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无法收服的丁原
丁原,是三国时期一位忠心耿耿、效力于汉室的地方州牧。由于他出身寒门,一直渴望能够在朝廷中谋取一官半职,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最终不幸被吕布所谋害。
实际上,丁原对地方事务并没有太多的留恋之心。在并州时,他全力以赴地剿灭地方上的黄巾贼寇,屡次立下赫赫战功,这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名武将的非凡才能。至于他任命吕布为主簿的决定,是否是因为担心吕布功高震主,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毕竟当时的丁原已经在期待朝廷下旨调任洛阳,而这一点从他在何进以天子名义召集天下勤王时,第一个到达并入城,随后被任命为金吾卫就可以看出来。
此次前来拜访丁原,我虽然已经知道他是一位忠于朝廷、忠于天子的将才,但仍然渴望能够亲自见到这位三国历史人物,亲身感受他的想法和抱负。
我来到了丁原的府邸,门口的守卫庄严肃穆,他们的神情和姿态让我不禁更加恭敬起来。当我终于见到丁原时,他那威武的气势令我深感震撼。他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仿佛能够洞察一切。
我恭敬地说道:“丁将军,久仰您的大名!今日得以拜见,实在是小王的荣幸。”
丁原豪爽地笑道:“哈哈,小王爷过奖了!快快请坐。”
接着,我诚恳地问道:“丁将军,如今汉室倾颓,天下大乱。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才能重振汉室呢?”
丁原坚定地回答道:“汉室乃正统,重振汉室,乃我辈之责任!当务之急,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抗乱贼。”
我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说道:“将军所言极是!不知我能做些什么呢?”
丁原目光炯炯地看着我,说道:“小王爷身份尊崇,若能借助您的影响力,招揽更多有志之士,必定能为汉室复兴添砖加瓦。”
我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将军,我对您的才能和忠诚深感钦佩。我不仅希望与将军合作,还希望能得到吕布的相助,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丁原思考片刻后,回答道:“承蒙小王爷厚爱,丁原感激不尽。然而,我身受皇恩,此生誓要为汉室尽忠。且我在并州尚有要务在身,实在无法脱身。不过,若有需要,丁原定当全力相助。不过,吕布此人性格桀骜不驯,难以驾驭,小王爷若欲得其相助,尚需斟酌考虑。若小王爷有法子使其归心,我倒也无异议。”
我感激地说道:“多谢将军理解。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必定能够重振汉室,还天下以安宁。”
丁原哈哈大笑道:“哈哈,小王爷过奖了!”
通过这次拜访,我更加明确了丁原是坚定的保皇派。不过,能够让吕布为我所用,这倒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或许,这样可以改变他在历史上的命运。
离开丁原府上,这时曹腾派人来报:冀州袁家以全部家产向朝廷换取袁隗、袁绍、袁术等人,因为袁家是四世三公,朝廷内有不少是袁家派系的官员集体附和,因而,大多数官员希望天子应允此事。天子刘辩退朝后去了一趟何太后的长乐宫商议一番后,便回到东殿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忽然在脑海中过滤了一下袁家的部将,好像三国历史中记载的大将都是比较忠心的,比如颜良、文丑、纪灵、张勋等,但这时,我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周泰,这个不被重用的将领。不如让我那便宜皇兄替我索要来。
我心中暗喜,周泰此人勇猛无比,若是能为我所用,定能如虎添翼。我立刻赶回府邸,命人准备丰厚的礼物,准备前往皇宫面见天子。
皇宫中。
“参见皇兄!”我恭敬地拜倒,道。
“免礼!这里没有为人,不必拘礼。”
&34;皇兄,听闻袁家要以家产赎人。不知皇兄意下如何?&34;我试探的问道。
刘辩饶有兴致的看向我,说道:“难道你也想替袁家说和?”
“皇兄误会了,臣弟可不敢妄议朝政,臣弟此次来,是想皇兄替我向袁家要一个人。”
“是谁?”刘辩不解的问道。
“袁术手下的一员部将,名叫周泰,目前也不被重用,只是一个偏将而已。”
刘辩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道:“周泰?朕似乎未曾听闻过此人。你为何想要他?”
