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再回首我心依旧 > 第92章 赵王诚惶诚恐

第92章 赵王诚惶诚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云熙决定从敌人的内部下手,制造混乱,让他们自乱阵脚。他将派出密探,深入敌人的营地,散布虚假的消息,挑起他们之间的矛盾。

    与此同时,他还会利用外交手段,与其他国家结盟,共同对抗赵国。这样一来,赵国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攻打起来也就会更加顺利。

    云熙的计划周密而详尽,他相信只要执行得当,一定能够实现他的目标。他的决心如同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前方的道路。第二日,早朝结束后,刘治将姚琛、贺朝阳和徐之水留了下来。在乾天宫,四人围坐在一起,重新商议攻打西南城的事宜。

    刘治神情严肃,他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道来,眼神坚定且充满决心。姚琛专注地倾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他的表情严肃,似乎在思考着战略的细节。贺朝阳则微微皱眉,提出一些疑虑和可能遇到的问题,他的言辞犀利,却也显示出他对此次行动的重视。徐之水沉默不语,仔细斟酌着刘治的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思熟虑的光芒。

    整个场面气氛紧张而严肃,每个人都深知攻打西南城的重要性和困难。他们相互交流、商讨,试图找到最佳的方案,以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们的决策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

    皇上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他看着眼前的地图,目光停留在西南城的位置上,仿佛能看到那里的战火与硝烟。

    贺朝阳跪地抱拳,眼神坚定地看着皇上,他的声音铿锵有力:“皇上,打仗就有人员伤亡,如果顾及这个问题,那么西南城就会永远让赵国统治。我们不能让赵国得逞,必须奋起反击!”

    皇上微微点头,似乎在思考贺朝阳的话。他知道战争的残酷,但也明白西南城的重要性。皇上的眼神渐渐变得坚定起来,他抬起头,看着贺朝阳说:“你所言甚是,我们不能畏惧战争,不能让赵国践踏我们的国土。只是这一仗,必须要有详尽的计划,尽量减少伤亡。”

    贺朝阳磕头谢恩,“皇上圣明,我等定当全力以赴,制定周详的战略,为保卫国土而战!”他的声音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皇上站起身来,双手扶住龙椅的扶手,“好,朕相信你,也相信我大齐的将士们。去吧,做好战前的准备,待时机成熟,我们一举夺回西南城!”

    刘治凝视着贺朝阳,从他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信心。这信心如火焰般燃烧,重新点燃了刘治内心的斗志。

    徐之水激动地站起身来,声音带着恳切与担忧:“皇上,西南城中有三十万无辜的百姓啊!一旦战争打响,他们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的话语沉甸甸地落在每个人的心头,引发了一片沉默。

    众人的目光交汇在一起,表情严肃而沉重。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他们,而三十万百姓的命运如悬在一线。刘治深知这场仗的艰难,但他也明白,为了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福祉,有些牺牲是无法避免的。

    刘治深吸一口气,他的声音坚定而沉稳:“我明白百姓的苦难,但我们不能退缩。我们要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保护每一个无辜的生命。”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我们有责任为国家和人民而战!”

    贺朝阳点头表示赞同,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决心:“我们将制定周详的战略,不辜负皇上和百姓的期望。”

    在紧张的气氛中,他们开始谋划战略,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准备。每一个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一步都充满了责任与担当。他们决心用智慧和勇气守护这座城市,保护百姓的安宁。

    为了制造这个假象,城中的官员们开始了一系列秘密行动。他们首先散布一些谣言,声称西南城将有大灾难降临,只有离开才能保命。同时,他们还组织了一些假的逃离行动,让一些人装作惊恐地逃离城市,制造出一种恐慌的氛围。

    城中的大街小巷贴满了告示,上面写着一些危言耸听的话,让人们心中充满了恐惧。官员们还派人在城中各处宣讲,夸大灾难的严重性,劝说百姓们尽快离开。

    百姓们开始感到不安和困惑,一些人开始相信这些谣言,决定离开西南城。他们纷纷收拾行囊,带着家人和财物,踏上了逃离的道路。路上,人们互相传递着恐慌和不安,更多的人加入了逃离的行列。

    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离开,城市变得空荡荡的。原本热闹的街道变得冷清,商店关门,市场也变得萧条。而那些制造假象的官员们,却在暗中观察着这一切,他们的目的似乎正在逐渐达成,徐之水把自己办法说了一遍。

    刘治坐在椅子上,认真倾听着徐之水的想法,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神情。当他听到徐之水的观点与云熙的想法如出一辙时,脸上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微微点头,表示对徐之水的认可,仿佛在说:“这个办法不错,值得一试。”此时的刘治,心中对徐之水的智慧和能力多了一份赞赏,对未来的事情也多了一份信心。

    在议事厅内,姚琛与徐之水对视一眼,彼此的想法不言而喻。姚琛微微点头,表示对徐之水的想法深表赞同。

    贺朝阳坐在一旁,原本紧绷的神情逐渐缓和下来。他静静地思考着徐之水的话,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武将,可能在思考问题时过于单一,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他不禁暗自感叹,自己的确不能一意孤行。

    最终,四人达成了共识。他们的目光交汇在一起,彼此露出了释然的笑容。这个决定不仅代表着团队的协作,更意味着他们能够以更加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刘治站起来神情严肃但充满决心。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命令大家立即开始准备。纷纷响应,迅速行动起来。

    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每个人都深知任务的重要性。有的人开始组织队伍,分配工作;有的人忙着准备物资,确保一切准备就绪。大家的脸上都写满了专注和热情,他们明白,只有声势浩大,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

    一夜之间,布告贴满西南城中的大街小巷,城中顿时躁动起来,聪明了开始携家带眷离开这个住了几代人的地方,而又有些顽固不化的人,觉得不可能,京城离这里几千里,想要打过来根本不可能。

    他们对这里太难舍去,他们走出这个城又能去哪里?

