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暴风雨即将来临
而更令桑弘羊感到震惊的是,西域如今似乎已经形成了贸易体系和供给体系的雏形。
他不但在龟兹国看到了大量由大汉监管的冶铁厂房和兵器厂房,甚至还见到了类似于大农令的算筹机构,许多加入“西约”的西域国家的相关数据都汇聚于西域总部,已经有一干熟练掌握算盘的人在计算与统计……
还有兵源。
现在“西约”的兵源已经不太依赖汉军。
虽然许多西域小国人口很少,但你派五百我派一千,随随便便汇聚在一起就是一支几万人的军队。
倘若紧急动员徭役,甚至可以再翻几倍。
而这个联军的指挥权,却还抓在大汉这个“西约”唯一的常任理事国手中,又或者也可以说就是抓在刘据手中。
这是什么?
国中之国么?
桑弘羊都不敢想,刘据究竟是打算做什么?
此前往来长安与西域的几个使者,回去之后也并未向刘彻汇报过这个情况,桑弘羊怀疑他们都是因为拿了刘据的“西域土特产”,因此吃人嘴短,才选择视而不见。
又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毕竟有些事情只有站的够高,才能看的清楚……
桑弘羊现在觉得,只需再给刘据一些时间。
只怕当今天子就彻底失去可以钳制刘据的东西了。
粮草?财政?兵器?兵源?马匹?
这些东西刘据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通过“西约”自给自足,而就算那些西域国家各怀心思,但在“西约”的大框架下,也没有人敢与刘据叫板。
更何况刘据的身后还有一个大汉,将匈奴彻底赶出了漠北的大汉,如此凄惨的前车之鉴,又有谁敢当出头鸟?
甚至桑弘羊觉得,如果刘据继续留在西域。
假以时日恐怕就不是当今天子是否还可以钳制刘据的问题,而是刘据要不要钳制当今天子的问题。
大汉虽然手握一座海外银山。
但想要将这座银山花出去,变为真正的现实利益,那么就一定离不开西域的这条商道。
而这条商道,则掌握在“西约”,也就是刘据的手中。
届时刘彻与刘据父子和睦,这条商道就是大汉的,自然所有的利益也归大汉所有,可是若这对父子的关系出现了问题,那么“西约”可就是比此前的匈奴更加令大汉头疼的庞然大物了。
毕竟匈奴此前还只是间接控制。
这数十个葱岭以东的西域国家一直都是各自为政,说白了就是一盘散沙,大汉若要逐个击破,简直易如反掌,匈奴亦是如此。
但刘据搞出来的这个“西约”,却将这些西域国家全部绑定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联盟。
这个庞大的联盟,足以令大汉与此前的匈奴感到头疼,在许多事情上不得不作出一些妥协。
这件事在“西约”的第一批成员国,疏勒国身上已经有所体现。
乌孙国可是葱岭以东的西域国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足有数十万人口,但面对匈奴的时候,竟是三日便被破城,说是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亦不为过。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的自然便是疏勒国。
疏勒国人口连万数都不到,一共就一座王城,但有“西约”联军的联合协防,汉军只是出了一千兵马,便成功抵御了匈奴,令其不敢进犯半步,转而去劫掠了并未加入“西约”的莎车国。
还有比这样的事实更有说服力的么?
