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官渡决战
在得知乌巢已被曹军焚烧,大将淳于琼、副将眭元进等皆被斩杀之后,袁绍怒火上涌,大骂废物,而后,袁绍在帐中考虑是否救援乌巢,其实袁绍心里清楚,即便让所有军队都去救乌巢,也无法挽回乌巢的粮食了,袁军军心大乱是迟早的事。
而此时的节奏大师郭图,终于上前道:”主公,乌巢有大军守卫,本应不出意外,但此时乌巢依然被焚,既是前去救援也未必有用,既然朝廷派大军前来偷袭,不若我们趁机攻打朝廷大营,一定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
果不其然,郭图的计策打动了袁绍,袁绍高兴异常,认为此计可行。其实袁绍痛下决心,让大将张郃率重兵进攻官渡大营,对乌巢粮食被烧一事对全军保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拯救四十万袁军免遭溃败。
于是当即下令道:”张郃、高览听令!“
二人赶忙上前拱手一礼道;”末将在!“
张郃、高览二将赶忙上前站出来接令。
”我命你二人立即率领五万精锐军队前去进攻朝廷大营。务必取胜。“
“主公,乌巢虽然被焚,但此事若是出兵,必然可以将曹操大军堵截在乌巢,我军也可就地消灭曹军。”张郃道。
“将军差矣,乌巢粮草已经被焚,朝廷大营必然空虚,所谓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而兵书有云实则避之,虚者攻之,此时的朝廷大寨正是我军取胜之关键。二位将军莫不是有了那投降朝廷的心意?”郭图道。
二位将领赶忙跪倒,双手抱拳道:”我等断没有此意。“
”不过,还请主公再多派一些兵士才是。”张郃拱手道。
袁绍怒道:“大寨空虚,我冀州五万精锐足矣,不必多言,贻误战机,立斩不赦。退下吧。”
二位将领只得领命而去。
如果袁绍知道,张郃和高览会代领着这些士卒投靠朝廷,袁绍是断不会由此一举的,定然会带兵回返冀州,而此刻起,袁绍注定了大败而归的局面。
关于史书上记载,张郃后来的反叛是因为郭图的谗言的事情,实在是有点让人无法相信。这段记载不过是为掩盖张郃叛离袁绍的事实故意写的托词。真实情况可能是,张郃在攻打曹营的时候受到了曹军的攻心战,或者张郃是因为其他原因故意的叛逃曹军而造成了袁绍最后一丝希望的破灭。不管怎么说,袁绍失败了。官渡之战其实并不像《三国志》上写的那样,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认为曹操在这场战争中显示出了多么高的智慧,认为曹操大智大勇什么的,从曹操陷入兵少粮少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袁绍其实在官渡之战前期和中期的策略是正确的,田丰和沮授的建议其实也不是多么高明。曹操能赢得这场战争,运气成分很大,曹操所谓的大智大勇,他偷袭乌巢的举动,其实不过跟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表现如出一辙,曹操仅仅体现出了项羽的拼命精神而已,而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的打仗方式。袁绍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其实并没有什么战略和战术上的失误,唯一的缺点就是御下不严,用人不是很妥当,导致乌巢失守,张郃叛逃。不过史书毕竟是魏国人和晋国人写的,自然要抬高曹操和张郃,贬低袁绍了。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这场战争的真实情况,那就是袁绍的军事能力并没有那么差,曹操虽然很有谋略,但也不是像常人认为那样那么用兵如神而没有纰漏。
