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哭周瑜
因周瑜终不得北进,郁气于胸,临终之时哀叹不已,想到和先王共同打下的江东竟然要和朝廷议和,更是气愤不已,不几日就撒手而去。
由于周瑜在江东区域具备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其丧事在张绍的主持操办下,展现出超乎常态的分外隆重之况。灵堂的布设甚为庄重肃穆,白色的帷幕厚重且垂落,仿若一层悲怆的薄纱,轻柔地覆盖着整个空间。祭坛之上密密麻麻地陈设着各类鲜花与香烛,散发而出的浓郁香气,恰似在述说着众人对周瑜的深切怀缅。送葬的队列浩浩荡荡,绵延无尽,犹如一条长龙,人数之众令人惊叹。众人皆身着素净的衣装,面庞上的神情凝重而哀伤,默默地跟随在灵柩之后。沿途的街道两旁挤满了自发前来送行的百姓,他们眼中噙满了悲痛的泪水,静静地伫立着,目送着周瑜的灵柩渐去渐远。丧乐之声悠扬且悲怆,如泣如诉,那低沉的旋律仿若在向世人讲述着周瑜辉煌的一生及其所立下的赫赫功绩。
整个江东皆浸没于悲痛之中,仿若失去了主心骨一般。天空阴沉沉的,似乎也在为这位英雄的离去而哀悼。
在葬礼之上,张绍声泪俱下地诵读着悼词,回顾了周瑜的一生。他的英勇事迹、他的智慧与谋略,令在场之人无不为之动容。
孙权亦亲自前来吊唁,他静静地立于周瑜的灵柩之前,眼神中充溢着悲痛与不舍。他深知,周瑜的离去乃是江东的巨大损失。
诸葛亮既是带人前往吊唁,见到诸葛亮,众多武将皆是恨意满满,而在孙权身边的大将周善,劝说道:“主公,将军之死皆是因不能北上而致,如今朝廷竟然还派人前来,我东吴将士恨不能啖其肉,饮其血,方解心头之恨。”
孙权斥道:“此事定论尚早,不可一意逞为。”
而周瑜悺旁的茵曼下,刀斧手却时刻待命。
诸葛亮自是料到此事,便是时刻不离孙权身旁,看到如此情形,众人也是没有办法,生怕伤及主公。
待到朝廷上前吊唁,诸葛亮上前设孔明精心布设祭物于灵前,毕恭毕敬地亲自斟满美酒,庄严肃穆地跪伏于地,饱含深情地宣读着祭文:“呜呼!公瑾啊,何其不幸,竟如此过早地夭亡!寿命长短原本就是由上天注定,众人怎能不为之哀伤?我的内心实在是痛苦万分,恭敬地奉上这一杯美酒;倘若您的英灵尚在,就请尽情享用我的祭祀吧!”
说着,恭敬的将酒洒在案几之前。
“怀念您在年少求学之时,便与伯符结交深厚情谊;为人正直仗义,慷慨大方地将财物施舍给民众。怀念您在弱冠之年,犹如万里鲲鹏一般,展翅高飞,气势磅礴;稳稳地奠定建立宏伟霸业的基础,在江南之地割据称雄。怀念您正值壮年时的过人力量,远镇巴丘要地;使景升心怀忧虑,确保讨逆没有后顾之忧。怀念您的风度翩翩,与小乔缔结美满良缘;身为汉臣的佳婿,当真是无愧对当朝。怀念您的豪迈气概,劝谏阻拦送出人质;在起初并未灰心丧气,最终得以成功振翅高飞。怀念您在鄱阳之时,蒋干前来劝说;您却能挥洒自如,具备高雅的气量和远大的志向。怀念您的广博才华,无论是文才还是武略,皆是世间罕有;回想您当年,雄姿英发,英雄气概豪迈不羁;为您如此过早地逝去而痛哭流涕,俯伏在地仿佛流血不止。您那忠义的心灵,英灵的气韵;虽然已然命终三十年之久,但您的声名必将流传百世。我为您的离去感到悲痛至极,愁肠千转百结;唯有我这一片赤诚肝胆,无尽的悲伤始终难以断绝。苍天昏沉阴暗,三军将士皆悲伤不已;主公亦因您的离去而哀伤哭泣,朋友们也都为您泪流满面。我虽才疏学浅,却也能为其出谋划策;助力吴国抵御外敌的侵犯,辅佐汉室使刘姓天下安定,无论局势如何变化,又有何忧虑可言?”
