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儒者,人之所需也!
很快,朱元璋和朱标,便被吴长生和宋濂的争论声再度吸引。
“那儒家呢?”宋濂听到吴长生这关于道教和佛教那些新奇的见解,立刻追问起吴长生关于儒家的看法。
“儒者,人需也!儒家,乃是人之所需,不可轻弃!
儒学在于教书育人,引人向善!人性本恶,唯有教育,方能使人向善,而这便是儒学的职业所在。
儒学,起到的便是引导作用,只有儒学,才能最好的引导国家的方向,让国家蓬勃发展,变大变强。”
吴长生不假思索的回道,仅仅只言片语,便将儒家的地位给抬上了天。
“好好好,好一个儒者,人之所需也!”宋濂闻言,当即激动开口,嘴角的笑意再也停不下来。
身为大儒,听到吴长生如此夸赞儒家,哪怕他和吴长生再怎么不对付,还是露出了痛快的笑意。
“可是亚圣孟子有言,人性本善,与你的人性本恶,并不相通啊!
吴长生,难道说,你不认同亚圣孟子的人性本善吗?”
宋濂虽然对吴长生儒者人需的说法很满意,但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吴长生所说的的人性本恶,与亚圣孟子的人性本善,截然相反。
这让宋濂借机发难,好好考一考吴长生,让吴长生知道,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不不不,不是我认同不认同,而是这个时代认同不认同。
每个时代,都有着每个时代的所适合的学说。
亚圣孟子的学说,至今已过了千年,早已被如今的时代所抛弃,再坚信亚圣的学说,只是固步自封,徒劳无功。
若是处于太平盛世,吹捧人性本善倒也没有多大问题。
但如果在乱世,或者刚结束乱世不久的时候,鼓吹人性本善,未免有些太过圣母了。
在我看来,如今这个时候,还是荀圣荀子的人性本恶更加重要一些。
我想,陛下一定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才将亚圣孟子的牌位,从文庙之中移出的吧!”
吴长生胸有成竹,微笑着开口,说出了孟子人性本善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原因。
旋即话锋一转,又将矛头引到了朱元璋的身上。
坐在帝王宝座上的朱元璋,听着吴长生和宋濂那无聊的辩论,早已昏昏欲睡。
如今突然听到吴长生的话,不假思索的便应了下来,“没错,没错!”。
真是瞌睡来了就来枕头!
同时朱元璋的心中,倒是对这个为自己排忧解难的吴长生高看了几分。
最近这几天,朱元璋因为移除孟子牌位这件事,和众位大臣起了不小的矛盾。
甚至有刚烈的大臣,毫不示弱,想要以头撞地,以死相逼,逼迫他放弃这个想法。
但在他的铡刀和强权威压下,几个带头的大臣,都被他杀鸡儆猴了,该贬职的贬职,该罢官的罢官。
少了那几个领头羊,这些大臣,最终也只能乖乖闭嘴,任由朱元璋将孟子牌位移出文庙。
不过,朱元璋心中清楚,这些大臣,只是口服心不服,畏惧自己的强权,不得不低头。
他们在暗地里,还指不定怎么骂自己这个胡作非为的莽汉皇帝呢!
当然,他可不是像吴长生这样说的,是因为孟子的学说,不适合当今这个局面,才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中移除的。
他只是前不久,偶然读到,亚圣孟子所著的那些书籍,发现其中那些民贵君轻的言论,太过狂妄,有损到他的皇帝地位。
这才一怒之下,令人撤去文庙中供奉孟子的牌位。
不过如今,既然吴长生这样说了,他正好借此机会,解释一下自己非要搞孟子牌位的原因了。
想必,在这之后,群臣对于孟子被他移出文庙一事,便不会再那么激烈的反对了。
“孟夫子的学说,虽然有几分正确的,但如今这种时候,孟夫子确实不太适合放在文庙之中。
乱世当用重典,同样适合现在这个情况,天下初定不久,人心未安,各路宵小之辈,仍然贼心不死。
若是太过仁慈,多半只会再生事端,唯有以严刑峻法制人,才能使百姓各得其所,不惹是生非。
以法治国,重用刑法,才能保证恶人不会犯事。
宋濂,吴长生,你们之间的这场辩论就到此为止了。
你们两个,说的都各有道理,难分伯仲,不必继续吵下去了。
太子太傅,又不是只能有一个,你们两个,都是太子太傅就是了。”
朱元璋大手一挥,仅仅只言片语,便敲定了最终的结果。
纵使吴长生和宋濂说的如何舌灿莲花,最后的决定权,始终牢牢把握在他这个皇帝手中。
他始终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存在,能够一言决定手下臣子的命运!
“微臣,叩谢主隆恩!”
吴长生瞬间跪倒在地,叩谢起朱元璋的大恩大德。
大丈夫在世,能屈能伸!
在朱元璋手下办事,可不能太过硬气!
否则,一旦惹怒了老朱,到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的功臣,被老朱抄家灭族的,数都数不清了。
“陛下,这……”
宋濂闻言,张了张嘴巴,当即还要再度开口争辩。
他对吴长生能够担任太子太傅一事,仍然很不满。
若是让吴长生这个歪曲孔圣之言的人担任太子太傅,他不敢想象,太子和皇太孙会被吴长生带坏成什么样子。
“够了够了,早朝之上,是商议朝廷大事的,你们为了虚名虚利争来争去,是不把朕放在眼里吗?”
朱元璋冷哼一声,锐利的目光犹如尖刺一样刺向宋濂。
“臣不敢!”宋濂缩了缩自己的脑袋,畏惧的看了朱元璋一眼,最终还是闭紧了自己的嘴巴。
“还有你们,你们有其他意见吗?没有的话,就这样定了!”
朱元璋环顾四周,冰冷的眼睛扫向其他大臣,犹如一条毒蛇寻找猎物一样。
那些畏畏缩缩的大臣们,感受到朱元璋话里的冷意,哪里还敢再对着干?
“陛下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万岁!”
“陛下圣明,我等没有意见!”
众大臣立刻称赞起朱元璋的英明决策,厚着脸皮拍起朱元璋的马屁。
很快,在朱元璋的一锤定音之下,宋濂和吴长生的辩论到此戛然而止。
哪怕宋濂,还有心想要继续询问吴长生,却被朱元璋那择人而噬的眼神给吓退了。
只能委屈巴巴的站在那儿,不发一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