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贫家子的科举日常 > 第64章 问询

第64章 问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虽杜蘅之不讲究穿,张氏还是趁着没去县城这两日,熬夜给儿子又赶制了读书人要穿的两套长衫。

    去年过年时候,张大掌柜的又往他家送了礼,有三匹好布,一套印刷版的四书,一套看不出价值却被儿子说名贵的笔墨纸砚,还有两罐好酒。

    所以,她家做衣服的布是一直不缺的。

    就连她家的被子,都让她儿子使唤她这个娘都给套了布套子。儿子说这样被套脏了就换洗,如此只洗被套,比拆洗整个被子洗晒更方便。

    她觉得也是。

    当然,因张氏一个人赶制儿子的衣服太急切,她还麻烦李氏王氏帮忙,她家二丫四丫也帮忙不少。

    如今家里日子安适,她那儿子便告诉她,让她慢慢给大女儿杜萱选夫婿,别太急。至少,让大女儿在家再多留几年。

    他儿子说,他这个弟弟舍不得姐姐出嫁。

    其实,杜蘅之不过是不想他姐姐未成年就出嫁,对其身体不好罢了。

    反正他大姐杜兰都是近十六才出嫁的,张氏就因此对自家女儿的婚事并不急。

    再说,女儿堂兄再过了年就能出孝考童子试了……张氏没敢对杜苒之的童子试抱有多大期望,但终归还是有期待的。

    两日时间匆匆而过,到得第三日一大早,那会天才亮,张氏给杜蘅之三人煮好了米粥,咸鸡蛋。

    三人米粥咸鸡蛋就着胡萝卜小菜,简单吃过了早饭,杜蘅之便随着他爹和堂哥去了县城。

    去的时候,杜蘅之将十两银子留给了张氏,说是过些日子山地里需要买果树苗种上,这十两银子可以作为家里应急之用。

    张氏推脱不过他,便将银子留了下来,想着哪怕她不花,也为她儿子存着。

    杜蘅之将衣服行李铺盖等物都收拾好了放进了驴车里。

    他这是打算无论如何都要留县城读书了,不管人郑秀才是否会收他。县城私塾有三个,总不能一个都不愿收他吧?

    三人到了县城时,正是三日后的辰时刚过半,也就是早上八点左右。

    杜苒之带着这父子二人买了拜师六礼,找到郑秀才私塾所在,也就是郑秀才家,又约定了下午再见的时间就离开了。

    这六礼分别是:芹菜(“芹”通“勤”,寓意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莲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殷殷向学之心意)。

    告别了杜苒之,杜蘅子父子两个敲了门,不一时就有个老伯出来应门,“您二位……”

    杜志才客气答话:“老叔,我父子二人冒昧前来,是为孩子拜师求学。”

    那老伯打量了杜志才身后的杜蘅之一时后,对杜志才笑说道:“您客气了,称呼老奴老梁便是,您家小公子真是仪表堂堂。”

    “宰相门前三品官”的道理,杜志才这大老粗是不太懂,但他出门和人说话要客气谦和却是十分明白的。他笑着谦虚回应:“梁叔谬赞了!我家就是普通农户人家,您老可别称呼我家小子什么公子了,他可担待不起!”

    老梁笑着摇了摇头,对这话并未回应什么,而是道:“您二位跟我来。”

    说完,他打开了这宅子的大门,示意这父子二人跟着他进去

    杜蘅之和他爹二人绕过门前的照壁,穿过一进院,又穿过一小小后花园,这才到了郑家后进院里待客的地方。

    这院子前后两进,大概有七八分大,也就是四五百平那么大的样子。因着这地方塞进了两进屋子还带小花园,格局便显得有些拥挤。

    不过即便如此,从这住宿条件上还是可以看出郑秀才家里条件不错。

    这会郑秀才似在给学童上课,他们刚才穿过一进院的时候,那里有间屋里传出过成年男子教导学生诵读的声音。

    这时代书没句读,学生当然要跟着先生学断句读书的,不然他们自己自学抓瞎很难学好,断句不对读书意思你都理解的南辕北辙,那你学个神马呢?

    所以先生教导带着学生诵读文章那当然是理应的事。

    老梁将父子俩领到二进院里的待客厅堂,请他们都坐了,又给上了茶,这便就让他们等着了。

    大概等了有半个时辰,郑秀才这才掀了待客厅堂的门帘子进来,他身后跟着老梁。

    杜志才一直坐立不安在等着对方;杜蘅之则沉默一直在背着书,用以纾解自己的紧张情绪,他倒没像他爹那般紧张。

    见到郑秀才进来,父子俩忙都站起来行礼。

    杜志才因着紧张又着急站起来,站起时就像从椅子上突然被弹簧硬弹起来似的。

    郑秀才含笑带着安抚意味点了点头,对杜志才这样倒没说什么,而是温和询问:“你可是送令郎来读书的?”秀才身份见官都不拜,郑秀才身份相对高,那自然也不必对比他年纪大的杜志才用什么尊称。

    杜志才手足无措间上前一步,拱手老实答道:“是,郑先生。”

    郑秀才又温和笑着问:“那你可知,我这里的束脩并不便宜,需得一年四两银子,那住宿伙食也要另算。”

    杜志才赶忙道:“知道的,知道的,先生!这些小的都知道!”

    对杜志才点了点头作为回应后,郑秀才又看向杜蘅之:“多大了?可开蒙了?”

    杜蘅之极力镇定向前一步,拱手尊敬答:“回先生,小子今年十二,已经开蒙过了。小子在家读完了三百千这类的基础开蒙书籍后,这才来了您这的。如今,小子按照宋朱子所言,正读《大学》,也同时读了《千家诗》。不过,因《大学》内容不多,这些日子,小子读的更多的是《千家诗》。”

    杜蘅之在家是跟着堂哥读书开蒙的,但他堂哥不是正式的先生,也没跟着郑秀才读书,而是跟着冯秀才读书。他担心他说的太详细,郑秀才为此会多心,便没具体说自己是跟谁读书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