘦的刘伯温。

    这才缓缓开口,要将刘伯温留下来,给刘伯温吃一顿好的,补补身体。

    “陛下!此事于礼不合,微臣万死难辞其咎啊。”

    刘伯温瞬间被吓得脸色发白,两只腿立刻软了下来,瘫倒在地上。

    皇帝请自己吃饭,放在别人面前,估计会开开心心的接受了,认为这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但刘伯温,对此,却畏之如蛇蝎,害怕的要死。

    “什么于理不合?朕就是天底下最大的道理。”

    “刘伯温,朕请你吃饭,你敢拒绝?难道,你想九族不保吗?”

    朱元璋佯装出一股怒色,狠狠盯着眼前的刘伯温,仿佛真的想灭掉刘伯温九族一样。

    那眸中散发出来的杀意,令人如坠冰窖。

    “陛下,微臣不敢!既然陛下如此盛情邀请,那微臣去便是了。”

    刘伯温见状,立刻头如捣蒜般落下,向朱元璋乞求饶命。

    最终,心高气傲的刘伯温,还是低下了他那高傲的头颅,屈服于朱元璋的淫威了。

    “这就对了嘛!刘伯温,你看看你,非要不识抬举。”

    “不和你开个玩笑,你还不肯答应下来呢。”

    朱元璋拍了拍刘伯温的肩膀,一脸玩笑般的说道。

    似乎,刚才那凶狠的模样,那说出灭刘伯温九族的话,只是朱元璋在开玩笑一样。

    不过,刘伯温,可不敢把朱元璋的话当成真的。

    君无戏言,朱元璋说的话,最终解释权,一切都在朱元璋的手中。

    想当年,朱元璋发放了不少的免死铁券,但有几个人,能成功用这个免死铁券免死的?

    想不想杀你,全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间。

    哪怕你有再多的免死铁券,朱元璋想杀你,那免死铁券,就是废铜烂铁一个。

    帝王心术,太难揣测了。

    谁如果真的相信了朱元璋的话,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很快,刘伯温便怀着胆战心惊的念头,跟随着朱元璋,开始了忐忑不安的用餐。

    在皇宫用完晚膳之后,刘伯温再也顾不得其他,连忙拒绝朱元璋在皇宫休息一晚的请求,立刻逃也似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看着刘伯温狼狈逃窜的模样,朱元璋的眼神中,闪过了一丝冷意。

    既然有吴长生这种人世大才存在,那么,刘伯温的存在,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而且,这个刘伯温,太心高气傲了,不好掌控。

    朱元璋心中对刘伯温产生了杀意,不能为他掌控的,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但很快,他看着刘伯温拖着那佝偻的身体,逐渐远去的身影,他终究还是消了杀心。

    刘伯温,对他,对大明,都有大功。

    若是杀了,恐怕日后会后悔的。

    ……

    时光匆匆流逝,岁月如梭,几年时间转瞬即逝。

    在这段时间里,泱泱大明朝,在吴长生提供的先进物品的帮助下,实力蒸蒸日上,宛如火箭般迅猛增长。

    如今的大明朝,实力强盛无比,睥睨天下,和过去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在吴长生提供的先进船只和航海技术的支持下,大明朝的海军实力,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膨胀。

    大明借此良机,开始清除周边地区的那些内忧外患。

    几年时间内,不仅成功剿灭了远逃海外的方国珍、张士诚等残党,同样将内部的白莲教等隐患,给镇压了下来。

    更是将肆虐沿海的倭贼尽数歼灭,将大明的兵锋直指倭贼的本土。

    倭贼的本土那些武士,见势不妙,急忙举起白旗投降,签下了每年上贡大明宝物的条约,才得以保住一线生机,开始了苟延残喘。

    然而,大明,之所以留下倭贼的本土,没有远赴海外,将倭贼的本土屠戮殆尽。

    并非吴长生仁慈,也不是朱元璋仁慈,更不是大明朝仁慈,圣母心泛滥,不去灭掉倭贼本土。

    而是因为,大明距离倭贼本土尚有一段距离,远征倭贼本土,还是有些许不划算的。

    相较之下,大明朝还有更为紧要的事务需要处理。

    倭贼的海外之患,留待日后再解决吧!