且说,二位将领虽然心中抱怨,但还是领着冀州兵马前往朝廷大寨,当哨探来报,朝廷整个大寨竟然没有烟火,顿感不妙,随即下令军士列好防守阵型,话音刚落,大寨中顿时燃起火把,寨门大开,关羽代领一众兵马列在寨门前,而两侧的山谷上,鼓声喧天,众多锦旗飘扬,喊杀声震天,高览和张郃正在犹豫之时,身后兵士显示出混乱局面,传来传信兵探查来报才知,后方已经被包围了,看旗帜上可知,是曹操的部队,夏侯淳的骑兵、于禁、魏延、乐进等皆在其中。
得知自己被包围,张郃和高览心中愤怒异常,一方面恼怒袁绍竟然不听自己的建议,驰援乌巢,堵截曹军。另一方面,竟然不知兵力虚实,就让二人前来攻取营寨,这分明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
张郃言道:”我二人若是逃回大营,袁绍前番本就恼怒自己不听军令,加之郭图必然会为了逃避责任,将此次失利推卸给自己,恐怕凶多吉少。“
”如何奈何?“高览道。
”不如早降?“张郃道。
高览想到此前听到袁绍手下谋士荀谌的话,断定此次攻取朝廷大营必然会大败而归,审图也会将责任推给二人,以袁绍性格,二人的性命恐怕必然不抱。如今竟然实现,为求自保,便同意了张郃的建议。
其实张郃也是听取了荀谌如上话语,才有了投降朝廷的想法,而如今大军被围,若是反抗,手下精锐恐怕也会全军覆灭,更是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而说起荀谌,则是荀彧家族的一员,在此乱世,荀谌和朝廷阵营中的荀彧、荀攸都一个家族的,最先投靠袁绍。
荀彧出山时先去了袁绍那里,后来考虑到家族多维度投资,以及争取更高起点,于是离开袁绍选择了朝廷。
可以这么说,荀彧、荀谌其实相互在对方那里是有眼线的。而荀彧经过荀谌劝说二位将军投靠,也是大势所趋。当然这种大家族的多面投注,在当时不少见,诸葛家族,魏蜀吴都有人,颍川郭氏,郭图在袁绍,郭嘉在朝廷,等等。
话说回来,二位将领打马上前来到寨门前,言道:“我等前来投靠朝廷,还请劳烦诸位回禀一声。”
起初关羽似乎不大相信,但郭嘉言道;“摄政王不必多疑,前几日荀彧便来信言道会有变故,主公难道是忘了不成?”
我恍然大悟道:“奉孝所言极是,我等前去相迎,没有想到,竟然不费一兵一卒,文若竟然为本王送来两位大将。”
众人听后皆是大喜,随后便来到寨门前。
看到我等前来,高览、张郃下马跪拜道:“我等前来投靠摄政王,还望主公不弃,日后愿听凭主公调遣,为主公效犬马之劳,生死相随!”
我赶忙上前将二人扶起,哈哈大笑道:“得二位将军相助,如虎添翼也。吾必不会亏待二位,日后定当与尔等共享天下荣华富贵!”
高览、张郃闻言,感动不已,再次叩头谢恩。
我欣喜地对众人说道:“今日喜得二位猛将,实乃天助我也!吾等当设宴庆贺。”
于是,众人簇拥着高览、张郃进入寨中,欢声笑语,一片喜庆之景。
事后,袁绍军中暗军来报,袁绍得知高览和张郃已及手下五万精锐竟然全部投降了朝廷,大发雷霆,愤怒不已。
而郭图不失时机的上言道:“郃快军败,出言不逊,此番有如此行径,倒也不出意料,当下主公还需为大军下一步决断早早谋划才是!”
高览、张郃两位将军得知如此消息,也是唏嘘不已,为自己投靠朝廷的正确决定而庆幸不已,这样坚定了为朝廷效力的信念。
袁绍大帐。
袁绍狠狠地将手中的酒杯砸向地面,碎片四溅,仿佛在宣泄着他心中的愤怒。
“高览、张郃这两个竖子!枉我往日对他们委以重任,竟敢背叛我!”袁绍的声音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
他的脸色变得阴沉至极,眼中闪烁着怒火,仿佛要将眼前的一切都燃烧殆尽。
“我定要让他们为自己的背叛付出代价!”袁绍咬牙切齿地说道。
一旁的将领们面面相觑,不敢轻易发言。在先后失去颜良、文丑、淳于琼、张郃、高览四几位大将之后,袁军的士气则是一落千丈。
此时,一名神色慌张的哨探匆匆赶来禀报,朝廷的大批大军汹涌而至,魏延、曹仁率领着一万兵卒如疾风骤雨般突袭中军,关羽和夏侯惇则指挥着骑兵从两侧凶猛掩杀,摄政王也在其后率领重兵紧随而来。
袁绍听闻这个消息后,刹那间惊慌失乱,脸色变得极为苍白,他扯开嗓子高声喊道:“快快!速速做好迎敌的准备!”
