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重振大汉 > 第12章 路遇荀彧

第12章 路遇荀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日,到了去卢府进学的日子了,在典韦等人的护送下,我坐着马车离开了王府,不觉间,马车来到了街道,洛阳的街道十分繁华、热闹非凡,这座始建于西周初期的城市,本来是为了监控殷商遗民,同时加强对中原的控制,而今的大汉,自光武帝刘秀在河北称帝后,便将洛阳定位国都,并在东周成周城、秦三川郡和西汉的河南郡治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其高庙,建社稷,使得洛阳迎来了他的第二次辉煌。

    正在挑帘看向街道的热闹,一个身穿简朴布衣,剑眉朗目,相貌儒雅的年轻人映入了我的眼帘,只见他坐在一个桌子前,身后挂着几幅山水画,看来是个卖字画的读书人,看到他相貌不凡,便让马车停下。

    ”先生,冒昧打扰了!你的字画很不错。“说着拱手道。

    ”小王爷可有指教?“那人说道。

    ”先生认得我?“我不解的说道。

    只见他面带笑容,站定后行礼道:“在下荀彧,小王爷不认得我,但王爷平定宫变的事情,全洛阳有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那?”

    我大吃一惊:”你是荀彧,素闻荀家出高足,今日一见,果然不凡,不知先生为何来此卖字画?“

    荀彧微笑着回答道:“大汉官员的俸禄不高,而我家中又有族规,在外为官者不得向家中索要钱财。因此,我贩卖几幅字画,以作贴补之用。”

    我不禁为他的清高风骨所打动,激动地说道:“先生大才,实乃我汉室之幸。若先生愿意助我匡扶汉室,重振大汉荣威,实乃万民之福。”

    荀彧谦逊地说道:“小王爷过誉了。荀彧不过是一介书生,所能做的极为有限。然而,汉室倾颓,天下大乱,苍生苦楚,荀彧亦感同身受。若能为汉室尽一份微薄之力,亦是荀彧之所愿。”

    “先生,如此甚好,此地不是言语之地,还请先生随我到府上一叙。”随后让典韦一面着人前去卢府告假,一面着人收拾字画。

    王府中,宽敞的厅堂里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氛围。

    “先生,如今汉室势微,天下纷争不断,百姓生活困苦。我虽有匡扶汉室之心,但深感力不从心。还望先生不吝赐教,指点迷津。”我一脸忧虑地看着荀彧,言辞恳切。

    荀彧微微皱眉,稍作思索后,缓声道:“欲匡扶汉室,重振大汉荣威,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前之急,乃是整肃朝纲,严惩贪官污吏,以恢复民心。同时,需推行善政,减轻徭役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此外,广纳贤才亦至关重要,应不拘一格,为汉室招揽各方有志之士。”

    我深感荀彧之言有理,不禁点头称是,接着问道:“先生所言甚是。然而如今群雄并起,各据一方,我当如何应对?”

    荀彧淡定地答道:“此乃汉室面临的一大难题。当以智谋取胜,切不可轻动干戈。可先与各方势力修好,共同抵御外敌。同时,我们需暗中发展自身实力,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业。”

    我对荀彧的智谋深感钦佩,上前一步,诚挚地说道:“得先生相助,如获千里马。我愿与先生携手同行,为汉室的复兴而努力。”

    荀彧亦欣然回应:“能得小王爷信任,荀彧定当全力以赴,辅佐小王爷成就大业。”

    “甚好!先生以后就留在王府中做个主簿吧!”我满意地说道。

    “诺!”荀彧领命。

    随后,我唤来曹腾,让他带领荀彧去安排住所。曹腾恭敬地应了一声,便带着荀彧离开了厅堂。

    文有荀彧,武有吕布,也许以后能够在这乱世中谱写一番别样的风采,汉室的复兴之路依旧是艰难,但只要有荀彧、陈宫这样的忠臣良将相助,大汉必将重回辉煌。

    在数日的交谈中,我与荀彧的关系愈发深厚,君臣之谊愈浓。我由衷地赞叹道:“荀公,你处理政事的能力实在令人钦佩。在如此不便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你还能将王府事务处理得如此井然有序,真是难得啊!”

