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重振大汉 > 第24章 叛军的反扑2

第24章 叛军的反扑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此时,在冀州邺城,袁隗和董卓已经完成了兵马的整顿。此次,二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放弃进攻虎牢关,转而渡过黄河,直接进军洛阳。这一决定表面上出人意料,实际上是他们对局势进行仔细研判后所做出的战略调整。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心中一紧,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对策。营帐中,众人面色凝重,都意识到形势的严峻。

    郭嘉说道:“青州军的战斗力已经形成,再加上有魏延、甘宁二位将领带领,以逸待劳,相信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诸葛亮轻摇羽扇,分析道:“邺城离洛阳不远,敌军来势汹汹。我军应当以逸待劳,设下埋伏,等敌军渡河时,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

    庞统点头赞同道:“诸葛先生所言极是。可以派遣一支军队埋伏在黄河岸边,另一支军队守住洛阳城池。等敌军渡到一半时发动攻击,必定能够大获全胜。”

    我沉思片刻,点头道:“此计甚妙。我会禀报天子,由天子裁决。”

    朝堂上,众位大臣听到叛军竟然领兵前来攻打京师,气氛异常紧张。

    卢植说道:“目前,朝廷招安的青州军可以部署在黄河沿岸,伏击叛军。”这个说法与军师们的决议不谋而合。

    而王允则担心道:“青州军刚刚成立,他们对朝廷的忠诚还未可知,恐怕这个计策无法完全实施。”

    看着朝中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天子刘辩也一时拿不定主意。

    “诸位大臣,以本王所见,当下之计,可遣青州军布阵黄河沿岸,设伏叛军。此外,我军应以逸待劳,静候佳音。待叛军渡河至半,我军骤然出击,必能一举破敌。此计甚妙,还望陛下圣裁。”我上前说道。

    陛下听后,微微颔首,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渤海王所言甚合朕义,诸位大臣有何异议?”

    众大臣议论纷纷起来,有的点头表示赞同,认为此计可行;有的则面露忧色,担心其中变数。

    此时,王允站出来,拱手道:“陛下,渤海王此计虽妙,但叛军狡诈,恐有变数。我军还需做好万全准备,以防不测。”

    我微微一笑,答道:“王御史所言甚是。我军不仅要在战术上谋划,还需在战略上布局。此次叛乱,乃是对我大汉的考验。我等当团结一心,共抗外敌,方可保我大汉江山永固。”

    卢植道:“渤海王计谋整合当前形势,臣恭请皇上圣裁。”

    陛下见状,龙颜大悦,道:“爱卿所言极是!朕决定采纳此计。然战事紧迫,还需诸位爱卿齐心协力,共同抗敌。”

    众大臣齐声应道:“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天子刘辩见我如此果断,便道:“既然如此,朕下旨封渤海王为摄政王,可相机行事,希望摄政王此次旗开得胜。”

    听到天子下旨,我赶忙跪拜道:“臣弟谢过皇上,臣弟定当不辱使命,保卫我大汉江山。”

    回到府中,我将朝堂上的事情告诉了众人。言道;“当前情况紧急,魏延、甘宁听令,你二人率青州军埋伏于黄河岸边,待敌军渡河过半,即刻出击。关羽、张飞率部守城,不得有失。廖化率部随我前往黄河渡口。”

    众人领命而去,开始积极准备迎敌。我站在营帐外,遥望黄河,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守护好洛阳,保卫汉室江山。

    数日后,董卓和袁隗的联军开始渡河,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对我军的埋伏并未察觉。正当敌军半数渡河之时,魏延和甘宁率领青州军骤然杀出,如猛虎下山般气势汹汹。敌军此时阵型并未展开,突然遭遇大军攻伐,顿时大乱,死伤无数。

    董卓眼见形势不妙,立即率领他的天雄军冲杀过来,力图改变战局。天雄军的骑兵们个个身经百战,他们骑着膘肥体壮的战马,手持寒光闪闪的兵刃,如一阵黑色的旋风席卷而来。然而,面对如此强敌,青州军却毫无畏惧之色。他们迅速列成长枪大阵,步伐坚定,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坚毅。

