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章 老四爆发
老朱坐在那张龙椅上,手中的茶杯轻轻晃动,却似在思索着世间的万般因果。朱棣的话如石破天惊,震得他心头一颤。他抬头望向窗外,那远处的山峦叠嶂,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父皇,儿臣所言,就是大侄子的策略,同时儿臣也想出去闯一闯,儿子宁愿当一头草原上的狼也不愿当一个被囚禁在京师的笼中鸟,这乃是儿臣的肺腑之言。”朱棣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老朱的目光缓缓收回,落在朱棣那坚毅的脸庞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从来都不是省油的灯,但此刻,他却仿佛看到了朱棣内心深处的野心与决断。
老朱静静地坐在那里,脸上的皱纹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更加深刻。他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感。朱棣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尘封已久的记忆。
他回想起那些年的征战岁月,那时的他年轻气盛,怀揣着满腔热血,与兄弟们并肩作战,为了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幸福。而如今,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些曾经的热血与激情仿佛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淡去。
朱棣的话,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他思考着,那些年的努力与付出是否都值得,他是否真正地做到了一个父亲和君主应有的责任。
“可是老四,你知道要打出去需要付出什么吗?”老朱张开干涩的嘴一脸认真的询问朱棣。
“老四咱知道你的本事,也相信你,可是你知道咱彻底打下一个地方有多么不容易吗?”
“咱和你这么说吧,咱建立大明都费了好大的心力,光是装孙子的次数就不少,更别提那些睁眼说瞎话的事情了。”
“你也知道自从秦朝之后在这片土地上就只能有一个合法的政权存在,那是基于咱们都是汉人,而你想要去征服其他的地方那难度可不亚于咱啊?”
老朱凝视着朱棣,虽欣赏他的这个儿子的选择,打出去固然是最好的办法,这样不仅解决了藩王的问题,而且还增加了大明的土地,只要他的儿子们把周围都都打下来那么和他建立的三道防线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朱棣闻言低头,他的内心闪过一丝挣扎,他也知道这样选择很困难,可是真要他只做一个在京师的二世祖他朱棣做不到,他也不允许他的儿子是废物。
他知道老朱削藩肯定会给他们这些马皇后生的孩子更好的条件,可这些都不是他朱棣想要的,他也有一个皇帝梦,他大哥是太子,也是大明未来的皇帝,而他明明最像老朱却不能和老朱一样做上皇位一展宏图。
他不甘心,可以前他不知道世界那么大,在不甘心也只能藏在心底,他不可能造了他大哥的反,也没有哪个能力。
而如今有这么一个机会既不用造反,也可以做皇帝他不愿意放弃,他也想位后世子孙博一个未来,俗话说得好‘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朱棣心里一狠道:“父皇,儿子我选择打出去。”
“儿臣从小就知道父皇偏爱大哥,把最好的都给大哥,我们兄弟几个从来没有享受过大哥享受过的,这些儿子都知道,也没有打算说些什么。”
“儿子是大哥一手带大的,他也待儿臣很好,儿子从来没有想过能够享受父皇对于大哥的宠爱。”
“可是父皇,都是一个娘生的,凭什么大哥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有,而我们这些做弟弟的只能捡一些大哥剩下的东西。”
“儿子最像你,自然也渴望有一天能够得到你的认可,如大哥一样。儿子我也有一个想要当皇帝的心啊,如今有了机会既不用和大哥翻脸又能做皇帝的事情儿子为什么不选?”
朱棣把这些年想说的却又不敢说的,也把这些年的委屈一股脑的说了出来,话到最后隐隐有了一些哭腔。
老朱也愣住了,敢和他这么说话的也只有故去的马皇后了,可如今他的儿子居然也如此,他顿时大怒。
老朱刚想大怒却又把怒火给压了下去。
他的儿子是什么样他大概还是知道了,更何况削藩这事本身就是他的不是。
他削藩的初衷固然是为了大明,可说到底还是为了朱标这一脉的人。
他可以为了老大这一脉削藩,而损害其他儿子的利益,让他们出出气也没什么。
想到这里老朱也没了火气,认真的看了一眼那个最像他的儿子。
朱棣说的也没错,他从小就为了老大能够安稳的坐在太子之位上刻意分门别类的去培养他的儿子,历朝历代的教训让他不得不这么做,那何尝不是一种偏心呢?
假设朱棣是老大,那么他也会那样去做,哪怕重新再来一次他的选择也依然不会改变。
“老四,你真的想好了吗?咱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即使咱为了雄英而削藩,也会给你们这些藩王一个好的待遇,尤其是你们这些咱的嫡子?你真的要放弃这种安稳的生活跑去外边开拓疆土吗?”老朱也再三强调了自己的想法,希望朱棣能够改变一下,他如今也老了,不想他的儿子再过他曾经经历过的。
“父皇儿臣想好了,儿子我就要选择打出去,儿子我要在外边打出自己的封地!”朱棣想也不想的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
“好,不愧是最像咱的儿子,有骨气。”老朱顿时哈哈大笑,为朱棣的怨我而高兴。
“很好,你通过了咱的考验,如果没有坚定的想法,遇见难处就想放弃的话那咱会把你囚禁在京师,省得你出去丢咱的脸,咱朱元璋可丢不起那个人啊。”
“燕王接旨。”老朱也罕见的这么正式的宣旨。
“儿臣朱棣接旨。”朱棣也高兴的跪下磕头道。
“自你领兵出去时你再不是大明的藩王。”
“老四,周围都是咱当初定下的不争之国,咱不能打了自己的脸,打了大明的脸,所以咱也只好出此下策了。”老朱深深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