    荀彧微笑着回应:“承蒙主公夸奖,这是臣的职责所在。为了不辜负主公的信任,臣定当全力以赴。”

    我接着问道:“荀公,你在规划土地时,有何秘诀能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作物呢?”

    荀彧答道:“主公,臣会仔细考察每块土地的特性,包括土壤质量、气候条件等。同时,也会借鉴以往的种植经验和农民的建议。只有深入了解土地,才能做出明智的种植决策。”

    我又问:“那么在处理人员矛盾和物资调配时,你又是如何做到公平合理的呢?”

    荀彧沉思片刻后回答:“处理人员矛盾时,臣会耐心倾听各方意见,不偏不倚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依据王府的规章制度和人情事理,权衡利弊,制定出公正的解决方案。而在物资调配方面,关键在于提前规划和合理分配,以确保资源的公平与有效利用。”

    我满意地点头:“荀公,你的才能和智慧让我深感信任。今后,还望你能继续为王府出谋划策,我也定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荀彧拱手谢道:“主公的信任是臣最大的动力。臣定当不负所托,为主公鞠躬尽瘁,为王府的繁荣兴盛竭尽所能。”

    我微笑着看着荀彧,眼中满是赞赏之意,说道:“荀公谬赞了,大汉之兴,还需仰仗诸位的共同努力。不知荀公对当下局势有何看法?”

    荀彧微微颔首,思忖片刻后答道:“主公,如今汉室倾颓,天下大乱。各方势力纷争不断,百姓生活困苦。然而,此乃乱世之机遇,亦是主公成就霸业之契机。”

    我轻轻点头,表示认同,继续问道:“依荀公之见,吾当如何破局?”

    荀彧胸有成竹地说:“主公,当务之急乃是稳固根基,发展实力。对内,需积蓄力量,发展经济,对外,应结交盟友,拓展势力范围。同时,主公还需网罗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我沉思片刻,道:“荀公所言甚是。然人才难得,如之奈何?”

    荀彧笑道:“主公无需担忧。臣与郭嘉乃是至交,知其有经天纬地之才。待其到来,必能为主公出谋划策,助主公成就大业。”

    我哈哈大笑,道:“如此甚好!吾当扫榻相迎,以待郭奉孝之到来。”

    荀彧亦笑道:“主公知人善任,实乃大汉之福。臣等愿倾尽所能,辅佐主公,共兴汉室!”

    数日后,郭嘉如约而至。王府门前,我率领一众侍从亲自相迎。郭嘉身背行囊,步履稳健地走来,他面如冠玉,目若朗星,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种胸有成竹的气度。

    我快步上前,紧紧握住郭嘉的手,喜道:“郭先生大才,能来相助,本王如获至宝!如太公得太公望,高祖得子房也!”

    郭嘉躬身施礼,谦逊地答道:“承蒙王爷厚爱,嘉不过略通一二,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我亲自引着郭嘉进入王府,众人对郭嘉的到来表示出热烈的欢迎。来到宴会厅,我设宴为郭嘉接风洗尘。席上珍馐佳肴琳琅满目,美酒佳酿芳香四溢。众人谈笑风生,气氛融洽。

    酒过三巡,我微笑着看向郭嘉,问道:“先生对当前天下局势有何高见?”

    郭嘉轻咳一声,放下酒杯,缓缓说道:“如今汉室倾颓,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犹如春秋战国之势。然而,此乃英雄辈出之时代,亦是成就霸业之良机。王爷仁德广播,犹如孟尝再世,若能善加谋划,必能称霸天下。”

    我点头称善,又问:“依先生之见,本王当如何破此困局?”

