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重振大汉 > 第68章 入主荆州

第68章 入主荆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果不其然,没过几日,朝廷的宣旨太监便来到了豫州寿春。后来才得知,朝廷一方面打算扶持刘琦坐上荆州牧的位置,另一方面,还想让刘综返回京师。看来,天子刘辨的那些小心思开始活跃起来了。

    众人离去后,董重走上前来,说道:“小王爷,天子看来是自知时日无多,这是在为皇太子刘民铺后路啊。”

    我点头表示认同,说道:“的确如此,看来我这位皇兄对我不太放心呢。”

    董重道:“如今刘琦还在江夏城中,不知王爷此次是否要前往江夏城。”

    “没错,等豫州的兵马休整妥当,我们就前往江夏城。此番到此,已经有些时日了,你还是尽早回京为好,免得遭人非议,京师那边还需要你多多费心关注。”我说道。

    “王爷放心,我今日便启程回京。另外,此次前来,夫人们让我叮嘱王爷一定要多加保重身体,还请王爷多加留意。”董重道。

    听到董重的话,我这才想起家中的夫人们,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亲切之感。自从那次意外来到这个时代,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到如今这一步,也算是不易。

    我沉吟片刻,而后说道:“你回去告诉夫人们,我一切安好,让她们不必挂怀。”董重领命,随即告辞离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豫州的兵马终于休整完毕。我带着一众将士,浩浩荡荡地朝着江夏城进发。一路上,我思绪万千,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期许,也有对未知的担忧。

    抵达江夏城后,我与刘琦相见。我们二人寒暄一番后,便开始商讨局势。

    “摄政王的救助之情,刘琦万不敢忘,不管以后如何,我都会以摄政王马首是瞻。”刘琦首先上前表态道。

    我赶忙扶起刘琦,道:“朝廷方面想让你来继承荆州之地,这也是本王这次来的目的,但蔡夫人想必不会轻易同意,此处无人,你说一下吧。”

    刘琦思索良久,道:“既然王爷让我言说,琦认为,我乃是长子,自然应该承袭父亲爵位,蔡夫人想要立其子上位,若没有朝廷支持,恐怕也是水中花,井中月而已。”

    我微微点头,赞同道:“世子所言极是。只是蔡夫人在荆州势力盘根错节,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刘琦面露忧色,道:“那依王爷之见,我们该如何应对?”

    我沉吟片刻,道:“如今之计,我们需先稳住阵脚,暗中联络荆州有识之士,争取更多的支持。同时,也要防备蔡夫人的动作,以免她先下手为强。”

    刘琦点头应道:“一切全凭王爷安排。”

    “你父亲临终之时没有将你安顿好,本王自然要代表朝廷安定荆州,不过,刘备虽然是你父亲的托孤之臣,但此人城府极深,不可被其利用,以后的荆州必须改变被世家大族所牵绊的局面,故,荆州可能会重新任命一些官员,还请世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迎接一个新的荆州,本王也希望你能像刘荆州那样,治下百姓安居乐业。”

    听到我的言说,刘琦似乎明白了一些事情。“琦之性命,乃是摄政王所救,自然一切听从摄政王安排。”

    我摆了摆手,道:“世子言重了,当今大汉乃是多事之秋,外有乌恒,匈奴抢掠,内有袁绍等人的心怀鬼胎,而今正是像世子这般温文尔雅的翩翩公子造福一方。我大汉才能一统江山。”

    刘琦听后,赶忙跪拜道:“摄政王放心,琦必会为摄政王守好荆州。”

    我赶忙扶起刘琦,道:“当务之急是收拢支持世子的力量,依靠朝廷虽然可以强力上位,但也是后续问题良多,故而,蔡家的势力还是从荆州撤离才好。你且安心等待,并考虑好如何治理荆州。”

    刘琦领命退下。

    郭嘉和诸葛亮随后走了进来,道:“主公,既然朝廷有意扶持世子刘琦,主公不若和襄阳蔡商谈一番才是。”