桑弘羊甚至可以预见,经过这次事情之后,“西约”必将迎来一个更加快速壮大的趋势,说不定极短的时间内,便可让所有葱岭以东的西域国家加入“西约”。
如今唯一值得庆幸的是。
刘据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始终都是以大汉的名义与大汉皇子的身份进行。
而这些西域国家加入“西约”的首要条件,便是向大汉臣服,承认大汉在“西约”中唯一常任理事国的事实。
只是不知这是刘据在借大汉的势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还是心中依旧有着大汉,并未做脱离大汉之想。
不过就算刘据真有自立为王的想法,桑弘羊也不是不能理解。
毕竟对于一个废太子而言,刘据的处境其实并不算好,未来已经变得极不确定。
而在西域称王,却是他现在可以把握的事情。
桑弘羊精于心算,善言利益,自然分得清如何选择利益更大,性价比更高……如果换做他是刘据,他应该会选择就这样自立为王,因为这样可以确定保本。
可这对于大汉而言,对于刘彻而言。
却是难以想象的巨大损失……
带着这样的顾虑,已经在龟兹等了几天、详细了解过西域情况的桑弘羊,终于见到了刚从乌孙国回来的刘据。
“殿下,陛下让下官转告你,他想念你了,皇后也想念你了,还有你的妻子和幼子都想念你了。”
桑弘羊并未像其他的使者一样,按部就班遵照礼节的宣读圣旨,而是用更容易触动刘据心中亲情的温情语言说道,
“陛下还说,你这回劳苦功高,是时候回京歇息歇息了,切莫像卫大将军和霍大将军一样累垮了身子,无论是陛下,还是大汉,都已经不起如此损失。”
这倒也的确是刘彻的原话,桑弘羊也不算是在欺骗了刘据,只是比较注意方式方法罢了。
“终于还是来了……”
刘据闻言却是长舒了口气。
他知道这一天总会来的,只是迟早的问题罢了,因此一直都是等待第二只靴子落地的心态。
其实如果不是他始终在利用一切机会拖延,这一天早在攻下姑师的时候,就已经要来临了,如今能够拖到现在,的确实属不易。
毕竟刘彻那样的人,政治嗅觉何其敏锐,想要在他手下拖延时间,形成这种类似于“尾大不掉”或“拥兵自重”局面的难度有多大,就算用脚去想也会知道。
而卫青的助攻,亦是关键的一环。
临终之前,卫青已经意识到,刘据虽然实在真心完成他的夙愿,但同时也利用了他的病情,借此暂时蒙蔽了刘彻,从而使自己的计划可以再往前推进一步。
不过也仅仅只是暂时而已。
刘彻只要冷静下来,很快就会意识到不妥之处,虽然未必会放弃目前形成的大好局面,也一定会立刻召刘据回京复命,换一个其他的人代替刘据做事。
“殿下说什么?”
桑弘羊心中有些疑惑。
“没什么。”
刘据摇了摇头,笑道,
“桑农令若是不准备宣读圣旨的话,就把圣旨给我让我亲自查看吧。”
“这是自然,殿下请。”
桑弘羊连忙将圣旨取出来交到刘据手上。
刘据也不客气,拿到手中快速扫视了一遍,其中的确有刘彻承认想念他的说辞。
不过刘彻越是如此流露“真情”,刘据反倒越发怀疑刘彻的用意。
真情或许是真有的,但其中是否夹杂了政治方面的考量也很不好说,至少以刘据对刘彻的了解,他并不是一个喜欢流露感情的人。
当然,肯定不是没有真情,只是绝大多数时候还是更偏向政治机器多一点。
所以就算想念是真的,也是真的不希望他继续留在西域。
反正不管怎样了,刘据都一定不会回去,他只想将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仰仗刘彻的鼻息,提心吊胆的度日。
同时刘据心里也清楚。
若他这次不回去复命,那么刘彻的顾虑必将瞬间达到顶峰。
什么父慈子孝,什么想念之情……八成都会被刘彻抛诸脑后,无所不用其极的给他施压,逼迫他不得不低头妥协,并且回到长安之后,便再也不会有出来的机会,甚至可能还将面临刘彻的监视与软禁。
因为不论是他,还是刘彻,都不可能无视这件事的意义。
所以,暴风雨就快要来了,享受这时日无多的宁静吧……
“桑农令,我知道我父皇的意思了。”
看过圣旨之后,刘据又对桑弘羊露出了笑容,
“听闻你前几日便已经到了此处,可曾在这里好好转转?”