    战场上,黄沙漫天,旌旗猎猎。天雄军的骑兵们发出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他们凭借着强大的冲击力,如潮水般向青州军冲来。然而,青州军的长枪大阵稳如泰山,密密麻麻的长枪如林般竖起,让敌人的骑兵难以靠近。双方短兵相接,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

    战场上,喊杀声、金属碰撞声和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悲壮的乐章。青州军和天雄军、袁军都拼尽了全力,鲜血染红了黄河岸边的土地。

    魏延和甘宁身先士卒,带领着青州军奋勇杀敌。他们的勇武和果敢激励着士兵们,让他们忘却了疲惫和恐惧。而董卓则在后方挥舞着手中的马鞭,不断催促着天雄军向前冲锋。

    此时,袁隗站在高处,紧张地注视着战局的变化。当他看到天雄军被青州军的长枪大阵牢牢拖住,无法发挥其机动性时,心中焦急万分。骑兵的优势就是在平原的驰骋杀伐,而此时,袁军和天雄军相互拥在一起,前方的军队因为长枪兵的逐步退进,袁军前锋转头想要后退,而骑兵却想着向前冲锋,两方军队就这样挤压在一起,看着天雄军这支曾经驰骋关外的部队动弹不得,袁隗瞪大了双眼,满脸怒容,却又无可奈何。就这样,包括天雄军在内的骑兵和袁军就这样被一波一波的长枪兵刺杀倒下,看着即将出现的一边倒的屠杀,最终,袁隗气得口吐鲜血,昏厥倒地。袁家的命运也在这一刻发生了重大转折。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然而,青州军的顽强抵抗和坚定信念让他们逐渐占据了上风。天雄军的士气开始低落,他们的攻击变得越来越无力。

    眼看胜利的天平逐渐向我方倾斜,我心中暗喜。这时,郭嘉来到我身边,说道:“主公,此时正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我们可以派出一支奇兵,绕到敌军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

    我点头赞同,随即命令廖化带领一支精锐骑兵部队,悄悄绕到敌军后方。他们如同鬼魅一般,迅速穿插到了天雄军的背后。

    正当董卓察觉到不妙之时,廖化率领的部队如旋风般杀来。敌军顿时陷入了混乱,他们首尾不能相顾,阵脚大乱。

    我见状,挥舞着手中的宝剑,高呼道:“将士们,杀啊!今日便是我们立功报国的时刻!大汉万年!”士兵们受到鼓舞,士气大振,他们如潮水般涌向敌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在朝廷大军的猛烈攻击下,董卓和袁隗的联军开始溃败。他们丢盔卸甲,争相逃命。这场战斗以我军的大胜而告终,黄河岸边回荡着将士们的欢呼声。

    战后,我下令清理战场,安葬死者,并对有功将士进行封赏。得知董卓已经死在乱军之中,看着呈上来的头颅,不免感叹这个乱世枭雄的陨落。洛阳城的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朝廷对青州军的英勇表现赞不绝口,我也因此受到了天子的嘉奖。

    随着袁隗的昏厥,冀州袁家的势力陷入了混乱。袁绍抓住机会,迅速接管了袁家的大部分势力,展现出了他的雄心壮志。而袁术则带着他的军队,心有不甘地回到了寿春,准备另寻出路。

    我军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收复了许多失地。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不仅归功于将士们的英勇无畏,更离不开战前的精密谋划和战略部署。

    战后,朝廷论功行赏,犒劳三军。将士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他们深知这场胜利的意义重大。百姓们听闻我军大捷,欢呼雀跃,整个洛阳城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洛阳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与安宁,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然而,我深知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虽然我们取得了这场胜利,但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着这片土地。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我肩负着守护汉室的神圣使命。我将与众多英勇将士并肩作战,为了天下太平而不懈奋斗。我坚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战胜所有敌人,为百姓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

    董卓之死导致西凉兵陷入混乱,群龙无首的西凉军各方势力为了自保而纷纷行动。经过一番内斗,八万西凉军最终被李傕、郭汜掌控。由于吕布和典韦的势力牵制,西凉军暂时在驻地安定下来。袁家的内斗虽已结束,但经此一役也元气大伤,加之白波军为了粮草目前正在冀州加紧活动,使得袁家目前无暇顾及其他,朝廷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和平时期,尽管有朝臣希望天子乘胜追击,消灭西凉军和袁家,但朝廷的军队也需要休整和补充。最终,天子刘辩还是批准了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政策。而袁绍此时也正和适宜的上表谢罪帖,言辞之恳切,情感之动容,令人仿佛感觉一切都是其叔父的一意孤行所致,而朝廷也是顺水做了人情,念及其四世三公的功劳,让其待罪治理冀州。