    “不错,二位之意既是我之想法,明日通知蔡家蔡瑁前来江夏城中。”我言道。

    郭嘉上前拱手道:“如今大汉已经是统一在望,荀彧、荀攸、刘巴加上大汉工商联合会的努力下,民生等重要物资已经逐渐被朝廷掌控,这也是天子改变主意,扶持太子上位的原因,据密报来信,皇宫中的禁卫军已经以蹇硕将军多年来辛苦为由,夺了其禁卫军之权,让其告老了。当然,为了安抚人心,大家赏赐了一番。如此,看来,小王爷还是要早做准备才是。”

    “是啊!主公,亮即是此想法,主公常年在外,远离朝堂,若是朝中巨变,恐怕也是鞭长莫及。我等皆在地方,也是无力改变。加之主公目前尚无子嗣,唯恐已经归入王爷麾下的朝中之人不免心生异议。”诸葛亮言道。

    我忽然想到,如今的大汉十二三岁已经是为人父的年纪了,而今年蔡妍也是十九的年纪,放在如今的大汉恐怕也是儿女已经围坐身旁的年龄了。况且,若是没有子嗣,恐怕跟随自己的这些谋士将领也会心中缺乏安全感,一旦自己意外身亡,政治团体立刻变得土崩瓦解了。加之,远离朝堂日久,虽然有暗军的眼线布控,但若是真如诸葛亮所言,自己也是鞭长莫及。看来荆州之事了却后,自己还是早日回京才是。

    “你二人所言及时,待到荆州之事了却,本王便和郭嘉回京。”我言道

    二人听后,仿佛放下了心中的石头,均是面露喜色。

    “至于荆州之事,还要看蔡瑁的想法,再做决定,虽然世家大族已经答应支持世子,但若是世子上位后,无法像刘表那样从中平衡,恐怕也是后患无穷,故而,还请二位军师多加谋划才是。”我言道

    二人听后,皆是陷入沉思,其实,诸葛亮和郭嘉其实早就开始联络了荆州世家和襄阳的名门望族,在得到自己家族利益不被伤害的保证下,已经答应拥护世子承袭荆州爵位,但我却不能够就这样将荆州这么早早的交予刘琦手中。因为那样,荆州可能会像刘表时期那样,依靠大家族的力量支持维系,才能够保证荆州的安稳。

    诸葛亮提出驻军,效仿江夏城。而郭嘉则建议安插人员,逐渐掌控荆州,继而消除有威胁的世家大族。

    在一番深思熟虑后,我决定采取更为稳妥的策略。毕竟,荆州的局势错综复杂,不能操之过急。

    我说道:“我们需步步为营,在确保荆州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我们的目标。若是蔡瑁同意,便将蔡家带离此地,也算是对蔡家的保护吧。征调黄祖任主簿,协助世子,至于派兵,本王到时想到一人,若是有此人纳入麾下,那么荆州防务便可轻易解决。”

    “何人?”二人皆是不解的问道。

    我微微一笑,道:“”文聘,得此一人,便可放心荆州之事。”

    二人皆是恍然大悟,道:“主公英明,此人乃是一员大将,若是归入主公麾下,荆州之军力必然顷刻间便为主公所用。”

    文聘,字仲业,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他的祖父文钦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曾担任过尚书令等重要职务;父亲文谦则是蜀汉名将,曾在蜀汉建立初期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文聘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聪明好学,尤其擅长兵法和谋略。

    文聘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堪称一绝。历史上,他曾在蜀汉建立初期,参与了多次战役,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赤壁之战中,他与赵云、张飞等人并肩作战,共同击败了曹操的强大水军。在定军山之战中,他又与黄忠、魏延等人联手,大破曹军,为蜀汉赢得了重要的战略优势。这些战役都充分展示了文聘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水平。

    除了军事才能,文聘还具备出色的政治智慧。在蜀汉建立初期,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各种势力纷争不断。文聘凭借着过人的智慧,成功地化解了许多政治危机,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曾担任过蜀汉的尚书令,辅佐刘备处理国家大事,显示出了他在政治上的高超手腕。