    大明的当务之急,还是北方的那些北元残党。

    大明朝,将全部兵力,都对准了北方的那个北元。

    在这几年时间内,在朱元璋的号令下,蓝玉率领了大明精锐,直逼北元残党的皇廷。

    最终抓住了机会,一击毙命,彻底打断了北元残党的复国梦。

    北元残党的统治者们,尚在争权夺利,醉生梦死之中,便被蓝玉给一锅端了。

    就连北元的那些王族们,都被蓝玉给斩草除根,杀的一干二净。

    蓝玉更是强取豪夺,将北元的王妃,给占为己有了。

    从此之后,漠北无王庭,整个大草原上,再也没有北元残党的踪迹。

    只剩下零零碎碎的一些不甘屈服的游牧部落,依旧在草原深处负隅顽抗着。

    不过,这些零散的游牧部落,还失去了领头羊和主心骨,又能翻起来什么风浪呢?

    随着北元残党的彻底覆灭,周围的那些小国,看待大明,便如同看到猛虎一般。

    高句丽等国,纷纷向大明投诚,心甘情愿的成为大明的附庸,当起了大明的属国,寻求着大明的庇护。

    为此,他们献出了自己国家的宝物,甚至连任命之权,都上交给了大明,完完全全的成为了大明的附庸。

    甚至连明朝的大臣到达他们国家之时,他们的皇帝都要毕恭毕敬的行臣子之礼,生怕怠慢了明朝的大臣,从而引来祸患。

    自此之后,大明朝,再无内忧外患,呈现出祥和安定的氛围。

    大明朝在北方的地位更加稳固,成为周围国家仰慕和依附的对象。

    朱元璋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整个大明朝的命运,让人们对他充满敬佩和畏惧。

    在朱元璋的统治下,大明朝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充满着希望和活力。

    百姓们安居乐业,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饥一顿饱一顿,三天饿九顿了。

    于是乎,朱元璋和那些大臣们,便将目光,放到了那些更加遥远的国度。

    而大明,能够达到如今这番繁盛的气象,自然离不开吴长生的鼎力支持。

    这几年来,吴长生夜以继日的传授着知识,以他的身体力行,为大明朝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

    而朱元璋,也在吴长生的建议下,将吴长生的那些思想和对世界的认知,记录下来,编撰成了一本囊括天下一切的《全球图志》。

    这《全球图志》,乃是一本近乎于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记载了世界各地的地理,文化,风俗等等相关的知识。

    随着《全球图志》的不断发行,很快便在那些士子们的小圈子里传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图志》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逐渐成了大明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籍。

    无论是高头大马的世家贵胄,还是穷苦潦倒的平民百姓,都能说上几句关于《全球图志》的内容。

    哪怕是最低贱的奴仆,在听到《全球图志》的要求后,都不禁露出了欣慰的脸色,由衷的感到自豪。

    每家每户中,必不可少的,便是《全球图志》了。

    听到《全球图志》这个名字,都能想到里面的内容。

    “书生解吟全球图,农夫能唱图志篇。”

    这便是当今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了。

    如今大明的人们,无论是知识分子,亦或是目不识丁的农夫,都能知道《全球图志》中的详细内容,了解《全球图志》中的异国风情。

    而《全球图志》这本书,更是被炒作上了天,一书难求,颇有一种洛阳纸贵的感觉。

    定价近乎于免费的《全球图志》,硬生生的被炒出了近十倍,近百倍的价格。

    这番意想不到的举动,不仅让吴长生赚的盆满钵满,更是让他获得了大量的恩师值。

    这用书籍,去传播自己的思想,同样能获得恩师值。

    吴长生因此,获得了许多的恩师值,购置了许多稀罕的物件。

    不过,吴长生的心胸极其广阔,他兑换的这些东西,全都是与自身无关的。

    都是为了提升大明朝的国力和百姓的生活水平的。

    譬如,吴长生他便兑换了大量的种子,这些种子,经过了现代科技的改良,产量早就今非昔比。

    并且,抗灾害的能力,也强大了许多。

    在吴长生将这些种子,发放给大明治下的那些农夫之后,大明的粮食,就有了质一样的飞跃。

    原先一亩地,一个农夫累死累活的,也种不到两百斤谷子。

    但在种下吴长生改良的种子后,一亩地,足足猛种出五百多斤的稻谷了。

    并且,还不怕那些洪涝干旱,大风霜冻等自然灾害了。

    不仅是吃的方面,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吴长生都有涉及。

    吴长生给整个大明,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甚至,隐隐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大明这片疆土悄无声息的发芽了。

    比西方那些狭小的国度,还要早上一百多年。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