“呜呼!公瑾啊!生与死从此永远分别!您坚守朴实之贞节,于冥冥之中或存或灭。倘若您的灵魂尚有感知,就以此来鉴察我的内心吧:自此这天下间,便再无如您一般的知音了!呜呼!何其悲痛啊!伏惟尚请您尽情享用这些祭品吧。”
众人听后,也是纷纷暗自垂泪,莫不悲伤。
而周善早已按捺不住,意欲伸手欲要拔剑,并招呼刀斧手出来砍杀朝廷众人,但鲁肃看到,一手指向孙坚,周善看到诸葛亮一手拉着孙坚,一手悲愤流泪擦拭。而身旁的张绣一手扶着孙坚,一手则抚在宝剑之上,惊出一身冷汗,只得长叹一声,就此作罢。
看到诸葛亮无碍地离开,鲁肃松了一口气,他深知此时的东吴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智。他转头看向周善,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周善愤愤不平地跺了跺脚,怒声道:“此仇不报,我枉为东吴将士!”
鲁肃走上前,拍了拍周善的肩膀,轻声说道:“将军莫要冲动,主公自有定夺。如今我们当以大局为重,切不可轻举妄动。”
周善咬了咬嘴唇,愤愤地哼了一声,但还是收起了手中的佩剑。
此时,孙权从灵堂中走了出来,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疲惫和哀伤。众人纷纷上前,静静地注视着他。
孙权缓缓开口道:“公瑾之死,乃我东吴之痛。但此时并非报仇之时,我们需从长计议。”
鲁肃点头道:“主公所言甚是。诸葛亮此来,也是朝廷对我东吴的一种示好。我们还要从长计议,再做打算。”
孙权微微点头,道;”子敬所言有理,就当如此。“
几日后,孙权还是听从了张绍、鲁肃的劝谏,召见了诸葛亮。
”诸葛太守,朝廷让本王丢弃兵权,保有现有权利,本王实难接受。不知朝廷可有其他方案?“孙权道。
诸葛亮上前,拱手道:”大王,朝廷同意罢兵,是为了江东百姓徒遭战争之苦,也是摄政王希望江东能够保证和平的一种方式。若是大王诚意罢兵,放弃兵权那是首要,其他的条件双方都可以谈论。“
须臾,孙坚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诸葛亮,说道:“罢兵之事,吾尚需时日斟酌。吾东吴将士历经数战,才有今日之规模,岂能轻易放弃兵权。”
诸葛亮微微一笑,缓声道:“大王,吾深知您对东吴将士的感情。然而,当今局势,战乱频繁,百姓苦不堪言。若东吴与朝廷继续对峙,受苦的终将是百姓。”
孙坚眉头微皱,沉声道:“那朝廷可有具体的安置方案?吾东吴将士,亦是为国为民,岂能无所得。”
诸葛亮拱手道:“摄政王深知大王之忧虑。朝廷愿与东吴商谈,以确保东吴将士的安置与待遇。”
孙坚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吾亦不愿看到将士们流血流汗,却无所归依。但此事关系重大,吾需与众将商议后再做决定。”
诸葛亮道:“大王深谋远虑,吾自是理解。还望大王能以天下苍生为念,促成此次和谈。”
孙坚站起身来,挥手道:“你且下去休息,吾会慎重考虑此事。”
诸葛亮拱手道别,离去时心中略有担忧。他深知此事关乎江东未来,也关乎天下局势。
看到诸葛亮离去,孙坚召集众将商议罢兵之事。厅内众人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武将一方还是坚持固守城池,而以张绍、鲁肃为代表的江东世家则是议和为上,而陆续则是仍然坚持先假意答应朝廷,拖延时日下去。
孙坚看到众人的表现如此,也是无法决断。
这时,有人上去通报称,诸葛亮等人已经离开江东,渡江而去了。
众人听后,皆是一惊。没有想到诸葛亮竟然如此快的离开了。
鲁肃上前道:“主公,如此诸葛孔明已经离开,可知朝廷已经无意再做等待。若是我等不早作决断,江东恐怕危矣啊!”
