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重振大汉 > 第80章 边境袁绍

第80章 边境袁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袁绍看到众人低头不语,言道:“我等也不要灰心丧气,想我冀州军也不是酒囊饭袋之辈,有诸位在,想必对付蛮夷还是绰绰有余的。以朝廷目前的情况,是要我等守卫现有疆土,继而向外扩张。”

    “扩张?”袁谭道:“父亲,如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样,那么就是说朝廷无意将我袁家灭杀,而是培养使用,成为朝廷对外的一把利器。这对我袁家也可算是一件好事。”

    沮授赶忙上前道:“大公子英明,主公,从这方面看,到时我冀州军的机会,我军可以趁此做大。”

    袁绍想到当今天子,摇头道:“京师那位哪里是那么容易让我等做大的,如若真如你等所说,曹阿瞒就不会被调往冀州,如今的冀州郡县已经被朝廷的官吏掌控,稍有抵抗,便被曹操那厮杀了个干干净净。”

    “是啊,”郭图走上前,道:“主公所言极是,如今军中士卒因为军粮的改变,军心颇为倾向朝廷。还请主公提防啊!”

    “不错,若是如此下去,主公辛苦招揽的士卒,可能会在以后时机成熟便被朝廷收拢入麾下。主公辛苦一番后,恐怕成为为他人做嫁衣。”审配说道。

    “没想到朝廷竟然会提供如此好的军粮供应。事到如今,难道让我等再改为原来的麸皮掺杂粮食的粥吗?”袁绍无奈的说道。

    郭图上前道:&34;主公,我等自然不可改回原来的军粮,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若是真如此,军心恐怕要大乱,这也是朝廷想要看到的,这是当今天子的阳谋,我等可谓是防不胜防啊。”

    袁尚道:“现在暂且不用考虑如此,我等既然已经来到边境,便要对决乌恒和匈奴,即便要对我等不利,也要等到对战乌恒和匈奴之后,至于时间不是我等所掌控的吗?”

    众人听后,皆是深以为然。

    袁绍道:“我等不可本末倒置,如今对决乌恒和匈奴,我等还需要整顿兵马,接受朝廷送来的武器和粮草,待哨探送来消息后,我等再做打算。另外,如若真如朝廷所言,对外扩张,冀州军便会继续得到朝廷的供给,这个时间可能就会很长,我袁家就如先期允诺那样,只要忠心于朝廷,便会被放过。不过,如今静心来看,当今天子小小年纪以一人之力就将大汉将倾之势扭转,可能是大汉祖宗保佑,大汉气数未尽吧。”

    辛评道:“既然主公主意已定,我等便齐心协力对外便是。当前,冀州 已被朝廷掌控,但如今看来,朝廷只是以势压迫我冀州军北上,并无其他动作,既然朝廷目前无明确旨意,我等当前还是以整顿兵马为前提条件才是。”

    袁绍听后,颇为认同,对列在下方的将官道:“此次,朝廷派我等前来剿灭乌恒和匈奴,目前还未得知朝廷旨意,我军新到,就由众将官统领手下军士休整备战。”

    众人皆是领命而去。

    在庄严巍峨的皇宫之中,终于完成了一天堆积如山的奏折的批复,我缓缓地伸了伸有些僵硬的懒腰,而后将目光投向坐在下方两侧的刘虞、盛宪以及吴硕,神色略显凝重地说道:“如今袁绍已然到达冀州边境,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为防止其心生消极怠工之念,诸位爱卿可有什么良策应对?”

