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名家批注周易 > 复卦第二十四

复卦第二十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周而复始

    复卦寓意周而复始,循环再生。

    【题解】

    “复”是自然界的常见现象,如日月东升西落,植物生老壮死,动物冬眠春醒,四季更迭,寒往暑来,飞雪迎春,夏雨金秋,沧海桑田,高陵深谷,等等,呈现出一种周而复始的规律性运动。也正因为“复”的含义以好的居多,而且是自然的规律和社会的固有现象,不可逆转,故此《易经》复卦卦辞认为,“复归畅通无阻。此时出出入入都不会染上疾病,朋友间来往也不会有过错。反复是自然的规律,七天为一周期。就像从一阴初生的姤卦开始,经过遯、否、观、剥、坤等卦的演变,又重新出现一阳初生的复卦一样。复归的时代是顺利无阻的。”

    从复卦所代表的天寒地冻,千里冰封,银装素裹的北国冬季看,确实不是一个出游经商、巡视检查的好季节。然而,正是在这个冰天雪地的季节,易家却根据丰富的天文地理人文知识,看到了万物阴盛至极转消,大地微微暖气吹的阳气复苏之象,这是极不简单的。从六爻的爻辞里,看到改变剥削的错误,脱离被剥夺的困境,修养复德的要旨,及复兴之道的真谛。

    【原文】

    复1,[陆德明《经典释文》:“复,音服。反也,还也。”]亨。[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何妥曰:“复者,归本之名。群阴剥阳,至于几尽,一阳来下,故称反复。阳气复反,而得交通,故云&lsquo;复亨&rsquo;也。”]出入无疾2,朋3来无咎。反复其道4,七日来复5。利有攸6往。

    【注释】

    1复:卦名。卦义:一阳来复,复归、归本,复返等。

    2疾:病。

    3朋:朋友。

    4反复其道:一年配十二月卦,天道反复运行。

    5七日来复:剥卦初位是“甲日”,至上位为“己日”,覆成复卦初九为“庚日”,一共“七日”,庚日为刚日,因而说“七日来复”。

    6攸:所。

    复卦图

    “复”含有“相反”、“返回”二义。第一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必然向其相反方向转化;第二指事物的发展要经过否定之否定阶段。所以“复”既是运动转化,又是循环再生。

    【译文】

    复卦象征复归,亨通顺利。出入没有疾患,友朋前来无灾患。返转复归循着一定的规律,七日中打一个来回。利于往前进发。

    【解说】

    复一阳生于五阴之下,阳气潜藏,却生机已萌,后势看好,故“亨”。复字有往复、恢复、反复、复原之义。复是震雷潜藏于地之下,有万物死而复生之义。阳气始动于凝阴之中,阴盛将尽而阳将生。剥至极上阳就要复,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原文】

    《彖》曰:复亨1,刚反2。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3也。“利有攸往”,刚长4也。复其见天地之心5乎。

    【注释】

    1亨:通达。

    2反:通“返”。

    3天行:天道。

    4长:增长。

    5心:中心,最重要的地方。

    【译文】

    《彖传》说:复归,亨通顺利,表明阳刚反归。阳动而顺从自然之理往上行,所以“出入没有疾患,友朋前来无灾患。返转复归循着一定的规律,七日中打一个来回”,这是大自然运行的法则。“利于往前进发”,说明阳刚之道逐渐增长。复卦中可以见到天地生生不息的规律。

    【解说】

    复卦是由剥卦而来,是上九刚爻下返初六位置而来,就是“刚反”复卦下震为动,上坤为顺,就是“动”而以顺行,此时阳气萌发,可以行动。在消息盈虚渐次变化的轨道上,刚爻从一位复卦,依次经过六个消息卦,重新回到一位复卦,一个轮回共七个次序,一个位次一日,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叫作“反复其道,七日来复”。这七个阶段的卦分别是:阳于初爻的复,二爻的师,三爻的谦,四爻的豫,五爻的比,六爻的剥,再回到初爻的复,有如一周有七天。复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生生不已的天道。