与此同时,中军大帐中已经清晰地传来兵器交错的激烈声响,喊杀声也如潮水般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沮授见形势危急,赶忙上前一步说道:“主公,眼前之事已然是必败的局面,为今之计,只有速速整顿兵马逃往冀州,方为上策。”
袁术也抓住时机说道:“大哥,事已至此,应当当机立断。冀州是我们的大本营,大不了我们从头再来罢了。”原来,袁术一直带领着两名兵卒坚守在中军,而他的儿子则被妥善安置到了幽州,并且派遣大将纪灵带领三万精锐兵马随行护送。此时眼见战局败落已定,袁术的心中竟然不可抑制地生出了些许窃喜。
袁绍看着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又想到自己一直都看不起的曹阿瞒、摄政王竟然将自己如此轻易地击败,心中满是郁闷和不甘,无数的思绪如乱麻般交织在一起,胸口忽然一阵翻涌,口中一甜,竟然晕厥倒下。
众人见此情形,顿时乱作一团,惊慌失措。好在经过军医的全力救治和精心针灸,袁绍的状况方才逐渐稳定下来。他气息虚弱,断断续续地说道:“退兵……”
看着袁军此时已毫无斗志,纷纷狼奔豕突,逃散开来,我当机立断,高声下令道:“全军出击!”我一声令下,全军将士仿若猛虎下山一般,朝着袁军汹涌冲杀而去。
战场之上,杀声震耳欲聋,硝烟滚滚弥漫,仿佛欲将这整片天地都尽数笼罩。士兵们个个英勇无畏,奋勇当先,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曹操一马当先,挥舞着手中的长剑,犹如疾风一般在袁军之中急速穿梭。他的剑法凌厉无比,每一剑都蕴含着致命的威胁,接连斩杀数名袁军士兵。他的勇猛表现宛如一面飘扬的旗帜,极大地激励着周围的将士们,使他们更加勇往直前,视死如归。
关羽骑着他那赫赫有名的千里驹,恰似战神降临凡间,冲入袁军阵中。他手中的青龙偃月刀闪烁着摄人的寒光,每一次挥出都带着无与伦比的威力,无人能够抵挡其锋芒。
夏侯惇率领着骑兵部队,如同一阵狂暴的旋风般席卷而来。他们的速度快如闪电,所过之处,袁军纷纷溃散。马蹄声如雷贯耳,仿佛是杀神降临。
此时的袁军已经毫无还手之力,只能四处狼狈逃窜,试图寻觅那一丝缥缈的生机。然而,我方将士们穷追不舍,丝毫不给他们任何喘息的契机。
在这场激烈异常的战斗中,刀剑相交之声此起彼伏,久久不息,鲜血染红了无垠的大地。士兵们的喊杀声、战马的嘶鸣声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曲悲壮而激昂的乐章。
午后,太阳宛如一位迟暮的老者,步履蹒跚地向着山的那畔滑落。余晖如金色的纱幔,轻轻地笼罩着整个战场,却难以遮掩袁军惨败的凄惶景象。
战场之上,袁军的旗帜七零八落,宛若风中残烛,幽幽倾诉着这场激战的残酷。士兵们个个形容憔悴,身上的铠甲残破得不成样子,满脸的尘土与血污令他们看上去颇为狼狈。
他们艰难地迈着步子,有的依靠着兵器支撑身体,有的相互搀扶,仿佛灵魂已被抽离。往昔高昂的士气荡然无存,仅余无尽的疲惫与绝望。
伤亡的士兵横七竖八地倒卧在地,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构成了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少数尚未断气的士兵发出微弱的呻吟,似乎是在向这尘世作最后的诀别。
袁军的营地凌乱不堪,帐篷倾颓,粮草四处散落。曾经威风凛凛的战车如今也残破得面目全非,仿佛在嘲讽着他们的落败。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这片凄烈的战场上,使整个场景更添悲壮。狂风呼啸着,卷起阵阵沙尘,无情地抽打在袁军士兵的身上。他们只能在落日的余晖中,拖着疲惫的身躯和满心的伤痛,缓缓地朝着远方撤退,那身影在昏黄的天地间显得无比孤寂。
最终,袁绍的精锐部队被歼灭,朝廷取得了此次官渡的大捷,但冀州地区的统一却仍然是个长时间的问题,袁家在冀州的经营几代人,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