    几人也是刚刚结束繁忙的政务,听到这话后,纷纷抬起头来,眼神中透露出思索之色,开始认真地思考着刚才我所说的话语。他们皱着眉头,脑海中飞速地运转着,试图从各种角度去分析当前的局势,找寻出一个合适的应对之法,一时间,大殿内陷入了一片安静,只有众人沉重的呼吸声和偶尔的轻微咳嗽声在空气中回荡。

    吴硕率先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可派遣使者前往冀州,传达陛下的旨意和期望,对袁绍加以勉励和督促,使其不敢有丝毫懈怠。”

    盛宪紧接着说:“陛下,或可给予袁绍一定的奖励承诺,若他能积极进取,取得成果,便予以丰厚赏赐,以此激发他的斗志。”

    刘虞则沉思片刻后道:“陛下,不妨增派一些得力之人前往冀州协助袁绍,既能显示朝廷对他的重视,也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我听后,微微点头,又轻轻摇头,说:“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但袁绍此人野心勃勃,亦不可不防。使者派遣倒可行,只是这奖励承诺和增派人手还需再斟酌一番。”众人皆点头称是。我挥手道,“罢了,今日之事已了,诸位早些下旨吧!”我看向曹腾,道:“腾伯,命人将今日已经批复的奏折转给内阁,也好早些分发下去。”

    刘虞三人领命退出,曹腾则招来身边的曹安,让其将奏折抱到内阁处。

    我紧闭双眼,向后仰去,道:“腾伯,以后你就不用陪着了,年龄大了,身体吃不消的,以后早点休息。以前我等要为性命而忧,如今宫中没了这些事情,你也不用担忧太多。”

    “皇上,老奴看着如今大汉一点点好起来,老奴高兴,要是董太后能够活着就好了。”曹腾说完,擦拭着眼泪。

    我看到后,也是心里凄然,道:“祖母的陵寝修缮的如何了,一忙起来了,就忘了这些事情,你帮朕看着点。”

    “自然,皇上放心,老奴会盯着点的。”

    我点头道:“好了,回后宫休息去。朕也是困倦了。”

    “诺!”曹腾领命便要,众人摆驾回后宫。

    这时,太监曹安道:“启禀皇上,殿外有消息传来。”

    “‘速速呈上来。’”接过布条,看到两行小字,竟然是:刘备预要前往西川。

    我思虑这暗军之前的报道,得知刘备被刘琦任命为江陵驻守,手下也就二千余人。若是前往益州,这是意欲何为?

    我百思不解,于是道:“速速传朕旨意,命黄盖领兵前往堵截刘备西去,下旨刘璋,严防刘备入川,下令交州张燕领兵堵截刘备入川。”

    曹安领命而去。

    曹腾看着面色不断变化的我,没有上前打扰。

    待我回过神来,看到身边之人,才知道刚才是要摆驾回后宫的。于是坐在龙辇之上,道:“摆驾回后宫。”

    曹腾上前道:“皇上,今晚该到蔡嫣然贵妃那里了。”

    “偶!”我惊讶道,自从登基以来,还没有见过这位娶进来的蔡家小姐。便道:“朕知晓了。”

    龙辇缓缓朝着蔡嫣然贵妃的寝宫行进,我的心中竟莫名涌起一丝期待与好奇。不多时,便抵达了寝宫门前。

    我踏入寝宫,只见一位身姿婀娜、面容姣好的女子正端庄地坐在那里,见到我后,慌忙起身行礼。她的眼眸中透着几分羞涩与紧张,我走上前去,轻轻扶起她,微笑着说道:“爱妃不必多礼。”

    蔡嫣然贵妃微微颔首,脸颊微红,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我看着她这般模样,觉得甚是可爱,便拉着她一同坐下,与她闲聊起来。从她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她的温柔与聪慧,心中对她又多了几分喜爱。

    “嫣然,这里没有外人,不必拘束,朕是一国之君,也是你等的夫君,如今大汉还未安定,百姓仍然没有温饱,朕自登基以来,忙于国事,故而冷落了你等,嫣然莫要生朕的气啊。”我言毕,看向了这位蔡家大小姐,只见她十三岁的年纪,在后世也是个学生,而放在当今的大汉,已经是为人母的年纪了。想到这,心中感叹万千,又不免想到我的家乡,那个江北水乡的地方,那里有我的父母、亲人、朋友,而今看来,已是无法回返了。

    看到我伤感,蔡嫣然轻轻握住我的手,柔声道:“陛下莫要如此伤怀,臣妾深知陛下心怀天下,所做一切皆是为了大汉的繁荣昌盛,臣妾又怎会怪陛下呢。臣妾既已嫁与陛下,自当一心侍奉陛下,与陛下同甘共苦。”

