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 章 平南王府
朱锦巷里住着的,不是皇亲国戚,便是朝中重臣,寻常百姓,根本不敢踏足这里。
朱锦巷往南,只有一座高墙大院,那便是平南王府。当年百里榷建立了定国,论功行赏时,便将此处赏赐给了平南王。
彼时,这里有三座大院,乃是前朝丞相,定国公,还有大长公主府的府邸。
前朝被推翻,这里荒废了下来,皇帝着人重修一座大宅院,并将此处赏赐给了平南王。
平南王谏言,平南王府不可超过规制,否则,宁愿抗旨也不肯接受。
无奈,皇帝只好依了平南王。曾经的定国公府和大长公主府被夷为平地,重新修建了一座新的大院。
四扇铁木大门,两边各开一个角门。大门前一左一右两尊青铜麒麟,按皇帝的意思,本来是要砌两尊汉白玉的麒麟,但又被平南王婉拒。
平南王陪着百里榷推翻前朝,建立定国。一路披荆斩棘,浴血奋战,无数次救百里榷于危难之中。
于公,平南王立下不世功勋,于私,他与百里榷乃是生死之交。他这样的身份尚且拒绝奢靡,何人又敢越过他去?
是以,除了皇宫,在定国,平南王府便是最尊贵的地方了。
不能用奢华来衡量平南王府,因为王府除了庄严肃穆以外,并没有奢华之处。
平南王府占地面积之广,府内修建人工湖,拱桥用的铁木做原材料。
由于地皮实在太大了,除了修建内外院落,便是小桥流水,花圃果园,水榭亭台。若论起风景,怕是没有什么地方比平南王府的风景更为宜人了。
一路走来,武乐宁感觉自己好像进了园林。过桥穿廊,踏叶拂花,欣赏着景色,倒也不觉得累。
武乐宁是世子的未婚妻,也是平南王府未来的主子,管家不敢怠慢,亲自迎她入厅。
早有下人跑去禀告平南王妃身边伺候的人。平南王妃听说武乐宁已经入府,便带着身边的几个人出了院子。
管家领着武乐宁来到沧月厅,门前一名嬷嬷迎了过来,笑容可掬地问道:“可是武小姐到了?”
管家拱手答道:“洛嬷嬷,这位正是武小姐,烦请嬷嬷带她去见王妃。”
洛嬷嬷微微颔首:“秦管家只管放心忙去吧,这里交给老奴便可。”
他二人也不过是客气一番,虽说这里属于前院,但王妃邀了女客,秦管家一个外男也不便留在此处。
两人交接完,秦管家就离开了。洛嬷嬷走到武乐宁的面前,俯身行礼:“老奴给小姐请安了。”
武乐宁虚扶一把:“嬷嬷客气了。”
武乐宁面带微笑,没有刻意的降低姿态,也没有讨好的意思。洛嬷嬷看了,暗自点头,对武乐宁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作了个请的姿势:“王妃得知小姐到了,已经在厅内等候,小姐请。”
武乐宁微微颔首,跟在洛嬷嬷身后,走进了厅内。
入厅,有一架屏风立在靠右边的位置。绣着清雅图案的丝质屏风,影影绰绰能看见厅里的人影,但看不真切。
洛嬷嬷带着武乐宁到了厅里,武乐宁微微低着头,只听见洛嬷嬷说道:“王妃,武小姐到了。”
洛嬷嬷退到一旁,武乐宁独自站在厅中央,俯身行礼:“臣女拜见王妃娘娘。”
柔柔的女声响起:“今日只是家宴,武小姐莫要拘谨。”
听了这话,武乐宁便抬起了头。眼前的妇人,眉目如画,有倾国倾城之色。即便是人至中年,也不减她半分风韵。
她明明贵为平南王妃,却一身素净的玉色衣裙,臂间挽着一条青色的镂空描金轻纱。
寻常妇人发髻,斜插一支青玉簪。雕刻的层层花瓣中间,一颗鸽子蛋大小的椭圆形鸡血石,衬托了这支簪子的价值。
一对青玉吊坠垂在耳畔,露出的颈项,衬得肌肤欺霜赛雪。
以萧知意那样的脾性,让人很难想象,他的母亲竟然是这样一位温柔端方,和蔼可亲的人。
平南王妃打量武乐宁几眼,唇角噙着浅浅的笑意,说道:“别站着了,过来坐吧。”
武乐宁在她下首的左边落座,平南王妃望向一旁的婢女吩咐道:“给武小姐看茶。”
婢女端着托盘,将里面的茶盏和点心摆在了方几上。平南王妃客气地伸手示意:“武小姐请用茶点。”
武乐宁顺从地端起茶盏,轻轻呷了一口,茶水芳香四溢,回味甘甜,应是花茶。
花茶在定国贵女中比较受欢迎,但能将花茶做好的人不多。这杯花茶,相当有水准,比起后世,不遑多让。
平南王妃见武乐宁对花茶似是颇为喜爱,笑道:“武小姐对花茶也有研究吗?”
武乐宁摇了摇头:“臣女的烹茶手艺恐是拿不出手,只是感觉做这花茶之人,想必是个心思巧妙的。”
闻言,平南王妃来了兴致,问道:“武小姐何出此言?”
武乐宁又品了一口花茶,望着杯中茶汤答道:“这茶汤颜色看上去,会让人误以为是红茶,实则不然。
应该是先采摘了新鲜的花瓣晾干,而后入温热的水冲泡。若用滚烫的水浸泡,则茶汤入口就没有这般的清香甘甜了。
最巧妙的是,里面应该还加了山楂片,葡萄干,虽然浸泡过的东西都被过滤掉了,但这清香甘甜中,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酸甜,着实让人回味无穷。”
听完武乐宁的话,平南王妃不禁鼓起了掌,赞叹:“多少此道中人都无法完全判断出,茶汤中所有的配料,武小姐却能分毫不差的说出来,真叫人惊奇又意外呀!
实不相瞒,这花茶呀,是我的养女薇薇所做。她平日里呀就喜欢捣鼓这些个玩意。正好,你们年纪相仿认识一下,以后也好多多相处。”
平南王妃转向婢女,说道:“去请小姐过来。”
婢女俯礼退了出去。平南王妃招呼武乐宁继续品茶用点心,大约盏茶的功夫,离开的婢女归来,禀道:“启禀王妃,小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