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最好
习惯了如此,杜蘅之摸着不很疼的脑袋,无奈一笑。
“爹真是的!早起我就说要跟去,你说我这才见好,怕我往山里去走得腿软。中午那会你又没叫我,如今你却又嫌我没去。我真是里外不好做人,啥话都让你说尽了。”
父子两个才话落,隔壁响起打骂孩子的声音,那声音断断续续的传了过来。
“谁让你爹不会打猎?”
“吃吃吃,一整日里就知道吃,你也得有那个命的嘛!”
“你能和旁人一样,拉了饥荒也不忘吃肉!”
“……”
隔壁在指桑骂槐,杜志才当然听得出。他个子高挺,直接两三步跨到两家相邻的墙边,沉着脸隔墙看了过去。
他看过去时,感觉到他视线的隔壁当家男人孙大也看了过来。
孙大拉扯不开他媳妇打孩子,就惭愧不已看向杜志才。
他抖嗦着嘴唇,也不知是气的还是害怕的,只听得他嗫喏解释:“二志兄弟别介意,她妇道人家不懂事!”
孙大媳妇申氏拽着小儿子的衣领子停在那里,又喝骂起了她家男人:“我说什么啦?我说什么啦啊,让你见人家这么害怕!你这个窝囊废!”
杜志才没理会申氏,只看了孙大一眼,然后朝着孙家那两个闺女招了招手,示意她们过来。那两个闺女站在她家院里,离她们娘申氏很远的地方。
他们娘发脾气的时候,孙家其他两个儿子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他们缩在屋里不敢出来,只扒着窗户往外看。
那两个闺女一个十三岁,揪着自己衣摆站在那里,一个十一岁,则缩着肩膀,她们可怜兮兮的看了眼自家权威性十足的父母,摇头表示不敢过来。
看如此,杜志才并不勉强,而是又喊了孙大过来。
这时只见他转身朝杜茗之要了五六个野鸡蛋,继而将那野鸡蛋递给了孙大,“别嫌弃,给孩子吃吧!”
孙大拱腰缩背的连连摇手推辞,申氏却冷哼一声,走近来踮脚抢过了野鸡蛋,还朝着杜志才身上溜了几眼。
她个子低,不踮脚是拿不到野鸡蛋的。
“二志兄弟,多谢……多谢你!”
管束不住媳妇的孬货,早晚要让家里孩子吃亏在这上头!杜志才再看了孙大一眼,让他别谢了,然后没再管他这个没种的,带着孩子便进了堂屋。
随着一众人进了堂屋的动静,隔壁又传来申氏气怒不已的声音:“你唤人家兄弟,人家拿你当兄弟没?人家吃肉,你就只能吃几个丁点大的野鸡蛋!”
随后,杜蘅之隐约听到孙大的弱声争辩:“人是你邻居,又不是你爹娘,几个野鸡蛋还不够意思呀?你还想咋地来……”
在这里生活了十一年,隔壁夫妻两个的性子杜蘅之倒也清楚,一个欺软怕硬的蛮横,这是申氏;一个胆小如鼠的懦弱,这是孙大。
孙大不得父母喜欢,分家就分得这村旁草屋三间,正好在他家隔壁。
他家另一边是他杜氏族里一大爷爷的院子。那大爷爷夫妇只一个女儿已经外嫁多年,夫妇两人早几年先后去了,因此另一边没人住,而不管大爷爷夫妇在世否,他家都比这边清净许多。
这边孙大夫妇……哎,没法说!印象里,申氏自打他记事起,就整日里对孙大挑三拣四的。
不仅如此,或许因嫉妒还是什么的原因……不都是你过你的,我过我的嘛,干嘛总盯着他家呢?
杜蘅之就莫名想不明白了,申氏竟对他们这些邻居也整日里开始挑三拣四了起来,于是便成日里看不得他家好。
这种极品,杜蘅之的态度跟家里一众人一样,就是爱搭不理。
不过,隔壁那几个孩子倒是爱找他家孩子玩,他一般就是面子上过得去罢了,尤其是孙大夫妇那宝贝极了的七岁小儿子,他轻易不跟这孩子一起玩。
这孩子性子跟申氏几乎一个样,爱占小便宜不说,还极爱在一众孩子间挑唆事,这让一众孩子因着各种小事而总是打架闹腾。
这种人,哪怕是个孩子,他劝了人家不听,又犯不上为此总和人家吵嘴打架。人家比他年纪小,他不好以大欺小嘛。
是故,后来只要对方不挑衅他,他便总是避开少和对方来往的。
当然,同龄人中,因着他哪怕吃不到猪肉等寻常百姓吃不到的,却总能吃到些属于肉的野物,故而他便长得体壮个高,村里孩子轻易并不敢招惹他。
加之,他还有些跟着父亲学来的打猎手段,打架是好手。
看天色还早,杜大满又招呼张氏炖了只兔子和野鸡。
直到天黑透了,杜远才说定了他儿子给人做木匠学徒的事,才从大伯家里回来。
之后,杜家忙摆饭吃饭。
平日,他家是没这顿晚饭的,一天里就两顿饭,一个早饭,一个中饭。
李氏跟要守孝的大房兄弟两个,他们是和杜家其他人分开吃的。他们吃的都是素菜,但馒头是平日里难得吃上的白面馒头。
大房兄弟两个守孝不能沾肉,张氏带着王氏就蒸了几个大白面馒头给他们。
今日杜大满让做饭的张氏和王氏往炖兔子肉里多放了才下的南瓜萝卜还有长豆角。
就算豆腐素菜里,他也让攥了许多素丸子,还将那些野鸡蛋都全炖进了素菜里。
这些年他过得太吝惜,总想着穷家富路,给大儿子和大孙儿攒点科考的钱,反而因此而苦了一大家子人。
杜大满思前想后,心道:按说他家穷是穷,也还欠着外债,但为此还不至于让家里吃不上一两回白面馒头或包子。
自老妻陈氏去了后,他一直如此吝惜,但那又是何苦呢?今日分家饭,吃!吃饱了也好分家!
杜大满做下这个决定,吃饭时,李家就从上到下都得了一大碗肉菜带素菜,两个大肉包子,除了大房那两个需要守孝的兄弟。
像杜蘅之和杜茗之这兄弟两个饭量大的,白面肉包子显然是不够他们吃的,最终他们就和他们父亲一样,再配上个二和面的馒头也能吃的极好。
杜蘅之家里的馒头很大,和村里大多数人家一样,有个初生孩子脸那么大。
平日里杜蘅之他们哪敢这样吃啊,他们就连二和面的馒头也是极少吃到的。他家吃的最多的就是剌嗓子的高粱面窝窝头。
就这,他们还经常吃不上饱饭呢,都是半饥半饱的顶一天,除非农忙需要下力气,他家的人才能吃饱。
只是吃饱,吃好那就别再妄想了!
这一顿饭的后遗症就是以后各种饭吃得再好,杜蘅之印象里最深刻的还是这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