    只有我深知,朝廷目前控制的司隶地区,迫切需要是安定和休养。只有这样,来年战时的粮草供应才能得到保障。目前还没有像土豆、玉米这样的高产作物,中原地区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而且这种品种的产量也不如后世的高产。如果不能确保政局稳定,百姓一旦失去耕种的信心,粮食就会面临供应短缺的危机。

    于是找来众位将领,军师商议起来。

    “众位,目前京都由董重负责城防安全,关羽和张飞共同协同,加之此次整合降军,京师军力已达两万,京师可以说是稳如泰山。卢尚书将十五万青州大军布防在黄河沿岸由甘宁领兵,防止袁绍偷袭;廖化带领一万军队重新回到南阳驻防,我欲派遣诸葛瑾负责政务管理,加强与荆州刘表的生意往来、文化互通;虎牢关和长安目前有朝廷大军守卫,可以说是暂时无忧。不知各位有何看法?”我看向众人。

    “主公,”诸葛亮首先说道:“目前朝廷还有魏延将军手下十五万大军和原来甘宁手下五万大军,不知朝廷如何安排?”

    “这也是我正思索良久的事情?”我说道。

    “可以将十万大军布防洛阳城外,以防不测,魏将军手下十五万大军可以分别加强洛阳周边关隘,以保太平。”诸葛亮说道。

    我点了点头,想到此时的诸葛亮还没有成熟到谈笑间灰飞烟灭的程度,排兵布阵还是中规中矩。

    “主公,孔明所言极是,但也可以派兵至豫州,当下袁家正与白波军争斗,朝廷可以坐山观虎斗,同时趁机控制豫州,增加司隶州郡的安全。”庞统言道。

    “士元所言甚好,卢尚书也是如此向天子进言。同时将十万大军布防洛阳以防不测。”我言道。

    “主公是否忧虑兖州乔瑁和豫州袁术?“郭嘉道。

    ”不错,此二人私交颇好,但我欲派大军征伐,但当前还是不是时机,此外,青州目前空虚,我考虑由朝廷接管,用以安抚百姓,进行耕种。如此一来,朝廷的粮草供应就有了保障。“我言道。

    “主公英明。乔瑁和袁术只是平庸之辈。当前朝廷急需粮草供应,司隶虽已稳定,但无法供养如此众多的军队。向外拓展青州,才是上策。”郭嘉说道,“主公可派遣五万大军驻防陈留,另外派遣魏延手下的青州军前往青州。但青州地域辽阔,魏将军可能难以独自胜任。”

    这是,诸葛亮道:“主公,因奉孝之言,派遣青州之人非曹操莫属。曹孟德手下已有良将数人,公台又在其身边,如果和魏延将军合兵一处,那么,青州必然会收入朝廷囊中。”

    我点头称是,道;“既如此,明日我便上禀天子,调派曹操前往青州,魏延为先锋,合兵一处。至于陈留,欲让张绣代领五万青州军,防止乔瑁和袁术偷袭。还请孔明先生为军师,随军前往。”

    次日后,朝廷下旨调派军队。

    诸葛亮和张绣带领军队五万抵达陈留后,便开始加强城防,同时密切关注着乔瑁和袁术的动向。乔瑁和袁术得知朝廷派军驻防陈留,心中颇为忌惮,但又不想放弃扩张的计划。他们暗中联络其他势力,企图对陈留发动攻击。

    与此同时,曹操率领部将和魏延率领的十五万青州军顺利抵达青州。他们发现青州的局势十分复杂,各地势力纷争不断,百姓生活困苦。曹操决定采取灵活的策略,逐步收服各方势力。他派出使者与各地豪强交涉,晓以大义,同时展示朝廷的实力和决心。

    曹操采用陈宫的计策,成功地收服了一些青州的豪强。同时善待郡县百姓,恢复了当地的生产和秩序,得到了民众的支持,青州郡内的土地又一次展现出勃勃生机。

    随着青州的平定,朝廷的粮草供应得到了保障,军力也得到了增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