    【原文】

    《象》曰:雷在地中1,复。先王以至日2闭关3,商旅不行,后4不省5方6。

    【注释】

    1雷在地中:复卦上,下震为雷,上坤为地,因而说“雷在地中”。

    2至日:指冬至之日。

    3关:关卡。

    4后:君王。

    5省:视察。

    6方:邦国,泛指天下各地。

    【译文】

    《象传》说:震雷藏于地中,象征复归。先代君王效法此种精神,在冬至那一天封闭关卡,不使商贾旅客通行,君王也不巡视四方。

    【解说】

    复卦上坤为地,下震为雷,是雷在地中的象,称为地雷复。震雷潜伏在地下,是阳气潜伏的状态,但到了冬至这一天,太阳开始从回归线回归,也就是“一阳来复”。复卦代表冬至,当日黑夜最长,白日最短。再往后,白日渐渐变长,黑夜慢慢变短。至日一为冬至,一为夏至(阳极一阴生),一潜,一伏,故古时这两天皆公休,安静休养生息,不宜妄动。

    【原文】

    初九,不远复1,无祗2悔,[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侯果曰:祗,大也。]元3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4身也。

    【注释】

    1复:返回。

    2祗:大。

    3元:大。

    4修:修养。

    【译文】

    初九,行之不远就要返回,不会有灾患悔恨,至为吉祥。

    《象传》说:行之不远就要返回,这是修身迁善改过的方法。

    【解说】

    “不远复”就是尽快地复得,初爻知过速改,即是失而迅速复得,才不至于悔。元者善之长,初阳元气再生,故“吉”。阳微故宜修养以待,不宜远行躁动。

    春秋时期,晋灵公残暴成性,滥杀无辜。他经常还从高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以此来取乐。有一次,厨子做的熊掌没有熟,灵公就下令杀死了他,把他的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扔掉。经过朝廷时赵盾和士季偶然经过,发现了厨子的手,于是追问厨子被杀的原因,得知事情原委后,为这件事感到忧虑。赵盾准备去进谏,士季说:“如果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吧,如果没有采纳,您还可以再继续劝说。”士季往前走了三次,并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看见。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看了看他一眼,说道:“我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了,正准备改正它。”士季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嘴上认错,实际上根本听不进去。后来赵盾多次进谏,灵公竟派人暗杀赵盾。最后赵值族人赵穿将穷凶极恶的晋灵公杀死。

    晋灵公作恶多端,经人劝诫也没有“不远复”,最终被杀,实在是罪有应得。

    【原文】

    六二,休1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2仁也。

    【注释】

    1休:休息。

    2下:作动词,让。

    【译文】

    六二,美满地复归,吉祥。

    《象传》说:美满地复归,吉祥,说明让贤于有德君子。

    【解说】

    休意为止息。休复,休息以待来复,这是说初元之纯阳之气与六二纯阴之气相提携、相济助而成长。初九之“元吉”是复归于元,六二爻为休养生息以恢复。六二本来乘刚于初九,但初九力弱,没有逼迫六二,加之六二中正,对下面的初九极为仁义,虚位以待(以下仁也),所以有“休复之吉”。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正与此爻义相合。

    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但是他贪玩、不好学。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跑出去玩。他四处闲逛,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地磨着铁杵。李白觉得很奇怪,就上前问到:“老婆婆您在做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吃了一惊问:“这么粗一根铁杵几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深受教育,从此刻苦学习,后来成了中国一位大诗人。

    【原文】

    六三,频1复,[李镜池《周易通义》:“频,借为颦,皱眉头。”]厉2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注释】

    1频:频繁。

    2厉:严重,危险。

    【译文】

    六三,频繁地复归,虽有危险却无灾咎。

    《象传》说:频繁地复归的危险,从改邪归善之意来看没有灾咎。

    【解说】

    频复是频频躁动,又频频休息;频频犯错,又频频改过。六三以柔居刚位失位,上承下乘皆阴,又无应与,无朋无友,无依无靠,故“频复”而有“厉”,但知其危厉而复归息养,则可“无咎”。小过不断,大过不犯,总比死不改错好。所以《小象》说“义无咎”。就道义上来说上有可原谅之处。此爻为反复。

