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帝王心事
偏偏帝王之心难以预测,她收到的旨意竟然是:要她自荐加入军中。
这皇帝老儿打的什么主意?
想让她进入军中,只要皇帝老儿给他一个军事身份,那便一路绿灯了,为何还偏偏要她自荐,让她自己去从军?
直到冷艳的一句话,黛玉才明白过来。
“不要忘记你是天机阁的人。更是隶属于隐卫军,隐卫军是官家亲随,自然只听官家的指令,既然官家如此安排,让你进入军营,自然有他自己的打算。你且照着去做,日后,定然有新的命令给你。”
黛玉心中一下子恍然:好家伙,这不仅是派自己去从军啊,这是要自己去做密探呀。
密探,自然是要够隐秘,那就不能有皇帝老儿亲自去下发指令了。可,探的又是谁呢?莫不是……
黛玉脑中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难道如今的官家和北静王之间还有猜忌?看着倒不像,官家平日里对北静王极为尊崇,不仅给他的王府和王位都是最为显赫的。而且北地的安宁,正是靠着北静王来平定的。
不过,也是,北静王光风霁月,又未免军功甚高,未免有些功高盖主之嫌。
只是这北静王两次救过自己,为人风评又一直很好,更是卫大业打下江山。她其实是心有好感的,如今让自己去可能要探寻他的事情,不免有些怅然:帝王心,也是海底针啊。
凡是帝王者,多少都有点儿疑心病,更何况如今的皇帝老儿,现在连自己弟弟也怀疑个不停。
之前听闻北静王还在边关待了些年岁,只怕也是为了担心被怀疑吧。
连元春回个家都得连夜回去可见,这皇帝是不好相与的。
也罢,自己便从兵卒做起,只以自己的名义来从军便罢了。
至于为什么选自己?
大业文官清流中,想来是无人愿意放弃文官之路去从军的。也许正是因着自己那篇颇有些大逆不道的争议言论,引起了官家的注意,因此才力排众议,力保自己成为了探花。
自古云,士为知己者死,既来之则安之。
如此一看,官家从让自己进入隐卫军,又是考试,又是苦练功力,向来是依然做过了背调,知道自己有些武艺在身上,这才给自己集训了一把,至于后面天机阁的经历,自然是为了让自己能胜任密探的职责。
虽然不知道日后的任务是什么,到时候也只能见招拆招了。
想来也和隐卫军中的生活大差不差,好歹自己也有一些武学上的造诣,从军应当适应能应付的,不过因着从未真的上阵杀敌,心里不免还是有些忐忑。
最重要的是军中生活必然是一个集体生活,到时候,只怕自己的身份隐瞒的要更加谨慎一些,周密一些,才不至于被人发觉啊。
她忽然想到以前常看木兰辞,里面寥寥几句,便把花木兰在军营中的事情一笔带过,只有个得胜还朝,可如今真正的要进来才知道,好家伙,哪有那么容易。
黛玉得了密令,便先被遣回了家,只说另做他用。
林如海知道黛玉回来,也有些诧异:“这可是官家的意思?缘何又让回来了,可是要去翰林院?”
黛玉一脸的无奈,该怎么告诉他们,自己要去从军呢!
林如海似乎看出她的为难:“莫不是,你也难说?罢了,身在官场,便已有了太多的身不由己,玉儿,为父只盼你无论何种境地,都不要忘记初心,更加要照顾好自身。”
黛玉点点头,一旁的林母也是感慨万千:“玉儿,母亲只愿你安好。”
如此,黛玉也下了决心,哪怕为了父母和林家自己也要努力去试试,何况,这皇帝老儿的旨意,自己也实在不敢违背……
一家子坐在一起吃饭,黛玉看着气氛尚可,就开了口:“如今家国危难,边关告急,便是世家子弟,更应该军前效力,因此,我准备从军。”
这话一出,一片哗然,老太太都咳嗽了几声,凤姐补菜的筷子都掉了一枝,更别说其他人了,这个年代,放着文职不敢,去从军,怕不是疯了?
最终看着黛玉态度坚决,其他人也不好在说什么。
老太太只好叹了一句:“可怜的女儿啊,如今你夫君好容易回京任职,如何儿子又要离开!这可怎么是好啊。”
黛玉听着老太太的话,心里也不好受,可是忽然,脑子里好像闪过了什么,对啊,父亲如今刚回京任职,自己就被派去了边关,这可都是官家的安排,先前未多想,如今一想,若是有心安排呢……那也许,反过来才是真相,恰恰是因为自己要被派去做密探,父亲才得已刚回京任职!
官家是在暗示自己,她们林家的未来牢牢在他手中,是一朝得势回京任职也轻而易举,同样的,若是她做不好差事,那一朝获罪也未可知!
这是那林家的安危,在敲打自己呢,此时的林父林母,如人质一般,正是挟持她死心塌地为官家做事的好把柄呢。
……好深的心计
皇帝老儿果真是老奸巨猾,难怪在九子夺嫡里活生生的成了最强王者。
于是黛玉更是不敢耽搁,次日,便收拾了行囊从军去了。
因着黛玉本是林家子弟,林家的列侯虽然已渺,可也是着实出过极为好战的英豪,更是有贾府的渊源在这里,因此进入军中倒不甚困难。
然而她前脚刚走,业城边开始传闻,这个新进的探花郎林瑾真是不像样啊,堂堂的文官清流之后,放着好好的大内不呆,官家的近臣不做,竟然是一溜烟的跑到了关外,从什么军?真是可笑!
他难道不知道,这军士是大业鄙视链的最底层吗?下里巴人,无知粗人一个。哪里是可以和大业的这些文官清流们相比的?就是比起商贾也差个几分。
可不知道是因为先前黛玉的军旅诗在大业名声大噪,也可能是因着如今确实战乱纷争,边境朝不保夕。
一时间,业城内竟然是有了另一种声音。
“都道这林家公子可真是个好儿郎!竟然危急时刻从军而行。”
“可不怎么,还记得先前集贤诗会上拔得头筹的那首诗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十二州。”
“对啊!便是书生清流又怎样?一朝能进入军中从军。搞不好也能一招封入凌烟阁。”
“凌烟阁,那是什么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