    郭嘉稍作思索,道:“昔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终成一代霸业。王爷当以晋文公为楷模,内修德政,外结善缘。对内积蓄力量,以待天时;对外则与群雄修好,联合抗敌,共御外侮。此外,尚需广纳贤才,犹如秦穆公之得百里奚。”

    荀彧在一旁附和道:“郭先生所言甚是。主公,吾等当齐心协力,共辅主公成就千秋伟业。”

    我哈哈大笑,起身道:“得先生与荀公相助,本王如鱼得水!”

    宴罢,我与郭嘉、荀彧移步书房,继续商讨军国大事。郭嘉滔滔不绝,献上一条条妙计;荀彧则在旁拾遗补缺,使计策更加完备。我们谈到了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探讨了等待时机的重要性;又谈到了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说明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不知不觉,月上中天,繁星点点。我亲自送郭嘉出府,郭嘉拱手施礼:“谢王爷厚待,嘉必不负所望。”

    我拍了拍郭嘉的肩膀,笑道:“先生大才,本王深信不疑。日后还望先生多多赐教,以后委屈先生在我王府中担任军师一职。”

    郭嘉亦笑道:“王爷谬赞,嘉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郭嘉转身离去,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渐行渐远。我站在门口,凝视着他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我心想:“郭嘉真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他的智慧和谋略令我深感敬佩。有他的相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回到书房,我坐在案前,思绪如潮水般汹涌。今天能与他的相识,仿佛是命运的安排。我回忆起历史中郭嘉的境遇,本来是前往袁绍处做谋士,但是袁老板没有看上这位大贤,竟然一直不能重用,于是,便离开了袁绍,后来荀彧把他推荐给了曹操,郭嘉成为曹操的军师祭酒,为曹操出谋划策,可以说,曹操能够歼灭一个个诸侯,平定半壁江山,郭嘉的贡献绝对是不可忽视的,而对敌过程中,那一个个的奇谋妙想,更是曹操获胜的关键,不过,也许是天妒英才,或是操劳过度,患病后的郭嘉不久便过世了。郭嘉去世时,曹操伤心不已,曾在赤壁大战之后叹息道:“郭奉孝若在,不使孤至此。”由此可见,郭嘉在曹营的重要性,不过,现在的郭嘉还是年轻有为,这让我想到了同时代的华佗和张仲景,一个外科圣手,一个内科医圣,若是把他二人找到,郭嘉也许不会像历史中那样早早的离开。

    如今,他已成为我王府中的谋士,他那不凡的气质和卓越的才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到刚刚我们一起商议政事,制定战略,每一次的交流都让我对他的钦佩之情加深一分。我深信,在他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实现心中的抱负。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与郭嘉、荀彧两位经常交流,我们分析天下形势,制定出一系列的战略计划,逐步完善以后的大计。有时,我暗自思考:“这些人都是我的左膀右臂,有了他们的支持,我定能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番天地。”

    当然,我也没有忘记郭嘉的建议,积极招揽人才,看来,此次远行的时间要抓紧,因为我深知:人才是成就大业的关键,我必须广纳贤才,才能让我的势力不断壮大。虽然由于时空被打乱,但历史的大体走向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所以,远行前,我还要将能够招揽的人才,尽快收入囊中。对于在军事上,按照郭嘉的计策施行,目前,除了蹇硕和董重处的四千士卒外,曹操以后募得的精兵也将会施行郭嘉的练兵之法,只有强大的军队才是立足于乱世的根本,只有军纪严明、训练有素的士兵,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同时,以后还要与其他势力结盟,共同对抗强敌。在我的封地上,我准备推行仁政,减轻百姓的负担,这样便可得到民众的拥护。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以后的统治才能长久。”在这个过程中,不管遇到了何等困难和挑战,我也要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

    夜幕深沉,我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洒下清冷的光辉。我望着那明月,心中暗暗发誓:我定要成就一番伟业,不负郭嘉的期望,也不负自己的雄心壮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