    春秋时期的蘧伯玉就是一个富于自省精神的人。有一天,蘧伯玉派人拜望孔子,孔子向来人询问蘧伯玉的最近的情况,来人回答说:“他现在正设法减少自己的缺点,可是却苦于做不到。”蘧伯玉每一天都要思考前一天所犯的错误,力求使今日之我胜过昨日之我,他每一年都要思考前一年的不足之处,到了五十岁那年,仍然在思考之前所犯的过错。此所谓“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原文】

    六四,中行1独复。[徐子宏《周易全译》:“中行,中途,半路。”]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2也。

    【注释】

    1中行:中道,中途。

    2道:道义。

    【译文】

    六四,与多人一同出行中途独自返归。

    《象传》说:“与多人一同出行中途独自返归”,说明遵从正道。

    【解说】

    六四居众阴爻之中,独与初应,故曰“中行独复”。特立独行,孑然一身。六四在众阴之中尚能知复,可见六四主观上是好的,但从客观上来看所应的初爻阳弱给予的支援不够,无法成大器,故不言吉凶悔吝。

    此爻不肯苟合众阴,为道是从,身虽孤独,道却不孤。在坤中不从坤而从阳,是“出淤泥而不染”,是随俗而不附和,居乱而不为所污。从道远应,德不孤,必有芳邻襄助。

    陶渊明即是这样的人。他年轻时曾胸怀“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于是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官职,每次任期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与污浊,于是四十一岁时还家归隐,过起了闲适自由的田园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道,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他的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这种境界,使他的诗流传后世,经久不衰。

    【原文】

    六五,敦复,[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敦复者,受人之督责促迫而返。”]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1以自考2也。

    【注释】

    1中:正。

    2自考:自我成就。

    【译文】

    六五,敦厚笃诚地复归,没有悔恨。

    《象传》说:“敦厚笃诚地复归,没有悔恨”,说明以居中持正来反身自察。

    【解说】

    敦是质朴敦厚貌,是积厚之象。六五敦复是历尽沧桑,大彻大悟,是扪心自问(中以自考也),是无怨无悔,是返归本性。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就“大彻大悟”地表达了“觉今是而昨非”的人生感悟。是陶渊明的代表作。陶渊明生活在政治极为混乱、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他厌弃仕途,主动隐遁山林,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归去来兮辞》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文章也因为作者洒脱的精神境界而显得灵动自然,令人回味无穷。

    欧阳修甚至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原文】

    上六,迷1复,凶,有灾眚2。用行师3,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4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5君道也。

    【注释】

    1迷:迷失道路。

    2眚:过错,祸殃。

    3行师:出兵作战。

    4克:能。

    5反:违反。

    【译文】

    上六,迷途不返,有凶险,有灾祸。如行兵作战,最终将有大败,危及国君,以至十年之久不能出兵征战。

    《象传》说:迷途不返有凶险,这是说违背了君王之道。

    【解说】

    “迷复”是迷失道路而不知返,一意孤行。上坤为荒,为乱,故为“灾眚”。灾是外来之祸,是天灾。眚是内生之祸,是自作孽。“灾眚”是内忧外患皆至,动辄得咎。坤为众,故为师。坤为至阴为死丧,又复本是休息之卦,故行师“终有大败”。坤为国,震为诸侯为王,故曰“国君”。“不克征”者,是说不能战胜,不能兴起。他爻皆可承阳,独上六无路不能,“反君道”,即上六不承阳,强与阳争则是叛君命,而殃及国君,故曰“以其国君凶”。十是终数,是说只要迷的状况不改变,灾眚也不会改变。残暴成性的晋灵公,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假使他听了赵盾等人的劝告,迷途知返,就会大吉大利。可他非但不听,还要暗杀赵盾,最终被杀,连性命都丢了,比“十年不克征”的灾难还要重。

    上六鬼迷心窍,妄为行师,必尝败绩,想要回头迷失已远再也回不去,虽十年也无法攻克。老子曾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系辞》说:“复,德之本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