    文聘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他的品质和人格魅力也为人称道。他忠诚于国家,勇敢善战,为国捐躯;他谦虚低调,待人真诚热情,深受士兵和百姓的爱戴。

    文聘作为蜀汉末年的英勇将领,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品质魅力都堪称一流。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最终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无情的,文聘最终在一场政治斗争中遭遇了不幸,命丧黄泉。

    对于这样的人才,在这个时代,又怎能轻易让其淹没在历史中哪,于是道:“若是蔡瑁应允,我等便前往襄阳城,此地便交付黄盖将军守护便是。”

    郭嘉道:“主公,刘表对文聘有知遇之恩,不知他会否真心来投,还请主公三思。”

    诸葛亮道:“奉孝多虑了,文聘此人素来忠君爱国,想他必会成为主公手下又一员虎将。亮愿意前往文聘处,代主公说服文聘来投。”

    我大喜道,“有孔明前去,此事必然成。”

    襄阳城中,蔡府中,蔡瑁秘密会见了一位神秘的访客,得知是摄政王派遣同知前往江夏村,蔡瑁在送走了信使后,蔡瑁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蔡瑁思忖着信使带来的消息,心中暗自盘算着。他深知这一变动可能会给荆州带来巨大的影响,而自己在这其中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与此同时,诸葛亮顺利抵达文聘处,向他陈明利害关系。文聘听后,陷入了沉思,他心中对刘表的忠诚与对局势的判断相互交织,让他一时难以决断。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走近文聘,目光诚挚地看着他说道:“文将军,亮深知你对刘表忠心耿耿。然今刘表已逝,荆州局势风云变幻。如今之世,非一人之力可挽狂澜。”

    诸葛亮顿了顿,继续说道:“主公仁德宽厚,胸怀天下,志在平定乱世,还百姓安宁。将军之才,若能与主公携手,必能一展抱负,为荆州百姓谋福祉,为天下苍生立功业。”

    文聘听着诸葛亮的话,眉头微微皱起,心中的忠诚与现实的考量在激烈碰撞。他沉默良久,脸上露出挣扎之色。

    诸葛亮见状,又进一步说道:“刘表之遇,将军铭记于心。但如今荆州当有新的出路,主公乃明主,能带领我们走出困境。将军当以大局为重,为荆州之未来深思啊。”

    诸葛亮的声音充满了恳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文聘的信任和期待。文聘终于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缓缓说道:“孔明先生,吾深知主公仁德,亦知荆州当有新的希望。吾愿追随主公,为荆州之未来尽吾之所能!”

    诸葛亮听闻文聘之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与文聘相视一笑。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文聘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诸葛亮,说道:“孔明先生所言极是,吾当为荆州之未来谋出路。”

    诸葛亮见文聘心意已决,心中大喜,遂与文聘一同返回。我听闻文聘来投,喜不胜收,赶忙走出府门相迎。

    “仲业,今日见你来此,本王心中甚是欢喜。”我言道。

    文聘看到我亲自出府迎接,心中感动不已,随即上前跪拜道:“多亏主公不弃,文聘必当为主公鞍前马后效命。”

    我赶忙扶起,道:“将军快快请起,进府一叙。”’招呼了诸葛亮等人,大家来到大厅中。

    看到众人,我欣喜不已,言道:“今日仲业前来,本王甚是心细,既然大家都在,我等应畅饮一番。”

    众人纷纷应和,大厅中顿时热闹起来。大家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不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感慨道:“如今有仲业加入,本王如虎添翼,荆州之未来可期也。”

    文聘拱手道:“主公厚爱,文聘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主公所望。”

    诸葛亮亦微笑着说道:“主公仁德,得文将军这般英才,实乃幸事。”

    大家又畅谈了一番,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宴会结束后,文聘随我来到书房,我与他商议起荆州的防务和未来的规划。文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我听后连连点头,对他的才能更加赞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