    我看着她那真诚的目光,心中满是感动,伸手将她揽入怀中,轻声说道:“嫣然,有你真好。”蔡嫣然靠在我的怀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后宫之中,蔡琰作为皇后主持宫中事务,如今甄宓主持皇家商业之事,以便充盈内库,吕玲绮负责宫中女中卫队和后宫安全;大桥和小桥则是管理如今的皇庄和原来王府的封地,而你不知可愿意做些什么?朕不想你没有自己的事情。”我看向蔡嫣然。

    “臣妾自幼喜好机关器具,臣妾听闻黄月英姐姐竟然被皇上封为工部尚书,臣妾想要去月英姐姐处帮忙。”蔡嫣然高兴的说道,然而,我的心中却始终无法忘却那遥远的家乡,那片江北水乡-峄县台儿庄。但我也明白,如今我肩负着大汉的命运,必须要坚强地走下去。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大汉恢复往日的辉煌,让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也不辜负蔡嫣然等一众后宫嫔妃对我的深情厚爱。

    但看到我沉思的样子,便以为说错了话,便不再言语,道:“是臣妾不是,皇上莫要生气,我只知道自己喜好,没有顾忌皇家颜面,还请皇上恕罪。‘’

    皇帝哈哈一笑,伸手轻轻扶起蔡嫣然,“朕既然决心如此,自当全力以赴。朕相信,女子之中亦有大才,她们定能为大汉的繁荣贡献力量。”蔡嫣然颔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大汉即将崛起。我哈哈一笑道:“爱妃莫要多心,我朝自古无女子当官,而如今宫中已经换成女卫和女官,这样就可以逐步开始让我大汉女子的地位逐步提升,自古无阳则不长,无阴则不生。如果天下能够多一些有才学的女子能够为我大汉出力,则我大汉必有一日可以前途无量,百姓幸福安康。”

    蔡嫣然听后,似乎难以想象面前的大汉天子竟然要提高女子的地位,这在自古以来都是极为罕见的想法。她微微愣神后,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轻声道:“陛下,您此等想法真是惊世骇俗,却又如此让人期待。若真能如此,那这大汉的未来必定会增添许多别样的色彩。”

    她抬起头来,看着我说道:“陛下,臣妾虽年纪尚小,但也愿为陛下分担解忧。臣妾愿尽自己所能,协助陛下治理后宫,让陛下无后顾之忧。”我欣慰地点点头,心中对她越发赞赏。

    此时,外面传来阵阵虫鸣声,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显得格外宁静。我与蔡嫣然就这样相拥着,享受着这片刻的安宁与温馨。在这一刻,仿佛所有的烦恼都离我们远去,只有彼此的温暖与爱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皇宫中女卫和女官们各司其职,展现出了丝毫不逊色于男子的能力与担当。朝堂之上,也渐渐有大臣们开始正视女子地位提升这件事,虽有反对之声,但也有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其中的益处和潜力。

    皇帝大力推行女子教育,在各地兴办女子学堂,让更多的女子有机会学习知识和技能。一时间,许多女子崭露头角,有的在诗赋文章上展现出卓越才华,有的在政务处理上有着独特的见解。民间也兴起了一股对女子才能的关注和赞赏之风。

    而蔡琰和蔡嫣然积极投身于这一变革之中,她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影响力,帮助更多女子获得发展的机会。同时,她也不断鼓励身边的女子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甚至在京师女中学堂,蔡妍还是一名女先生,这让朝堂之上争议了许久,而我只是让蔡妍怂恿那些反对的官宦家女儿回家好好的给自家老爹上上课,哪里知道,效果出奇的好,在她们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劝导下,这些反对的官员都没有了脾气,再也没有了上奏则,看来这帮官吏也不是顽固不化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汉的社会风气逐渐发生了变化,女子不再只是被局限于家庭之中,而是能够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商业中出现了女商人的身影,军队里也有了女将领的英姿。大汉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和创造力,国家的实力也在稳步提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