张绍也道;“主公,子敬之言,还望主公考虑一二啊!”
程普道:“主公,先王打下江东之地,实属不易,怎能轻易放弃,况且主公兄长之言尚且在耳啊!”
黄盖等将领也是附和称是。
最终,孙坚想到武将集团的势力,若是此时放弃武将集团,那么他这个主公可能下场就不可预知了,况且江东世家还有陆家支持武将集团。不若就此与诸葛亮等人合作,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于是,孙坚下定决心,他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说道:“诸将莫忧,吾意已决。既然诸葛孔明已去,我们便不能坐以待毙。吾决定坚守现有城池,我等共同应对当前之局势。”
鲁肃闻言,一声叹息。
张绍也是颇为无奈。
程普则道:“主公果决,吾等必全力以赴,为江东存亡而战!”
黄盖等将领纷纷响应,表示愿效死命。
孙坚看着众将激昂的神情,心中涌起一股豪气。他知道,这是一场生死之战,随后,孙坚开始部署战略,与手下商议,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看到诸葛亮安全归来,就得知了江东孙坚的态度,于是道:“孔明,一路辛苦,快快进账。”
郭嘉道:“主公,江东孙坚既然已经放弃议和,我等还需及早谋划才是,前番城防图已经得到。不若安排军队进攻,若是孙坚重新布防,我军恐怕要多损失一些将士了。”
我点头称是,叹道:“可惜了,江东孙坚不是一代英雄,恐怕要就此陨落了。”
陈晔道;“为了大汉的一统,王爷可不能有那妇人之仁啊!当前,还是依奉孝所言,速速派兵攻取城池才是。”
诸葛亮道:“是啊,主公,江东武将集团无法被朝廷收服,大都督鲁肃虽然主张议和,但却无法控制江东武将,此次周瑜逝去,孙坚也只能从众为之,当前,我军还是在孙坚未调整城防布局的情况下,速速进军才是。”
“好吧,来人啊,速速招来马腾、张绣等将领来大帐议事。“
稍候,一众将领皆是披甲而来,待我讲清目前江东局势后。
马腾道:”主公,孙坚放弃议和,此次真是我军进攻江东的好机会。还请主公速速下令才是。“
”是啊,主公,江东孙坚现在只有守城之军,士气低下,正是夺取城池的好机会。“张绣上前抱拳道。
”既如此,各位军师有何良策。“我言道。
陈晔道:”不若分兵两路,一路由马腾将军率领,攻取吴郡,建业。另一路由张绣将军代领,攻取江陵、庐江,而皇甫嵩将军负责拒敌于柴桑防线,使孙坚军无法南下。“
诸葛亮轻摇羽扇道:“子辉所言极是,加之我军已经得知城池的布防图,想必短时间内便可攻取数城。”
我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问道:“诸位意下如何?”
郭嘉拱手上前,缓声道:“此计甚妙。然马腾将军攻吴郡、建业,张绣将军取庐江,会是建业,需防敌军援兵;不可掉以轻心。主公,吾有一计,可增胜算。可遣细作混入孙坚军中,散布谣言,扰乱其军心。同时,派人联络周边势力,使其不敢轻易援孙。”
我点头道:“此计可行。便依诸位所言,速作部署。”
众将齐声应诺,纷纷领命而去。
待众将离去后,我转身对诸葛亮和陈晔说道:“此次进军江东,还需仰仗二位军师的智谋。若有任何变数,还望及时告知。”
诸葛亮羽扇轻摇,微笑道:“主公放心,亮定当全力辅佐主公,以保此次出征顺利。”
陈晔亦拱手道:“主公谬赞,晔定会尽心尽力,为主公出谋划策。”
我微微点头,心中稍稍安定。
数日后,马腾和张绣率领大军分别向着吴郡、建业和江陵、庐江进发。一路上,两军进展顺利,所遇敌军皆不堪一击。
然而,就在马腾军即将抵达吴郡之时,前方探马来报,吴郡城中敌军严阵以待,似乎有所准备。
马腾听闻,不禁眉头微皱,随即派人快马加鞭赶回大营,将此情况禀报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