我赶忙回答:“皇兄,周泰此人武艺高强,勇猛善战,是不可多得的将才。臣弟相信,若有他相助,必能如虎添翼,为皇兄排忧解难。”
刘辩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朕便替你向袁家索要此人。不过,袁家是否愿意交出周泰,还得看他们的意思。”
我谢过皇兄后,心中暗喜。得到周泰,不仅能增强我的实力,更能与他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和默契。离开皇宫后,我便派人密切关注此事的进展。
数日后,袁家传来消息,他们同意将周泰交与我。我欣喜若狂,立刻亲自前往袁家迎接周泰。
见到周泰后,我赶忙上前,握住他的手,说道:“将军英武不凡,必是一代名将,今日能得将军,本王定能如虎添翼。”
周泰眼神坚定地看着我,说道:“多谢王爷赏识,周泰定当全力以赴,为王爷效命。”
我拍了拍周泰的肩膀,笑道:“我相信你的能力,今后,你便是我王府护卫,与典韦共同护卫我王府安全。”
周泰郑重点头,说道:“王爷放心,周泰愿与王爷生死与共,不离不弃。”
周泰的加入,使得护卫的力量得到了有一个提升,周泰的忠诚和勇猛在历史上是得到证实的,最为吴国孙权最喜欢的将领,周泰在建安二年,袁术的部下祖郎等山贼袭击宣城,孙权刚上马,周泰就奋起抵抗,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孙权,激励其他士兵勇敢应战,最终击退了山贼,但周泰自己受了十二处重伤。
濡须口之战时,曹操亲率大军攻打濡须口,周泰作为濡须督,负责防守濡须坞。曹操先派许褚率领精兵突袭濡须坞,并放火焚烧城门。周泰见状,毫不畏惧,带领亲兵前去灭火,并与许褚展开激战。周泰身先士卒,大刀舞动如风雷,在火海中与许褚交锋数十回合,并将其逼退。曹操见此情景,大惊失色,并派张辽、徐晃、庞德、李典等四路大军同时进攻濡须坞。周泰不惧强敌,奋力抵抗,并指挥部下巧妙地利用水势和城防设施进行反击。最终,孙权亲自率军赶到支援,并与周泰会合。两军合力抗敌,并发动反攻。曹操见势不妙,只得撤退。这场胜利,让孙吴稳固了江南的基业,也让周泰名垂千古。
周泰多次在战乱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多处伤痕如同刻画在皮肤上一样,展现出他的勇敢和无畏精神。他的忠诚和勇猛赢得了孙权的深深信赖,被誉为江东战神。只是大家熟知的三国演义,并没有浓墨重彩的描述这个将领,使得后人并没有对他太过了解。这也是历史上,三国时个没有一个外敌入侵中原,而内部却是个争夺激烈的局面,除了君王的个人抱负原因外,众多将领的个人勇武和魅力也是这个时代最为耀眼的明星。
而此时宫中的天子刘辩也在群臣的强烈上表奏请建议下,释放了袁家,当然,冀州的袁家也是将家产运抵洛阳皇宫,没有想到的是冀州袁家以家产抵罪,财产悉数运抵洛阳皇宫的数量之巨大,令人瞠目结舌。袁家作为世家大族,其积累的财富可谓是惊人的。
据传闻,袁家的家产中不仅包含了数之不尽的金银财宝,还有无数珍贵的绸缎布匹和罕见的古董字画。这些财宝堆积如山,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让人眼花缭乱。为了搬运这些家产,朝廷动用了数百辆马车。这些马车排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绵延数里,仿佛是一条无尽的财富之龙。
马车的队伍缓缓驶入洛阳皇宫,引起了众人的围观和惊叹。人们纷纷驻足,凝视着这壮观的场景。这些家产的价值连城,足以抵得上一个小国的财富。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财富,更代表着袁家多年来的权势和地位。
然而,袁家的家族却没有覆灭,毕竟袁家四世三公的经历,使得袁家在冀州的势力根深蒂固,不可撼动,不过,这也让其他世家大族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和策略,意识到家族的命运与朝廷的决策息息相关。于是,一场微妙的权力斗争在世家大族之间展开。
一些世家大族主动向天子表示忠诚,献上丰厚的礼物和兵员,以求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他们明白,只有与朝廷合作,才能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中生存下去。
另一些世家大族则采取了更为隐秘的策略。他们暗中勾结,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和联姻来巩固自己的势力。权力的游戏在洛阳皇宫中悄然进行着,各方势力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利益平衡点。
