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春闱试炼
春闱入试的日子到了,众多学子们纷纷涌入贡院的门口,两侧分别立着几人在查看着考试物品,查验着进去的学子们,
远来的好点的带个书童拿上些物什,普通点的就只一人便前往了。有些在京城能投亲靠友的早已来了多日,另有些世家的公子或骑马,或坐马车,纷纷攘攘的往那走,还有些家大业大的有家人相送的,纵是被褥衣服都是收拾妥当的,只差了侍从挑着,一并送进去。
门口不断传来一些哀嚎:“这砚台怎么有字?还去缺着角呢,当做何用?不过!”“这衣服怎得有夹层?不过!”
一句不过,这读书人便是失去了进入考场的资格。任是学子如何申辩,也全然不管了,只见有几个或是初次考试,或是不明白里面门道的,都被侍卫们拦着或拖着带走。
黛玉不由得心悸,这规矩真是严苛。
她这次出来,仅有母亲跟着,林母看着倒是神色如常,不愧是大家出来的地嫡小姐,端的是沉得住气:“此次去了便是苦也要苦得的,你且照顾好自身,莫要冷着渴着。”
黛玉心头一暖,上一世她并未感受到过多的家庭的疼爱,如今林父林母,一个看似严格,实则处处回护,一个事无巨细,却又分得清轻重缓急,都这般爱着自己护着自己,自己果真是幸运的。
林母那厢又说道:“不必有什么压力,纵是不中也无妨,只管当做历练了。”
黛玉笑了笑:“别人都劝子弟要勤勉,母亲到说无妨了。”
林母叹了口气:“我知你胸有丘壑的,旁人我不晓得,可你却是自五岁上,便总是朝也读书,晚也读书的,哪怕严寒酷暑也从不有歇…我只盼你健康安乐就好…”说着说着,竟是哽咽起来。
黛玉心有悸动,缓缓的对着母亲行了个礼:“母亲且放心,我定不负我林家。不负母亲的爱护!”
林母终究是不舍的将她送了进去。然而就在黛玉转身的一瞬,不知是否母亲的直觉,林母忽然喊住了她:“瑾儿!你等等。”
黛玉一愣,转头看向林母,只见那林母直盯着他手中的袋子摇摇头:“这布料看着不对”
“哪里不对?”黛玉听闻觉得似乎有什么不对头。
林母缓缓开口:“我给你备的都是从江南带来的云锦,在光下会色泽柔和,可这袋子看着好像表面一样,可在光下却黯淡无光,竟不像是我给你备的那个。”
黛玉一愣,当即将东西放在了一旁盒子里,又拿起手中袋子一看,果然,里面竟是有一个夹层!
香菱不由大惊失色的捂住了嘴:“这样的夹层!若是被看到,只怕连大门都进不去了!”
林母液一时惊的说不出话,可黛玉却示意他们不要声张:“这袋子母亲替我存着,等我出来再做打算,先不要声张!”
林母这才点了点头。黛玉看着母亲,心下不由得一暖,若不是林母亲自备了东西,且是个心细的,只怕自己这次考试连门都进不去,即便进去了也是作废。
好阴狠的手段,竟是特意寻了一样的布料来设计自己,能把手伸到自己院子里来的,想来一定是府里的人,一家子亲人故旧的看似和气,实则暗流涌动…会是谁呢?
来不及多想,黛玉终于是先顺利进入了贡院。
黛玉坐在考场里,看着那一个个格子间,忽然觉得这和前世一些办公场所真是如出一辙,没人一个小格子,衣食住行也都在这格子里,她不由得端坐在桌子前,两手托着下巴,看着地面,还好自己习武多年,这环境纵是恶劣点,也不当事的,若是真的林妹妹来这里,只怕要难受了去。
忽然,黛玉只觉得眼前似乎多了一双白丝玉带的靴子,竟是在自己眼前停了下来,她一愣,猛然抬起头,却看到一张如玉般的侧影。
又是他?
只见北静王并着两个官员从一旁缓缓而过,也不知看到黛玉没有,他们缓缓停在了一旁,两个官员满脸笑意的夸着:“能有王爷同来监考,定能选出治世良才啊!”
