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檀郎知我脾性恶。笑语轻化心中结
在后世,越有水平的人脾气越大。究其原因是他发现身边的蠢人太多了~
在他们眼中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怎么落到你这里就一筹莫展找不出问题也完不成任务了呢?明明那么简单的东西,你怎么那么笨总是做不好?!
就这样,承担很多担子的能人,再好的心情也会被碌碌无为的庸人无休止的劳碌磨平了气性,变得易怒与甩撂挑子?
大家遇到难题可以看着自己,轮到自己遇到问题了,身边却没有一个能帮得上忙的人!那份郁闷可想而知。
李清照从小敏锐聪颖,17岁时就与大学问家张文潜讨论安史之乱的源头在哪?是乱臣贼子骨子里坏?还是天道巡回要变天了?
读书人都口诛笔伐武人粗鄙无德,豺狼野性,唯有李清照却说,是唐明皇李隆基晚年荒唐无诞,掌握天下财富权力与荣耀却沉溺声色不干正事,才坐失良机,殆害天下百姓。
李清照清醒的认识到:人都有好恶与勤惰,唐明皇弄出开元盛世,为国为家劳碌了大半辈子,也总有疲倦的时候,承担天下的担子太重,一放下就不想再扛上肩膀也是人之常情。
李清照的批评没错,安史之乱归于李隆基一人身上也没错。但没有更好的问责制度与居安思危的运行机制,全让一个六十花甲的老人背锅也太残酷。
现在事到临头了,不见得谁又做得更好。
想到这里,赵明诚拿笔写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字。
李清照这些天从丈夫身上看到听到暮鼓晨钟发人深省的东西太多了。
从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胸怀广阔,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情操,这完全颠覆了李清照对书生意气丈夫的认知。
她像一个小迷妹,含情脉脉的看着信手挥毫的男人,
却听赵明诚的声音又娓娓而谈道:
国家,从来不是一个柴荣赵匡胤们的私产,它是全中华民族共同的家园。值得大宋12亿人为它努力与牺牲。
民为贵,君为轻。孰轻孰重?赵家人享受的福利,这些人有几个能感受到?这些人有必要为自己的蝇头微利拼命么?
当兵的上战场拼上了性命,得到了尊严与信任了吗?
那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有血有肉有灵魂,又得到过什么乐趣?他们犯得着为京都食有鱼出有车的人拼命吗?
李清照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尖刻的社会问题。
匹夫有责四个字发人深省,但匹夫含辛茹苦的操劳却是士族达官所不想知道的。
赵明诚历经千年民间疾苦,胸怀格局岂是李清照可以比拟。
他的话,就像黑夜怒海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夜航船只的方向。也只有李清照才有机会了解这番触及灵魂的对话,士兵的铁马角弓不得控,风卷旗面冻不翻的生存恶劣,谁会体恤?谁会怜悯?谁又会将心比心?
李清照还在思考
赵明诚又写下共情两个字。