    赵亮听闻此事后,心急如焚,立刻召集各位大臣前来议事,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万古认为,刘治此举显然是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要制造声势,给自己一个下马威。他企图让自己知难而退,但实际上,要想从数千里外攻打过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宁国虽然在麦云山上部署了十万兵马,但等到援军抵达时,恐怕早已溃不成军。因此,对于这件事无需过于担忧。

    然而,冯凯却持有不同看法。他深感此事至关重大,刘治之所以制造如此浩大的声势,实则是为了确保战争一旦打响便毫无后顾之忧。于是,他向皇上建议尽快关闭城门,并将百姓牢牢控制在城内。此外,冯凯还透露自己手中握有一张王牌,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赵亮仔细聆听着众人的意见,觉得他们所言均有一定道理,一时间竟陷入了两难境地,不知该如何抉择。

    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发言,各抒己见,对这件事情进行深入地剖析和探讨。

    有的大臣认为此事事关重大,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有的则主张采取果断措施,以防事态进一步恶化。一时间,朝堂上争论不休,各种观点交织碰撞,好不热闹。

    其中一位年老的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此事不可小觑。我们必须全面了解事情的经过,权衡各方利益,方能做出明智的决策。”他的话语沉稳有力,引得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另一位年轻的官员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然而时间紧迫,若不迅速行动,恐怕会错失良机。当机立断才是上策啊!”

    此时,又有几位大臣附和道:“所言甚是!我们不能犹豫不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们纷纷进言,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得整个朝堂气氛变得愈发紧张激烈起来。

    “皇上,微臣认为实在不必为此事感到惶恐不安。依微臣之见,刘治此番举动无非是想搅乱西南城,令我等无法有效治理。此乃其阴险狡诈之计,万不可掉入陷阱啊!”户部尚书许怀远义正言辞地说道。

    “微臣附议许尚书所言。若此时关闭城门,恐怕会产生事与愿违之效。”工部尚书常德紧接着附和道。

    “臣赞同。”

    “臣亦赞同。”……

    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众多大臣纷纷表示支持许怀远的观点。粗略一数,竟有半数之多。这些大臣们目光锐利,显然都看穿了刘治的企图。

    赵亮深以为然,但眼看着城中百姓如潮水般离去,门市紧闭,那些富裕之家早已迁徙他乡,仅余一些贫苦之民,要不就是年老体弱、身患疾病之人。长此以往,西南城必将自行崩溃。

    许怀远再次提议道:“那便将楚国百姓迁至此处吧!凡举家迁出者,其房屋即刻让楚人入住。如此一来,看还有谁敢轻易离去!”

    然而,赵良仍心存疑虑:“可若是宁国此时攻打过来,我们岂不是陷入被动局面?”

    “宁军之所以迟迟未发兵进攻,无非是因为路途遥远,千里迢迢赶来后必然疲惫不堪。此外,他们对本地地形生疏,且可能会遭遇水土不服等问题。这般状况下前来征战,无异于拱手送上兵力啊!”许怀远边说边露出洋洋自得的笑容,暗自庆幸自己竟能如此清晰地剖析敌军形势。

    冯凯眼见众人意见如此统一,心知单凭自己一人之力实难改变当前局势。他不禁暗自思忖:“难道赵亮真如传闻所言,乃是无道昏君?这样的君主,我又何必再保他!还是趁早为自己谋算后路才是上策。”

    而此时的赵亮似乎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他下令道:“但凡城中有百姓迁出,便立刻安排一名赵国百姓迁入。”此令一出,宁国民众顿时哗然。他们难以接受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的家园,如今却要拱手让与他人。许多人愤愤不平,表示坚决不愿搬迁。

    那些颇具远见之人纷纷举家迁徙,远离是非之地。剩下的,则多是贫苦百姓,或是因家产众多、割舍不下而无奈留居原地者;亦有部分生意人,由于货物堆积如山,一时难以搬运,只得留在城中。

    矛盾越来越大,赵国人对自己分的房子不满意,选择强行占据好的,把喜欢的房子占为己有,出现了人命案。

    西南城的宁赵两族百姓数量各占一半,如此一来,城中可谓热闹非凡。楚国百姓自恃其君王乃楚人出身,态度较为强硬;而宁国百姓则以本地住户自居,觉着已在此居住数代之久,外来之人岂能与他们平起平坐?于是乎,双方时常争吵不休,乃至演变为流血冲突之事亦屡见不鲜。府衙门前每日都挤满了前来告状之人。

    赵国人自然偏袒同族人,此种行径令宁国人愤恨不已、怨言四起。不仅如此,因争斗不断,西南城内经济渐显萧条之态:百姓无心务农,商人无意经营买卖,皆只为些许琐事争执不下。

    皇宫门口人头攒动,聚集了众多宁国人前来告御状。他们满脸悲愤,手持诉状,高声呼喊着冤屈与不公。然而,赵亮心中却暗自窃喜,他对眼前的情景甚感满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