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但还是决定参加
赵志神秘地笑了笑:“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文化基金和投资项目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一些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也表示愿意参与进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李琳听了惊喜地问道:“真的吗?这是太好了!这样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
陈锋也满怀期待地说:“志哥,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资源,把四合院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得更好。”
于是,陈锋、李琳和赵志开始着手与这些企业和投资机构进行洽谈,商讨具体的合作细节。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成功地与几家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达成了合作协议,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画展开幕那天,四合院里人头攒动,许多艺术爱好者和媒体记者纷纷前来参观报道。陈锋和李琳作为东道主,忙碌地接待着每一位客人。吴宇则在自己的画作前,耐心地向参观者讲解每一幅作品的创作灵感和背后的故事。
一位中年男子在一幅名为《故乡》的画作前驻足,久久不肯离去。吴宇走上前去,微笑着问道:“先生,这幅画是不是让您想起了什么?”
男子点点头,眼中泛起泪光:“这幅画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那是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谢谢你,吴先生,你的画让我的思念有了寄托。”
吴宇感动地说道:“能让您的思念有了寄托,是我的荣幸。画作不仅是艺术,也是情感的表达。”
陈锋在一旁听着,深深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他明白,四合院的文化项目不仅仅是保护和传承,更是让更多人找到心灵的归属。
画展持续了一个月,吸引了无数的参观者和媒体的关注。吴宇的画作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让更多人了解了四合院的文化项目。画展结束后,吴宇感激地对陈锋和李琳说道:“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会继续努力创作,把传统文化的美好传递下去。”
陈锋微笑着回应:“我们也是一样,希望能通过四合院,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吴先生,祝你未来的创作更加成功。”
随着画展的成功,四合院的名声进一步扩大,吸引了更多的文化爱好者和学者前来参观和学习。陈锋和李琳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们要把四合院打造成一个文化的圣地,让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扬。
一天傍晚,陈锋和李琳站在四合院的庭院中,看着夕阳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充满了满足和希望。李琳轻声说道:“锋哥,我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四合院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秦京茹站在四合院的一角,望着人群熙熙攘攘,心里五味杂陈。自从陈锋和李琳的努力使四合院的文化项目取得巨大成功,她一直心中有着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她为他们的成就感到骄傲,但同时也感到自己仿佛被遗忘在了四合院的光辉背后。
傍晚时分,秦京茹独自走在四合院的小径上,树影婆娑,晚风拂面。她心中涌起一阵阵思绪,不禁自言自语道:“我真的在这里有存在的意义吗?或者只是个配角,默默无闻地做些琐碎的工作?”
这时,贾东旭从远处走来,看到秦京茹一脸沉思,便上前问道:“京茹,怎么了?看你心事重重的样子。”
秦京茹回过神来,勉强挤出一丝微笑:“没什么,只是有些累了。”
贾东旭关切地说道:“最近大家都很忙,确实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你要不要找个地方坐下来聊聊?”
秦京茹点点头,两人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贾东旭递给她一杯热茶,秦京茹捧在手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京茹,我知道你心里有些不舒服。其实,我也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在这儿有点多余。但你想想,没有我们这些‘多余’的人,四合院怎么能这么成功?”贾东旭试图安慰她。
秦京茹低头看着茶杯里的倒影,轻声道:“可是,我总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似乎做什么都不够好。”
贾东旭叹了口气,说:“你知道吗,其实每个人的贡献都很重要。就像一个大机器,每个小零件都不可或缺。陈锋和李琳确实很出色,但他们也需要我们这些默默付出的人啊。”
秦京茹抬起头,看着贾东旭真诚的眼神,心中稍稍有些释然。“你说得对,东旭。或许我不该只看到自己的不足。”
这时,冉秋叶也走了过来,看到他们两个,笑着问道:“你们在聊什么呢?看起来挺严肃的。”
贾东旭笑道:“我们在聊怎么才能让自己不那么重要。”
冉秋叶哈哈一笑,坐了下来:“这个话题有意思。其实,我也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在这里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每当我看到那些孩子们在我们的文化课堂上学到新知识、变得更有自信时,我就觉得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秦京茹听着,心中渐渐明朗起来。她突然意识到,或许自己的价值并不在于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而在于每一天的努力和付出,让四合院这个大家庭更加和谐、温暖。
几天后,陈锋和李琳决定举办一次员工座谈会,让大家有机会畅所欲言,分享工作中的心得和感受。秦京茹虽然有些紧张,但还是决定参加。
座谈会上,陈锋首先发言:“各位,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我们的文化项目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都离不开大家的努力。今天的座谈会就是希望听听大家的声音,有什么想法和建议都可以提出来。”
李琳接着说:“对,大家可以放松一点,把心里话说出来。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个人的意见都很重要。”
听到这里,秦京茹鼓起勇气,站了起来:“陈锋,李琳,我想说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