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1991从秋叶原开始制作游戏 > 第28章 童年旧识

第28章 童年旧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回程的大巴车上,齐东海梳理这个时空中“自己”记忆中关于“赵振邦”这个名字的所有内容。

    赵振邦比自己大几岁。从小就是学霸,是家长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但他并不是那种一心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事实上在左邻右舍的孩子当中他也是最受欢迎的核心人物。

    他博闻强记,脑子也灵活,在“玩”这件事上总能搞出新花样。

    无论是他的同龄人,还是小上几岁的齐东海。都喜欢聚拢在他周围。

    几年前通过高考,赵振邦考入了交通大学。毕业分配时却没有得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

    “我这地方最大的好处就是清闲。”

    黄浦江畔一所中学的新教学楼里。赵振邦带着齐东海参观自己的办公场所。

    这是学校翻新时创建的微机室。

    教室内整齐的,摆放着几十台电脑。

    这些设备属于国内组装的苹果2规格的兼容机。从技术上来说已经是七十年代水平的落后设备。

    但在九十年代初,能拥有这样计算机教室的学校还是凤毛麟角。

    “每年我就是开学的时候给新生上几堂微机课。basic语言什么的。反正他们听完也就忘了。考试也不考……”

    从语气上听得出来,赵振邦对现在这份工作毫无热情。

    他是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按道理说就更有用武之地的场合是去一家现代化的工业企业。

    可现在国内的工业自动化程度还不高。没有那么多对口的岗位可去。

    现在能在市中心的重点中学得到一份工作已经是不错的结果。

    赵振邦搬来两把椅子,和齐东海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

    话题总是围着齐东海并不熟悉的那个“童年”兜兜转转。

    齐东海脑子里还记得离家时父亲说过的话。

    “你赵叔打听好了,有地方在招人去日本打工,只要重点大学毕业的。计算机或者自动化专业。说是一个月能赚一万多。可是振邦不乐意去,他想让你去劝劝,又不好开口说……”

    按照自己父亲的说法,赵振邦的父亲看到齐东海从国外回来风风光光的,也想鼓动自己儿子出国打工。

    赵振邦有名校文凭,去日本可不是做“研修生”而是可以直接拿到工作签证。

    不过齐东海对这种工作心里有数。十有八九是派遣制的it外包企业。收入并不稳定,还要被层层盘剥好几道。

    九十年代初期这行业刚刚起步。这些中介公司甚至还有条件挑肥拣瘦。非名校毕业生不要。

    毕竟现在两国间收入差距非常巨大。

    赵振邦在学校的工资只有几百块。唯一的好处是有编制的铁饭碗。

    但在九十年代这个变革的年代,体制内的工作吸引力远不如一个月上万人民币到海外打工。

    他父亲希望儿子出国的心理完全能理解。

    但对于齐东海来说,他不确定自己是否要劝赵振邦去日本上班。

    他不想干涉别人的人生。更何况日本已经步入失去的三十年。而这三十年间国内可是高速发展。

    赵振邦在这个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已经有了一席之地,将来能够充分享受发展红利的话,未来也是一片光明。

    不过答应了长辈的事,还是要走个过场。

    “这是我从日本给你带的。”

    齐东海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一支电子表。不过这不是一只普通的手表,是卡西欧推出的datebank电子记事本手表。

    这款八十年代中期推出的产品体现了日本高速发展时期疯狂的一面。

    这款手表上集成了各种有用的或者没用的功能。从电话号码簿到胶片相机曝光参数指南。

    表盘硕大,带有一个很多按键的键盘。戴在手上格外显眼。仿佛的科幻游戏《辐射》里的哔哔小子一般。

    《辐射》游戏在一九九三年当然还不存在。所以和这个年代的人谈起哔哔小子也不会引起共鸣。

    这款手表如果戴在普通人手上看起来多少有些奇怪。

    但齐东海觉得它与赵振邦的气质格外相称。

    “这玩意不便宜吧…”

    赵振邦接过手表,爱不释手的样子。

    一块datebank最便宜的款式也要几百人民币,上千的款式也不少。

    若是以此时国内收入衡量,相当于是大城市有体面工作人群一两个月的工资。

    “我淘的二手货,不值钱。”

    这块手表确实是二手货。不过他的第一任主人就是齐东海自己。

    由于没有特意准备给对方的礼物,齐东海不得不把自己随手戴的手表送给了赵振邦。自己则临时买了一块国货的海鸥手表戴上。

    在这个手机没有普及的年代,想要随时看时间还是必须有块手表才行。

    “在日本那边打工,赚的不少吧。”

    “马马虎虎吧。”

    齐东海不愿意正面回答。

    但既然对方主动把话题引了过来,齐东海也不会放过。

    “听说你家里给你联系了去日本工作的事?”

    “你也听说了?我不想去。”

    “舍不得这边的清闲工作?”

    赵振邦现在工资虽然不高,也没分上房子。但谁都看的出来空闲时间很多。

    如果乐意大可以从现在就躺平混日子。过得也挺轻松。

    “我还没和家里说,你也别回去到处讲。我……”

    赵振邦的话还没说完,一阵下课铃声响起。

    一位年轻女性象征性的敲了敲教室的门,然后轻车熟路的走了进来。

    “介绍一下,齐东海。我们小时候一起玩大的,最近从日本回来探亲。”

    “呦,你还有国外的朋友呐。”

    “这是我们学校教英语的林老师。”

    赵振邦向齐东海介绍了对方。

    “你就和他实话实说呗。”

    林老师朝着齐东海微笑着继续说道。

    “我是他女朋友。”

    齐东海看着眼前这位女性。

    二十出头的样子,身穿红色的呢绒大衣。还画着妆,前发吹得和一扇屏风一样,还留着空气刘海。

    虽然按照齐东海的审美会觉得过分“妖艳”了一些,但这就是九十年代的时尚。

    “振邦哥,你可没和我说过这事。”

    “我这不是刚想说嘛……”

    林老师只在电脑教室待了一会,随便聊了两句就匆忙的去准备下一节课。

    齐东海把话题拉回来。

    “因为交了女朋友舍不得出国了是吧。”

    “我们商量好了,明年就结婚。到时候以夫妻名义申请分房也机会大一些。不然……”

    赵振邦走到窗边,指着校园里一栋红砖建筑的二层小楼。

    “学校把暂时分不到房子的年轻教师都安排到旧教学楼的教室里住。面积也比我现在的单身宿舍要宽敞。”

    “那既然这样,我也就不劝你了。”

    齐东海觉得赵振邦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就想这么走下去也不是坏事。

    “可是这钱呐,也是真不够花。”

    九十年代,市场经济日渐发达。尤其是在大城市。物质上的诱惑越来越多。

    恋爱中的男女平时总要逛个街吃个饭。

    一个月下来工资所剩无几。

    要是将来还要组织自己的小家庭,购置各种大件,那开销就更大了。

    在这种背景下,九十年代毅然下海创业搏一把的人也大有人在。

    这种轻易舍弃体制内工作的行为在三十年后是让人难以想象的。

    “要是这样的话,你想不想赚点外快?”

    “你有门路?”

    齐东海点了点头。

    话题终于来到他感兴趣的地方。

    或者说两人下面要谈的内容才是齐东海这次回国的本来目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