与此同时,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到了这个局面背后的危机。他们深知世家大族的势力过于庞大,已经对朝廷的稳定构成了威胁。于是,他们开始呼吁进行改革,削弱世家大族的影响力,实现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公平。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各路英雄豪杰也纷纷崭露头角。他们或以武力称雄,或以智谋取胜,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有的人渴望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有的人则心系天下苍生,立志为民众谋福祉。
洛阳皇宫内,天子刘辩看着袁家的家产,心中思绪万千。他明白,这些财富既是权力的象征,也是责任的重担。如何运用这笔财富,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成为了他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也是他始料未及的,仿佛这些钱财现在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对他而言,更像是一个烫手山芋,不知所措。
刘辩下旨召集朝中重臣,共同商议此次钱财的处理办法,虽然朝臣议论纷纷,但总体来说,一笔不小的钱财,目前可以解决很多问题,风雨飘摇中的大汉,似乎有了改变现状状况的机会和动力,有的大臣提出应该将部分钱财用于大汉的建设和民生改善,如修建铺路,兴修水利等。这样可以提高大汉的国力和民生,最终增强大汉国家的实力。还有大臣建议多地设立学堂,培养人才,为大汉的未来发展储备人才,只有让更多的平民士人有机会参与到朝廷议政中来,世家大族对当今权力的垄断才有可能打破。另一些大臣则主张加强军事力量,抵御外敌的侵略。他们说道,当今大汉军队力量羸弱,无法保障大汉的安危和稳定,只有拥有强大的军队,才能确保朝廷的安全和稳定。
刘辩听着争执不下的纷纷议论,也是没有下得了定论,此时的他想到了他的皇弟,我这个渤海王,于是,在内事总管的引领下,来到东宫偏殿,见到了天子刘辩。
“臣弟见过皇兄。”说着跪拜道。
“起来吧,今日朕召集朝中重臣商议袁家献上的财帛如何处理,大臣们议论纷纷,虽都有道理,但朕以为都不是当务之急,不知臣弟作何感想?”
刘辩看着眼前的皇弟,眼中透露出一丝期待。期待着我能给出独到的见解。
我起身,微微躬身道:“皇兄,臣弟认为诸位大臣的建议皆有可取之处。然而,当下之急乃是稳定朝局,民心为上。”
刘辩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钱财用于建设和改善民生,可使百姓安居乐业,民心所向,乃国家之根本。同时,培养人才亦是关键,设立学堂,广纳贤才,为大汉的未来注入新的活力。军事力量亦不可忽视,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安全的保障。”
刘辩沉思片刻,道:“朕亦深知此理。然而,如何平衡各方面的需求,使这些钱财发挥最大的效用,仍需深思熟虑。”
“皇兄,臣弟有一愚见。可否将部分钱财用于民生改善,如修路筑桥、兴修水利,同时设立奖学金,鼓励平民士人入仕;另一部分用于军事建设,招募训练精良之士,以御外敌。此外,可设立专门机构,监管钱财使用,确保公正透明。”
刘辩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道:“此计甚妙。然而,实施起来恐有难度,需各方协力。”
我微微一笑道:“皇兄,此事关乎大汉社稷,臣弟保举两人可为皇兄分忧。”
“何人?臣弟快说。”刘辩急忙问道。
“臣弟举荐颍川荀彧叔侄,二人可助皇兄解难排忧。荀彧目前在府中任主簿,荀攸则在颍川家中,皇兄可下旨召入京师。”
刘辩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数日后,荀彧和荀攸奉旨入宫。刘辩提出了当前的局势和财帛的处理难题。荀彧和荀攸凝神倾听。
“荀卿,朕深知你智谋过人,今袁家献上财帛,众臣意见不一,不知你有何良策?”
“陛下,臣以为当以民为本。可将部分财富用于赈济灾民、修建水利,此乃稳定民心之举。”荀彧道。
荀攸:“陛下,军事亦不可忽视。可招募良将,训练精锐之师,以保大汉疆土。”
“二位所言甚是。然如何具体实施,还需详加商议。”刘辩继续问道。
荀彧上前道:“陛下,可将钱财放入户部,并成立专门监督机构,直属天子,由此机构确保财富得以合理运用。”
刘辩:“善!朕便委以卿等重任。望卿等不负朕望,为大汉谋福祉。”
荀彧、荀攸道:“臣等定当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
二人对视一笑,仿佛看到了大汉未来的希望。
刘辩拍了拍渤海王的肩膀,道:“有贤臣如此,朕心甚慰。待朕与诸位大臣再行商议,定当拿出一个周全之策。”
在荀彧和荀攸的努力下,各项举措得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