“已经转过了,下官转过之后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殿下是千年难得一见的英主与雄主,日后殿下继位大统,定是大汉国祚与万民之福。”
桑弘羊微微颔首,语气真挚的回应,
“下官见过齐王,也对燕王和广陵王的事迹有所耳闻,前些日子还曾有幸见了尚且年幼的昌邑王。”
“皇室虽不是下官可以评价的,但下官心中怎会没有自己的计较?”
“诸位皇子虽也聪颖机敏,但无一人可以殿下相提并论。”
“其实陛下心中也有一杆秤,殿下应该也心中有数,毕竟陛下此前虽因江充之事废黜了殿下的太子之位,但很快又对殿下委以重任,如何看都是依旧对殿下抱以厚望,殿下如今又立下如此前无古人的功劳,想来回京之后不久,便可以复立太子。”
“另外,下官也坚信唯有殿下这般的英主与雄主,才是继位大统的最佳人选。”
“因此此次回京之后,下官亦会领衔大司农的官员联名上书,以此前盐铁官营改革与农田改进之事,再佐以殿下此次立下的功劳,力主将殿下复立为太子。”
“想来陛下见殿下劳苦功高,行复立之事亦是顺水推舟的事,满朝文武也没有一人胆敢反对!”
“……”
听了这番话,刘据也对桑弘羊有了更深的认知。
这个家伙显然已经从西域的目前的形势中看出了一些端倪,最起码心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担忧,因此才会如此表态。
他是想给刘据一个态度,以此来安住刘据的心,让他乖乖奉召回京。
从而避免事态向他最担心、也对大汉最为不利的方向发展。
只是不知他想过没有,刘据是否能够复立,唯有刘彻能够决定,其余任何人都是不能掺和的,否则同样是犯了刘彻大忌,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
当然,他也有可能早已想过。
毕竟当年刘彻还是太子的时候,桑弘羊就已经进宫做了刘彻的伴读,若说对刘彻的了解,恐怕就连卫子夫都未必比他更深。
若是如此,这便是他用来安稳刘据的缓兵之计。
不过不管他究竟是什么想法,都不难看出,他对刘彻和大汉的一片忠心。
在刘据看来,这是一种值得称赞的美德。
因此哪怕桑弘羊的确是在对他用缓兵之计,他也断然不会计较,只是淡然一笑道:
“桑农令谬赞,我也不过是忠君之事罢了。”
“正因如此,我可能还需在西域再稍微多滞留一些时日……”
眼见刚听到这话桑弘羊就像说些什么,刘据抬手制止了他,接着道:
“眼下的情况桑农令既然看到了,应该就会知道,如今‘西约’正处于扩张的关键阶段,形势一片大好。”
“此事若是办成了,对于大汉有着怎样的利益,以桑农令的才智应该不需我再赘述。”
“因此作为‘西约’的策划者,我必须亲力亲为,避免交到旁人手中之后办的走了样,一旦出了什么岔子,最终损害的还是大汉的利益。”
“另外,西迁的匈奴也依旧是一个隐患。”
“桑农令应该知道,‘西约’就是为了对抗匈奴而存在的组织,我虽没有将匈奴赶尽杀绝的能力,但也要必须确保匈奴短时间内无法威胁‘西约’,否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西约’立刻便会土崩瓦解。”
“这件事也需要时间,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汉应该没有比我更适合的人,也有能力妥善处置这些事情。”
“我这么说你能理解么?”
“……”
桑弘羊可以理解,却不知道刘彻能不能理解,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得迟疑着道,
“若是如此,殿下不如将短期内的计划托付一人,先回京安了陛下的心再来操持亦是不迟……下官看那韩增便有些能力,短期内应该还不至于将殿下的计划办的走了样。”
刘据则又道:
“有些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恐怕耽误不得。”
“要不还是桑农令在此处等我一些时日吧?”
“听闻桑农令胸中有管仲之志,正好我也为你准备了些西域的土特产,大老远的来一趟,总不能教你空手而回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