北静王笑了笑:“我也是初来,还要两位老大人多指教。”
总之就是商业互吹一番,黛玉心说:这北静王竟然来督查科考了,可见新帝对这次考试的重视,果真是想选出一些堪用的来呢。
北静王和两个大人接着往前走去,身后的两个随从一个有些纳闷问道:“我随大人来这里多次了,春闱的考试何时有了这帘子?”
另一个说道:“这你就不懂了吧,是那北静王专门请的上寓,说是今年入秋天凉,特为学子们谋的福利呢,这北静王啊果真体恤学子,难怪说是贤王呢!”
“可不是吗!要么怎么圣上命他来督考,可见是心里的器重!”
几人的声音渐渐远去。
这边的黛玉却没在意,只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头一日都是些客观题,和后世的行测倒也却别不大,第二日便成了诗词,以侠之大者为题。
黛玉心中一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曾有诗句侠客行便如是,李白大佬,便用用您的佳句吧。于是笑了笑,动手开写。
第三日却是重头戏了,以一个圣上亲拟的主题为题眼,做一篇文章来,然而题目都要到当天开试后才会公布。
就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北静王缓缓走向前面,阳光下他似乎带着一圈光晕,黛玉不由啧啧,这白色真不是谁也能穿的,也只这样的面如冠玉形若谪仙的北静王了。
他缓缓揭开卷轴上的红布,只见那题目瞬间显露在众人面前:家国天下
“就这?”黛玉心下一动,就这四个字吗?
众学子也是愣了一下,一看就都是认真研究过往年真题试卷的,往年的题目或是一句诗词,或是一副对联,像这般仅仅四个字的却从未有过。
有时候少即是多,人的心意最是难猜,若是猜不对,只怕离题千里了,若是猜的对,也未必能写好,猜的对可不等于猜的好,帝王心事最难明了,明白又不能太明白,实在是让人挠头。
于是众学子都默默思忖了起来。
黛玉也看着,心中暗暗想着,全然未觉,有一道目光在时时注意着她。
家,国,天下。如今新帝登基没几年,正是风华正茂,难免想做出一番事业来,名垂青史是每个帝王的心愿吧。只是如今,大业暗流涌动,重武轻文的很,一时想扭转却是极为困难、
若说家国这样的话题,黛玉难免脑子里就蹦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样的词句。
可是如今的圣上究竟想表达的是什么呢?渴望的又是什么?知其所求,才能发其所感,所谓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就是这个意思了。
黛玉想着,若是自己是当位者,看到当下的局面,会如何呢?
氏族势力根深蒂固,且偏偏因着爵位承袭,早已失去了当年的文治武功,却偏偏占着要紧的位置,浑浑噩噩的度日,真正有才华的,却珉与茫茫众人中,如明珠蒙尘般。
至于什么重文轻武,不过是一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二是想压制民众骨子里向上的劲头罢了。
还记得毛爷爷说过论国民体质的文章,里面就曾说过让人振聋发聩的话语:国力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可见唯有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又说过,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武学更是一样的道理,少年强则国强,不外乎如此了!
想到这里,黛玉便缓缓提笔:家国天下论!
古语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然穷者无不望达,达者更畏惧穷,遍身罗衣者不是养蚕人,若凡事没有上升之道,则农弃其耕,或落草寇以为生,工弃其器,或以玩乐以为事,商弃其业,或近权贵以渔利,学弃其功,或投机攀附以进仕。则家国天下亦不可各尽其所。
……
故以为:一,门阀制度渐盛。古闻《三都赋》名满天下,一时洛阳纸贵。其云,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可见选材应不拘一格,可设六馆生,不以贵贱为限,广纳寒门俊才。应,以贤为上,以才论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文武分途,重文轻武。国力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
古闻君子六艺不乏骑射,选材亦应不乏多类,故可开设双科,文武并举,百家争鸣。另善其身无过于武学,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少年强则国强!
不才亦有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缓缓落笔,黛玉写完心中亦是一时难平,这文章写的冒险,可却也真挚,只看如今圣上的决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